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学-脾胃病证01-小儿厌食_第1页
小儿推拿治疗学-脾胃病证01-小儿厌食_第2页
小儿推拿治疗学-脾胃病证01-小儿厌食_第3页
小儿推拿治疗学-脾胃病证01-小儿厌食_第4页
小儿推拿治疗学-脾胃病证01-小儿厌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厌食

第九章脾胃病症【目的要求】

1.了解厌食的诊断,发病情况。与锌缺乏症的关系。

2.熟悉厌食的病因病机。

3.掌握厌食的辨证治疗。【概述】定义: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长期见食不贪,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点。发病年龄:本病各个年龄都可发生,以1~6岁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发病季节: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暑湿当令,可使症状加重;夏令季节的某些特殊食性会使本病加重。【概述】

预后:患儿除食欲不振外,其他症状不明显预后良好。但病程长者,可造成气血化生不足,抵抗力差,容易罹患他病,甚则转为疳证。厌食一症,古代虽无专门论述,但医籍中提到的“恶食”、“不思饮食”、“不嗜食”颇似本病。自1980年以来,国内开始有研究厌食症的报道,对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症状、中药治疗的机理均有深入研究。五版《中医儿科学》教材正式定为“厌食”症。本病症在城市儿童中发病较多,各年龄组儿童皆可患病,尤多见于1--6岁小儿。本病证不包括因外感时邪及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的食欲不振。【病因病机】

主要病因为喂养不当,多病久病及先天不足,其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健。1.喂养不当为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饮食失节,调摄不当引起,如有些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偏面强调给予高营养滋补食品,超越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损伤脾胃之气,而致不思进食,甚至拒食。2.他病伤脾亦为厌食的常见病因,或过用苦寒损脾伤阳;或过用温燥耗伤胃阴;尤其温热病后,津液耗伤,脾胃气阴俱虚,受纳运化失常,而致厌恶进食。【病因病机】

3.先天不足是部分婴儿厌食的原因,胎禀怯弱,元气不足,五脏皆虚,脾胃尤显薄弱,出生之后即食欲欠振,不思乳食。4.情志失调小儿因神气怯弱,易受惊吓,若失于调护(惊吓打骂),或环境突然改变(所欲不遂等因素,也能引起厌食。【病因病机】

虽然病因不同,病位主要在脾胃。脾为阴土,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得阴则和,若停积受寒,食滞内阻,损伤脾胃运化熟腐功能,临床可见脾运不健的证候。若久病多病,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运失常,临床表现为脾胃气虚和胃阴不足的证候。本病迁延不愈,水谷精微摄取不足,无以化生气血,可导致全身消瘦,转为疳证。【诊断】l.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等。【鉴别诊断】l.积滞为乳食停积中脘所致,除食欲不振,不思乳食外,伴见嗳气酸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有伤食病史。2.疰夏以食欲不振为主症,发病有季节性,有“春夏剧,秋冬瘥”的临床特点,伴全身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苔厚腻。而厌食不思进食,所进甚少,但腹坦然无所苦,一般无食积征象,形体正常,或略瘦,未至赢瘦程度,为脾之本脏不涉及他脏,一年四季均可起病,持久性食欲不振,秋后不会自愈,无大便不调及身热见证。【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证型仅见食欲不振,其他症状不明显者,为脾胃不和证;伴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者,为脾胃气虚证;伴口干,舌红苔少,食少饮多,大便偏干者,为胃阴不足证。厌食的辨证,要辨清病因、辨别轻重。小儿厌食病因很多,务要分清病因,明确病位。脾气失和则口淡无味,食欲低下,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大便多溏,心气失和则饮食无味,多伴惊惕;肺气失和则面色苍白,不闻食香,食欲下降,常伴鼻塞;肝气失和,则面色青暗,性情急躁,腹部时痛,食欲下降;胃阴不足则以多饮少食舌红少苔为特点。厌食轻证,仅有食欲的改变。重证,病程长,可有生长发育减慢之象。

二、治疗原则

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别治以运脾和胃、健脾益气、滋养胃阴。厌食的治疗,以调脾和胃、恢复转运之机为原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3、分证论冶

