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辉煌多姿的艺术景象
—17、18世纪欧洲艺术本期欧洲艺术呈多元化的局面: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倾向相互交织,并行发展。
18世纪上半叶,追求可爱、轻快、纤巧效果,把愉悦感官作为目的的罗可可美术成为风行欧洲的一种主要倾向。18世纪下半叶,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对立倾向交织并行。卡拉瓦乔的写实艺术卡拉瓦乔(1573一1610)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一个贫苦之家,由于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乔,所以别人送给他这样一个绰号。早期,跟提香的学生米兰画家西蒙娜.彼得松﹝SimonePeterzano﹞学画,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曾接触过样式主义艺术,并受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圣母升天女仆者拿著一籃水果的少男BoyBittenbyaLizard
酒神
c.1596
油畫,95x85cm
烏菲茲美術館,弗羅倫斯
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尔尼尼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自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語的「有瑕疵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詞,此字有「俗麗凌亂」貶抑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征“离经叛道”、“不合常规”“娇柔造作”,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奉献给17世纪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用以区别17世纪不同与盛期文艺复兴的一种艺术.当然今天它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贝尔尼尼(1598-1680)是巴洛克艺术的最早最完美的代表,亦可说是巴洛克艺术的创造者。罗马城中布满他的作品,,即使他晚年的产物亦没有天才枯竭或疲乏的痕迹。《阿波罗和达芙妮》,大理石雕像,作者为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作品创作于1622--1624年,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的博格斯美术馆。
该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爱神丘比特为了向阿波罗复仇,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涡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姑娘对阿波罗冷若冰霜。当达芙妮回身看到阿波罗在追她时,急忙向父亲呼救。河神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在阿波罗即将追上她时,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圣德列萨祭坛》,大理石雕像,作者是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创作于1645--1652年。这件作品是贝尼尼为卡尔那罗礼拜堂所做的祭坛雕塑。它讲述了德列萨,一个16世纪的西班牙修女的故事。德列萨少年时就进修道院作了修女,潜心修炼,侍奉上帝。她常常会产生幻觉,看见上帝,于是就写了一本自述,把自己每次的幻觉记录下来。这份自述流传到17世纪后,被教会用来宣扬宗教思想,并把德列萨封为圣女,这件事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二节17世纪佛兰德斯艺术17世纪为佛兰德斯美术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这里的美术跟同期荷兰独立后那种为新兴资产阶级服务的美术不一样;它仍然处于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势力的控制之下,主要为宫廷贵族、富商和耶稣会服务;这类人物对艺术的要求促使佛兰德斯绘画追求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同时,佛兰德斯人民虽然仍归异族统治,却并没有放弃争取独立的愿望,仍然在利用西班牙跟荷兰、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因此,这时期的艺术中也存在着反封建和民族意识的因素,并往往采取曲折的、寓喻的形式表现出来。17世纪的佛兰德斯美术主流和同时期的荷兰美术相比,虽然带有明显的贵族性和宗教性,属巴洛克美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另一方面仍然具有人民性。鲁本斯的艺术对当时佛兰德斯绘画影响很大。他的学生、助手和追随者中,有名的有a.凡·戴克、j.约尔丹斯、f.斯尼德斯等。凡·戴克画过许多宗教画,但其艺术才能主要表现在肖像画方面。他后期在英国当宫廷画家,其肖像画对以后的欧洲肖像画,尤其是对18~19世纪的英国肖像画产生过重要影响。
