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系统产生背景及演变历程,普通语言学论文_第1页
评价系统产生背景及演变历程,普通语言学论文_第2页
评价系统产生背景及演变历程,普通语言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系统产生背景及演变历程,普通语言学论文评价系统〔APPRAISAL〕是研究语篇语义层面人际意义表示出的三个系统之一,由JamesMartin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场创立,并不断发展、完善,以适应不同语类、语言文化的研究。国内对该系统的研究起始于王振华〔2001〕对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的简介,自此评价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在过去20多年中,对评价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成果,也存在很多缺乏之处。本文以为评价系统固然是一个极具魅力的系统,但它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审视系统本身,从各个层面找出其缺乏之处,及时修正,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语言研究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先讨论评价系统产生的背景对系统发展的影响,再比照分析了评价系统各个发展时期框架的异同,最后指出评价系统的缺乏之处及其发展趋势。1.评价系统产生的背景评价系统的理论基础来自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Martin和White〔2005〕在(评估语言〕一书中对评价系统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述,本文无意赘述,但为行文方便,将扼要概述之。Halliday〔1978,1994〕以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是一个层级系统,从高到低依次为几个层级:语境、语义、词汇语法、以及语音/书写。层级之间是具体表现出的关系,如语义层具体表现出语境层,依次类推。语境由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构成,依次由语义系统中的概念意义〔ideationalmeaning〕、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meaning〕和语篇意义〔textualmeaning〕具体表现出。评价系统是人际意义的组成部分,是用来协商情感、判定和鉴赏的语义资源,也是用来加强或减弱,以及参与这些评价的资源〔Martin2000:145〕。由此可见,评价资源是具体表现出语旨的语义资源之一。情感是评价系统的核心,研究语篇中的情感语义表示出是评价系统最初发展的原始动力。情感在语境研究初期曾与地位〔status〕和接触〔contact〕一起构成语旨〔Poynton1985,1990;Martin1992〕。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焦点从与话语功能和话轮转换相关的情态和语态研究转移到情感的语义研究〔MartinWhite2005〕,情感不再被以为是语旨的组成部分,由于情感与地位和接触不同,它变化多、不固定。本来由语态和情态构成的人际意义也逐步发展成评价〔APPRAISAL〕、协商〔NEGOTIATION〕、介入〔INVOLVEMENT〕系统〔MartinRose2003/2007〕。协商系统主要牵涉话语双方的沟通:讲话者怎样在对话中接受和赋予谈话者角色,以及怎样在这里经过中组织语步〔MartinRose2007:219〕。介入系统〔Involvement〕主要牵涉反语言〔anti-language〕〔Halliday1976〕、称呼语〔Poynton1990〕和术语等〔MartinWhite2005:33-34;EgginsSlade1997:143-5〕,以及怎样用这些语言资源拉近或疏远与谈话者之间的距离。评价系统最初的实践基础起源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南威尔士州弱势学校计划---写得得体〔WriteitRight〕科研项目。Martin和他的同事从叙事学〔Labov1992〕、话语分析和语类/话语类型〔genre〕〔Martin1992;MartinRose2003/2007〕视角出发,对叙事体语篇中的评价性语言〔evaluativelanguages〕展开研究,后来,他们将研究拓展到新闻、科技、历史、文学批评等书面语类和课堂谈话语类。该项目与评价系统研究一样,其初衷是讨论新闻、科学、科技、历史、数学、管理、地理、中学语文和艺术语篇的识读要求〔Martin2000;Feez,IedemaWhite1994/2018;MartinWhite2005;ChristieMartin1997;White2001a;RotheryStenglin2000〕,并为这些学科的中学教师提供语言资源使用方面的指导〔Feezetal.2018:5〕。