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和暴力态度关系中的效用,教育心理学论文摘要:目的:考察不同人格的大学生和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为早期干涉和预防暴力行为提供相关的根据和建议。方式方法:采用中国大五人格简版(CBF-PI-B)、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以及VIO(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中的冲动倾向分量表),对421名天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暴力态度在性别(t=2.051,P0.05)上存在显着差异;(2)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与暴力态度之间均显着相关(r=0.373,-0.238,-0.236;P0.01),社会支持则与神经质人格呈显着负相关以外,其余维度都呈显着正相关(r=-0.469,0.296,0.381,0.294,0.539;P0.01),而且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之间也存在显着的负相关(r=-0.233,P0.01);(3)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的关系有部分中介效应(2/df=1.495,CFI=0.939,TLI=0.909,RMSEA=0.071,SRMR=0.055)。结论:大学生的人格对暴力态度有直接预测作用,人格又通过影响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暴力态度,社会支持对人格与暴力态度的关系有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关键词语: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暴力态度;中介作用;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BigFivePersonalityandviolenceattitudeinengineeringstudents,andprovideadviceforearlypreventionandinterventioninviolence.Methods:ChineseBigFivePersonalityInventorybriefversion,SocialSupportQuestionnaire,andVIO(FMMUabnormalpersonalityriskfactorsinventory)wereusedtomeasure421Tianjinundergraduates.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attitudestowardsviolenceamongcollegestudents(t=2.051,P0.05).Theneuroticism,conscientiousness,agreeablenessofBigFivePersonalitywereassociatedwithviolenceattitude,respectively(r=0.373,-0.238,-0.236;P0.01),andtheneuroticismwasnegativelyassociatewithsocialsupport,howevertheotherswe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socialsupport,respectively(r=-0.469,0.296,0.381,0.294,0.539;P0.01),thesocialsupportwasnegativelyassociatewithviolenceattitude(r=-0.25,P0.01).Mediatingeffectanalysisshowedthatthesocialsupporthadsomemediatingeffecton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sonalityandviolenceattitude(2/df=1.495,CFI=0.939,TLI=0.909,RMSEA=0.071,SRMR=0.055).Conclusion:Thepersonalityofcollegestudentshasadirectpredictiveroleonviolence,personalityalsoindirectlyinfluenceviolencethroughtheinfluenceofsocialsupport,andsocialsupporthassomeintermediaryroleon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sonalityandviolenceattitude.Keyword:Collegestudents;Personality;Socialsupport;Violenceattitude;Mediatingeffect;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社会冲突还包括国家之间的战争,各式各样的暴力充斥在我们周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仅是由于暴力会带来的宏大身心伤害,而且发现人们对暴力的态度越来越冷漠,甚至支持这种暴力行为。固然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情况有所缓解,但暴力行为仍然存在我们周围,十分是校园暴力。时常会有新闻报道在校大学生对同学施加暴力、虐待同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关于暴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暴力对象的研究,暴力行为在社会当中的存在状况,家庭暴力、网络暴力、校园暴力、教育暴力等,以及暴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干涉。在这些研究当中主要将暴力作为研究的主体,而暴力态度作为暴力行为发生的重要中介变量,却较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有研究表示清楚,暴力态度却是在个体发生暴力行为时,作为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暴力态度的研究能够帮助个体进行早期的干涉和预防,而在暴力行为的研究中,暴力态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关慕桢提出暴力态度一般是指个体对暴力现象的态度,具体表现出为对暴力所持有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和反响倾向[1]。国内研究者如关慕桢对暴力态度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对暴力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响倾向,通过其对暴力行为的评价,推断个体暴力态度的指向,进而评估个体的暴力危险性[2]。刘衍玲[3]等以为,暴力态度是引发个体产生暴力或者攻击行为的重要变量。国外学者Funk等研究表示清楚,暴力的发生是很多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暴力态度可能是华而不实最重要的中介机制之一,早期干涉对预防暴力行为尤为重要[4]。Aderson等发现,暴力态度与暴力行为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它在暴力危险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5]。具有负面人格构造或特质的个体更容易接受暴力,产生更多的暴力行为[6]。社会支持在精神病学[7]、社会学[8]、心理学[9]、医学[10]等学科的广泛涉猎,发现社会支持能够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个体缓冲不利环境的伤害[11]。