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论文_第1页
互联网金融论文_第2页
互联网金融论文_第3页
互联网金融论文_第4页
互联网金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大陆如题目《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大陆如题此风靡?以余额宝为例对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危机的调查报告》金融12丙学生姓名指导教师_俞峥2014年2月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大陆如此风靡?以余额宝为例对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危机的调查报告摘要:通过对中国大陆特有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阐述了互联网金融风靡大陆的原因,并以余额宝为例对杭州商学院的学生展开了针对余额宝认知程度的调查,发现了互联网金融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并提出了三方面简要的建议。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余额宝2011年6月以来,“融360”和“陆金所”的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中国从此走进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然而真真正正使得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广为人知,并且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还得是归功于阿里巴巴公司在2013年6月推出了理财产品“余额宝”。2013年6月5日,支付宝公司宣布将于同月推出名为“余额宝”的余额增值服务,即用户存放在该支付平台下的余额不仅能用于淘宝网上的消费支出,还能够“钱生钱”获得收益。此话一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引起了传统金融从业者们的关注,更是吊足了淘宝粉丝们的胃口。同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由于其能像支付宝余额一样随时用于消费、转账等支出并且具有较高的短期回报率和简单的操作,仅仅6天后,这款被称为“原丝理财神器”的余额宝用户数量突破了100万大关。随着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显然在2013和2014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话题,可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单单就在中国流行呢?中国以往的任何一项和互联网有关的衍生行业都是向国外学习,并进行改造成自主产品的,可是为什么单单互联网金融是中国最先流行起来的,而韩国日本以及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的规模就很小,近乎没有呢?照理来说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金融已经不是新鲜事了,难道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只局限在中国,除了中国的土地就算是互联网行业高度发达的美国也不需要吗?或许我们从中国投资者的实力上和近几年中国整体的投资大环境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我们国家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中小型的散户,这一基本特征就注定当面对古玩玉石,房地产,期货以及信托对资金实力要求比较高的投资方向时大部分的投资者只能望而却步的无奈。再说说证券市场的情况。近几年股票市场一蹶不振,大盘持续的疲软真可谓是"跌跌不休〃,对投资者的技术及专业眼光的要求一时之间更是让各类投资者无从下手。而面对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各类高风险高收益的公司债券和可转让债券,投资者也不敢放心大胆的投入大量金额,也是浅尝辄止。至于风险相对较低、收益更为稳健的政府债券市场,实际上并未对老百姓彻底敞开大门,目前个人投资者不能投资银行间市场的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国际国内黄金白银价格也持续走弱,经济形势的错综复杂,导致金银价格变化非常快,短线投资风险较大。这些严峻的投资环境,使得老百姓将手头上的闲钱放到银。而由于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是强制规定的,低价买钱,高价卖钱,从中赚钱的贸易模式最称为世界上最暴利的行业,就在2011年中国股市最低迷的时期,商业银行依旧每天保持28.8亿的纯利润,期中80%来自存贷款利差。这样的暴利也使得银行业的高层也不禁自嘲:这钱都赚得不好意思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和金融悄无声息地结合在了一起,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凭借着高效性,便捷性以及独有的自主性,创造出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高出银行活期利率10多倍的理财产品,这势必导致传统银行业竞争力下降,短期现金流大量涌向类似于余额宝的理财产品。其实传统的银行业也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和互联网相结合,非常典型的就是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的网银业务的开发,金融圈内将其定义为金融互联网。然而面对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为什么金融互联网的这个依托于有上百年历史的银行业的新型市场就竞争不过那些依托于历史不超过15年的互联网行业的互联网金融呢?我觉得对诺基亚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市场竞争力比不上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机的分析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智能手机说的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电脑,苹果公司从来没有做过手机,一直致力于电脑的研发,而苹果手机的问世其实只是在电脑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个通讯模块;而对于传统的手机制造公司比如诺基亚是在手机上加上电脑功能。所以说苹果和诺基亚的实力一比较就比较出来了,这也就是诺基亚人最终到公司被收购了也一直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做错过却被市场淘汰的原因。说回到传统银行业或者是由其衍生出来的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竞争力差别的原因。金融互联网是在传统的银行业的基础上与互联网结合衍生出来的,本身就被各种规范制约着,连制定存贷款利率的自主权都没有。