鲁本斯鲁本斯(1577-1640)是法兰德斯大画家,他是欧洲第一个巴洛克式的画家,他的绘画具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首先是歌颂作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在二十年代所画肖像,绝大部分是盛装的、外表上十分华贵的贵族肖像,还有比较朴素的便装肖像的为数甚少.他画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由于绘画技巧的完美,同时还由于他在肖像里表现了脉搏在热烈地跳动、目光中充满了生命力、富有弹性的皮肤的栩栩如生的人物.鲁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最后十年,尤其喜欢画肖像、风景与神话画.这些作品几乎全出之于亲笔,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朴素,更能予人以亲切之感,这些作品以其画法的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胜。《劫夺吕西普的女儿》《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鲁本斯1616-1619年
油画222X209厘米
现藏慕尼黑美术馆
此画所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两个英勇矫健的孪生兄弟,看中了两个娇艳美丽的孪生姐妹,并把她们抢来为妻,它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一种所谓“抢婚”风俗,看似一场“暴行”,画家却是在歌倾勇士那青春的热情和不羁的性格,歌颂他们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在这里,画家以强劫和挣扎的运动作为基础,把人物组成一幅富于装饰性的图画,是一件成功的把戏剧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绘画作品。
苏姗娜·芙尔曼肖像苏姗娜·芙尔曼肖像
[佛兰德斯]鲁本斯
鲁本斯于1609年和一位安特卫普律师的18岁的女儿伊莎贝拉结婚。因怀念意大利,他们住在意大利式的邸宅里,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时他画了一些很好的肖像画,其中一幅即是《画家与妻子》,1609-1610年作),哪知16年后,妻子病逝。过了4年,鲁本斯又和一绸缎商的女儿,年仅16岁的海伦·芙尔曼结婚。鲁本斯非常喜爱这第二个妻子。他晚年的许多重要作品都以她为模特儿。不仅如此,他还画了妻子的姐姐苏姗娜·芙尔曼许多肖像,这幅《苏姗娜·芙尔曼肖像》算是他最成功的一幅(作于1631-1632年;一说作于1625年左右)。这幅肖像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和他的主题性绘画一样,举凡人体形象,都画得骨质健壮,过于肉感,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也许这就是画家眼里的理想美的标准吧。在这里画家还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种乐观幸福的样子,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服饰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但不傲气;从这幅肖像上,观众可以感觉到这位画家所寄托的那种与禁欲主义完全绝缘的生活热情。鲁本斯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他一生总共画了达两千幅油画,题材的广泛性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而他与海伦·芙尔曼结婚(1630年)以后的10年,则更是他艺术上的光辉时代。此画绘于木板上,约有79×54厘米大,现藏伦敦国立画廊。
玛利亚.美狄奇的教育
布面油画394*295cm
1771年
鲁本斯
鲁本斯以宏伟壮观、雄厚富丽的艺术成就和盛装画像而著称,为巴罗克艺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的作品写实、写诗、写情、写力,突破古典的约束,歌颂人的力量,有着无止境的空间变化,无视构图上的均衡,有着剧烈的运动和力度及富丽堂皇的色彩,他的作品遍及欧洲各国,在法国卢森堡宫,他总共为法国皇太后玛利亚.美狄奇生平事迹作了21幅大型绘画。《玛利亚.美狄奇的教育》就是其中一幅。
该画讲述玛利亚由阿波罗和水星带着进入音乐和演讲圣地。在米罗瓦身边学习朗读,希腊美惠三女神在水星的介绍下,参与了对玛利亚的教育,赋予她美貌。在画中鲁本斯重点突出了三女神的形体之美。三美神这幅神话画一般被视为鲁本斯的晚年之作,为使色调与笔触产生流畅的效果,他曾把树脂混入油中。画在林间的3个裸女(右端一人是画家的第二任夫人耶丽奴·富尔曼)对于学习古典美术和意大利绘画的鲁本斯而言,乃是根据不断刺激他的古代模本来创作的。但他的主要目的仍然在于赞美充满生命力的肉体。《小孩头像》标题:孩子头像
规格:37×27厘米
收藏:不详
作者:【佛兰德斯】鲁本斯
作品简介这一幅《小孩头像》是他这个时期肖像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约作于1618年。充分显示了画家的精湛技艺和对人物精神面貌的捕捉能力。小孩的脸部表情相当丰富,色彩和谐,眼神炯炯发光。金黄色的童发脉络分明,并富有立体感。大翻领则用大笔触涂绘,使它反衬出那张童稚而诱人的脸庞。学者们认为,这个肖像是画家的第一个女孩克拉拉·塞琳娜。我们从他在其他几幅描绘画家妻子与孩子的肖像上看,觉得这一说法是可信的。画家画此肖像时,这个孩子才7岁(据史料称,鲁本斯第一个女儿于1623年病死,时年12岁)。1623年以后,鲁本斯还为自己两个儿子画过一幅卓越的肖像画。
