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片作文_第1页
家乡的名片作文_第2页
家乡的名片作文_第3页
家乡的名片作文_第4页
家乡的名片作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家乡的名片作文家乡的名片作文1

我不记得是在怎样一个斜阳暖照的午后,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从抽屉角落里翻出那本陈旧的记事薄。只是每当一张边角泛黄的明信片滑落出来,那鄱阳湖畔渔舟唱晚的独好景色又会将我拉回记忆深处。旧梦依稀,浮上心头。我仿佛还是那个喜欢站在湖岸仰头细数青天雁行的孩子,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那是我永远的家乡,是梦最初开始的地方。

一直以来,我所深深眷恋着的,是家乡清丽的山光水色。这个依傍着山湖胜景的半旧小城,珍藏着我的太多太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我,喜欢怯生生地拉着外公的衣角,陪他涉足庐山南麓的秀峰。穿过葱郁的深林,绕过蜿蜒的山路,李白挥毫而出的那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便挂在对面山头灵动地飘忽。清新的水汽夹杂着幽幽松香,正扑向我的面庞,沁入心扉肆意点染。我与山水的不解之缘由此衍生,此后愈加向往薛萝中的“仁智之乐”。或许只有自然所蕴含的风雅情趣,才能给予人心最纯粹的滋养。

还在人生路上蹒跚学步的年纪,我最享受的事,就是和家人一起,亲近家乡的每一寸肌肤,以热忱的赤子之心去感怀关于她的每一丝历史的痕迹。我曾踯躅于横跨山壑的古老石拱桥上,小心翼翼地摩挲那布满点点苔痕的花岗岩筑就的桥身。曾经坐在白鹿洞书院青瓦白墙的古朴学舍里,臆想自己如英台一般,和众多书香少年一同摇头晃脑、执卷诵读。偶然间神游遐想,却又被先生手中戒尺的清脆响声而惊回。

每当黄昏临近的时候,我总要央求外公领我在鄱阳湖畔信步闲游。迎着湖面吹来的携着淡淡腥气的舒爽微风,我尽情地拥抱着眼前“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写意画。也许是受兴致的驱使,也许是想要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抑或是出于对诗意的信仰的寻觅,我游走在家乡的山水中,将对她最真切的印象在尚且空白的内心世界中一遍又一遍地描摹。这点点滴滴的印象集聚成了一张家乡的名片。它凝聚着奇秀,托载着灵魂,更牵系着我与家乡千丝万缕的情愫。

每个人手里大概都持有一张家乡的名片,一枚由记忆拼凑汇合的纪念章。他可以拿出与好友共睹,可以自豪地向路人展示,也可以藏在贴近胸口的衣袋里,当作一个温暖的依靠。风华正茂的岁月,许多人都满怀飒爽豪情,不再甘愿被圈在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背起行囊外出闯荡,在更广阔更纷杂更自由的世界里追寻心中的信仰。当那些锋芒与棱角经过时光的冲刷和打磨,年轻时的不羁劲头也将慢慢消逝,届时人们大概才会意识到,自己无法如蓬草般漂泊无依。人总是有恋土情结的,他们与那块生命最初扎根最终凋落所在的热土早已血脉相通。回乡,免不了的是无心的慨叹。昔日荣辱已一去不复返,曾经轻狂的青年终于衣锦归来。这时,归乡的游子自己已成为了家乡的骄傲。原来,每个人又都是作为一张家乡的名片走出去的,肩上寄托着家乡的希冀,就如同在外游历的孩子永远走不出慈母的牵挂。你要为家乡而赞颂,为她而讴歌,为她的历史续写又一传奇篇章!

我的家乡,那片孕育着梦的丰饶土地,俨然融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脑海中关于她的一切,合成了一张可爱的名片,夹在了繁杂的情思中。它将被我永远紧握,在手心掌纹间熠熠生辉。

家乡的名片作文2

旖旎古堰,掬水留香。我的家乡都江堰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有功在当代,利存千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有科学泄洪的鱼嘴……但我认为最能体现家乡风貌的,还要数那静静匍匐在岷江内江上的南桥了。

南桥建立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前。起初,这座石桥是供河两岸居民通商用的。人们挑着担子,纷纷在这里出售自己的物品。它就像一位老人,浊眼微睁,静静地见证着都江堰这座城市的繁荣兴衰。夕阳终归是要落了,一对父子神气地规划着庞大的水利工程。在这岷江内外江的分界点,它,自是禁不住水流的日夜冲撞。终于,在一个黎明,伴随着日出的光华,它消失了。

日月如梭,都江堰渐渐地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离堆公园初建成,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个公园在河南岸,北岸的居民若是想前来游览,就得横穿整个诚市。明明近在咫尺,却为水流阻挡,于是,有人想到了它。数个日日夜夜后,南桥又回来了。它更加牢固,更加宏伟,更加巧夺天工。

