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归纳_第1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归纳_第2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归纳_第3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归纳_第4页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PPT)特征HLAI类分子HLAII类分子组成多肽链α链、β2mα、β链肽结合结构域α1+α2β1+α1与CD8、CD4结合位点α3为CD8结合位点β2为CD4结合位点结合的抗原肽8~11个氨基酸残基10~30个氨基酸残基分布组织所有有核细胞表面APC、活化的T细胞表达特点共显性共显性功能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与辅助受体CD8+结合,对CTL的识别起抑制作用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与辅助受体CD4+T结合,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为什么HLA性别可以用作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书74页)HLA系统所显示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意味着两个无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在所有HLA基因座位上拥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机会几乎为零。而且,每个人所拥有的HLA等位基因型别一般终身不变。这意味着特定等位基因及其以共显性形式表达的产物,可以成为不同个体显示其个体性的遗传标志。因此,HLA基因分型可以用于亲自鉴定和个体识别。BCR和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书78页)组合多样性:免疫球蛋白V、(D)、J基因片段重排时,只能在众多V、(D)、J基因片段中个取用一个,因而可以产生众多V区基因片段组合。连接多样性:Ig基因片段之间的连接往往会有插入、替换或缺失核苷酸的情况发生,从而产生新的序列。受体编辑:指一些完成基因重排并成功表达BCR的B细胞识别自身抗原后未被克隆清除,而是发生RAG基因重新活化,导致轻链VJ再次重排,合成新的轻链,替代自身反应性轻链,从而使BCR获得新的特异性。体细胞高频突变:体细胞高频突变形成的多样性实在已完成Ig基因重拍的基础上,成熟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生发中心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方式是主要在编码V区CDR部位的基因序列发生碱基的点突变。B细胞和T细胞的是如何从淋巴干细胞发育成原初细胞的?(书78-79,83-84)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不依赖抗原,经历了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和成熟B细胞等阶段,在骨髓微环境的诱导下发育为初始B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过程首先要经历其抗原识别受体(TCR)的基因重排,表达多样性的TCR,然后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成为初始T细胞,迁出胸腺,进入外周T细胞库。按照在免疫应答中执行的功能来划分,T细胞有哪些类型,各自执行哪些功能?(90-91)T细胞按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调节性T细胞(Treg)三类。Th细胞均表达CD4,通常所称的CD4+T细胞即指Th。主要功能是分泌细胞因子(PPt)Th1亚群:主要分泌IL-2、IFN-γ和TNFTh1型细胞因子可以引导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产生对抗病毒和细菌特别有效的细胞和抗体Th2亚群:主要分泌IL-4、IL-5和IL-10Th2型细胞因子是可以促使产生大量的抗体抵抗寄生虫(抗体为IgE)或黏膜感染(抗体为IgA)Th17亚群:主要分泌TGF-β、IL-17A、IL-17F、IL-22、IL23Th17细胞产生的IL-17能有效地介导中性粒细胞的动员,从而有效地介导了前炎症反应,过量的Th17细胞会引发严重的自体免疫疾病CTL细胞:均表达CD8,通常所说的CD8+T细胞即指CTL。主要功能是特异性识别内源性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进而杀伤靶细胞(细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Treg细胞:1、自然调节性T细胞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病理作用。2、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抑制自身损伤性炎症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利于肿瘤生长。9.T细胞和APC细胞间执行正负调节的共刺激分子对有哪些?(87)(1)CD28和CD80/CD86(2)CTLA-4和CD80/CD86(3)ICOS和ICOSL(4)PD-1和PD-L1/PD-L2(5)CD2和LFA-3(CD58)或CD48(6)CD40和CD40L,CD154(7)LFA-1和ICAM-110.通过治疗性抗体阻断T细胞/APC细胞间负调控信号,或者增强正调控信号为什么治疗肿瘤?(自编)T细胞对肿瘤的反应需要肿瘤抗原多肽由MHC类分子提呈给T细胞,但是T细胞的活化需要共刺激分子对的作用。因此,当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免疫效应过弱或过强时,通过利用治疗性抗体增强T细胞和APC细胞间的正调控信号或阻断负刺激信号可以调控肿瘤的治疗。DC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书94-95)识别,摄取和加工抗原,参与固有免疫。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巨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书121)杀伤清除病原体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等靶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作用两类不同递呈途径的异同。(书97表格)活化Th细胞的类型和功能(书106-107)Th1:一是通过直接接触诱导CTL分化;二是通过释放的细胞因子募集和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反应。Th2: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和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Th17:分泌IL-17,IL-22,IL-21等刺激巨噬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Tfh:分泌IL-21,并通过表达的CD40L和ICOS与B细胞表达的CD40和ICOSL相互作用,辅助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存活,增殖,促进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抗体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活化CTL杀伤靶细胞的三种机制。