他们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探究语言怎样在不同语篇中构建经历体验、不同语类的社会目的何在以及到达这些目的应使用何种语言范式。评价系统的核心系统---态度系统---就是在这里项目下完成的,其情感子系统的提出标志着评价研究的开场,判定和鉴赏系统的提出标志着评价系统核心体系的建立。本文根据评价系统的发展经过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从1994年Martin初次陈述评价系统开场到Martin和Rose〔2003〕(研究语篇〕以及Martin和White〔2005〕(评估语言〕两本书的发表之前这一阶段,属于评价系统发展前期;这两本书的出版属于评价系统经典阐述时期;而此后对评价系统的修改则属于〔Martin1996;RotheryStenglin1994〕。判定系统来自Iedema等〔1994〕对新闻语篇中报道者声音以及Coffins〔1997〕对历史语篇中作者声音所作的研究。鉴赏系统源自JoanRothery,MaryMacken-Horarik和MareeStenglin等人对视觉艺术以及中学英语的研究。固然Martin和他的同事指出情感系统的分类并不具备有章可循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提出了区分情感的六条标准.Martin〔2000〕随后在情感系统中增加了非现实型情感:倾向/非倾向,由此确定了评价系统经典框架中的情感系统。情感系统属于个人的情感,不同于判定和鉴赏系统,后者属于机构化的态度,比方判定系统是基于社会约束对社会人的行为之判定,而鉴赏是基于美学标准对事物进行的评价〔Martin2000:147〕。情感是针对评价者的〔appraiser-oriented〕,而判定和鉴赏是针对评价对象的〔appraised-adjusted〕〔White2001a〕。另外,情感、判定、鉴赏系统的语法形式也不同,分别具体表现出为:IfeelveryX[affect-value]aboutsomething;Itisx[judgement-value]of/for[judged]todothat;Ifound/considerthatx[appreciation-value]〔Martin2002;White2001a〕。判定系统是由Feez,Iedema和White〔2018〕在研究不同新闻语篇中的评价意义资源时根据情态系统〔MODALITY〕提出的。他们探究新闻语篇中的不同声音,发现报道者在不同新闻语篇中使用不同的情态资源评判人的行为,判定系统与新闻语篇中的作者声音〔authorialvoice〕息息相关,新闻报道中的主观性随着社会约束〔socialsanction〕资源使用的增加而逐步增加。鉴于此,Iedema等〔1994〕把判定系统分为社会评判〔social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sanction〕。Martin〔2000:156〕对两者之间的区别做出了精辟的解释:社会评判属于伦理范畴,牵涉对人的行为之崇拜、羡慕和批评,通常不牵涉法律责任,碰到这方面问题,则需要请医生;社会约束属于法律范畴,牵涉赞扬和谴责,通常有法律后果,碰到这方面问题,则需要请律师。总的来讲,判定系统应该是评价系统中最稳定的系统,也是当前遭到质疑最少的系统,当然,White〔2020〕对该系统精致细密度提出了一些问题。鉴赏系统来自Rothery和Stenglin〔2000〕对教育语篇的研究。她们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个元功能把鉴赏分为反响〔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反响对应人际意义,指物体对我们情感的影响;构成对应语篇意义,指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能否协调或和谐;价值对应概念意义,指事物或事件的美学、社会文化以及经济价值。Martin和White〔2005〕以为,反响更强调外界物体对个人情感的刺激,然而,假如把鉴赏系统界定为机构化的评价,那么,反响则应该归属于情感系统,况且Halliday〔1994〕也以为反响即情感反响。Martin等人把情感界定为我们对行为、文本、现象的反响〔Martin2000;White2001a,b;MartinWhite2005〕,事实上已把反响的语义范畴囊括华而不实。评价系统的子系统,即介入系统,由Fuller〔1995〕根据Bakhtin〔1981〕的对话〔dialogue〕和多声〔heterglossia〕概念,基于通俗科学语篇的研究提出来的。参与系统牵涉谈话者怎样投射〔project〕自个,怎样在话语中持有立场〔stance〕,它的提出标志着评价系统的研究从静态的语言态度转向动态的意义协商。Fuller以为参与资源在语篇中的作用不是具体表现出作者对该话语的认同度,而是控制语篇中的不同声音。White结合Fairclough〔1992〕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继承并发展了这一阐述。