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苗族埋岩古规的价值艺术理念和教育功能,法理学论文融水苗族埋岩古规内容包括埋岩理词、埋岩歌、埋岩概述及埋岩实地调查资料和图片,图文并茂抒写埋岩古规的丰富和诗意。埋岩古规是苗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民俗活动一旦构成则既定不同,埋岩古规是稳-变的经过,即每次埋岩程序大抵一样,但内容不同,并根据现实需要及时调整,展现古规的历史性、社会性和时代性。除此之外,每次埋岩活动都是一个契约的构成,具有法律性,但内容丰富、想象开阔、富于象征,直接呈现律法、文艺双栖的文化内涵及特殊的文化教育功能。在这里语境,埋岩古规具体表现出融水苗族人的风俗习惯及文化信仰,蕴意民族文化的包涵性、深入性、诗性。一、规约诉求:埋岩古规价值理念结合当时融水苗族远离政治、经济落后及文化匮乏的社会生存环境,埋岩的出现成了必然。即埋岩首先是一项解决民生的活动,它以不成文的法规教育群众,营造美妙家园,以求安身立命。其次,在社会发展中,古规以行为的传承形式,一方面记载苗族的历史,呈现规约的变迁,即埋岩不仅仅是融水苗族的史书;另一方面是一套与时俱进的律法程序。由此,埋岩在世俗生活中演变为一种精神信仰,生发本身的价值理念,呈现规约的诉求。〔一〕规约的民生价值首先,规约构成与民族生存环境相契合,衍生民族的精神依托。由于政治原因,中国早期少数民族大都往荒山野岭的大山深处迁徙,谋求安居乐业,如苗族、瑶族、侗族、彝族等,他们依山傍林,过起了山地生活。广西苗族最大的聚集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86.2%。九山半水半分田形象地描绘叙述了融水大苗山的地貌。七座山坳象七副马鞍,七座山坡象鹅冠,环绕整海寨形象地刻画了融水苗族祖先依山而居的地理环境。山既是民族自我保卫的天然屏障,也是生存的落脚点和依靠,挖地遍岭建久育,劈山光秃成久劳。于此,祭寨头龙脉,祭山水龙脉的山文化地理环境直接导致融水苗族对山从生活层到精神层的依靠。解释了为何解决民约纠纷,埋的是岩而不是土堆,也不是与水相关的东西,根本源头在于地域生存环境决定了民族生存方式,这是埋岩构成的深层语境。由此,规约在特定的环境产生,反观人的生存需要,关注生命本体的信仰,成为融水苗族人的精神依托。其次,规约实行的有效性,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埋岩古规不仅仅是融水苗族人在恶劣生存环境下寻求的一种精神依靠,亦具有教育意义。埋岩古规能执行且运行的表层关系在于有效解决问题,适应生活的变化。不管是界石、放债、买卖等日常琐事,或是婚姻彩礼、禁盗窃抢劫等人生事件,还是防御外来侵扰等生存大事,埋岩古规都做出明确规定。它以古老的祭祀方式,沟通天、地、人三者之间构造关系,使要求民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了直接根据,照应了规约与民族生存环境的契合性。除此之外,规约具体表现出大多数穷苦人的心愿,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还要及时更新不合时宜的古规,再现规约施行的有效性。如远古时规定结婚彩礼送七头牛,又要千两银,可只要富人娶得妻,穷人成单身,但是破规埋岩后,结婚只用两二银,一钱二银办酒,地方人人都成婚着重具体表现出大同思想,得到群众的拥护。由此,埋岩古规完成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转换,并在具象的详细操作中进一步强化了规约在融水苗族祖先心中的形象和意义。以致当埋岩古规在社会演变中不经意地成为一种精神信仰的同时,也成了历史记载者,是没有文字的苗族对本身文化最好阐释。埋岩古规虽是禁忌,更是一种生活,它在朴质而严肃的祭祀中生成,既便于传播亦丰富苗族祖先生活,它是苗人建构美妙生活的元素体,不是压抑、禁锢。在这种自由和流动中,他们得到了传统感和归属感。因而,融水苗族对埋岩古规的感受力不仅仅是强迫性的,更是自主性的,古规能知足他们的精神信仰追求,呈现出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的成效和深入。