如今,本是用来作为道路的南桥已成了都江堰又一道靓丽的风景。桥上搭建了封闭的桥顶,两边的桥檐上都刻了古代的诗词句画。走在桥上,人们也不由得驻足。享受着清凉沁人的江风,赏阅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何乐而不为呢?桥上还开辟了主桥道和侧桥道。各式各样的商铺,小吃摊,纪念品店便落脚在了侧桥道上。南桥,这繁华的风景,将历史与现代化元素完美融合,独一无二。

纵然都江堰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但在我眼中,南桥才是家乡的名片。

旖旎古堰,掬水留香。繁华南桥,华而不扬。南桥,是家乡的名片,是世界的篇章。

家乡的名片作文3

家乡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如此的缤纷,在岁月中磨砺;家乡是如此的古老,在年华里歌唱;家乡是如此的迷人,家乡拥有着一张张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乡是红军长征开始的地方——于都。

家乡有大盒柿,家乡的盒柿是于都的标志,是于都的珍宝。于都所产的大盒柿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浓郁饱满的红,脆甜多汁的口感,芬芳馥郁的柿子香,垂涎欲滴。为了让柿子长久保存,当地村民把摘下的柿子削皮晒干、晾干,做成柿饼,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胶质状,柔软清香,味美甘甜,柿霜丰富,具有润肺止咳清凉等作用。大盒柿算得上是于都的美食名片。

家乡有唢呐,家乡的唢呐是于都的民间乐器,每逢红白好事要请人“吹打”是于都的乡土习俗。于都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就盛行于民间:“举于道路,往来人家,更阑不歇。”于都唢呐一般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所以俗称“吹打”。当地唢呐手就有这么四句顺口溜:“七寸吹打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我,冒声冒息蛮难过。”而位于县城西南的禾丰、靖石一带还将唢呐手称为鼓手,实为“吹鼓手”音乐。唢呐是于都的乡俗名片,古朴清新的歌唱形式,博得人们喜爱,给家乡添彩。

家乡有红军长征第一渡,有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它们是于都的骄傲,是人民努力前行的动力。革命烈士他们用生命保家卫国,他们不屈不挠不向敌人低头,他们受尽苦难勇往直前,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世世代代被歌颂,他们将永远被铭记。它们是家乡的红色文化名片,是家乡更是中国的历史遗产。

我的家乡,于都这座小城,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可古朴与温馨却成了它最动人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作文4

家乡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如此的缤纷,在岁月中磨砺,家乡是如此的古老,在年华里歌唱,家乡是如此的迷人,家乡拥有者一张张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乡在依山傍水的旌德。

家乡有砩石,家乡的砩石是旌德的标志,是旌德的珍宝。它似翡翠,晶莹碧绿,玲珑剔透;它如萤火,幽暗深邃,微蓝波光;它若玛瑙,绿兰相间,青翠惹爱。它在家乡随处可见,在夜晚璀璨放光,引得萤火虫纷沓而至,与萤火相呼应,发出极其美丽的颜色。它是家乡的名片,在国外热销,在国内产能。

家乡有竹马灯,家乡的竹马灯是旌德的文化,是旌德的习俗。这种习俗儿时便可玩耍,中年时便可以表演。这种习俗是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又或者伺马而动展现马的各种姿态。载歌载舞,形式活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从中汲取而来。古老的文化有着浓郁的旌德特色。它是旌德的名片,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喜爱,给家乡添彩。

家乡有文昌塔,家乡的文昌塔是旌德的旗帜,是旌德的艺术。文昌塔从下往上一层层地变细,每往上一层那古铜色的文昌塔渐渐往金色递进,那剥落的金角正是它的印记。塔尖锥子般朝上,寓意步步高升。文昌塔的深厚底蕴可追溯古代,也可发掘近代,是文人墨客的旅游胜地。它是家乡的名片,是家乡更是中国的自然遗产。

家乡还有那美丽的人,他们一起互帮互助。谁家的水没关紧,他们会提醒;谁家孩子犯错,他们会说理;谁家人生病,他们会照料。谁家有难,都会有人来帮忙,这真实的一幕幕出现在家乡。家乡还有这一张独特的名片。家乡人就是如此乐于助人。

家乡的名片因缤纷而灿烂,因古老而朴实,因迷人而美丽。让家乡在芬芳中更加美好。

家乡的名片作文5

车窗内,有着几丛落日的余晖,话声似回音远去,红光耀眼。风的一次次呼啸,时针的一次次转动,当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射出时,终于踏进了家乡的土地。这,便是景似墨水,水情如浓茶的成都。

