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3章免疫学临床应用_第1页
第22.23章免疫学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2.23章免疫学临床应用_第3页
第22.23章免疫学临床应用_第4页
第22.23章免疫学临床应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271第22.23章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2023/1/272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有关免疫的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如对传染病、免疫增殖性疾病、免疫缺损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及肿瘤的免疫学检测,对诊断、治疗均有很大帮助。此外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对抗原性物质或细胞的定性、定量检查不仅推动了对各种免疫学现象的研究,而且扩大了免疫学与医学生物学许多领域的联系2023/1/273第一节免疫学诊断一、抗原或抗体检测一、检测的原理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性、定量、定位的检测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

1.抗原与抗体问的亲和力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与其受体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抗原决定族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

2023/1/274影响因素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此外,反应的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团的解离促和电荷持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可用亲合力来表示。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2023/1/275(二)的抗原抗体反应1、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都是不溶性的颗粒抗原,结合,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即称为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是将细菌或红细胞与其相应抗体结合产生的细菌族集或红细胞凝集现象。可用于传染病诊断如肥达氏反应(wNalreachon)诊断伤寒病。或利用血细胞凝集现象检查血型2023/1/276(2)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与相应抗体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如用Y球蛋白包被乳胶颗粒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用甲状腺球蛋白包被乳胶颗粒用于检测甲状腺球蛋白的抗体。也可以将抗体吸附到乳胶颗粒上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抗原,如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抗体包被的乳胶颗粒,一旦与含有相应抗原的脑脊液混合,便可发生凝集,可进行快速诊断2023/1/2772、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抗原抗体反应称为沉淀反应环状沉淀试验先将含抗体的未稀释的免疫血清加到直径小于o.5cm的小试管底部。将稀释的含有可溶性抗原的材料重叠于上,让抗原与抗体在两液体的界面相遇,形成白色免疫复合物沉淀环,故名为环状沉淀试验此法简便易行,需用材料较多是其缺点2023/1/278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是在凝胶中进行的沉淀反应。将抗体混入加热溶解的琼脂中,倾注于玻片上,制成有抗体的琼脂板,在适当位置打孔,将抗原材料加入琼脂板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琼脂中扩散,与琼脂中的抗体相遇形成免疫复合物。当复合物体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扩散,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相关。本方法简便,易十观察结果,可测定抗原的灵敏度(最低浓度)约为10一20yg/ml,其缺点是需1—2天才能看结果2023/1/279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是在琼脂板上按一定距离打数个孔,在相邻的两孔内分别放入抗原和抗体材料。当抗原和抗体向四周凝胶中扩散,在两孔之间相遇,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淀线。如果反应材料中有两种以上的抗原抗体系统,则两孔间可出现2—3条沉淀线本法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或用于两种抗原材料的抗原相关分析2023/1/2710对流免疫电泳是一敏感快速的检测方法即在电场作用下的双向免疫扩散。将琼脂板放入电泳槽内,使琼脂板的两孔沿着电场的方向,于负极侧的孔内加入抗原,正极侧的孔内加入抗体,通电后,抗原带负电荷向正极泳动,抗体分子虽也带负电荷,但因分子量大,向正极的位移小,而受琼脂中电渗作用向负极移动,抗原和抗体能较快地集中在两孔之间的琼脂中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淀线只需1小时左右即可观察结果2023/1/2711免疫比浊法当抗体浓度高,加入少量可溶性抗原,即可形成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小的免疫复合物,它可使通过液体的光束发牛散射,随着加入抗原增多,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也增多,光散射现象也相应加强免疫比浊法就是在一定的抗体浓度下,加入一定体积的样品.经过一定时间,用光散射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来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本法敏感、快速简便,可取代单向扩散法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浓度2023/1/2712免疫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用荧光素、同位素或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用于抗原或抗体检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敏感、可靠的方法上述三种常用的标记物与抗原或抗体化学连接之后不改变后者的免疫原性本方法可用于定性、定量或定位检测1.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techni)

是用化学方法使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进行定性或定位检查抗原或抗体的方法2023/1/2713

(1)直接荧光法:把荧光抗体加到待检的细胞悬液,细胞涂片或组织切片上进行染色,经抗原抗体反应后,洗去末结合的荧光抗体,将待检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荧光的部位即有相应抗原存在,此法可用于病毒感染细胞、带某种持异抗原的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或病原菌的检查,也可用于组织中沉着的免疫复合物的检查。本法的缺点是检查多种抗原,就需分别制备相应的多种标记抗体。2023/1/2714

(2)间接荧光法:

将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不标记荧光)结合,此为第—抗体,再把能与第一抗体特异结合的荧光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抗体加入,为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观察结果与直接法相同

间接法比直接法敏感性高,如果用于检查抗原的第一抗体是人或动物的只需制备一种抗人或动物的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

免疫荧光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上有广泛的用途,如在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的疾病,检查抗原或抗体,如查出IgM抗体,可做为近期接触抗原的标志,所以使用荧光标记抗IgM可诊断近期感染

2023/1/2715

除微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外,还可利用单克隆抗体鉴定淋巴细胞的亚类。使用流式细胞仪,能自动检测细胞的大小、荧光强度。针对细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如用异硫氰荧光素(FITc)发黄绿荧光,用罗丹明(TMEITc)发红色荧光。由于荧光颜色不同标记两种不同的抗体,对同一细胞进行双标记染色。对淋巴细胞亚类鉴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应用间接荧光法也常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抗核抗体检查。2023/1/2716

