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303_第1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303_第2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303_第3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303_第4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3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303本诗属于哪种体裁?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五言律诗。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返回第1页/共24页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返回第2页/共24页

自古以来,送别诗多是充满了伤感凄清的愁绪,总是带着“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凉不舍,然而王勃所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反常态,具有豪迈的气势与开阔的意境,堪称精品。第3页/共24页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4页/共24页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反复朗读直至背诵。2、译一译: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3、说一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5页/共24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第6页/共24页课题解说

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之,动词。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第7页/共24页

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背景简介第8页/共24页王勃(650-676)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第9页/共24页【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第10页/共24页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译:(即将告别)由三秦保卫的长安城,(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译:(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第11页/共24页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译: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上,像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手巾。第12页/共24页——写景,气势宏伟——抒情,劝慰友人——思念,友情深厚——壮别,点明主旨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诗结构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第13页/共24页城阙辅三秦,点明送别之地:长安风烟望五津。点明朋友赴任之地:四川。“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暗喻了惜别情谊。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开阔的气象与君离别意,写离情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无为:不要。儿女共沾巾。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第14页/共24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2、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豁达乐观

第15页/共24页【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名句赏析】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千万里,也如近在咫尺。这句诗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第16页/共24页思考:

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⒉这首诗哪几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⒊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佳句?第17页/共24页思考:

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第18页/共24页一,填空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19页/共24页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第20页/共24页(2)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王勃任职长安时送别友人的作品,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文坛四杰。B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向和旷达的胸怀。是送别诗中的名篇。C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所。“望”字将相隔千里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风烟”二字描写了想像中的友人赴任之地的繁华和富庶。D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要豁达地对待离别,因为我们都是志向远大的“宦游人”。“在歧路”三字,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儿女”二字字面意思是指年轻的情侣。第21页/共24页(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第22页/共24页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