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_第1页
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_第2页
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_第3页
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_第4页
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罢黜百家和独尊儒术对以上背景材料小结:春秋时期,应运而生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背景材料:一、从“无为”到“有为”第1页/共36页对以上背景材料小结: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背景材料:一、从“无为”到“有为”第2页/共36页对以上背景材料小结: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背景材料:一、从“无为”到“有为”第3页/共36页对以上背景材料小结: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背景材料:一、从“无为”到“有为”第4页/共36页

汉立政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安定民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背景材料:一、从“无为”到“有为”

随着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国力增强,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已经相当富裕。但社会也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边境不宁等问题威胁着汉武帝的统治。第5页/共36页

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出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主张B.墨家主张C.道家主张D.法家主张一、从“无为”到“有为”C第6页/共36页无为而治原因——表现——休养生息影响——积极影响“有为”与民休息消极影响汉初的百废待兴一、从“无为”到“有为”第7页/共36页无为而治原因——表现——休养生息影响——积极影响“有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与民休息消极影响汉初的百废待兴一、从“无为”到“有为”第8页/共36页1.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可能性:必要性:一、从“无为”到“有为”第9页/共36页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可能性:必要性: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一、从“无为”到“有为”第10页/共36页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可能性:必要性:边境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一、从“无为”到“有为”第11页/共36页

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教材,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政治:经济:军事:第12页/共36页

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教材,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政治:经济:军事:布衣为相中朝察举推恩币制盐铁治黄河代田法大败匈奴西域问题刺史第13页/共36页

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教材,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

汉武帝的“有为”在思想文化政策上的表现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经济:军事:布衣为相中朝察举推恩币制盐铁治黄河代田法大败匈奴西域问题刺史第14页/共36页1.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政治家和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教授《公羊春秋》。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晚年著《春秋繁露》,建立新儒学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第15页/共36页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第16页/共36页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的需要第17页/共36页3.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的目的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第18页/共36页3.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的目的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新儒学“新”在何处?第19页/共36页4.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影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第20页/共36页面临问题新儒学解决之道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诸侯割据边境不宁缓和矛盾制定规范限制兼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三纲五常”限田、薄敛、省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自我调节满足了时代的要求。新儒学为儒学赢得正统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第21页/共36页①汉武帝面临边境不宁、王国威胁、土地兼并等大量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②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根本原因)原因: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4.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影响?第22页/共36页影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4.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影响?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第23页/共36页西汉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需要有关思想。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采取有力措施,推行儒学。1.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第24页/共36页2.表现: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教育上:儒家经典成为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第25页/共36页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⑴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新儒学被独尊。⑵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而新儒学的神学色彩浓厚。⑶先秦儒学与入仕不挂钩,而新儒学则“学而优则仕”。⑷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的新儒学则长期被当作“圣经”。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第26页/共36页课堂练习1.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的新内容是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大一统CD第27页/共36页课堂练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B第28页/共36页课堂练习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杜会环境的变化D.其它学说的衰落A第29页/共36页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深察名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课堂练习B第30页/共36页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课堂练习C第31页/共36页学思之窗思考题:1.新儒学本来就吸收了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2.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也有利于加强统治3.解决现实的危机需要各种有为的思想作依据。第32页/共36页1.西汉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需要有关思想。2.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3.汉武帝采取有力措施,推行儒学。汉代儒学为什么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