去时恰是冬季,风是冷的,心却是暖的。霞光作笔,彩云作锦。成都的名片的底色必定是红色,成都的红,在锦里的夜色里;成都的红,在川大的唯美里;成都的红,在火锅串串里;成都的红,在醉人的晚霞里。成都名片的字体定是舒服温柔的。

慵懒的心情,久远的文化底蕴,是任何城市都复制不了的,毕竟这是属于成都的字体,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有人曾因钱钟书爱上了上海,而今,人们因为赵雷的歌,爱上了成都。成都的名片里,是本乡人太多太多的回忆。每一个都是风景,都是人文,都是历史。

羡慕家乡的景美,酿造了如此一幅水墨画。宽窄巷子里,处处熙攘的是人群,清闲下来时,是黛瓦白墙,是青石板街,是别院小巷,是闲家住房。琴台路上一块块铺路石上,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追求自由爱情的浪漫。杜甫草堂建筑朴素典雅,楠木参天,诗稿中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家乡的名片里还有我们对吃的爱:火锅,茶,甜品等等。一口火锅里,逐渐沸腾,香气顺着白雾向上爬,把食物一点一点推入锅中,等到食物熟透时,慢慢夹起,蘸上香料,大口品尝,就是对家乡独特味道的记忆;一杯茶,将所有柔情寄予在了杯中,一块甜品,是儿时嘴角上扬的密语;一场戏曲,便是对家乡文化最好的传承。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名片前,是吃的玩的,名片后,却是人与人的温情,成都人是信佛的,连市中心也有一座寺庙。逢年过节,便香火不断,或是上给故去的亲人,友人。或是保佑自己,岁岁平安。许几个愿,放一盏灯,磕几个头。可谓”拜佛率陀新”。

名片很大,有正面,有背面名片。无论是哪一面,都是我最喜欢的那面。

再别家乡山水时,同样是傍晚,火烧云挂在天上格外耀眼,只不过这美景不属于我。

家乡的名片作文6

我的家乡是合肥角落里的一个小城。这个普通的小城没有著名的风景、特产、人物。要说它的名片,就是小城里的居民吧。

小城在外人看来只是小城,在居民眼里都是不同样的。那里每个人眼中的小城,或繁华或简约,或喧闹或宁静,或有趣或平淡。他们属于小城,小城也属于他们。

记忆中,有蹒跚学步时走过的青石板路,冬日阳光里晾晒的花棉袄,邻居爷爷慈祥的微笑,空气里柴火和爆竹的味道,孩童时日复一日的梦乡。

小城的时光是凝固的。大城市里的建筑拆了又砌,店铺开了又关。看看小城吧,街头那座数十年前的小洋楼,巷尾那无奇不有的杂货铺,还有午夜的夜宵摊,永远是记忆中的模样。

小城里的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与其说是小城的馈赠,倒不如说是人们不变的心、对生活的珍视、享受的结果。

小城是属于老人的。村口那棵道不出年岁的歪脖子树,房屋之间九曲十八弯的石板小路,你家的猫他家的狗,谁家院里的干柴堆得比屋子还高几倍,都是老人们常与你描绘的事。这是他们过了一辈子的地方,也许某个闲适的午后你能看到,一个老人默默地就流下泪来。在这承载了他一生记忆的小城里,有时哪怕只是晒晒太阳,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也能美好地闪出泪花。

当然,小城也属于孩童。这里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生命也似乎被无限拉长。他们会在布满沙石的地上画出些只有他们能看懂的图画,这些画有的会在笑语中待上一会,有的变成扬起的尘埃。孩子们可不会这么称呼,他们会说那是千军万马带起的风暴。好玩的不止一样,路边的木板也成了飞驰的车,他们还会乘着木板一头栽进溪水里。大自然是童年最美的礼物,即便是最不起眼的角落,在孩子眼里也藏着大世界。

我的家乡,这座小城,我每次见她几乎都是相同的模样,因为那里的人最初和最终似乎从未改变过。

小城的每位居民都是家乡的名片。

这座小城属于每一位居民。

家乡的名片作文7

古往今来,歌颂家乡的诗词文章数不胜数,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迷人风物也都有特殊的诠释。

面对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民,我们的家乡每一年都给出了别具一格的名片。

恩施是全国著名的“硒都”,这里硒资源丰富,对缺乏这一能源的地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家都知道硒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若缺乏就极有可能患癌,因此硒被称为“抗癌之星”。每年的出口产品都为家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再看看驰名中外的腾龙洞。它是亚洲最大的溶洞,属喀斯特地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我们恩施独特的自然名片。