此画作于画布上,约37×27厘米,属私人收藏17世纪荷兰艺术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终于以荷兰独立、建立起荷兰共和国而胜利结束,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较封建专制社会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这使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资产者和市民阶层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装饰厅堂居所,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订购油画,荷兰绘画得到空前繁荣,著名的“荷兰小画派”应运而生。
杰出的肖像画家哈尔斯
17世纪的荷兰,出现了3位声名卓著的艺术大师,他们是哈尔斯、伦勃朗和维尔米。哈尔斯是最年长的一位。他出生于安特卫普一个服装工人的家庭,幼年时随父迁居荷这时,荷兰已摆脱西班牙统治而独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纺织业和海上运输业十分发达,沿海港口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哈尔斯一家便定居于阿姆斯特丹西部的海港城市哈勒姆。这个水手、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城市,为哈尔斯的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哈尔斯绘画艺术的引路人是哈勒姆的画家兼诗人卡略尔·凡·曼德。他捐资建立了哈勒姆绘画学校,哈尔斯是这所学校里天才卓灼的优秀学生。1610年,哈尔斯独立开业,并加入当地的圣路加公会。这个时期,一方面由于在安特卫普接受过佛兰德斯画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卡略尔的绘画学校以效法佛兰德斯画风为方针,因此形成哈尔斯早期作品中与佛兰德斯画家约尔丹斯颇相类似的气质,流露出世俗的欢乐和对生活的满足。1616年所作。“吉普赛女郎”(吉普赛女郎1628,58*52厘米,画布油画)浪迹欧洲的吉普赛人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哈尔斯成功地刻画了吉普赛人哈来姆养老院的女管理员1664,170.5*249.5厘米。画布油画玛莱·巴珀巫婆
75×63厘米,柏林达莱姆国家博物馆
《玛莱·巴珀巫婆》是哈尔斯于1650年左右完成的一幅风俗性肖像画。这个人的原型是酒馆的老板。
哈门斯·凡·莱因·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
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自画像(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代表作品有“夜巡”、“杜普教授的解剖课”等。扮成圣保罗的伦勃朗画幅约有91×77厘米,现藏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科
夜巡全画为370×444厘米
现藏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浪子回家
这幅《浪子回家》是他晚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生中最后一件作品。画家以惊人放逸的油画笔法来描绘这一传统题材,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出很大的概括性。光线从左侧射来,人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凝练,包孕着巨大的感情力量。老年伦勃朗自画像
在这最后一张《自画像》(作于1665年)上,他的笔法更苍劲老练,厚涂的色彩像铸铜一般在闪闪发光。他采用的是一种略显透明的"色彩重置法"。
伦勃朗本人在这幅画上是显得那样苍老:他披着旧衣,眯缝着眼睛,嘴巴微张,唇边带着一丝苦笑,眼里充满着哀愁。画家这时已孑然一身(妻子亨德里治三年前死去)
17、18世纪西班牙艺术从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的约150年的时间里,被称为西班牙绘画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西班牙文艺复兴臻于极盛的时代。人们习惯把16世纪下半期的绘画称为“格列柯时代”,这位神秘的克里特人被视为西班牙绘画的灵魂;而把17世纪的绘画称之为“委拉斯开兹时代”,由于这个时期欧洲流行巴洛克风格,所以也有人称这时期的西班牙绘画为“巴洛克绘画”。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考察,这个历史时期西班牙绘画的主流,仍然是以现实主义为其主流特征。
17世纪下半期,因时代的变迁,在文学艺术上作为主流的现实主义开始趋向衰退,而古典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艺术逐渐发展,画家们虽然仍保持着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艺术的题材中现实的世俗内容,更多地让位于宗教神话。不过在塞维利亚画派中,以牟里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仍为主流。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格列柯油画1586-1588年460×360厘米托莱多圣托梅教堂藏
