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理论 chap1_第1页
燃烧与爆炸理论 chap1_第2页
燃烧与爆炸理论 chap1_第3页
燃烧与爆炸理论 chap1_第4页
燃烧与爆炸理论 chap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赵雪娥E-mail:zhao.xue.e@163.comTel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燃烧与爆炸理论主要内容第1章引言第2章燃烧基本原理第3章爆炸基本原理第4章可燃物质的危险特性第5章引燃源和引爆能第6章燃烧爆炸危险物质第7章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分析第8章火灾与爆炸防治技术主要参考资料《防火与防爆》杨泗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防火防爆工学》高永庭国防工业出版社《化学安全工学》(日)北川彻三群众出版社《防火防爆》徐厚生等化学工业出版社《石油化工防火与灭火》中石化安监局中国石化出版社《化工安全技术与管理(第二版)》周盅元等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工程学》(日)前泽正礼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工程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崔克清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主要参考资料《工业热安全工程》杨立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燃烧爆炸危险与安全技术》张国顺中国电力出版社《化工生产安全技术》田兰等《化工安全技术手册》冯肇瑞等化学工业出版社《工业防爆实用技术手册》劳动部辽宁科技出版社《工业防火与防爆》陈莹中国劳动出版社《燃烧学》(美)欧文·格拉斯曼科学出版社《爆炸基本原理》张守中国防工业出版社《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储运过程定量风险评价》宇德明中国铁道出版社考试成绩作业课堂平时10%考试90%闭卷第1章引言1.1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1.1.1燃烧1.1.2爆炸1.1.3燃烧与爆炸的关系1.2化工生产过程的燃烧爆炸事故1.2.1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1.2.2化工过程爆炸事故模式1.2.3重大事故案例1.1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

1.1.1燃烧人类对火的认识过程

(1)燃素学说:可燃物都含有“燃素”,在空气作用下释放出来构成燃烧。(2)氧学说: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3)现代学说: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1.1燃烧与爆炸的基本概念

1.1.1燃烧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许多时候还伴随着浓烟。一般燃烧放出的热可以维持剩余物质持续燃烧。燃烧是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氧化反应。1.1.1燃烧氨在纯氧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高浓度氧气使燃烧更剧烈1.1.1燃烧燃烧是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一般在空气或氧气中进行,氧是氧化剂。氧化剂并不限于氧气,氯在氢气中燃烧,炽热的铁、铜与氯气反应等均为燃烧现象。其它氧化剂?不包括一般的不发光的氧化还原反应。如铁生锈、脂肪在人体中的氧化等。能够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燃烧,而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被氧化。火灾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失控的燃烧孔明灯逼停长江大桥列车一只孔明灯放掉6万元武汉一学生平安夜浪漫过火孔明灯坠落烫伤下颌小小孔明灯,变成“燃烧弹”白银孔明灯引发两起火灾中秋夜市民不顾禁令放飞孔明灯点了三把火燃放孔明灯引发火灾常州50余亩山林受损齐齐哈尔:中秋燃放孔明灯引发十起火灾孔明灯外焰温度可达300℃,一般纸张可燃温度是130℃,普通木材在250℃~300℃,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由于风速等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孔明灯如果掉到山林中,可能引发森林火灾;掉到液化气站、加油站等火情严重地带,极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孔明灯引起