(PPT)(1)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由CTL上的黏附分子将靶细胞紧紧连在一起,同时,CTL细胞将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混合物运至靶细胞表面,并被后者摄入,导致后者凋亡。(2)Fas/FasL途径杀伤靶细胞:CTL还通过一种位于CTL表面的蛋白Fas配体(FasL)行使其杀伤作用。当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蛋白结合,就可启动靶细胞的自杀程序,进而,靶细胞通过凋亡而死亡。(3)TNF途径杀伤靶细胞:CTL分泌TNF-α,TNF-α与FasL的作用类似,可通过与其靶细胞上TNFR受体作用,募集并激活caspase8,最终使细胞死亡。IL2在T细胞活化调节中的主要功能(书105)IL-2作为T细胞自分泌生长因子,其基因的转录对于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必需的。T细胞胞质内信号转导经级联反应后,转录因子NFAT和NFkB被激活,并转入核内,结合IL-2基因调控区的相关元件,启动IL-2基因的表达。决定Th0向不同类型的Th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有哪些?(书106表格)(1)Th1:IL-12,IFN-r(2)Th2:IL-4(3)Th3:TGF-β,IL-4,IL-10(4)Th17:TGF-β,IL-6,(5)Treg:TGF-β,IL-2(6)Tfh:IL-21,IL-6免疫系统的组成。(书10)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其作用是执行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18)淋巴细胞归巢指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淋巴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补体的组成和功能(书40,46)补体固有成分:指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补体调节蛋白:指存在于血浆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的关键酶而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补体受体: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后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功能:细胞毒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最终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使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导致细胞溶破。调理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片段直接结合于细菌或其他颗粒物质表面,通过吞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结合而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炎症介质作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片段,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介导局部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补体成分可参与清除循环IC。补体的三种激活途径(41)经典途径:指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a)和C5(C4b2a3b)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旁路途经:不依赖抗体,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凝集素途径(MBL途径):指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或纤维胶原素等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结构,依次活化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C4,C2,C3,形成与经典途径相同的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细胞因子的分类(书51-52)白细胞介素(IL):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肝细胞和不同的发育分化阶段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FN):能够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家族(TNF):能够造成肿瘤组织坏死。生长因子(GF)可促进相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对不同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化群(书58)定义:国际专门命名机构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目前大致分为14个。分别为:T细胞,B细胞,髓样细胞,血小板,NK细胞,非谱系,黏附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内皮细胞,碳水化合物结构,树突状细胞,干细胞/祖细胞,基质细胞,红细胞。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书119)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组成。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的机制(书131-134)中枢耐受:(PPT)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内未成熟的T、B淋巴细胞,识别自身抗原的细胞克隆被清除而形成的自身耐受。1.T细胞的中枢耐受:阴性选择2.B细胞的中枢耐受:与自身抗原具有高亲合力的未成熟B细胞被克隆清除或处于无反应性(anergy)状态。外周耐受:克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无能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免疫豁免部位的抗原在生理条件下不引起免疫应答共刺激分子如何调控T细胞增殖(书139)(1)T细胞增殖(PPT)协同刺激分子B7(B7.1、B7.2)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CTLA-4协同刺激分子受体比较——————————————————————受体亲合性作用所在细胞——————————————————————CD28低促进T活化静止或活化的T细胞CTLA-4高抑制T活化活化T细胞表面——————————————————————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AICD)(书142)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这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生理性反馈调节,仅针对被抗原活化并发生克隆扩增的免疫细胞,其目的是限制抗原特异淋巴细胞克隆的容量。