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建议_第1页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建议_第2页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建议_第3页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建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美国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这一时期的俄国,在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走的却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教学目标和重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16世纪中叶,俄国形成沙皇专制制度;知道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国扩张的结果。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学会制作俄国领土扩张过程的空间示意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学会从历史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角度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学会从主观动因和客观条件两方面去分析某一历史现象发生原因及发展过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关于改革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认同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往往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成功的改革往往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作用;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三、教学设计建议(一)教学过程建议因为这一单元前面已经学习了美国、德国通过不同方式各自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因此可以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彼得一世改革1.学生对近代俄国的历史不太熟悉,教师可结合“知识链接”介绍近代俄国的兴起,对俄国的历史沿革进行简单的梳理。中部俄罗斯许多封建小国自13世纪臣属于蒙古金帐汗国,其中以莫斯科公国为最强,15世纪末俄罗斯逐步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讲解时可参考本课地图“俄罗斯的扩张”。在不断的军事扩张中,农民逐渐被固定在贵族的军事采邑上,沦为农奴;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形成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统一的沙皇专制的封建国家。对于封建农奴制可结合课文小字适当说明:农奴依附于地主,无人身自由,地主可随意买卖、转赠;农奴领取份地,为地主服役或交租。15世纪以后西欧许多国家已废除了农奴制,但17世纪的俄国却全面确认农奴制度。2.彼得一世的改革。(1)教师提问:怎样理解教材中所说的“17世纪的沙皇俄国同英、法等国相比,经济和社会处于落后状态飞以此分析改革的背景。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17世纪的西欧已经开始了历史大变迁,荷兰已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英国正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此时的法国处于盛极一时的“路易十四时代”,从经济、科学、文化等多方面来看,俄国都远比西欧国家落后,这是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2)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学会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归纳改革的内容。同时,应突出彼得不甘落后、勇于实践、不怕阻力的改革精神。(3)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与影响。改革对于俄国摆脱落后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一些军事和文化措施,开始了俄国近代化的步伐,加强了俄国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但改革不但没有触及农奴制的根子,反而不断强化该制度,所以俄国并未能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19世纪中期的改革埋下了伏笔。·废除农奴制1.农奴制的危机。彼得一世改革后,大大缩小了俄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但改革没有触及封建农奴制度,19世纪中期,历时400多年的农奴制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结合课文小字指导学生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内因方面:(1)彼得一世时期开始大力发展手工工场,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起步,但在工场中劳动的工人大多是交纳代役租的农奴,缺乏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工厂主还要将利润分给农奴主,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奴极度贫困,工业产品缺乏市场;工人形同奴隶,生产积极'性低。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2)农奴的强烈反抗,震撼着封建专制国家的统治基础。(3)教师还可适当补充说明,除社会底层的农奴反抗外,当时还有一批革命民主主义者如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知识分子积极号召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外因方面: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刺破了农奴制的服疮,成为改革的导火线。(1)结合“知识链接”指出,战争是俄国发动的,英、法参战后成为双方争夺霸权的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2)俄国的战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使俄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起义高涨,1856-1859年,每年都有几十次起义,1860年增至100多次,1861年激增到1000多次。战争的失败,成为废除农奴制的外因。2.改革的内容、影响。(1)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出哪些改革措施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人身方面: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土地方面: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被勒索的大量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因此,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归纳改革措施中的保守或消极的内容。如人身方面,农民的人身自由还受到限制,不得任意离开原有的村社;份地太小,租种地主的土地,经济上依然依附于地主;对份地的赎买,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俄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因此,改革又是不彻底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3)关于改革中政治方面的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教师酌情讲解。教师还可设计如下表格,来帮助学生学习第一、二目的内容:·俄国的扩张1.指导学生认识: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八倍多,充分体现了俄国是一个极富侵略性的国家,历任沙皇奉行领土扩张政策,尤其是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一世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移都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二世获得黑海的出海口,瓜分波兰蚕食中国东北等。教师可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俄国先后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史实来进一步说明。2.结合“练习与测评”2制作一张俄国扩张的空间示意图,或者制作一张表格。3.建议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让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探究。俄国的两次改革都促进了社会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尤其是彼得一世的改革,那种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排除阻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但同时,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浓厚的封建性、侵略性是要摒弃的历史糟柏。(二)知识结构图示三、栏目运用和习题分析1.练习与测评相同点:目的相同一一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方式相同一一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向大体相同向西欧学习;结果大嗣目同有利于俄国的社会进步,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不同点:性质不同一一彼得一世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1861年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以加强军事、发展经济为主,强化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2.练习与测评欧洲:波罗的海、黑海出海口,以及芬兰、波兰、乌克兰、高加索山等地区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美洲|阿拉斯加及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后卖给美国)亚洲:西伯利亚,中国部分地区3.探索与争鸣主观动因:(1)历代沙皇对领土扩张的强烈欲望:历任统治者都奉行领土扩张政策,要求改变近代以来俄国只是一个内陆小国的现状,对领土、对海域的渴望强烈。如彼得一世的座右铭是:俄国需要的是水域。其统治时期积极打开通向西欧的“窗户”,夺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移都圣彼得堡。沙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曾毫不掩饰地叫嚷“假如我能活到200岁,欧洲全部就会落到俄罗斯统治之下。”叶卡捷林娜二世除掠夺了大片领土之外还为俄国打开了通往黑海的出海口。(2)对外扩张是沙皇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相对于西欧各国而言,俄国社会发展落后,农奴境遇悲惨加上国内民族众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沙皇往往以对外扩张来转移民众的视线。如尼古拉一世发动克里米亚战争,妄图缓解农奴制度的危机,但以失败而告终,羞愤自杀。(3)两次改革都增强了俄国的扩张力量。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废除奴隶制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向前发展,为其扩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客观条件:(1)周边国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