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相关课标及考纲:水循环环节与过程;说文解字“木”森林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水循环,地表径流,下渗,地下水,概括的讲是:植被保持水土机制:一是林冠(枝叶)截留降水,减少雨滴冲击表土,避免土壤颗粒被击碎;二是减少了到达地面的降水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减少的地表侵蚀。涵养水源的机制:枯枝落叶有吸纳水分和延缓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增加了雨水下渗。有植被的土壤,孔隙多,可储蓄更多的水分,先说水土保持机制:植被是乔灌草本植物的统称,植被的地上部分尤其是高大乔林的树冠,具有截留降雨的作用,非常明显,见有关“林冠截留”的文献,太多了。截留后,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落到地面的降雨量,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量,也从而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地表的枯落物层也有吸持水分的作用和保护表土的作用。因而植被的林冠层和地表的枯落物层构筑了两道防线。水源涵养机制:凡有植被的地方,一是表层枯落物层具有吸持水分和阻延地表径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雨水的下渗,而不会形成“水冲土跑”而流失的局面。另一方面有植被的地表层,有机质丰富,土壤颗粒结构好,总孔隙度高,可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更高值,也易于使水分下渗当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水,首先落到乔木的林冠层,一部分由于林木的枝条、叶子、树干表面吸引和雨水的重力的均衡作用而被吸附着,这部分水称为林冠截留水,约占降水量的10%-30%,当雨滴汇集扩大到重力超过树体表面吸附力时,即从林冠落到林地。从林冠下落和透过林冠直接降落到林地的雨水其中一部分又被枯枝落叶层吸附,称枯枝落叶截留水,一般枯枝落叶层吸水量可达本身重量的2-4倍。林冠和枯枝落叶截留水在降雨停止后,就会逐渐蒸发散失到大气中去。透过林冠和枯枝落叶层后的降水大部分直接从土壤孔隙渗入到土层中,渗入到土层中的水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度决定于土壤中的根系、腐烂的根的孔穴、小动物的洞穴这些孔隙吸水后主要受重力作用的支配,慢慢下渗,直到不透水层才会从岩石中出来。这些孔隙是土壤涵养水源的关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越高、结构越好,则土壤孔隙越大数量越大储藏的水就越多。森林中土壤的孔隙度远大于无林地土壤的,杂木林的土壤孔隙度远大于毛竹林的土壤孔隙度,因此森林的土壤的储水量远大于无林地土壤,杂木林的储水量远大于毛竹林的土壤储水量。

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9〜10题。.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彳5流 D.转化为固态水.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 16〜18题。.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卜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1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8-10题。.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 ,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1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据此完成下题。1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C.砂层和砾石层.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B.种植土层和砂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B.保护生物多样性D.调节局地小气候卜图为水利研究部门实验室模拟同一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m7s)(m7s)9.图中四条曲线: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依次对应的序号分别是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④、②10.防治城市暴雨时发生内涝的最有效措施是A.保护城市原有湿地 B. 提高地面透水能力C.扩大城区绿地面积 D.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图4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 流就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 须程线图。读图回答18-19题。30001 2 3 4 56时间图4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