托莱多风景格列柯1608年121×109厘米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宫廷里的平民画家--委拉士贵支委拉士贵支(1599-1660)西班牙风景风俗画名家。油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委拉士贵支1650年在意大利创作的。这幅画是一幅著名的肖像画。画面上的教皇,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子上的两只手却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既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此人精神上的虚弱。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作品还表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油画技巧,火热的红色调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自由。《教皇英诺森十世》《教皇英诺森十世》画布油画1650委拉士贵支140×120厘米油画《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委拉士贵支1650年在意大利创作的。这幅画是一幅著名的肖像画。画面上的教皇,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子上的两只手却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既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此人精神上的虚弱。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作品还表现了艺术家高超的油画技巧,火热的红色调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自由。宫蛾18世纪西班牙画家戈雅的艺术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Jose
de
Goyay
Luvientes,1746-1828)1746年3月30日出生于萨拉戈萨市附近的福恩特托多司村。父亲是一个贫苦的祭坛镀金工匠,母亲出生破落贵族。但是对于艺术说来,他直到1772年都还没有出生。
查里四世全家像裸体的玛哈穿衣的玛哈5月2日的起义
“5月3日的枪杀”1808年发生了一场新的灾难,
但这一回已经不是他个人的灾难,而是西班牙的灾难了:法国人入侵,查理四世退位,约瑟夫·波拿巴的统治。戈雅的一些开明的朋友都曾满意于法国人的到来。就如从前戈雅曾经认为查理四世及其宫廷是自己的主人一
17、18世纪的法国艺术在法国艺术家被称为波希米亚人,普桑(1594-1665)法国著名艺术家,但是他的主要艺术活动在意大利,而他出生于穷人家庭,他是靠婚姻起家的,因为他的妻子很有钱。后来他定居意大利。他的主要有《阿尔卡的亚的牧人》,其中阿尔卡的亚是死神意思。
后人形容他的作品像纪念碑那样庄严、伟大,像测量圆一样的精确性,有诗人的气质。
人们说看提香的作品可以引起激情、肉欲,那么看普桑的作品会给你注入智慧、情感。一、17世纪法国艺术所谓古典主义原则,就是上述规范的美的强化。艺术就应服从于这种美的法则。普桑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法国在18世纪形成的学院主义不能不归功于他。对于古典画法的褒贬,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普桑所倡导的摮绺叻绺駭之所以对17世纪末期欧洲绘画有极大的影响,就因为历史需要这种具有规范化的造型艺术。阿尔卡迪亚牧人(一)阿尔卡迪亚牧人(二)18世纪法国艺术1、罗可可艺术
Rococo一字是从法国字rocaille演变而来,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罗可可,是贝壳工艺的同义语,由此引申一种纤巧、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或样式。由于主要是在路易十五时代流行,所以又称路易十五风格,它反映出上流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是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
罗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多﹝AntoineWatteau﹞为代表。华多年轻时画运不济,加上他生性高傲,事业上屡遭坎坷。1709年争取罗马大奖的绘画竞赛落第,后来连自己的生计也难维持,不幸又得了肺病,处于所谓贫病交迫,走投无路之境遇。当他第二次去巴黎时,寄住在画商西鲁瓦家。1710年,华铎受当时的一出幕间喜剧《三姐妹》的启发,绘制了这幅《发舟西苔岛》的初稿,以后又连续就此题材画了许多变体画,岂料这最后两幅画(即1716年作)在展出时,一举轰动了整个沙龙。《发舟西苔岛》描写一群贵族男女,梦寐以求地幻想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爱情乐园。西苔岛,是希腊神话中爱情与诗神游乐的美丽岛屿。华铎尽情描绘贵族男女准备出发去那里访问的情景。既然那是个行乐的天地,画家就以蔚蓝色大海为背景,远望烟波浩渺,使人展开渴求这种环境的幻想翅膀。
狄安娜出浴布歇法国1742年布面油画56*73cm1852年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皇家首席画家——布歇:
