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教育被军国主义思想侵蚀的全过程,军事教育论文_第1页
日本近代教育被军国主义思想侵蚀的全过程,军事教育论文_第2页
日本近代教育被军国主义思想侵蚀的全过程,军事教育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近代教育被军国主义思想侵蚀的全过程,军事教育论文在日本近当代国家发展进程中,教育始终居于重要地位。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就将教育定位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大概,视为皇国前途之根本,在对西方各国的教育制度及实况进行充分考察、比拟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公布(学制〕(教育令〕(学校令〕,直至1890年公布(教育敕语〕,标志着日本正式确立了近代教育体制。不可否认,日本近代教育体制确实立与发展,一方面加速了日本追赶西方列强的近代化进程,但另一方面,其狭隘的国家主义理念及政治统治教育的管理形式构成了日本教育的病态形式,使得教育不仅被封建军国思想所支配,还沦为对内维护专制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那么日本的近代教育究竟是怎样一步步遭受军国思想侵蚀并最终走向极端的军国主义化的呢?本文试从日本近代教育与军国主义的关联视角,遵照确立、扩大、右倾化、极端化的发展进程对日本近代教育分阶段进行考察,从教育理念、教育行政及教育内容等三个方面探析日本近代教育被军国主义思想侵蚀的全经过,并揭示日本近代教育军国主义化的本质。一、日本近代教育体制确实立与军国主义教育的萌芽〔1868-1896〕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为了开创建立新的符合时代需求和本国发展的教育制度,日本在对西方诸国的教育制度进行考察、比拟、借鉴的基础上,公布并施行了一系列教育法令,直至近代教育体制的最终确立。从1868年明治建立至1972年公布(学制〕,是日本探索教育发展方向的阶段。法国式(学制〕的公布及施行,使日本近代学校制度初具规模;1879年,美国式自由(教育令〕的公布及施行,扩大了教育的自由和地方自主权。鉴于该(教育令〕公布后出现的入学率低下等弊端,日本于1881年和1885年对(教育令〕展开全面修改,最终构成了(学校令〕。从1886年公布(学校令〕到1890年公布(教育敕语〕,再至1896年成立高等教育会议,正是日本近代教育体制正式确立的时期。(学校令〕标志着日本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皇权教育行政确实立,而(教育敕语〕则标志着皇国教育理念的法制化。这一近代教育体制确实立阶段也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萌芽阶段,主要表现为皇国教育理念的法制化、皇权干涉教育行政、军事教育的施行。〔一〕皇国教育理念的法制化1872年(学制〕的公布明确公布了明治的教育方针与理念,在批判旧教育动辄高唱为了国家,而不知立身之基、旧来沿袭之弊端学问,被倡导为为国家而学的教学目的旨在治理国家的同时,明确了新教育旨在个人,人人自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而遂其一生,此为设立学校之缘由、学问应谓立身之财本.①而1879年公布(教育令〕之前,明治为了弥补此前教育中国家主义理念的缺失,公布了由天皇侍讲、儒学家元田永孚起草的(教学大旨〕,其内容如下:教学之要,在明仁义忠孝、究智识才艺、以尽人道,此乃我祖训国典之大旨、上下一般所教之处。然晚近专尚智识才艺,驰于文明开化之末,破操行、伤风俗者不少。之所以如此,在于维新之始,以破陋习、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所长,奏日新之效。然其流弊在于以仁义忠孝为后,徒竞洋风,将来恐终不知君臣父子之大义。此乃非我邦教学之本义也。故自今以往,应基于祖训之训典,专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人人尚真诚实在操行,而各科之学,随其才器日益长进,道德才艺,本末全备,以布大中至正之教学于天下。如是,则我邦独立之精神可无耻于宇内。②(教学大旨〕虽未明文规定教学的目的是为国家,但是以为忠孝为教育之本,是借儒教的忠孝以宣示教育为国的目的。而其后则愈演愈烈,1881年明治公布(教育令施行规则〕,规定教育之目的主要在于振作尊王爱国之志气,这意味着开场在教育政策中公然提出皇国教育目的。