火灾事故典型案例

1.1.2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到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爆炸现象的特征: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1.1.2爆炸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连霍高速车载烟花爆竹爆炸事故2013年2月1日上午9:03,一满载烟花爆竹车辆在连霍高速公路义昌大桥南半幅发生爆炸,造成义昌大桥南半幅垮塌,北半幅部分桥板松动,爆炸产生的气浪将多台车掀翻到路边沟,附近的渑池服务区内多处玻璃被震碎。26人死亡。1.1.2爆炸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气体压力升高超过了容器的承受能力,使容器瞬间破裂,如:锅炉爆炸;高压钢瓶爆炸;密闭反应器内放热反应失控导致压力升高反应器爆炸。化学爆炸:化学反应瞬时放出大量气体,或瞬时放出大量热造成气体急剧膨胀。包括:液体或固体炸药爆炸;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粉尘爆炸。核爆炸:剧烈的原子裂变、聚变反应。1.1.2爆炸锂电池爆炸过程示意开始冒浓烟浓烟越来越大变得平静一些突然喷出火柱1.1.2爆炸锂电池爆炸过程示意火柱喷完后,又开始冒浓烟爆炸了,起大火火势变小整个电脑烧起来1.1.3燃烧与爆炸的关系燃烧与化学爆炸本质相同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系爆炸与燃烧本质相同,但速度更快炸药等爆炸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发生燃烧或爆炸与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有关炸药也可以稳定燃烧而不爆炸混合系燃烧或爆炸与空间限制密切相关粮食、纤维、煤炭、金属粉尘可发生粉尘爆炸燃烧与爆炸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燃烧引起爆炸爆炸引起燃烧1.1.4燃烧、爆炸与人类的关系正面作用负面作用2013年2月26日

300米高空起火爆炸

埃及热气球坠毁热气球在距离地面300米左右的高空中突然爆炸,随后坠入卢克索以西甘蔗田。

事发时热气球载有21人(其中1名为驾驶员)19人遇难9名中国香港游客4名日本人3名英国人2名法国人1名埃及人视频1.2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燃烧爆炸事故

1.2.1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

涉及化学品种类繁多绝大多数易燃、易爆、有毒、腐蚀原料、中间产品、产品、辅料、少量杂质等装置大型化合成氨(30~45万吨),乙烯(30~50万吨),800万吨级单套蒸馏装置、大型储罐(大于50万立方米)等。生产工艺连续化、自动化连续化使事故互相影响,一处事故全面停车;自动化使安全性能大大提高。生产工艺高参数化高温(乙烯裂解炉大于1000℃)、高压(合成氨大于100大气压,高压聚乙烯大于2800大气压)、深冷(液化天然气低于-200℃)洛阳石化总厂140万吨/年重催装置

上海石化公司20000立方米低温储罐

催化重整是一个以汽油(主要是直馏汽油)为原料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及轻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的重要炼油过程,同时也副产相当数量的氢气。金陵石化炼油厂50000立方米原油罐

西太平洋石化1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

加氢裂化,是一种石化工业中的工艺,即石油炼制过程中在较高的压力的温度下,氢气经催化剂作用使重质油发生加氢、裂化和异构化反应,转化为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催化裂化、裂解制烯烃的原料)的加工过程。它与催化裂化不同的是在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时,同时伴随有烃类加氢反应。加氢裂化实质上是加氢和催化裂化过程的有机结合,能够使重质油品通过催化裂化反应生成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品,又可以防止生成大量的焦炭,还可以将原料中的硫、氮、氧等杂质脱除,并使烯烃饱和。加氢裂化具有轻质油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的突出特点。1.2.2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42起典型化工事故统计分析我国2001-2006年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化工企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是反应容器,如反应釜、中和釜、发生炉等设备。该类设备主要用于完成化学反应,反应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往往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例如氨合成反应,一般反应压力在30MPa左右,温度为450~550℃。高温高压下反应物具有较高的能量,而且连续工作容易造成设备失效,因此事故频率较高。另外,化学合成过程中很多反应如氧化反应、氯化反应、硝化反应、水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及时转移,易形成过热现象,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化工生产过程中,储罐主要用于存放液态物质,如原油、乙醇、汽油、甲苯等,该类物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从表1可以看出,与其他设备相比,储罐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伤亡较大,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管道是用来输送流体物质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联结化工机器与设备、仪表装置等工艺系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炉、塔、罐、槽、压缩机、泵等设备,以管道相连通,由于化工工艺的要求,管道中输送的介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等特点,而且输送过程中需要在一定压力下进行,一旦发生泄漏,也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