〔二〕规约的史料价值作为融水苗族的史书,埋岩古规除对苗族民生具有重大意义外,也为后人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留下了很多贵重的史料。埋岩古规不仅有埋岩的遗址、遗物让后人追寻祖先的踪迹,亦有埋岩理词和埋岩歌细致、生动地描绘叙述祖先的生活、信仰和风俗,有助于复原祖先生活的情境和探寻历史的经过,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首先是苗族的迁徙史。埋岩理词和埋岩歌中书写了很多关于迁徙的活动和地方,如我们的先辈,沿河涉水,依岭跋山,走到久育村,走到久劳寨。我们的祖先,迁来久些,移来岗亮。我们的祖先,另寻地方过活,又找寨子寓居,迁移到这里,寓居这村寨。远古那时候妈住浑水河,爸住浑水河。一天过一寨,妈见整海美,爸见整海美,妈下大山来,爸也下大山来,来到整海寨。很多地名今天已无从考证,但从久些、岗亮、整海等地名属贵州省榕江县和从江县来看,今天融水苗族大抵由贵州迁徙过来。其次是融水苗族自由的婚姻制度。如恋爱自由,男爱女,女爱男,爱才嫁,亲才娶的婚俗;离婚自由,夫妻离婚,分道开木额,破道叶木额,男可再婚,女可再嫁;再婚自由,男离女要一两二银子,女离男要一两一银子,正个声誉,陪个礼,男可再婚,女可再嫁;这些都显示出浓浓的人情味和人道主义。这与从一而终,强调妇女贞洁的中原文化相比,显示出苗族婚姻的开放性和人性化,讲明民族文化虽为亚文化,却具体表现出历史的主流,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个性。最后是苗族风俗传承的时代价值。埋岩古规描绘叙述了苗族很多风俗,如对饮食的传承,规约书写结婚彩礼还要带红蛋,还要挑糯饭,还要挑酸鱼的生活风俗,并经过积淀成为今天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苗族,粮食以糯米、粳谷为主。糯米食品是祭祀的主供品、节日的主食品、人际交往的礼品等酸鱼、酸肉是祭祀祖先,招待客人,节日喜庆聚会必备食品。而对节日的继承,今天的芦笙节、踩坡会、拉鼓等苗族重大节庆,则照应规约中为何七月吹芦笙?急来问妈,老人告诉英,今天人过年。人们在松相拉鼓,在七月拉鼓达配跟众人踩鼓,在整高踩堂的节日欢庆。总之,规约的史构成了苗族人祭祀、欢庆、凝聚族群心理的文化渊源。埋岩古规无论是对民生问题的教育和律法保证,还是显示苗族的历史发展,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显现部分。民族文化在社会历史环境中构成,契合民族心理机制,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埋岩古规作为融水苗族文化的典范,其独特性单从埋岩本身而言,只是一项仪式化的立法活动,但对苗族人而言,它实现了由生活层到心理层的机制转换,具体表现出了苗族人驾驭生活的能力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映衬规约的价值诉求。二、诗性表征:埋岩古规的创作理念维柯在(新科学〕中讲,这些原始人没有推理的能力,却浑身是强旺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想象力。维柯把人类原初状态所具有的思维方式都称为诗性智慧,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诗人。那么在民族文化视野下,融水苗族埋岩古规怎样展现它的诗性,且是独特的诗性呢?本文从创作表现形式、审美意境对埋岩古规的诗性艺术理念进行阐释。〔一〕原初状态和思维:埋岩古规的创作表现形式根据维柯的观点,埋岩古规无疑是一种诗意的创作。首先,埋岩古规是融水苗人在原初状态下创作,其创作形式具有质朴、智慧的特性。何为原初状态?总的来讲是没遭到人类文明规训,按照内心、自然规律行事,具有朴质性和纯真性。从融水苗族埋岩古规看出,埋岩理词和埋岩歌的创作是个自然的4经过。如埋岩根本源头是稳定的村寨出现不良行为,影响了村寨安定,寨头人做生意议以埋岩的形式教育群众,遵守规约。理词言:初时地方好,村寨也稳定。后来鹞鹰多,蚂蚱少,人丁多,粮食少。有人象鸭变跟虎,象花鱼跟龙,象白蚁吃崽。巧的骗愚笨的,强者欺弱者。勤人吃不饱,懒人吃不完。他们白天学穿山甲〔睡大觉〕,晚上就做猫〔偷东西〕。他们勾结外奸,吃里扒外,划符法捉蛇,阴谋害人。面对此境况,惟有采取措施,使聪明人才得丰衣,勤劳者才得足食,勤人吃得饱,懒人受饿死。