布歇,F·Boucher(1703~1770)法国画家,洛可可美术的典型代表。1703年9月29日生于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1723年,布歇参加了巴黎美术学院举办的绘画竞赛,并获得了赴罗马考察的一等奖,但学院方面未能支付这笔旅费。几年后,他自费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首先对17世纪充满牧歌情调的美术杰作发生兴趣。1731年回到巴黎,此后很快风靡画坛。1734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后又升为教授。至1765年,随着他的声望日高,学院方面终于聘任他为该院院长,并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蓬巴杜夫人布歇1758年87×66厘米伦敦华莱士陈列馆藏
秋千
弗拉戈纳尔1766~1768年间,83×66厘米,伦敦华莱士陈列馆
以调情为内容,在弗拉戈纳尔的全部作品中占有一定优势,而且无论从内容与形式上看,比起他的老师布歇来,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诚然,弗拉戈纳尔的进步的艺术思想与颓废的贵族趣味是并存着的。后者在为显贵们订购而作的那些幅画上,表现得非常露骨,轻佻的内容与高超的色彩技巧,是弗拉戈纳尔继承布歇"向妇女献殷勤"的一种绘画"传统"。[新古典主义]大卫.达维特
大卫.达维特是一位重要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拿破仑时代曾教育出一批优秀的美术家,在他死后成为法国绘画的杰出人才,并使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美术运动的中心。其中最为突出的画家有安格尔、格罗、席拉尔等。雅各宾党执政期间,达维特成为共和政府的文化与教育委员。他以充沛的感情创作了《网球场宣誓》、《马拉之死》、《列弗列蒂埃》、《少年巴拉》等一系列讴歌法国大革命的优秀作品。雅各宾党失败后,他一度消沉,直到拿破仑执政,他又成为拿破仑的首席画师,以古典主义的宏大形式创作了《皇帝的加冕礼》、《皇后的加冕礼》、《拿破仑骑马像》等歌颂拿破仑的作品,极受恩宠。1816年,拿破仑失败后,达维特流亡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作有《萨平的妇女们》、《疲倦的战神马尔斯》等,流露出对于斗争的厌倦。
荷拉斯兄弟之誓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年雅克-路易·达维德法国330cm×425cm布油彩巴黎卢浮宫藏
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古罗马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了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通婚关系。在这场战争中,荷拉斯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达维德表现的正是个人感情服从国家利益的场面--老荷拉斯将武器分发给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马拉之死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染上了湿疹。为此他每天得花几个小时躺在浴缸里,一边治疗,一边处理公务或进行写作。右翼保皇党分子夏洛帝·柯黛以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其杀死在浴缸里。在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上半部分空无一物,空旷而幽深,从左侧射入的光线,照亮着马拉的身躯和面部,具有纪念碑似的立体感。画面上没有繁多的色彩,也没有复杂的缩短法,力求单纯,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
《萨平的妇女们》
加冕610x931厘米1805-1807年
在19世纪初,大卫受皇帝之托,画出包括加冕在内的当代大事。他受鲁本斯的影响,从他的作品可得到普遍的证明,这构成了大卫艺术确立时的基石。在巨大构图中的这个部份图中充分发挥了大卫在肖像方面的才华,右侧人物的头部令人想起他年轻时对於古典罗马雕刻的热情。古典与新古典主义美术/安格尔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Ingres)
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榜。他的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
安格尔《泉》布面油画,作于1856年,163*80cm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浪漫主义艺术家
泰奥多尔·席里柯是法国浪漫派绘画的先驱。他出生于法国里昂。15岁时到巴黎,最初向委尔奈学画,两年后又转入古典派画家格罗的画室。后因席里柯不遵守古典主义法规,被视为无可指望的人而被赶走。他年轻时热爱达维特的革命精神,绘画上崇拜鲁本斯,性格开朗外露。1816年去意大利后,又深为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所动,决心效法他的风格。名画《梅杜萨之筏》(作于1818年),即是画家席里柯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