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直接原因由于与排水暗渠交叉段的输油管道所处区域土壤盐碱和地下水氯化物含量高,同时排水暗渠内随着潮汐变化海水倒灌,输油管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的海水及盐雾腐蚀环境,加之管道受到道路承重和振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管道加速腐蚀减薄、破裂,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点位于秦皇岛路桥涵东侧墙体外15厘米,处于管道正下部位置。经计算、认定,原油泄漏量约2000吨。直接原因泄漏原油部分反冲出路面,大部分从穿越处直接进入排水暗渠。泄漏原油挥发的油气与排水暗渠空间内的空气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并在相对密闭的排水暗渠内积聚。由于原油泄漏到发生爆炸达8个多小时,受海水倒灌影响,泄漏原油及其混合气体在排水暗渠内蔓延、扩散、积聚。动态模拟爆炸过程最终造成大范围连续爆炸为处理泄漏的管道,现场决定打开暗渠盖板。现场动用挖掘机,采用液压破碎锤进行打孔破碎作业。

燃烧爆炸事故模式装置外混合系爆炸装置内混和系爆炸压力平衡破坏爆炸过压爆炸热平衡破坏爆炸蒸汽爆炸液化气体、过热液体爆炸混合危险爆炸凝聚相燃烧爆炸喷雾爆炸粉尘爆炸1.2.2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

装置外混合系爆炸:可燃物质泄漏于装置外,引起燃烧爆炸装置质量因素材料错误;加工、制造缺陷;裂纹扩展;结构缺陷;密封失效。装置工艺因素高流速介质冲刷与摩擦;反复应力作用;腐蚀;蠕变失效;冷脆断裂;结焦结垢;老化变质。外力因素外力打击;施工破坏;基础问题;支撑体变化;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操作失误;有意破坏。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

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工业火灾爆炸事故时间:2005年12月11日6时许地点: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的912号储罐经过:912号储罐正在接收无铅汽油,由于该储罐的计量系统存在故障,液位报警系统未能启动自动联锁以切断进油,导致大量油料从储罐顶部的人孔、通气孔等溢出,溢出的油料受到罐体加强圈、罐顶边缘板的阻挡,在储罐周围形成巨大的油料瀑布,由于汽油的挥发性很强,储罐周围迅速形成了大量的油气混合物,同时溢出的油料在防火堤内大量聚集,防火堤内装满油料后,油料又从防火堤溢出向低洼处流动,很快整个罐区内迷漫着高浓度的油气混合物。体积巨大的油气混合物遇到点火源后发生了数次剧烈爆炸,并燃起大火。后果:火灾共烧毁大型储罐20余座,受伤43人,无人员死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亿英镑(约合35亿人民币)。此次火灾事故给油库周围环境、商业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原因???储罐罐体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储罐顶部设有边缘板,使得溢出的油料不能沿罐壁缓慢流下,而是油料与罐体分离,倾泻而下。罐体中间还设有凸出的加强圈,使得下落的部分油料与加强圈直接碰撞,强大的撞击力强化了流体的破碎,破碎的液滴在储罐周围形成了体积更大的油气混合物。防火堤的连接处和穿越处的密封剂在火焰长时间烘烤下熔化,致使防火堤的墙体出现裂缝。防火堤的地面也出现了多处渗漏点。导致防火堤内大量的油料和泡沫液流失到堤外,大量污染物还渗入到了地下,大大扩大了库区的污染范围。防火堤的密闭性不良其他原因?池火灾蒸气云爆炸1.2.2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装置内混和系爆炸:装置内形成爆炸物质空气进入负压;密封失效等。配气错误操作错误;计算设定错误等。新生爆炸系新生气体、爆炸危险物、过氧化物;杂质积累等。可燃气体错流点燃失控;燃烧中断;压差失控等。1.2.2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压力平衡破坏爆炸高压窜入低压系统隔断失效;负压;逆止失效等。憋压(管线中有堵住现象时导致的管线中压力升高)