没有人盗窃,没人犯伦理,家畜不被偷,出门不闭户。芦笙响满寨,铜鼓震四方。埋岩之外,把每次埋岩活动编成歌传唱,到达寓教于乐的作用。可见古规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创作,干脆、直接、明了,没有未雨绸缪也无深谋远虑,既是一项即兴活动,符合原初苗人的质朴心智,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其次,埋岩古规表现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诉求。在物质不丰富的原初时代,生存既是最高宗旨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比方(埋岩头人〕强调正直、公正,当头要正直,当头要公正;(禁盗窃抢劫〕要求真诚实在,看物来估价,看物来评定,买者看价买,卖者看价卖;(婚姻彩礼〕强调婚姻自由、夫妻坦诚,讲真话,讲实话,妻莫瞒夫,夫不骗妻;(界石、放债、买卖〕强调公平、公正,不准利大过本,不准利滚利。有借有还,欠债别拖延,讨债不准刮粮仓,追债不准端锅鼎;(防外来侵扰〕要求团结,吹角为信号,鸣枪来相报,各地各防守,各村各集结,招即来,喊必到。备水又备粮,扛矛又背枪,寅时喊,卯时到;这些都是为了生存而服务。规约以朴质的话语,自然的情感表示出,流露不加修饰的原初情感需求:正义、平等、自由、团结。这些基本情感需求,在生产力落后、环境恶劣的祖先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它们是整个社会得以牢固的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并延续。总之,埋岩古规的创作,它以原初性的状态和思维形式反映了人、社会的需求,呈现出人最本质的生存状态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创作本身显示出智慧性,它以简洁的规约,从根本上约束人的不良行为,创造公平、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这与我们当下强调的建设生态、和谐的文明社会不是异曲同工吗?反衬了民族文化具有的前瞻性,回归民族文化的本质内涵。〔二〕刚柔相济:埋岩古规的审美意境埋岩古规以原初状态和思维展现它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埋岩古规又是如何诗性地呈现它内涵,使埋岩的目的实现,教化族人遵守规约呢?从融水苗族埋岩古规的构造框架来看,分为以刚为主的埋岩理词和以柔为主的埋岩歌;从融水苗族埋岩古规的阐述手段来看,无论是理词或理歌,都是刚柔交织的阐述程序。总之,纵观埋岩古规的创作,其构造运作或阐述程序,都呈现出刚柔相济的审美意境。首先,以刚为主的埋岩理词。刚表现为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埋岩理词是在做埋岩活动时通过石头为媒介,与天地之间对话的颂词。心理层上,埋岩具有祭祀的本质,每次做埋岩活动,都首先讲苗族埋岩的来历,埋岩在苗族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等,实际是祭祀先祖,与之沟通,我立阳间埋岩规,你操纵阴间古规,使埋岩获得了某种神威甚至是神的旨意,比方移石界者绝种,蛮占者死绝这样的诅咒神秘而恐惧,让民众从心理层加深了对埋岩权威崇拜的同时,神话了埋岩在个人内心的形象和想象。行为上,埋岩是一个重办的现场展示。(融水苗族十个埋岩点的情况调查〕显示,每次活动不仅仅是埋岩,还有详细的立规演示或惩戒。立规演示类,如苗族姑娘哪纳纳奴不愿嫁给老表,她家出一头牛到松奴做埋岩,从此废除姑舅表亲;都丢鸠值和配乃鸠容相恋,寨头人决定由都丢鸠值出头牛到松奴做埋岩,公布以后苗族青年男女能够与外族青年结婚,废除族内婚。惩戒类,如把盗窃者拉到埋岩地,活埋示众或当众斩首,对某些违规的,拉去做埋岩,并杀他家猪牛,或拿绳捆脖子,用索绑喉咙,拉他上埋岩,拖他上埋岩。用木棒来敲,拿棍棒来打,头迸出脑浆,屁股流出屎,打给众人看,打给众人知。总之,无论是臆想空间还是现实呈现,埋岩古规的重办、埋岩、颂讲理词三者结合,强化了规约在祖先生活中的地位。它既带有强迫性又契合苗族人的自然崇拜心理,某种程度上,显示规约严厉而神秘,扩大人的想象空间和对时间轴的重新考量,使规约的教化深切进入人心。