实证补脾经;足三里;捏脊实证

掐揉四横纹;运板门;清胃经;清大肠;脘腹部特色操作(一)胃脘积滞症状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食少而无味,多食或强迫进食可见脘腹饱胀,形体略瘦,面色欠华,精神良好,苔薄白或薄白腻。证候分析此由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引起,为厌食中常见证候,除不思食外,其他症状不明显,若强迫进食可见脘腹饱胀。脾运失健,气血生化不足,故形体略瘦,面色欠华。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方2为主;方1为辅。加减:小横纹;中脘;脾俞;胃俞;天枢;七节骨(二)脾胃气虚

症状食欲不振,少食,懒言,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残渣,舌淡,苔薄。证候分析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故纳呆,少食、懒言。气血精微化生不足,不能溉养全身,故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脾虚失健,故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残渣。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方1为主;方2为辅。加减:脾俞、胃俞;上三关、外劳宫、关元;神阙;上七节骨(三)脾胃阴虚

症状不欲进食,口舌干燥,食少饮多,面色欠华,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证候分析多由患儿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致脾胃阴液受损而成。阴虚则胃火偏亢,故口干舌燥,食少,饮多。阴津不足,故大便偏干,小便黄赤。舌红,苔少为阴虚之象。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方1方2并重加减:内劳宫;清天河水;二人上马;手阴阳;七节骨;承浆、廉泉(四)肝气犯胃

证候:不思饮食,进食量每受情志影响,恶心,呕吐,脾气暴躁,或忧郁,胸胁苦满,苔薄,脉弦。证候分析多由外界或个人因素导致患儿情志不畅,肝郁气滞乘脾土,脾土运化失职,故出现恶心呕吐,情志因素明显。治法疏肝理气健脾运气。方2为主,方1为辅。加减:分推腹阴阳;清肝经;搓摩胁肋;下推膻中;点揉肝俞【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l.曲麦枳术丸每次3一6g,1日2次,饭前服。用于脾胃不和证。2.小儿健脾丸每次l丸,l日2次。用于脾胃气虚证。二、经验方苍术、山楂各l0g,陈皮、鸡内金各6g。水煎服,l日分3一4次服。用于脾胃不和证。【预防与调护】l.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少食肥甘粘腻之品。按儿童年龄给予品种多样,容易消化的食品。2.找出厌食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3.注意精神护理,让小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增强食欲。【研究进展】

临床实验表明,厌食患儿尿D-木糖吸收排泄率及尿淀粉酶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儿,表明患儿小肠上段吸收功能及胰淀粉酶分泌功能均差于正常儿。厌食患儿不仅缺锌,头发铜、铁、锰、铬、钼、钴等多种矿物元素含量低下。血液淋巴细胞ANAE标记检查表明,厌食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研究表明,运脾开胃类中药制剂能提高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及尿淀粉酶含量,说明这类药物能增强患儿小肠吸收及胰酶分泌功能。还能提高患儿血淋巴细胞ANAE测定值和唾液SIgA

含量,提高患儿头发微量元素锌、铁、锰、钒的含量。总结厌食是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征的小儿脾胃疾病。大多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纳运功能失健。本病虽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可造成气血化生不足,抵抗力下降而罹患他病,也可因气血不足心脑失养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更重者,可发展为疳证。本病以食欲不振为主证,病程较长,必须与各种疾病时,或病后出现的食欲不振、进食减少相区别,尤其需与食积、疳证、疰夏鉴别。总结治疗当以调理脾胃为原则。取穴以脾经、胃经为主。本病除药物治疗外,追询厌食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很重要。如对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所致者,尚需加强饮食调治,可遵“胃以喜为补”的原则进行调治,即首先从患儿喜爱的食物来诱导开胃,暂不要考虑营养价值如何,待食欲增进后,按需要补给,胃纳恢复后再调整饮食营养。特别要重视饮食调节,强调饮食、起居有时,不吃零食,纠正偏食,少进肥甘、粘腻食物,更勿乱服滋补之品,食勿过精,多吃蔬菜,可使某些顽固性厌食患儿获得食欲改善。总结对精神因素所致者,要消除引起患儿情绪不宁的各种精神因素,改变不正确的教育。睡眠与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