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孟子见梁惠王》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第1页/共56页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现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子其人其书
第2页/共56页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第3页/共56页
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第4页/共56页1.仁政—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为政以德)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政治思想:2.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性善论—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第5页/共56页文言知识积累:A.读音叟(sǒu) 庶(shù)人万乘(shèng) 弑(shì)其君不夺不餍(yàn)第6页/共56页B.重点字词: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③弑其君⑤不夺不餍④苟为后义而先利◆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②上下交征利第7页/共56页B.重点字词: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③弑其君⑤不夺不餍④苟为后义而先利◆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②上下交征利第8页/共56页B.重点字词: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③弑其君⑤不夺不餍④苟为后义而先利◆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亦:但,只。②上下交征利第9页/共56页B.重点字词: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②上下交征利交征:互相求取。③弑其君⑤不夺不餍④苟为后义而先利◆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亦:但,只。第10页/共56页B.重点字词: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③弑其君子杀父,臣杀君,曰弑。⑤不夺不餍④苟为后义而先利◆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亦:但,只。②上下交征利交征:互相求取。第11页/共56页后、先:以……为后;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B.重点字词: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③弑其君子杀父,臣杀君,曰弑。⑤不夺不餍④苟为后义而先利◆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亦:但,只。②上下交征利交征:互相求取。第12页/共56页后、先:以……为后;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B.重点字词: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③弑其君子杀父,臣杀君,曰弑。⑤不夺不餍④苟为后义而先利餍:满足。◆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亦:但,只。②上下交征利交征:互相求取。第13页/共56页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翻译:原文:第14页/共56页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翻译: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处吗?”
译文:原文:第15页/共56页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原文:第16页/共56页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原文:
孟子回答道:“大王何必说‘利’呢?只有‘仁义’而已。大王说:‘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什么对我的封地有利?’士、庶人说:‘什么对我自身有利?’上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第17页/共56页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原文:第18页/共56页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从一万里取一千,从一千里取一百,够多的了。原文:译文:第19页/共56页原文: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第20页/共56页原文:译文:
(可是,)倘若轻视义而重视利,那么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没有讲求“仁”却遗弃他的父母的,没有讲求“义”却以他的国君为后的。大王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第21页/共56页
高举“仁义”大旗,痛快拦回“利”的话题;陈述“利”的危害:“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点出“仁义”的效用:不“遗其亲”,不“后其君”;重申讲求“仁义”而舍弃“利”第22页/共56页文章主旨:第23页/共56页文章主旨:
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24页/共56页拓展延伸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第25页/共56页
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第26页/共56页
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著的追求,他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第27页/共56页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庄暴见孟子》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第28页/共56页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第29页/共56页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威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第30页/共56页
“胠箧qūqiè”的意思是打开箱子。取文章开篇的第一个词语。
本篇言辞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的中心。《胠箧》第31页/共56页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第32页/共56页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而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强盗也有规矩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呢?揣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是义气;知道可否采取行动,是智慧;事后分配均匀,是仁爱。这五个方面不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第33页/共56页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不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第34页/共56页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不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第35页/共56页
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第36页/共56页
所以说:嘴唇缺失了,牙齿就会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才能治理好啊。
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第37页/共56页第一部分:
从讨论各种防盗的手段最终都会被盗贼所利用入手,指出当时治天下的主张和办法,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着力批判了“仁义”和“礼法”。第38页/共56页本文名句:1.圣人不死,大盗不止。2.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3.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第39页/共56页第40页/共56页第41页/共56页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简介:
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矛盾激化,再加上统治者有意识地提倡,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第42页/共56页佛是什么?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43页/共56页
隋唐时期,佛教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并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创造性地确立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在六祖慧能手中发扬光大,《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是禅宗的立教宗经。关于禅宗:第44页/共56页“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第45页/共56页“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第46页/共56页迦叶→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禅宗流派:神秀第47页/共56页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48页/共56页
“禅”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呈现的神秘思维状态。这是一种修行的方式,禅宗的思想主要包括:
第49页/共56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如何设计合同终止的条款
- 2025室内装修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样本
- 2025食品原料采购合同书
- 2025苏州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打印】
- 2025工程设计合同模板
- 2025供暖系统管道改造合同
- 2025购销合同(电子产品)范文
- 2025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模板
- 2025合作协议与合同条款
- 2025租房消防安全责任合同书
- 【课时练基础作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期中计算能力测试》(含答案)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01-1536题)
- 2025科技辅导员培训
- 树木修剪合同协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 本科一批次投档情况 (理工)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纸浆模塑餐饮具行业市场规模及主要企业市占率分析报告
- 2025年CCAA《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中西融合餐厅的经营管理与团队建设
- 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
- 项目执行进度实时跟踪表(电子版)
- 2025年智慧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