梅杜萨之筏1816年7月,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位乘客,其中有官吏和士兵,开往非洲塞内加尔,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船长肖马雷原是一个贵族,对航海知识浪漫主义雄师---德拉克洛瓦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最杰出的代表是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4~1863.8)。德拉克洛瓦出生在巴黎附近的加林支·圣·毛瑞思地方,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马赛度过的,那里充足的阳光与强烈的色彩,也许是这位画家的天赋得以孕育的养分。1816年,德拉克洛瓦到巴黎学画。先进入古典派画家格罗的画室,后又研究普吕东。由于他喜爱文学和音乐,与文艺界知名人士和诗人波德莱尔、小说家乔治·桑、音乐家肖邦等都有广泛的交往。因而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素养。这有助于他在绘画上敢于突破前人的窠臼。他所画的形象色彩饱满热烈,有强烈的音乐感,能表现出一种诗意的美。这是这位艺术大师的最大创作特色。作为浪漫主义画家,他是最善于运用色彩的,这和他重视主观感情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但丁之舟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1824年422X352厘米卢佛尔博物馆藏
《希阿岛的屠杀》是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幅杰作,它是使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斗争进一步尖锐化的作品。学院派非难它,进步人士爱戴它,它使画家跻身进入当时第一流的画家。他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了1822年土耳其屠杀阿斯基督教徒的事件,传统上希阿岛看作是荷马的出生地,因此在这场斗争中,该岛具有特别意义。《自由引导人民》《自由神引民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260×325厘米),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走向街垒,于27至29日为推翻这个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与保皇军队展开了白刃战,最后占领了王宫。在法国历史上被称作“光荣的三天”。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和杜米埃库尔贝(1819~1877)
Courbet,Gustave
法国画家。1819年6月10日生于奥尔南一个农场主家庭,1877年12月31日卒于瑞士。早年学过法律,1839年到巴黎,曾拜几位画家为师,并研究和临摹一些美术馆藏画,包括卡拉瓦乔、J.de里韦拉、F.de苏尔瓦兰及D.委拉斯贵支等的作品
我的画室·概括我七年创作生活的真实寓言〔法国〕居·库尔贝
1855年,库尔贝决心以一幅精心制作的大画来争取沙龙对他的承认。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仅用了六周时间),在画面上一共画了23个人物。全画之大,是他全部作品中首屈一指的,有361.5×597.5厘米,主要人物形象与真人一般大小。他给这幅巨作加了一个长长的题目:《我的画室·概括我七年创作生活的真实寓言》,画家试图以这样一幅多人物和含义丰富的大画来回忆他自1848年以来的艺术活动,企图使该画负有哲理性的内涵。石工〔法国〕居·库尔贝[法
国]奥诺·杜米埃
迅先生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把法国的杜米埃同西班牙的戈雅同时称作“到底是不可多得的”漫画家。他之所以“不可多得”,在于他像戈雅一样,把自己的艺术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他坎坷的一生中,以多达四千幅以上的漫画作品,忠实在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渗透进高昂的战斗激情,呼吁、响应、推动了巴黎人民1830年、1848年和1871年的革命斗争。奥诺·杜米埃1808年2月26日出生于马赛。8岁时随父母迁居,以后长期生活在巴黎。生活贫困,以装配玻璃为业的父亲原想当一名诗人,未成,只得将幼小的杜米埃送去做工,为法院执事当仆役,以后又去书店当售货员。涉世之初的杜米埃倾倒于卢浮宫的古代艺术,曾先后从雷诺尔和布丹学习绘画。但不久就厌倦了单调死板的石膏写生。其时,他与敌视官方学院艺术及波旁王朝统治的让隆和普列奥结识,和他们一起,成了革命民主派美术团体的骨干。从1832年起,他开始以《漫画》、《嘲弄》两杂志为主要阵地,用漫画作武器,同反动政府进行了长达40年的不懈的斗争。1830年和1833年
按照法律,攻击国王要受监禁和罚款处分,漫画家们只敢影射,杜米埃却直接进行描绘,刻画出小商人国王的本质。演员
组画《巴黎的吉卜赛人》之一谋杀母亲的人三等车厢“现在这个人可以释放了!他再也没有危险了。”划时代的印象主义
一、印象派产生的原因
:
1、“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
雷诺阿曾说:“现在他们要解释一件事,但是如果他们能解释一幅画是什么意思的话,那么这幅画就不是艺术了。”
2、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光学、色彩学的出现
德加说:“人们都称我是描绘舞女的画家,他们不知道,舞女之对于我,只是描绘美丽的纺织品和表现动作的媒介物罢了。”
二、印象派历程:印象主义画展从1874年到1886年共举行了8次。分别在1874、1876、1877、1879、1880、1881、1882和1886年。除了第一、第四和第八次外,均使用“印象主义”一词作为展览名称。
。
著名画家:莫奈
马奈
毕沙罗