系统阻力;排空系统失效;呼吸阀失效;误操作等。倒流气源中断;逆止阀失效;反转等。负压真空过大;系统降温;呼吸阀失效;液位降低等。1.2.2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过压爆炸高压窜入;压缩气源增压;异常反应;热膨胀;真空失效等。热平衡破坏爆炸反应物料配比变化超浓度;错误配比等。初始反应温度低未启动搅拌及加热系统;热载体问题。反应物积聚过量计量错误;加料速度过快等;温升过快降温系统失效;催化剂活性高;引发剂过量等。1.2.2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催化剂影响活化过程失效;数量不准;粒径、规格不符等。热敏感物、副产物原料杂质影响;残存物积累等。过反应物温度或压力失控;反应周期过长等。测量控制系统有误调节系统失控;计量错误等。异常反应暴聚;加热介质选择不当等。1.2.2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蒸汽爆炸外壳破坏/气液平衡破坏/液体介质汽化闪蒸过热液体减压闪蒸超过临界温度液体汽化低沸点液体进入高温系统高温热载体夹带低沸点液体反应热液相快速汽化满罐涨裂液体迅速汽化高压的饱和水进入比较低压的容器中后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使这些饱和水变成一部分的容器压力下的饱和水蒸气和饱和水。

液化气体、过热液体爆炸容器质量因素破裂设计强度不够;材质、制造、加工缺陷等。外热影响温度超高装置内外的固定热源。满罐胀裂残液未清导致超装;低温充装等。充装系数:气瓶每升容许充装液化气的质量

液化气体在常温下充装一般以液态进入瓶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部分液体转化为气体使瓶内的压力增大。所以为确保安全,充装时不能装得过多,一定要参照充装系数进行充装。

内部反应热倒罐时混进反应物、沉淀或积累危险物、混装等。氨氯硫化氢二氧化硫0.531.250.6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混合危险物爆炸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遇水燃烧在二战中,盟军间谍使用的一种燃烧弹。是用铅皮将浓硫酸、糖、水分格,装在一支“雪茄”中,浓硫酸腐蚀穿透铅皮,接触到水,放出强热,然后引燃糖。

遇水发热混合发热凝聚相燃烧爆炸油面燃烧引起热波突沸罐内液体快速燃烧装置内物系热分解溶解气体释放点被点燃将生产的气态乙炔压缩充装至填有多孔填料的溶剂(一般采用丙酮)的钢瓶内,使乙炔气体溶解于丙酮液体中,当使用时将乙炔气体从丙酮中放出,这样的乙炔称“溶解乙炔”。能达到安全贮存、运输和使用方便的目的。它被广泛的用于照明、焊接、切割及各种火焰加工,能满足科研、施工等特殊用户的需要。在当今迅猛发展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国家大力发展和推广的一项新工艺。

乙炔是叁健的不饱和的烃类化合物,其化学性质活泼,具有爆炸性。它虽在1836年就被人们发现,但直到1892年利用电炉生产电石的方法被发明以后,它才开始被用于照明。随着工业的发展,1903年法国首先将乙炔用于金属的焊接与切割。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乙炔在被工业生产大量应用时,它的来源主要依靠使用电石的发生装置来供给。但是由于大型的乙炔发生装置搬运不便。小型的乙炔发生装置安全性能差,易发生爆炸事故,使用不方便。电石渣又难以集中利用,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用其它方法来贮存、运输和使用乙炔气。起初人们研究把气态乙炔像其它气体一样,压缩到钢瓶中进行了一系列运输和使用试验,但是由于高压的气态乙炔,给予很小的能量(例如当乙炔压缩到15大气压时只需要0.56×10¯-³焦耳的能量)就会发生分解爆炸,试验遭受到失败。随后人们又采取像液化气体那样把乙炔液化成液体贮存在容器中使用,但液化乙炔更具有爆炸性,稍一不慎就发生爆炸事故。所以高压的气态乙炔和液化乙炔在工业上都不能得到实际应用。为了将这种危险性大的气体稳定地贮存在钢瓶中,直到1896年在法国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钢瓶,在瓶中填满一种多孔物质,并在多孔物质上浸润丙酮作为溶剂,当乙炔被压缩充入瓶中时,由于溶剂吸附在多孔物质的毛细孔中,而高压乙炔又被溶解在溶剂中,从而达到安全贮存、运输和使用的目的。这种被称为溶解乙炔气瓶的特殊钢瓶的诞生,使溶解乙炔在工业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溶解乙炔的发展离不开乙炔瓶,所以溶解乙炔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乙炔瓶的发展史。1.2.2化工生产过程燃烧爆炸事故模式喷雾爆炸可燃液体高速泄漏、喷射压缩气体加带油雾粉尘爆炸高速风送粉尘静电火花引爆悬浮粉尘被点燃堆积粉尘燃烧引爆1.2.3重大事故案例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2013“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1.2.3重大事故案例2005年2月14日15时03分,阜新矿业集团公司孙家湾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事故,死亡213人。2004年1-7月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030,同比下降22%。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1.050,同比下降33.4%,地方国有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900,同比下降24.8%,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9.91,同比下降32.3%。1.2.3重大事故案例2005年1月11日14时30分左右,山西省襄汾县襄浏花炮厂发生的爆炸事故已造成25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原因:违章用机动车装运礼花弹时,不仅超高、超重,而且未采取固定措施。在使用前未对车进行认真清理。在倒车过程中,包装箱底部与车厢发生摩擦,使遗漏的烟火药剂尤其是黑火药、氯酸钾受摩擦发火。1.2.3重大事故案例2000年12月25日,洛阳东都商厦火灾,死亡306人。原因:负一层电焊作业时,电焊熔渣引燃负二层楼梯的可燃物造成火灾