3.酶联免疫分析法

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测方法。本法将抗原抗体反应的待异性与酶对底物高效催化作用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底物后显色,以颜色变化判断试验结果,可经酶标测定仪作定量分析,敏感度

常用于标记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它们与抗体结合不影响抗体活性。这些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制成酶抗体可保存较长时间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酶标免疫组化法,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前者测定细胞表面抗原或组织内的抗原;后者主要溯定可镕性抗原或抗体。

本法既没有放射性污染又不需昂贵的测试仪器,所以较放射免疫分析法更易推广2023/1/2717

间接法常用于检查特异抗体

先将已知特异抗原包被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标本(可能含有相应抗体),再加入酶标抗体的抗体(即第二抗体),经加底物显色后,根据颜色的光密度计算出标本中抗体的含量BAs—ELIsA:近年来对酶免疫分析法的改进是使用生物素—亲合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作为指示别,织成一新的生物放大系统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可用来检测多种抗原抗体系统如细菌、病毒、肿瘤细胞表而抗原等目前应用生物素—酶标亲合素系统(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它是通过生物素标记抗体连接免疫反应系统,同时借助生物素化酶或朗标亲合素引入酶与底物反应系统2023/1/2718二、免疫细胞及功能的检测(一)T细胞数的检测(二)B细胞数的检测2023/1/2719(二)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T细胞功能的检测

(1)E花环形成试验:T细胞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因此,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绵羊红细胞混合,形成以T细胞力中心四周吸附绵羊红细胞的花环样细胞集团,故称为E花环形成试验T细胞中有部分与绵羊红细胞亲和力强,在室温中只需几分钟即可形成花环,此种T细胞称为活性花环形成细胞另一部分则与绵羊红细胞的亲和力较弱,需在放置1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环。此时的E花环形成细胞数称为总花环形成细胞。E花环形成细胞的正常值为60%一80%活性E花环形成细胞正常值为25X一40%目前认为活性E花环形成细胞比例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2023/1/2720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T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抗原或促有举分裂素(如PHA、conA)刺激后,能转化为体积较大、代谢旺盛的淋巴母细胞,其核内染色质疏松并出现核仁、咆浆丰富、内含小空泡、周围伸出伪足。用形态学方法、‘H胸腺哦院校苦(‘H一功K)掺入法或MTT比色法可检测淋巴细胞的转化情况,从而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正常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约为60%一80%。2023/1/2721

(3)移动抑制试验:致敏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可释破格动抑制国干,能使外周血户阳细胞、中性检细胞的移动受到抑制。本试验有以下两种方法:间接法:将待检测淋巴细胞与指尔细胞和抗原混在一起培养,然后观察结果。间接法:将待检测淋巴细胞与抗原一起培养,然后取血清加列指示细胞中再培养,最后观察结共性较好。内特异性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2023/1/2722第二节免疫学防治

一、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机体的免疫分为先天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其生命过程中主动产生或被动获得的具有持异性的免疫。其获得方式有自然获得及人工自动或人工被动获得2023/1/2723

二、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注射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瘤苗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为预防传染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直接给机体注射抗体免疫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抗菌血清、转移因子等,使受者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2023/1/2724

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区别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质类毒素抗体(微生物制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出现时间

恨、快、耍经过1一4周诱导期无需诱导期维持时间数月-数年较短、(2周至数月)用途主要用于预防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2023/1/2725二、用于免疫学防治的生物制品及相关制剂

(一)疫苗有死疫苗和疫苗两类。

1.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标准微生物经大量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后制成。其虽失去繁殖能力,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常用混合制剂如百白破三联疫苗目前常用的死疫苗有伤寒、百日咳、钩端螺旋体、乙脑、沉脑等疫苗2023/1/2726

2.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制成。常用的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灸疫苗、麻疹疫苗等此类疫苗进入机体后有一定的增殖能力,类似自然状态下的轻型或隐件感染,免疫系统受刺激的时间长,故一般只需注射一次即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缺点是不易保存,有效期较短死、活疫苗的比较见表2023/1/2727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比较区别死疫苗活疫苗制剂性状死,毒力强活、弱毒或无毒株接种量及次数量大、2—3次量较小,1次保存及有效期易保存有效期1年左右较稳定不易保存,数周失效免疫效果较差较好维持数月一2年维持1一5年2023/1/2728类毒素细菌的外毒素经o.3%一o.4%甲醒处理,毒性消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破伤风类毒素。2023/1/2729

(三)新疫苗的研制亚单位疫苗组成病原体的各种成分中,只有小部分能使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将此种有效免疫成分分离提取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免疫效果,又可减少接种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此种疫苗制别称为亚单位疫苗。如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衣壳、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英膜多糖亚单位疫苗等2023/1/2730

2.合成疫苗

用人工合成抗原配以适当的载体与佐剂制成的疫曲。如HBsAg的各种合成类似物。

3.基因工程疫苗或DNA重组疫苗

基本原理是把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插入传染性核酸载体.再转入新的非天然宿主内.从而产生所需的抗原。此类疫苗的优点显而易见.因而是未来疫苗研制的方向。日前已对肝炎、流感、单纯疤疹等开展此类疫苗的研究2023/1/2731

1.抗毒素是将类毒素多次接种给动物(常用马)后,取其血清提取纯化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肉毒抗毒索及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等。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分别由健康产妇胎盘血和正常人血浆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