AICD的机制是免疫细胞活化后表达Fas增加,活化的CTL和NK细胞大量表达和分泌FasL,FasL与免疫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细胞凋亡。超敏反应的类型和其产生的基本原理(145-155)Ⅰ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机体致敏;IgE受体交联引发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局部或全身性I型超敏反应发生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变态反应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抗原与相关致敏细胞;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抗原的基本特征(书20)免疫原性: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的能力。TD-Ag和TI-Ag的特点(25)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书22)抗原分子的理化和结构性质:异物性;化学属性;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性状;宿主的特性: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体的结构及功能(书29,33)结构:(1)基本结构:重链,轻链;可变区(V区,CDR,决定抗体的特异性),恒定区(C区,普遍的免疫原性);铰链区(CH1和CH2之间)。(2)辅助成分:J链(将单体Ab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分泌片(SP)功能:(1)识别抗原:主要功能;执行该功能的结构是抗体V区,其中互不决定区CDR在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中起决定性作用。(2)激活补体: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可因构型改变而使其CH2和CH3结构域内的补体结合位点暴露,从而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多种补体的效应功能。(3)结合Fc受体:IgG、IgA和IgE抗体可通过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Fc受体(FcR)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4)穿过胎盘和黏膜:IgG是唯一能通过人类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各类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书35-37)(整理来自PPT)(1)IgG:四个亚类功能:出生后3月开始合成,3-5岁近成人水平,血清含量最高。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调理作用;ADCC;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穿过胎盘;II、III型超敏反应IgM:膜型:mIgM,构成BCR分泌型: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的Ig功能: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的抗体;初次体液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血清中检出IgM,提示近期感染;仅表达mIgM: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IgA:血清型:单体分泌型:SIgA,二聚体功能: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局部抗感染;婴儿母乳中获得SIgA,重要的被动免疫。IgD:血清型;膜结合型:mIgD,构成BCR,成熟B细胞的标志功能:mIgD构成BCR,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活化、记忆B细胞mIgD消失IgE:正常人血清中最少的Ig功能:主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浆细胞分泌;亲细胞抗体;参与I型超敏反应(肥大细胞);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书38)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1)通过抗原免疫小鼠刺激机体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B细胞;(2)取该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非分泌性小鼠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融合;(3)在含HAT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得到杂交瘤细胞;(4)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筛选,得到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体液免疫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点(书116-117)初次应答:1.B细胞产生的抗体数量少,2.抗体亲和力低,主要为IgM;3.分为: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和下降期。再次应答:1.潜伏期短,2.血清抗体浓度增加快,3.抗体维持时间长,4.诱发再次应答所需的抗原剂量小,5.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IgG。TD-Ag刺激B细胞活化时,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书112)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对可提供B细胞活化必需的第二信号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与成熟(书113)B细胞增值形成生发中心体细胞高频突变,Ig亲和力成熟和阳性选择Ig的类别转换浆细胞的形成记忆B细胞的产生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书193)特点:高度特异性表面化学基团之间的可逆结合适宜的抗原抗体浓度和比例抗原抗体反应的两个阶段影响因素:电解质温度酸碱度免疫细胞功能测定的基本原理(书197)通过体外或体内实验对参与免疫应答的不同细胞进行分离,鉴定及功能测定可以检测机体的免疫功能。