而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原先就有的高效,便捷,及时以及自由的基础上来做金融的,可是随时调控收益率,更加市场化。这也就必然地导致了余额宝等新兴的理财产品的兴起。谈到这里差不多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我们中国那么风靡而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却不流行的原因。但是传统的金融行业里有一句十分经典的名言“高回报,高风险”。我们面对投资于互联网金融的高回报率不禁要发问了,这到底安全吗?传统的银行业有着一两百年悠久的经营历史,就中国而言,银行监管当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创立之初的资金要求,信誉要求,财务要求,近三年的经营状况要求以及商业银行在开始正常运营之后的对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及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支出资金配比的要求都有着详尽而系统的规范,且银行从业者本身也具有相对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对风险对冲的掌控能力。而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企业年龄都还不到20岁,而且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开放,自由,一线员工也大多是一些年轻人,甚至有些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试想以余额宝投资的天弘基金为例当前已经突破2500亿规模,跻身全国第一,让这些总体水平上不是特别专业的人来操控这么一个庞大的资金,稍有差池,后果是很难想象的。而且货币当局对互联网金融业也没有制定出十分详细的施行办法,监管的空白必定导致对于这一行业投资的风险的失控。而且就余额宝而言,它对外宣传投资的是货币基金,但是货币基金主要是投资于一些同业拆借,短期的国库券以及可转让的票据和债券等,收益固然高于银行活期利息,但也不可能达到年化收益7%的回报率。为了避免亏损,余额宝必定在资金投资组合中分配了一定的份额投资于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而这些操作的实际风险指数都是相当高的然而正如文章开始所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典型代表“余额宝”时下正风靡着整个中国大陆,然而那些购买了余额宝的民众们到底对余额宝的认识有多少呢?笔者为了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对余额宝的认识程度,特地对浙江著名商学院杭州商学院教工路校区各个专业的同学按如下框图展开了一次关于对余额宝的了解程度的抽样调查。(10%)不知道余额宝(80%)不了解余额宝(89%)(54%) 87.8%*54%=47.4%有网购经历T「是90%*89%+''0%*11%=87.8%是否购买87.8%*54%*20%+87.8%*46%*10%=13.5%受访的同学- -知道余额宝♦『 1了解余额宝(11%)(46%)L无网购经历'L否T(30%)(90%)不知道余额宝不了解余额宝一、 是否有在淘宝网上进行网购的经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受访的同学中约有89%的同学曾有过在淘宝网上进行网购的经历,而有11%的同学没有在淘宝网上网购的经历。且有过在淘宝网上进行网购的经历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将自己每月一半以上的生活费花在淘宝购物上。二、 分别访问有过网购经历的同学和没有过网购经历的同学对余额宝知晓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受访的有过网购经历的同学中约有90%的同学知道余额宝,而没有过网购经历的同学中约有70%的同学知道余额宝,所以,知道余额宝的同学占受访同学总人数的(90%*89%+70%*11%=87.8%)。三、 对知道余额宝这种理财产品的同学的继续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余额宝中的存钱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受访的同学中,有在余额宝中存钱的同学占54%,并且这部分同学中大部分有网购经历的同学几乎将其每月生活费的二分之一存入余额宝中。而没有在余额宝中存钱的同学占46%。通过计算,在余额宝中有存钱的同学占最开始接受访问的同学人数的(87.8%*54%=47.412%)。四、分别对在余额宝中存钱的同学和没有在余额宝中存钱的同学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对于余额宝的盈利方式和其所携带的风险的大致了解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受访的同学中又有在余额宝中存钱的同学对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和风险基本不了解(包括了解很肤浅)的同学占约80%,而仅有约20%的同学有特意去了解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和风险来源;而没有在余额宝中存钱的同学对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和风险基本不了解(包括了解很肤浅)的同学约占90%,而仅有约10%的同学有特意去了解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和风险来源。综合上述四点调查分析可得以下结果:①对于受访的同学总数来说,有特意去了解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和风险来源得同学仅占(87.8%*54%*20%+87.8%*46%*10%=13.5%);②对于受访的同学总数来说,在余额宝中存钱并且有特意去了解余额宝的盈利模式和风险来源得同学仅占(47.412%*20%=9.48%)。对商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家对余额宝真正的运营模式的风险来源存在认知的比例也仅仅只有9.48%,那么在余额宝为数众多的购买者中,这个比例又将下滑到哪里呢?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购买了余额宝都是相当盲目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07年中国股市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一些专家所说的话:当街上卖菜的老太太都知道买股票能赚钱的时候,股市离崩盘也就不远了。这句话同样的适用于如今过度火热的房地产行业和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近期连日来的楼盘降价风波视乎在预告着互联网金融危机也即将到来。然而面对着互联网金融背后一触即发的风险隐患,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货币当局应该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完善对这些行业的监管制度,同时积极倡导银行利率市场化。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