他〔White1998,2001a,b〕以为参与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作者能否让其他声音参与到当下的话语,由此他区分单声〔monogloss〕和多声〔heteroglossia〕。单声指讲话者完全忽略话语中的其他声音;多声是指讲话者认识到话语中的其他声音,选择加强或消除某一声音。多声的语义空间给予讲话者更多自由度,以引述别人的话语,或把别人话语吸收同化为自个的话语。前者构成借言〔extra-vocalisation〕,后者构成自言〔intra-vocalisation〕。借言由表征〔representation〕、同化〔assimilation〕、插入〔insertion〕构成,这一区分的主要根据是传统语法的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自由引语〔Simpson1993;LeechShort1981〕。White〔1998〕以为,就讲话者对引语内容的认同度来讲,同化要比插入程度更高层次,White在后来的阐述中摒弃了讲话者认同度这一概念,转向讨论讲话者怎样对待话语中的其他声音来保持自个的立场。讲话者通过自言〔intra-vocalisation〕能够拒绝、替代或挑战其他声音,或者通过为某一话语背书等方式到达关闭对话空间的目的。评价系统的另一个系统,即级差系统〔amplifica-tion〕,是对态度、参与资源的分级。White〔1998〕确定了级差系统的基本框架,根据语言的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把它分别分为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语势主要指有等级的词汇的级差,分为显形〔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聚焦主要指非等级性词汇,分为锐化〔sharpen〕和柔化〔soften〕.Korner〔2000〕以为White〔1998〕根据类型学〔typology〕对级差的分类不能有效解释法律语篇中所有的级差现象,因而,运用拓扑概念〔topology〕对级差进行更为精细的研究和分类。评价系统前期的另外一个发展是针对态度子系统把评价语义的语法具体表现出形式分为铭记〔inscribe〕和引发〔invoke〕两大类。引发分为邀请〔invite〕和激发〔provoke〕。激发一般由隐喻或明喻来具体表现出;邀请分为旗示〔flag〕和致使〔afford〕。旗示把评价意义隐含与词汇之中,如Wesmashedtheirwayoflife.致使则通过经历体验意义的表示出传递评价意义,如Webroughtthediseases.固然,此系统能够更精致细密地分析评价语义,但是它在评价系统的发展经过中给研究者带来了不少困惑。这也是评价系统发展初期系统创始人⑧所始料未及的〔与Martin个人沟通〕,由于该系统最初是为了分析情感的隐性和显性表示出,当时判定和鉴赏系统尚未提出〔与Martin个人沟通;Martin2002.3.经典阐述学术界当前对评价系统的讨论主要基于Martin和White〔2005〕对评价系统的阐述。该框架固然在White〔2003,2006〕,Martin〔2004〕等人的研究中有所阐述,但是在Martin和Rose〔2003/2007〕的(研究语篇〕,以及Martin和White〔2005〕的(评估语言〕两本书出版之后,学术界才广为知晓。该框架确定了评价系统的态度、参与和级差三个系统。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由情感、判定和鉴赏系统构成。情感分为现实性情感和非现实型情感,前者包含:快乐/不快乐、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后者包括倾向/非倾向。判定系统分为社会约束和社会评判,前者包括真诚实在〔veracity〕和妥当〔propriety〕,后者包括规范〔normality〕、才干〔capacity〕、韧性〔tenacity〕。鉴赏包括反响、构成和价值。参与系统由单声、多声构成。多声分为收缩〔contraction〕和扩展〔expansion〕两种,前者包括否认〔disclaim〕和公告〔proclaim〕,后者包括接纳〔entertain〕和归属〔attribute〕。否认表示出作者拒绝或者不同意另一种观点;公告表示作者反对其他观点,只赞同华而不实一种观点;接纳表示作者主观上以为这是一种可能的观点;归属表示作者把一种观点归属于另外一个讲话主体。级差系统由语势和聚焦构成。聚焦适用于以典型性为根据的不可分级的范畴,包括锐化和柔化。语势适用可分级的范畴,主要牵涉强度〔intensification〕和数量〔quantification〕。对强度的评价主要牵涉数量和经过;对数量的评价牵涉实体〔entity〕。4.后期修正评价系统的修正主要包括Bednarek〔2006,2007,2008,2018〕对情感系统和评价系统具体表现出形式的修改;White〔2020〕对参与系统的修改;Dreyfus〔2020〕对情感系统的修改;Hommerberg〔2020〕瑏瑢对鉴赏系统的修改;以及Hood和Martin〔2007〕对级差系统的修改。Martin和White〔2005〕在(评估语言〕一书中对评价系统的分析是基于为数不多的文本的定性分析,但他们以为,有必要建立跨语类语料库对评价系统进行量化分析。