1.2.3重大事故案例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爆炸1987年3月15日2时39分,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爆炸,造成伤亡235人,其中重伤65人,轻伤112人,死亡58人。直接经济损失8819000元。原因:静电引起亚麻粉尘爆炸。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厂102号罐爆炸1979年12月18日14点7分,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球罐爆炸。大火烧了19个小时,致使五个400立方米的球罐、四个450立方米卧罐和8000多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其中空瓶3000多只)爆炸或烧毁,死36人,重伤5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627万元。原因:焊接质量低劣,球罐破裂。1.2.3重大事故案例德州石油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液氯钢瓶爆炸1985年3月22日,德州石油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液氯钢瓶爆炸,当场炸死3人,重伤2人,液氯充装管道被炸毁,厂房遭到严重破坏。原因:回收钢瓶未经检验,内残留芳香烃,充气时发生剧烈反应引起高温高压爆炸。河南省郑州市食品添加剂厂过氧化苯甲酰爆炸1993年6月26日,郑州市食品添加剂厂7吨多过氧化苯甲酰爆炸事故,死27人,受伤33人,经济损失3000000元。原因:具体原因不祥,但仓库、厂房、办公区布局不合理。1.2.3重大事故案例温州市电化厂氯气车间液氯钢瓶爆炸1979年9月7日,温州市电化厂氯气车间发生了一起液氯钢瓶爆炸的恶性事故。有59人死亡,779人中毒住院,400多人接受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多元。有一块重0.8公斤的钢片竞飞离出事地点800余米,还有一块重72公斤的钢片飞越厂区,击断树干,穿透砖墙,落到85米外居民住宅里,把一位正在忙碌家务的老大娘砸死。爆炸气浪使444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厂房夷为平地。爆炸中心的水泥地面被炸成深1.8米、直径6米的大坑。原因:瓶内液体石蜡与氯反应造成爆炸,引起其他钢瓶爆炸。用户使用氯气违章,使液体石蜡倒灌入钢瓶。充装前未检验钢瓶。1.2.3重大事故案例长沙市造纸芦苇火灾1988年8月2日下午7时20分,长沙市造纸芦苇堆起火,大火在7个小时以后才被控制住,待完全把火扑灭,已是5天5夜以后了。这场大灾,烧掉造纸原料芦苇2000多吨,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万元。原因:潮湿芦苇自燃。事先有征兆,发现芦苇碳化、有烫死的老鼠,但没人知道芦苇会自燃,未采取措施。深圳市清水河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以下简称安贸公司)清水河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14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原因: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接触,过硫酸铵起火。1.2.3重大事故案例青岛市黄岛油库火灾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胜利输油公司所属青岛市黄岛油库特大爆炸火灾事故,大火前后燃烧了104小时,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600吨原油流入海里,使附近海域和沿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整个救援中动用了2204名公安、消防战士,159辆消防车,10架飞机,19艘舰船,239吨灭火药剂。事故的直接原因: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化引爆油气。1.2.3重大事故案例墨西哥城液化气供应中心站爆炸1984年11月19日5时40分左右,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近郊液化气供应中心站爆炸,站内的54座液化气贮罐几乎全部爆炸起火,附近居民受到严重损害。事故中约有490人死亡,4000人负伤,另有900人失踪。民房倒塌和部分损坏达1400余所,致使1000人无家可归。原因:泄漏遇明火或火花;人为破坏。1.2.3重大事故案例成都红光化工厂硝化车间爆炸1987年5月3日,成都红光化工厂硝化车间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这次事故炸死7人,炸伤46人,整个硝化工房和设备被炸毁,共炸毁房屋面积4281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596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原因:硝化反应失控,处理措施不当。江苏淮阴有机化工厂爆炸1991年10月8日6时50分,淮阴有机化工厂中试室,一台生产高分子聚醚的100升高压反应釜突然发生爆炸,联接釜盖和釜体的紧团螺栓被拉断,重量约为80公斤的釜盖飞落到离原地80米远的地方,高压反应釜上安装的安全阀、压力表等也被炸毁。爆炸产生的气浪将房顶掀掉,约20平方米的中试室完全倒塌,三名操作人员当场被炸死。原因:加料速度过快,过多,违章改“滴加”为“批加”。1950-1999年50年间火灾损失统计图据统计,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平均每年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60年代平均每年为1.2亿元,70年代平均每年为2.5亿元,80年代平均每年为3.2亿元,90年代平均每年高达11.6亿元。仅2001年一年,全国就发生火灾215863起,死2314人,伤3752人,直接财产损失13.9亿元(上述火灾统计数字均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发生的火灾。)1950-1999年50年间火灾伤亡人数统计图2007年火灾损失统计