其次,以柔为主的埋岩歌。埋岩歌是以埋岩为内容的,是苗族民间广泛传唱的叙事民歌,埋岩歌并非埋岩现场的组成部分,而是埋岩后,对埋岩活动的传唱。埋岩歌以歌的形式复述埋岩现场,使族人都能及时了解规约,到达遵守规约的教化作用。与埋岩理词的惩杀相比,埋岩歌是柔和的,只在(整高汪欧埋岩〕处写了惩罚,众人聚在坪,去推倒他房屋,去掳光他家产,但与活埋、斩头等埋岩理词相比,温和得多,它主要描绘叙述为何要埋岩,以及埋岩后的成效。如埋岩歌(结婚彩礼〕强调的是埋岩原因和埋岩成效;(族外婚〕叙讲了允许族外婚前后的比照;(埋岩来历〕讲述了苗族的迁徙史。埋岩歌以柔的基调奠定了唱的意境,而柔唱的传播方式,一来具有广泛性,使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介入,并且便于理解和记忆;二来具有寓乐于教的成效,既增加生活的乐趣又有教育意义;三来柔暗含苗族祖先的生活理念,即营造其乐融融的生活环境。总之,整体构造上,由理词到歌,即由说到唱,是个由刚到柔的诗意表现经过,具体表现出了(融水苗族埋岩古规〕诗意的艺术表征;从叙述程序上,理词与理歌都是循环渐进的经过,如(禁盗窃抢劫〕中对违背者,第一次劝告,第二次告诫,第三次重办,呈现的是劝讲-轻惩-重办-重惩的由浅入深层次,也是软硬适当的教育经过。除此之外,柔与刚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具体表现出了规约的柔韧和极具想象的空间。(融水苗族埋岩古规〕从内容到形式,以一种多维的视角建构了规约的诗意场,既传递了苗族祖先质朴的情感、原始的思维,也含蕴了审美形态的想象力度和柔韧度。由此,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潜藏力和爆发力。三、律法与文艺双栖:埋岩古规的文化理念除却诗意性,规约亦表征律法的体裁特征。律法作为一种具有强迫性的文体,它表现的是冷酷无情的权威性、原则性、明确性,与文学作品含混多维性、想象性、创造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理念,以致律法与文艺无论是思想本质还是表现形式,都是相悖的。然而融水苗族埋岩古规既具有律法的规约、权威,也有文学的想象、创作,打破了律法与文艺之间的禁忌,以一种全新的角度阐释了民族文化的深入性、兼容性。〔一〕律法与文艺双栖的表现融水苗族埋岩古规其本质是立法、规约,警告世人,以类似祭祀的仪式表演甚至现场杀人的形式,及规约理词的律法权威性、原则性和明确性的本质,强调有款必依,违款必究,执款必严,震慑坏人,保卫群众利益,表征法的特征。首先,规约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要他死也服从埋岩规,死也要遵守埋岩规。三十三岩规不许犯,四十四岩规不容犯。假如有哪个地方,吹角不响应,鸣枪不接应,不阻路口,不拦山坳,放坏人过关口,让盗贼过坳口,就用三十三埋岩去处理惩罚,以四十四埋岩去惩治,拿他与匪徒同罪,拿他当盗贼惩罚。不准谁过界砍柴,越岭界挖地。不准利大过本,不准利滚利,有借有还,欠债别拖延,讨债不准刮粮仓,追债不准端锅鼎。其次是公正、平等的原则性。该罚就罚,该打就打,该杀就杀。各亲戚朋友,各家族兄弟,遵从埋岩古规,遵照埋岩古法,疏远不冤枉,亲近不怜惜,一切按埋岩规约,一切依埋岩规约。若当头人不正直,若当寨老不正大,要头人与盗同罪,要寨老与贼同刑。再者是规约的明确性。寨头人当头要正直,当头要公正;买卖看物来估价,看物来评定,买者看价买,卖者看价卖。家畜大的价钱高,家畜小的价钱低;九就九,十就十,筒要合秤,秤要和筒,别卖假货,莫欺骗人;防御外敌要各地各防守,各村各集结,招即来,喊必到,备水又备粮,扛矛又背枪,寅时喊,卯时到;明确耕种界线,屋地菜园,山场河流,良田肥地,杉木杂木,各人各分,各人各股,立石为界,划线为界。总之,作为行为典范、思想准则,规约用词简明有力,但又具备讲服力和威严。然而融水苗族埋岩古规不仅表现律法,还隐含文学的内涵和本质。详细在于内容多样、形象详细、比较修辞丰富,以充满生活趣味的描绘,具体表现出了生活的本真。如只想吃不想干活的人,学螃蟹钻田沟,学黄鳝钻田塍,学老鼠咬粮仓,学蛀虫啃树干,如此贴切生活的想象,或许只要生活在那片充满梦幻想象的世界中的人才拥有;如团结,人多过岭也会踩绝路边火煤,人多上坡也能踏平坡上茅草;如自强自立,哪里田崩用石砌哪里,哪里裤烂妻子补哪里,哪村寨出事处理哪村寨;如夫妻恩爱,相伴像黄干,相随像秤砣,似蝴蝶恋白花,像蚱蜢爱嫩草;而夫妻不睦,则像是馊饭不相粘,像是烂桶修不好;当然也有饭硬像砖块,肉干像腊蛇的生活情景。