George[12]等研究证明,低社会支持人群具有较高的紧张水平,十分是情境化愤怒,进而暴力犯罪倾向指数较高,而高社会支持人群则相反,具有较低的紧张水平。基于此本研究假设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和暴力态度关系中存在着中介效应。通过研究结果提供预防和干涉大学生暴力行为的建议和方式方法,构建愈加和谐的校园环境。1、对象与方式方法1.1、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方法,对天津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分为4个层次抽取,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中分别抽取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调查了450名,回收有效问卷421份(93.5%)。参加的被试平均年龄为(19.962.69)岁,华而不实男生215名(51.1%),女生206名(48.9%)。大一147(34.9%),大二105名(24.9%),大三89名(21.1%),大四80名(19.1%)。介入的同学都是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施测的经过中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同一位主试进行测试,时间大约15min测试完毕统一收回,完成相关的数据收集。1.2、方式方法1.2.1、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hineseBigFivePersonaltyInventorybriefversion,CBF-PI-B)[13]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是王孟成等在CBF-PI基础上编制的,问卷共包含40个条目,采用了6级记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6表示完全符合,测量结果具有满意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宜人性)~0.81(神经质)之间,平均0.79;间隔10周的重测系数在0.67(宜人性)~0.81(开放性)之间,平均0.74。1.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SupportQuestionnaire,SSQ)[1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制定的量表共10个项目,包含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考虑到被试为大学生群体,将选项中的同事改为同学,工作单位改为学校,量表总分为(34.563.73)分,两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r=0.92(P0.01),各条目一致性Rl-10在(0.890.94)之间,表示清楚该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1.2.3、冲动倾向分量表(VIO)[15]VIO是肖利军等制定的FMMU变态人格危险性评估问卷(FM-MUabnormalpersonalityriskfactorsinventory)中的冲动倾向分量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共有14个题目,被试需要对每个题目后面的是是和否做出回答。1.3、统计处理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和M-plus7.0进行分析。2、结果2.1、大学生暴力态度的特点以及性别、年级差异大学生暴力态度的总体得分为3.54(SD=2.19),相比拟常模M=3.00得分要略高。以性别、年级为自变量,暴力态度为因变量进行分析,性别主效应显着(t=2.051,P0.05),年级的主效应不显着,见表1、表2。表1大学生暴力态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s)2.2、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相关对大学生的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发现,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与暴力态度呈显着正相关(P0.01),尽责性、宜人性与暴力态度之间均呈显着负相关(P0.01),其他两个维度则不存在显着相关。即具有高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对暴力态度越积极;高尽责性和高宜人性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对暴力态度越消极。而社会支持与神经质人格呈显着负相关以外,其余维度都呈显着正相关,与暴力态度之间也存在显着的负相关(P0.01)。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对暴力的态度越消极。表2大学生暴力态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s)表3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相关(r)注:**P0.01,***P0.001,下同为了进一步研究高中低3种水平的社会支持分别与暴力态度、人格之间的差异,将全体被试按其社会支持总分的得分情况划分为3个水平,27%下面者为114人分为低支持组,27%以上者为114人分为高支持组,其它的193人为中间支持组,见表4~5。表4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暴力态度得分情况(s)表5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人格各维度得分情况由表4可知,大学生暴力态度在不同的社会支持水平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华而不实高水平组暴力态度得分最低,低水平组暴力态度得分最高,讲明社会支持越高,个体的暴力态度越消极。由表5可知,5种人格维度在3种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组中显示出差异,而且差异都到达了显着性水平(P0.001)。在神经质维度上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在人格问卷中的得分则越低,而在其他维度上如外倾性维度上,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人格问卷的得分也越高。2.3、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构造方程模型分析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plus7.0软件对社会支持在大学生人格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上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构建以人格各维度为自变量,暴力态度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的假设模型。结果如此图1所示,模型各项拟合指数良好(2/df=1.495,CFI=0.939,TLI=0.909,RMSEA=0.071,SRMR=0.055)。由途径图可知,人格能够正向预测社会支持(=0.54,P0.01),人格能够负向预测暴力态度(=-0.29,P0.01),社会支持能够负向预测暴力态度(=-0.49,P0.01)。基于图1所示的中介模型,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式方法进一步检验社会支持中介效应的显着性,抽样数为1000,置信区间为95%。