全年共发生火灾15.9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死亡1418人,受伤863人,直接财产损失9.9亿元,与上年相比,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30.7%、11.6%和40.8%,损失上升21.7%。2008年火灾损失统计全国共发生火灾13.3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死、伤分别为1385、684人,直接财产损失15亿元,与上年相比,除损失上升39.3%外,起数、死伤人数分别下降16.2%、2.9%和21.6%。主要特点有:冬、春、夏、秋季节火灾起数分别占37%、26%、18%和19%;农村和县城集镇火灾所占比重较大(起数和亡人分别占城乡火灾总数的57%和67%),住宅和人员密集场所仍是防控重点;商场、市场和仓储场所火灾损失增加,是全年火灾损失上升的主因;夜间火灾亡人率高出白天3倍多,且极易造成多人伤亡;电气火灾所占比重呈加大趋势。2009年火灾损失统计据统计,2009年1至11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11.7万起,死亡945人,受伤551人,直接财产损失11.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数字分别下降2.5%、21.6%、11.7%和20%。火灾各项数据没有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这与今年采取的各项强力措施密不可分。2010年火灾损失统计201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3.2万起(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死亡1108人,受伤573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不含央视新址园区火灾损失),与2009年相比,起数、损失分别上升2.6%、12%,死亡、受伤人数分别下降3.5%、6.5%。2011年火灾损失统计2011年,全国共接报火灾125402起,死亡1106人,受伤572人,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与2010年相比,火灾起数下降5.4%,死亡人数下降8.2%,受伤人数下降8.3%,损失下降4.1%,未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其中,节日期间燃放烟花引发的火灾增多,施工工地、农副业生产及出租屋、“三合一”、小作坊、小商店等小场所火灾较多,用电用火引发的火灾仍占较大比重。2012年火灾损失统计2012年年1至10月份,全国火灾形势总体平稳,火灾起数和伤亡人数均比去年同期减少,损失有所上升(其中新疆乌鲁木齐德汇国际广场火灾损失3亿元)。据统计,全国共发生火灾11万起(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死亡1123人,受伤582人,直接财产损失1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9%、4.8%和22.8%,损失上升45.8%。2013年火灾损失统计陈鸿鑫2014年火灾损失统计付江南2015年火灾损失统计郭鹏飞侯齐峰2007-2015年9年间火灾损失统计图2007-2015年9年间火灾伤亡人数统计图

黄伟键作业要求PPT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