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异同(PPT)等位排斥、同型排斥等位排斥:指B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的重排。同型排斥:指κ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λ轻链基因的重排。单体型MHC的单体型:指同一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MHC等位基因的组合。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1)阳性选择:指在胸腺皮质中,未成熟的DP细胞(双阳性细胞)表达的随机多样特异性的TCR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抗原肽—自身MHCI类分子复合物或自身抗原肽—自身MHCII类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能以适当亲和力结合的DP细胞成活并获得MHC限制性;不能结合或结合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发生凋亡。阳性选择的意义是:a.获得MHC限制性;b.DP细胞分化为SP细胞(单阳性细胞)。(2)阴性选择:经过阳性选择的SP细胞在皮质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或自身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高亲和力的SP细胞发生凋亡,少部分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不能结合的SP细胞存活成为成熟T细胞并进入外周免疫器官。阴性选择的意义: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保留多样性的抗原反应性T细胞,以维持T细胞的中枢免疫耐受。共刺激分子是为T(或B)细胞完全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细胞表面分子及配体。抗原提呈细胞(APC)APC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识别相关分子模式(PAMPs)模式识别受体(PRR):是指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膜表面、包内器室膜上和血清中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凋亡细胞和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某些特定的分子结构的受体。主要包括:1.甘露糖受体;2.清道夫受体;3.Toll样受体。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MP):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的特定分子。抗原的交叉递呈抗原的交叉递呈:也称为交叉致敏,是指APC能将摄取、加工的外源性抗原通过MHCI类分子途径提呈给CD8+T细胞;或将内源性抗原通过MHCII类分子途径提呈给CD4+T细胞。免疫突触TCR特异性识别相应的pMHCII后,T细胞与APC结合,并致LFA-1构象改变,增强与ICAM-1的亲和力,从而稳定并延长T细胞与APC间结合的时间。此时,T细胞与APC的结合面形成一种成为免疫突触的特殊结构。B1亚细胞群和B2亚细胞群有哪些主要区别?B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具有中和作用、激活补体、调理作用、ADCC、参与I型超敏反应等功能。提呈抗原:B细胞作为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并提呈抗原,对可溶性抗原的提呈尤为重要。免疫调节作用:B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以及T细胞的功能。αβ型T细胞和γδ型T细胞有何主要区别?黏附分子细胞黏附分子(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共刺激分子如何调控T细胞增殖?(1)CD28:诱导T细胞表达抗细胞凋亡蛋白,防止细胞凋亡;刺激T细胞合成IL-2等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的增值和分化。(2)CTLA-4:下调或终止T细胞活化。(3)ICOS:调节T细胞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促进T细胞增殖。(4)PD-1: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IL-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5)CD2:介导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的黏附;为T细胞提供活化信号。(6)CD40配体: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抗体的生成和抗体类别转换,诱导记忆B细胞的产生。(7)IFA-1和ICAM1:介导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黏附。等位排斥、同型排斥等位排斥:指B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的重排。同型排斥:指κ轻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λ轻链基因的重排。单体型MHC的单体型:指同一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MHC等位基因的组合。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1)阳性选择:指在胸腺皮质中,未成熟的DP细胞(双阳性细胞)表达的随机多样特异性的TCR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抗原肽—自身MHCI类分子复合物或自身抗原肽—自身MHCII类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能以适当亲和力结合的DP细胞成活并获得MHC限制性;不能结合或结合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发生凋亡。阳性选择的意义是:a.获得MHC限制性;b.DP细胞分化为SP细胞(单阳性细胞)。(2)阴性选择:经过阳性选择的SP细胞在皮质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或自身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高亲和力的SP细胞发生凋亡,少部分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不能结合的SP细胞存活成为成熟T细胞并进入外周免疫器官。阴性选择的意义: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保留多样性的抗原反应性T细胞,以维持T细胞的中枢免疫耐受。共刺激分子是为T(或B)细胞完全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细胞表面分子及配体。抗原提呈细胞(APC)APC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