结果表示清楚,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95%置信区间为[-0.037~-0.001],置信区间内未包含0,验证了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图1中介效应模型3、讨论3.1、大学生暴力态度的现在状况暴力态度是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态度,本研究对暴力态度通过量表考察发现,大学生暴力态度在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讲明性别不同暴力态度也有所不同,而且男生要显着高于女生。会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是与男性角色在日常生活所面临的各种应激和突发事件有一定的关系。相较于女性,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冲突事件而且需要承当更多的责任去解决相应的突发事件,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男性可能会选择用暴力和身体的气力去解决问题,而女性在身体气力方面相对弱一些,可能会相对较少的选择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研究结果与前人也是一致的,以为男性个体的暴力攻击性要显着高于女性。大学生暴力态度在年级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讲明年级的不同不影响大学生的暴力态度。总体来讲,大学生对暴力还是持有消极的态度的,并不认同采用暴力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年级的不同也不会影响个体的暴力态度,但在性别方面暴力态度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差异。3.2、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的相关本研究首先考察了大学生的人格、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与暴力态度之间均呈显着相关,与神经质维度是呈显着的正相关,尽责性、宜人性则是呈显着负相关,大五人格其他两个维度开放性、外倾性则与暴力态度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这讲明人格类型的不同会影响个体的暴力态度。如神经质维度主要是反映了个体情感调节经过,在面对外界不同的事物时所能够体验到的不稳定的、消极的情绪。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会倾向于选择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且在面对别人时会表现出太多的要求和冲动,碰到一定的压力和应激事件更容易体验到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与一般人相比拟,在一样的外界刺激条件下高神经质的人反响要强烈,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也比其他一般人要弱一些,这样的个体是经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中。而低神经质的人相比拟高神经质的人,则较少的表现出愤怒,也能够一安静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应激情境。所以神经质维度得分越高,个体的暴力态度就会越积极。Aichom[16]曾提出了潜伏性少年暴力犯罪,这种类型的犯罪主要是人格特征的差异,如缺乏同情心的这样一种人格特征就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前人研究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和倾向性,能够作为应对心理危机的重要心理资源,神经质与心理健康负面因子成显着正相关,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倾性与心理健康负面因子显着负相关。讲明慎重、自律、尽职、随和、富于想象、爱好交际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情绪不稳定、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将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17]。Norlander[18]研究发现,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悟,面对生活事件,具有良好人格特征的女性知觉到的社会支持要远远多于特殊人格特征的女性,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也保持一致。而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存在显着的负相关,讲明社会支持度越高,个体的暴力态度就越消极。在对社会支持分为不同水平组别以后,对社会支持与暴力态度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大学生,其外显暴力态度也存有差异。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越高,个体的暴力态度越消极,显着性水平为P0.01。在早期的研究中就有表示清楚,社会支持对处于压力和外界刺激的个体具有一定的保卫作用,能够缓解和减少个体的负性情绪。而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主效果模型,以为社会支持对个体具有普遍的增益效果,即便在相对安静安全的社会环境下,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的个体身心愈加健康有活力。而另一种是缓冲器模型,该种模型的观点则以为社会支持不是时刻存在的,只要在个体面临危险的社会情境以及面对较高强度的生活压力下才会发生作用,它的作用是帮助人们免受或者较少压力事件对本身的危害,进而表现的愈加冷静和积极向上。如今也有学者以为两种模型能够同时存在,就是动态效应模型,较好的证明了社会支持与压力和个体的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而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从以上3种观点中能够发现,不管是哪种作用机制,都表示清楚了社会支持对缓解和减少负性情绪,降低个体的暴力冲突有一定的作用,这与研究结果是保持一致的。3.3、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本研究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人格和暴力态度的关系有中介效应,而且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这讲明人格不仅直接作用与个体的暴力态度,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作用与暴力态度,有无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格对暴力态度的影响,也是其作用机制的一部分。李慧民等人的研究表示清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其社会支持的获得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表如今人格特质的外倾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上,外向人格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获得水平高,而内向人格的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水平低。