而时任文部大臣的森有礼不但介入制定了(学校令〕,还利用各种场合公开宣讲教育行政及各级教育完全是为了国家,学政的即称,我帝国奉戴万世一系之天皇,夙定君臣之分,国体之精华要髓冠绝于万邦,继而提出日本在一战后须日益加强教育以发扬国体之精华要髓,以翼赞皇猷,并十分强调教育之道多端,然国民教育之要在于培养富于护国精神之忠良臣民.①在该宗旨下,临时教育会议提出的各项建议均强调推广尊皇教育。1924年4月设立的文政审议会愈加重视国民精神,(文政审议会官制〕规定该审议会调查审议的首要内容便是国民精神之振作文政审议会审议的各项内容均强调德性与德操.与此同时,日本还开场利用宗教、神学及皇学等,加强对国体精神的培养。由此可见,在大正民主运动中,日本的皇国意识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被进一步强化、神化。而皇国主义教育,归根结底是日本用来统御国民思想的工具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推行对外扩张的国策服务,借由天皇这一纽带,皇国主义教育与军国主义教育被严密地联络在了一起。〔二〕教育行政的军界干涉程度空前加强随着大正时期民主、自由思潮的发展,日本加强了对教育行政干预的制度化管理,天皇的辅弼机构枢密院参谋官开场介入教育决策,内阁行政也直接参与教育行政,各政也开场关注教育问题,而军方也进一步介入教育决策。临时教育会议的36名委员中,2名为军界人士;临时教育会议的52名历任委员中,33人士族出生;文政审议会的总裁先后由11位首相担任,华而不实三位为现役军部大将;文政审议会刚设立时的委员中包括3名军界官员;1928年以后陆海军两省次官开场担任文政审议会临时委员,在历任的23名临时委员中,10名为军界人士,占临时委员总数的43.5%.由此可见,较近代教育体制的扩大阶段,军界势力对教育决策的干涉程度空前加强,这表示清楚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三〕军国主义教育的体制化第一,临时教育会议下的军国主义教育。1917年12月,临时教育会议向首相提出(振兴军事体操的建议〕,建议在学校教育中施行军事体操训练,学校振兴军事训练,以大大裨补其德育,并以资体育,诚乃鉴于帝国教育现在状况之紧急要务,望速采取适当之措施.其理由是:军事训练于驯致纪律、服从等良习大有效果。体育上能完成身体之发达,造就强健国民之基础,并启发军事知识技能之一端,与其德育内涵修养的忠爱心一道,可得他日服于军务之素养。②可见,学校教育中施行军事体操训练主要是为了尽早培养各种军务之素养.该方案同月被批准通过,表示清楚日本内部在推进学校军事教育方面达成了共鸣,标志着学校教育中军事教育体制确实立。第二,文政审议会下的军国主义教育。在前一阶段,日本各类学校中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军事训练,此阶段日本公布了(振兴学校军事训练的措施〕、(陆军省、文部省有关军事训练的协议备忘录〕、(学校军事训练教学要目〕等一系列条令文书,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中军国主义教育的体制化发展。针对初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增加了国定教学材料中军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针对中等以上学校在校生及社会青年,有组织地展开军事训练,旨在将初等教育毕业至19岁的劳动青年组织起来,以军事教育为核心构筑战力基础,服务于其对外扩张的军事战略。由此可见,在日本近代教育体制走向右倾化的同时,日本的军国主义趁虚而入,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均加强了军国主义教育,固然朝野不乏批判之声,但是还是那样没有能阻挡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体制化进程。四、日本近代教育体制的极端化与军国主义教育的极端化〔1937-1945〕1937年日本掀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1941年日本公布对美开战,至此,日本在其对外扩张、侵略的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而其军国主义程度也日益极端化。例如,从第一次近卫内阁至日本战败时的铃木贯太郎内阁共历任9位首相,华而不实6人都是陆海军;1938年4月,日本公布(国家总发动法〕,旨在实现国防目的,即要将全国高度组织起来投入到对外战争中去,建立全面战时国家体制。