凡高
德加
雷东
塞尚
高更
雷诺阿
修拉
西涅克
劳特雷克马奈183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司法部官员,门第高贵,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父亲希望他献身公职,但他却醉心绘画。1850年,他进入古典派画家库退尔的画室学习但却不盲从老师的方法。他从委拉斯贵支、哈尔斯、戈雅和拉斐尔等前代大师的作品中汲取了较多的营养。
代表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弗里·贝热尔酒店》三、代表画家1、印象主义之父——马奈(1832-1883)《瓦伦西的劳拉》《西班牙的吉他演奏者》《草地上的午餐》
法国官方每年举办一次沙龙美术展览,展出作品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拿破仑三世为缓和落选画家的不满,同意举办落选沙龙展览,马奈的这幅《草地上的午餐》就是在落选沙龙中展出的引人注目、惊动巴黎的作品。
《田园合奏》
乔尔乔涅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
马奈《阳台》戈雅《阳台上的玛哈》《奥林比亚》《奥林比亚》中的裸女姿式并不新鲜,乔尔乔内和提香笔下的维纳斯就是这个样子,所不同的是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马奈用奥林比亚作裸女画题是一种讽刺,因为奥林比亚是希腊神系主体,代表宇宙的秩序,画家以一个凡女裸体作为象征,是有其深意的。
画家用一种可以在平面上展现整个身体的角度来表现裸体,既不求充分表现立体感,也不求半立体感,而是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压缩式立体感,结果身体却比乍一看来所显得更有体积感。这种裸体观念很符合画面其余明亮部分——枕头、褥单、花色围巾和女黑奴衣服的结构方式。在这些东西的表现上,显示了在裸体形象上所缺少的一种明暗交替或者跳动,它使整体具有了一种特别的轻巧感和光彩。而它们的形式依然有如衬托在画面深色背景上的一块明亮的浮雕。这里说的是带蓝纹的白色,是突出在深棕色背景上的黄色、绿色和玫瑰色。乔尔乔内
《入睡的维纳斯》
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奥林比亚》《奥林比亚》中的裸女姿式并不新鲜,乔尔乔内和提香笔下的维纳斯就是这个样子,所不同的是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马奈用奥林比亚作裸女画题是一种讽刺,因为奥林比亚是希腊神系主体,代表宇宙的秩序,画家以一个凡女裸体作为象征,是有其深意的。
马奈的自白:“马奈先生根本无意于提出抗议。相反,是别人在向他提出抗议,而这是他始料未及的;这些反对者都以传统观念来理解绘画的形式、手法和观点,他们从不承认其它的理解方法。他们在这方面表现了一种幼稚的偏见。除了他们的公式,一切都毫无价值。他们不仅成了批评家,而且也成了反对派,并且还是积极的反对派……马奈先生一向承认别人的才识,从不妄想消灭先前的绘画或创造新的绘画。他只不过是要做他自己,而不要做某一个别人……”
1890年,《奥林匹亚》一画被以募捐方式买下并赠送给国家。并把这幅杰作陈列在卢浮宫。吹笛少年《吹笛少年》
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在这幅画上,他运用了他所拿手的光的表现效果,来创造站在柜台后面的女郎四周的幻象气氛。女郎面朝观者而立,但丝毫也不显得静止。装饰物、酒瓶、花瓶中的花,赋予了女郎的面貌以纯粹梦幻似的神采。这种效果借女郎身后的一面大镜子被无限扩展开来。镜子里可以看到女郎同顾客谈话,还可以看到坐在酒吧间各餐桌上的许多顾客。这一切全都是朦朦胧胧地表现出来的,使人似觉置身梦乡。以如此梦幻般的光影来再现现实,这是无论在马奈之前还是在马奈之后都没有人做到的。女郎形象的诱人之处正是在于:她使我们觉得她就是许多幻影之中的一个,这个幻影却充满着迷人的妩媚。
《弗里·贝热尔酒店》(1882年)莫奈于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一度随父亲居住在海边小城阿弗尔做杂货买卖,自幼就厌恶学校,视为“监狱”,像个流浪汉成天流连在海边。他说:“我愿永远站在大海面前或波涛之巅。”他喜欢画画,15岁画的画就已挂在布丹的画框店展出,并得到布丹的忠告:“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是有一种你不能再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了莫奈的灵魂,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在他19岁时来到巴黎,父亲希望他进美术学院受教于著名画家,而他的叛逆性使他拒绝学院派教育而流连于各种画展,并和一些反学院派的青年画家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他说:“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等等。只是想到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块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代表作品:《日出·印象》2、典型代表——莫奈(1840-1926)《庭院里的女人们》1866年,莫奈为了躲避他的许多债主,到达弗莱城去避暑。这时,他正在"对光线和颜色的效果进行实验"。这件作品是这个时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创作是在租来的房子的庭院里进行的。由于画幅很大,为了便于挥笔,他在庭院中挖了一个地沟,把画布降了下去。画面上的4个女人,都由一位模特儿充任,因此要不断改变她的装束、发型、姿态,画家需事先分别画出草图,然后再组合到一起。这位模特儿就是1864-65年与莫奈邂逅的卡缪(后来的莫奈的夫人)。《穿绿衣的女士——卡缪》在1866年,莫奈用了几天功夫完成并展出了他未来夫人的肖像《穿绿衣的女士——卡缪》。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