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高的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低,而得分低的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高。GAM是Anderson与Bushman综合以往相关理论构成的一个单独的理论框架[19]。GAM提出攻击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引发的,而输入的个体因素和情景因素,影响个体的内在状态、情绪状态以及认知方式和生理唤醒,由此而输出一定的决策是深思行为还是冲动暴力行为[20]。如在尽责性人格、宜人性人格的个体中,碰到冲突的情景下,相关的认知方式可能愈加理性、积极,相信人性是本善的,并且能够更好的做到自律,做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冲动的暴力行为。社会支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个体不同的情绪状态和生理唤醒。社会支持多的人会抱有愈加积极的认知方式和情绪状态,影响个体的暴力态度,也能够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因而,人格直接影响暴力态度,还通过影响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暴力态度,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本实验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的暴力态度与人格和社会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社会支持在人格与暴力态度之间有着中介作用。因而,为在校大学生构建健康完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培养发展愈加积极向上的人格,能够极大的减少和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意义深远。首先,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教授更多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要为大学生提供愈加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实践中完善自个丰富自个。而且要发挥父母培养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其次,学校重要的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气氛,完善相关的心理帮助,为学生各种情绪的宣泄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平台,帮助其调整和缓解不良的情绪。比方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向大学生传递社会支持系统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使其了解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通过组织丰富的班级团体活动,团体辅导课程等,使个体亲身体验到助人和自助的乐趣,感遭到别人支持对自个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可以以组织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活动,让家庭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最后,加强学生、家庭、学校的联络,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努力。以下为参考文献:[1]HarrisJO.Relationshipoffactorspertainingtoyouthattitudestowardschool,self-esteem,andviolence[D].TennesseanEvennessStateUniversity,2003[2]关慕桢,刘旭峰,苗丹民,等.激情犯和累惯犯暴力态度的比拟[J].心理学报,2018,42(5):599-606[3]陈海英,刘衍玲,崔文波.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0,19(8):79-84[4]FunkJ,ElliotR,BechtoldtH,etal.TheAttitudesTowardViolenceScale:ChildVersion.[J].JournalofInterpersonalViolence,2003,18(18):186-196[5]AndersonCA,BenjaminAJ,WoodPK,etal.Developmentandtestingofthevelicerattitudestowardviolencescale:Evidenceforafour‐factormodel[J].AggressiveBehavior,2018,32(2):122-13[6]ZhangFeng,ZhuHaiyan,SongZhiyi.Drugandviolence,property-basedcriminal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andtypesofcomparativestudy[J].Chinese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2003,11(6):401-404[7]JiangMingxia,JiYiwei,ZhouLujia,etal.Socialsupportforpatientswithchronicschizophrenia[J].Chinese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2020,21(8):1139-1141[8]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83-187[9]梅轶,邵阳,乔屹,等.暴力违法青少年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水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10,23(5):321-323[10]沈晓红,黄丽,祝一虹.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有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15(4):25-26+34[11]MaleckiCK,DemaryMK.Measuringperceivedsocialsupport:Developmentofthechild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还款协议书公证
-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
- 企业财务基础全员培训纲要
- 肥胖症常见症状及护理实操培训
- 生产新员工入职培训大纲
- 英山企业获客策略解析
- 工作方法与技巧
- 急性阑尾炎治疗原则及方法
- 钳形表的使用方法
- 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路径
- 医院末位淘汰管理办法
- 公司设计合同管理办法
- 2025年贵南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试题
- 四川省公需科目(超全):2025年度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
- 耳鸣患者护理课件
- 体育足球教学课件
- 期权开户测试题目和答案
- 养老护理员环境及物品清洁培训
- GB/T 19027-2025质量管理GB/T 19001-2016的统计技术指南
- 中药泡洗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