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日本的近代教育体制也走向极端化,其军国主义教育特征全面凸显,并呈现极端化态势。〔一〕皇国教育理念的极端化从1937年12月的教育审议会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日本的近代教育体制逐步走向极端并最终接近崩溃。在这一时期,皇国主义教育理念被绝对化,不断强化教育为皇国、远离个人的目的,开场要求舍我去私、唯奉天皇,即为了皇国而完全抹杀个人,皇国教育目的开场走向极端化。1937年5月文部省编撰发行了(国体本义〕,详细阐释了国体的含义、特征以及对臣民的要求。在教育理念层面,(国体主义〕阐述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有三个:一为批判西方的个人本位思想,进而实现其国民思想统御的目的;二为强调国体的绝对性,包括皇权神受、万古不易的理念,天皇神化的主张以及将忠君、爱国、敬神三者合而为一的设想;三为要求国民舍我去私、唯奉天皇.至此,日本将皇国教育理念绝对化,并在国民间普及推广,从思想上统御国民,促使国民全力支持其对外战争。〔二〕对教育行政的极端干预在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后,日本为了不断将教育有效地发动到对外侵略战争的经过中,全面强化了即军国对教育行政的统御与干预,教育行政的独立性丧失殆尽。主要表现为教育体制的改革、对老师的控制以及民众教育权的抹杀等三个方面。第一,1937年12月10日至1942年5月9日,日本设立直属内阁的教育审议会,最终任命委员65人、临时委员8人、干事14人,召开大会14次、十分委员会61次、整理委员会168次,其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其调查审议牵涉的内容与领域之广空前绝后,标志着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但遗憾的是该机构的设立与运营并非民主化教育行政方式的发端,而是发挥了自下而上支撑天皇制官僚、军部强大统治力的作用。换言之,咨询机构并没有导出合议制的积极方面而是加强了遮羞布的功能,对天皇制教学体制的构成与发展起了极大作用.①第二,加强对老师的管理,战时体制下学校的老师岗位被非教育界人士直接占据。在大学教育中,海军中将、东京帝国大学声誉教授平贺让1938年12月就任东京帝国大学总长,海军大将百武源吾1945年3月就任九州大学总长;在初等、中等教育领域,文部省1944年2月制定了(、官吏等免试担任国民学校、青年学校、中等学校教员的临时特例〕,允许及其他官吏免试担任初等、中等教育机构的老师。这些做法严重毁坏了教育行政的独立性,强化了学校教育的军国主义色彩。第三,民众教育权被完全抹杀。战时日本逐步确立了专制的法西斯政治体制,不仅自1937年开场下令解散日本无产、日本劳动组合全国评议会、社会群众、民政等全部政,还继续镇压教育民主活动,主要表现为:逮捕教育界民主人士;解散民主教育团体;加强对教育杂志的统治;继续镇压大学教授的民主言论。在的镇压下,日本国内的左翼气力开场转向,教育领域成立教育科学研究会,该研究会于1940年10月介入设立大政翼赞会,开场对法西斯政治采取合作行动。〔三〕学校军国主义教育的极端化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到1941年日本公布对美作战,为了战时需要而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军事训练。自1941年12月日本对美作战开场后,日本内阁根据战争需要,相继制定了(确立学生战时发动体制纲要〕〔1943年6月〕、(教育战时非常措施方策〕〔1943年10月〕、(基于决战非常措施纲要的学生动员纲要〕〔1944年3月〕、(学童疏散促进纲要〕〔1944年6月〕、(决战教育措施纲要〕〔1945年3月〕、(战时教育令〕〔1945年5月〕等政策,将所有在校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投入战争。其主要做法包括:缩短在校生就学年限、发动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加强学校军事训练以及学生参战、学校停课,最终教育崩溃。至此,日本近代教育不断沦为其对外侵略的直接工具,最终形神俱灭。五、结论如上文阐述所示,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并非一夕之内确立的,它是在1890年天皇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