《日出·印象》
1872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谐》
1883年莫奈过日维尔尼定居,他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小花园,以便在那里画画;他在池溏里种了许多莲花,这使他发现了实现他纲领的主题:画一些坚硬的形体、水和空气,尽量使它们融合在一起。这便产生的组画“睡莲”,《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谐》就是这组画其中之一。这幅画反映了莫奈一种物我两融的愿望,但它没有一点悲怆的情调。
《睡莲》莫奈在《睡莲》的画中竭尽全力描绘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见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笔下,完全成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绘出的最奇妙和富丽堂皇的织锦缎。马奈称他是“水的拉斐尔”。在莫奈的《睡莲》中,与其说他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水中睡莲,不如说他是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
3、描绘室内光的大师——爱德加·德加(1834-1917)
德加的重要性在于他的抽象的形式和色彩的感觉,在这一点上他超过了其它的印象主义画家。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德加是银行家之子
,生来便是大资产阶级。他对古典主义的浓厚兴趣和他行为的谨慎似乎与出身十分合拍。不过,他那异常强烈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却又把他抛入革命阵营。代表作品:《舞台上的舞女》、《蓝衣舞女》等。
《等待出场》
《等待出场》是德加用色粉笔画的速写之一。画中的布局看起来再随便不过了。一些跳舞者,我们只看到她们的腿,另一些只看到她们的躯体。只有一个人物能完全看到,而她的姿势复杂难辨。我们是从上面看到她的,她的头向前低下去,左手抓信踝部,一副有意放松的样子。德加的画里根本没有故事。他之所以对芭蕾舞女演员感兴趣,并非因为她们是漂亮少女。他似乎不关心她们的心情,他以印象主认者观察周围风景那种冷漠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她们。他关心的是在人体形状上的明暗的相互作用,是他可以用来表现运动或空间的方式。《芭蕾舞剧场的休息室》
《芭蕾舞剧场的休息室》是一幅迷人的细密画,构图很好,空间深度展开得也很好。古典主义的互描细致、优美地强调了舞女的全部优美姿态。主要的调子是灰色、灰蓝色、暗黄色。但当我们看够了这幅画之后,我们会觉得它并不是一个大作。
《盆浴》
从1880年开始,德加主要是画色粉画。色粉画使他能够用素描方法画色彩,并且在无损于素描的情况下取得丰富的设色效果。《盆浴》是一幅光与形相结合的色粉画杰作。《出浴》《浴后》4、乐天派画家——雷诺阿(1841-1919)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年生于利摩日一个穷裁缝的家里。少年时的雷诺阿便被送到瓷器厂去学习手艺。但画瓷器和画屏风这项工作使他产生了对绘画的兴趣。而后出于对绘画的兴趣,雷诺阿便到美术学校学习绘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招聘市容协管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招聘28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火原木火木柴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广东深圳市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招录紧缺专业公务员48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引才现场招聘活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化妆品级颜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贵州罗甸县第一医共体沫阳分院招聘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广东江门开平市公安局第一批警务辅助人员招聘5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5年度“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规培教学小组会议记录
- 收费站应急管理办法
- 教师竞聘报告模板
- 仪表联锁培训课件
- 妇女主任考试题及答案
- 体育课急救知识
- 脑梗死恢复期护理查房范文讲课件
- 热食类制售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制造业: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报告
- 物业日常巡检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