去年才开发的恩施大峡谷让人们在夏天有了一个避暑胜地。那里地势险要,景观雄奇,让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也许对于我们本地人来说,那风景并不奇特,我们早已习惯。然而对于平原地区的人们来说,那简直是人间仙境。其间云雾缭绕,让人们有一种身处天堂的感觉,泉水叮咚洗净人们心中的污垢,余下的只是一种清凉且耐人回味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

恩施不仅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在中国各地享有盛誉,其人文资源之美誉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并且走进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土家族的传统民歌《龙船调》记述了土家族人民的日常劳作,体现了土家人民的勤奋以及朴实憨厚。20某某年首届《龙船调》艺术节开幕,更是吸引了来自祖国各地的人士,将我们民族的文化推向了全国。更令人自豪的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将《龙船调》唱响世界,向全世界递出了我们恩施的名片。

此外,巴东的石工号子记述了巴东石工劳作时的心情,其旋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我们的家乡正在中部崛起,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的修建,更拉近了我们与全国各地的距离。

恩施独特的名片向全国发出激昂的呼声:恩施来了!

家乡的名片作文8

没有大兴安岭浩荡的雪松,也没有江南水乡温柔得醉人的烟雨,我的家乡,默默坐落在不知名的一片土地上。

走进村子,两旁的土砖房夹着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的向前延伸。偶尔,看见几个归田的农人,在微微发红的夕阳中结伴说笑。

我触摸着斑驳的墙壁,一块块土砖调皮地向外探着,有些地方爬满了青苔,碧绿碧绿的,映的天空有些青了。这参差不齐的墙壁记录下了多少回忆?又有多少人如我一样在某一天的清晨欣赏着它独特的美?我不知道,但指尖所触之处,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眼前,一片碧绿。

下雨了,是那种缠缠绵绵的春雨,打在青石路上。一个个小水洼渴求着雨的滋润,青石板被雨水洗的亮得透明,在绵绵细雨中吐露着过去,这条路,每天,乡亲们踏着它出发去劳动,亦是踏着它满载而归,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日日夜夜,你承载着代代村民的希望,是他们辛勤与喜悦的汗水敲击出了你身上深刻的印记。

雨水里夹杂着些泥土的芬芳,这黄土地,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我们生长在这里。喜欢和同伴们在阳光热烈的曝晒下,在这片土地上飞奔,然后倒在上面仰望天空,嘴里还“呼呼”地喘着气,笑着对方像只花猫……我们把它弄得凌乱不堪,风儿又轻轻把它抚平,好像从未经过污染,如婴儿的眼一般纯净。雨中的它,多了几分柔情,恍惚间闻到浓郁的沉香。

有一个人,自蒙蒙细雨中走来,哼唱着乡村小调,那婉转的声音在窄窄的小巷中氤氲。他没有打伞,让雨尽情地打在身上,畅快淋漓。我走过去,也没打伞,向他点头问好,他浓郁的家乡话让我觉得这座小村愈发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古老,简约,是家乡的名片,我静静沉醉,细雨为它的古老蒙上了淡淡的面纱……

家乡的名片作文9

故事中,那朵美丽、娇嫩的小黄花,从我出生到这个美丽的城市那年就飘着。十四年像一粒粒沙子,每天的生活,随风而逝,但终究会堆积在一起,成为土丘。而九江,这座依靠在庐山旁的城市,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关注着她的变迁。家乡——九江,在我眼中也有一张属于她的名片。

水是家乡的名片。甘棠湖,南门湖座落在城市的中央,相映成趣。一条长约五百米的小坝,两旁高耸的梧桐,像擎天的巨人,与周围的树木,一同把两湖抱在怀中,免受周遭的侵害。水,是最有活力的有灵性的物品,湖面上泛着涟漪,在落日的余辉斜射下波光粼粼。水底却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鱼儿们正在那儿嬉戏。九江也正是这样一个城市,人们生活平淡质朴,内心却有着一股向上的激情。用水来作名片的开端,既体现了水的重要性,也说出了九江人民的心声。

山也是家乡的名片。庐山是九江东南角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险峻的弯道也被人们称做九十九道弯。山,它不懂世间万物的冷暖,但未必不能体会。她在春天里赋予树木的生机,夏季送上阵阵清风,深秋红了枫叶,寒冬里那满山的白雪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四季不同的景观,让身处亚热带地区的九江人,能够欣赏南北不同的景色,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啊!正如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诗句,庐山的雄奇与蜿蜒,足以让人叹服。

而情,是家乡的第三张名片。淳朴的民风,热情爽朗的九江人更让这座魅力城市增添了风采。有时候,人们在忙碌中难免出现烦躁、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也很快就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掩盖。山水赋予了九江人拥有陶渊明般的悠闲,让我们能够留心世间万物,留心身边的一切。

山水无情,却令人难以忘怀;草木无声,却让人寄情于此。心是热的,是滚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