他们强调态度系统,以及整个评价系统的语义模型只是关于建构评价意义的假设〔Martin和White2005:260〕.4.1对态度系统的修改Bednarek〔2008,2018〕首先对此假设提出了质疑。正如快乐和满意能够分类为肯定和否认一样,她觉得惊奇〔surprise〕应该从不安全〔insecurity〕中分离出来,由于不安全指与社会生态相关的感情,比方焦虑、害怕、自信和信任〔Martin和White2005:49〕,而惊奇在文化层面上并非一定是消极的,但是假如把惊奇归类于不安全的话,就意味着惊奇的默认语义是消极或否定的。Martin〔1997:22;2000〕考虑到惊奇分类的争议性,在初期评价系统中并未包括这一语义特征。同时,认知科学研究者以为〔Ekman1999;Milton2005〕,惊奇更类似于认知状态而非情感状态〔Bednarek2008:168〕.Bednarek从语料库的量化分析中发现,惊奇既能够与肯定的又能够与否认的情感词汇一起使用〔比方:sadandsurprised,happyandsurprised〕,这进一步证明了惊奇在语义上并非一定能否定的。她还发现,从词汇语法搭配角度看,惊奇更倾向与意愿词汇〔volitionterms〕而非情感类词汇搭配,这也是惊奇与不安全不同的语义特征的表现。Martin和White〔2005〕与Bednarek〔2008〕的系统如下:Bednarek〔2008〕指出倾向系统与惊奇特别类似,由于倾向也不能在文化上默以为肯定或者否认,只能是期望的或者非期望的.她还注意到非倾向中的恐惧〔fear〕与不安全中的不安〔disquiet〕有重叠之处,两者都牵涉焦虑、恐惧和害怕。因而,Bednarek〔2008〕提出把恐惧与不安全,与不安合并,并在倾向系统中提出非欲望以平衡该系统。Bednarek〔2008〕与Martin和White〔2005〕的倾向/非倾向系统比拟如下:Bednarek指出:非现实型情感牵涉所有的情感,并非只存在于倾向系统中〔Bednarek2008:166〕。倾向系统与其他情感系统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现实的情感谢发〔realistrigger〕。因而,现实型与非现实型能够与情感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语义特征相结合,而倾向系统只能是非现实型的,所以在修改后的形式中用ifthen语义函数表示出〔参见图1〕:虚线部分表示情感系统是一个连续统,而非界线分明的系统,华而不实快乐/不快乐是最典型的情感,处于连续统的中间位置,而其他子系统则处于边缘位置。Bednarek〔2018〕基于White〔2004〕对观点和情感的区分,Hunston和Sinclair〔2000〕对评价性物体〔evaluativecategories〕与评价质量〔evaluatingquality〕的区分,以及Downes〔2000〕对情感与评价的区分,讨论了情感与鉴赏系统中反响的差异。White〔2004:232〕以为,情感〔emotion〕是对描绘叙述情绪性的反响或人类情感状态的态度性评价,而观点则是以美学和道德标准进行的鉴赏和评判。Bednarek〔2018:169〕基于语料库对此进行了讨论和论证,对区别评判和鉴赏提出两条原则:中使用非作者声音附带隐含意义,能够隐性表示出讲话者所持的立场,比方sheinsistedthat与shewonderedwhether是有区别的瑏瑣.修改后的系统网络如下:作者声音和非作者声音的系统之间有着区别和关联。从广义角度来讲,任何非作者声音〔attribution〕都要通过作者声音〔averred〕来表示出〔Hunston2000〕。Goffman〔1981〕以及Scollon〔1998〕也认为在沟通中任何声音都可置于另一个框架〔frame〕之中,因而作者声音和非作者声音之间或许并不具备那么清楚明晰的界线。就新闻语篇而言,基本上由四层框架构成:对任何信息来讲,它的作者能够是隐性或显性的,这是中作者个性与立场的建立是基于谈话内容的一个动态经过。我们不能低估评价系统对评价性语言研究的奉献,它还是当前研究评价性语言最为系统和精细的分析框架〔Bednarek2006:32〕,但是我们应该成认它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修正。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评价系统仅仅仅是关于评价意义怎样组织的假设〔MartinWhite2005:46〕,就语篇中评价资源的详细运用形式,以及评价资源对构建语篇核心语义特征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切进入讨论〔Hyland2005:175〕.Bednarek〔2006:32〕指出评价系统是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对不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者来讲,懂得评价系统并非易事,他们可能需要一个不局限于特定理论的分析框架。就评价系统本身而言,固然它是一个语篇语义系统,但是其分类多依靠词汇语法;评价系统是一个开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