埋岩并非只是规约措施,也是古代苗族社会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它的双重性表征苗族传统文化的兼容性,律法和文艺溶于一体,构成自个独特的律法文化特色。〔二〕理法礼和四位一体的律法思想由上可知,埋岩古规是律法和文艺相结合的规约,具有民族特色的律法精神,它不仅对不良行为进行规范,更重要是它以一种威严而又满怀生活趣味的形式传达了本身的文化精神,促使民众构成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纪律的自觉性。埋岩古规蕴含了理、法、礼、和四位一体的构造关系,反响了埋岩古规对苗族文化所表现出的理智与情感,人本与法本之间的和谐性和有效性,展示了民族文化独具个性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埋岩古规虽也强调礼、和,但与侗族款词的尚礼重和强调礼和为主,律法为辅的社会关系不同,埋岩古规的法是建立在理的基础上,而法理确立是构成礼的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以此到达和的生存目的,即法的重要性。首先是埋岩缘由,即理的呈现。埋岩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对社会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回应,并且是寨头人经过商量后的建议。它不存在私心,以理服人,获取众人的拥护。如面对盗窃哄抢、界石、放债、买卖、婚姻制度以及防御外侵等,都有一个立法的前提,即社会秩序的毁坏,人们利益的损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23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项突破(原卷版)
- 老年人安全游泳知识培训课件
- 第五节 双曲线 2026年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
- 脑溢血的死亡率有多高
- 天气与气候-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扣空版)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4 人工智能技术的觉醒-深度学习技术框架
- 上海市某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暑期考试数学试卷(7月份)
- CN120203212A 一种以米粒为支架一步法培养大黄鱼细胞为动植物复合食品的方法
- CN120201845A 一种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光子突触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CN120200250A 一种基于企业供电服务画像的供电服务策略优化方法
- KTV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
- DB15T 3543-2024 大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液压与气动》课件(共十三章)
- 养老机构服务等级评定操作手册
- 中资企业在非洲的安全风险应对策略与启示
- 2025年山东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综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劳动课洗衣服课件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村卫生室医疗安全管理
- 云南省曲靖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