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1_第1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1_第2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1_第3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1_第4页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教育学

教师教育课程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教育的起源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观点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东方有:中国的盘古开天创世、女娲补天救世传说;西方有:上帝创世、诺亚方舟济人的神话故事。在人类之初,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有限,知识总体水平比较低,因而这种教育起源的观点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评价观点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利托尔诺(法):母鸭带雏鸭,母熊教幼熊,雌象教幼象以及老兔教小兔。沛西·能(英):生物的本能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它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行为之间的差别。评价观点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这就走向极端了。评价恩格斯: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观点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这种观点认识到了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它克服了教育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教育社会属性上的认识缺陷,承认“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看到了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问题。

评价

杜威: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并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所以,教育自然是在生活中提出的。观点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看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了教育源于生活,要求教育与生活融合,强调教育的情景性、经验性、真切性,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但是,就教育本身的历史起源而言,教育的起源跟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教育生活起源论却未将二者加以区分,当然也无法正确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评价二、教育的发展㈠原始社会的教育

《荀子·大略》:对年幼者“饮之食之”而后“教之诲之”

古籍中说:“伏曦氏教民畋渔,神农氏制耒,教民耕作”

《淮南子》中讲:“禹令人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居之”

《史记五帝本纪》讲:“黄帝教熊、貅、貉、貔、虎,以与炎帝战于板泉之野”第一,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第二,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第三,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㈡古代社会的教育文字典籍脑体分工学校产生国家唐朝官学中央一级就有“二馆六学”六学(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女;太学:五品以上;四门学:七品以上;律学:八品和八品以下;书学和算学:收庶族地主的子女)、二馆:崇文馆、弘文馆(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宰相大臣的子女)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教育内容

例奴隶社会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目的是把奴隶主子女培养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再例封建社会的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如《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学生樊迟“请学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请学圃”,孔子说:“吾不如老圃”。等樊迟走后,孔子对其他学生说:“小人哉,樊须也。”并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扶其子而至矣!耶用稼。”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一,出现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并存;其中学校教育的目标比较狭窄,多为学为仕官、学为僧侣。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性质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第三,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比较封闭。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第四,教育方法比较呆板、机械,主要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强迫性的道德灌输;允许教育中的体罚手段。第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东方有孔子的教学思想、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荀子的教师思想、墨子的教育内容思想、朱熹的学习方法、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古代社会的教育思想西方有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亚里士多德的“三育理论”、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主智主义教育思想、洛克的形式主义教育(绅士教育)思想、福绿贝尔的儿童教育思想、斯宾塞的实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思想等等。亚里斯多德㈢现代社会的教育第一,普及教育,不断扩大教育对象,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考点:各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考点: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学习对象涉及科学、人文众多学科,教育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具有法制性。(考点:我国有关教育、教师、儿童的法律法规)第五,提倡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考点:终身教育的思想)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考点:中外教育的比较)1.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一、教育的含义

㈠“教育”的东方理解第二节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内外铄型“教育”一词的连用出处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第一,教育重视教师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第二,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尤其是伦理知识)学习。第三,重视施教者的权威性与教育过程的严肃性,甚至是强制性。“我”·牯岭街少年/u11/v_NjU2OTE0NzI.html(二)“教育”的西方理解E出ducěre

引Education(英文)Education(法文)Erziehung(德文)

Educěre(拉丁文)内发型第一,强调热爱儿童、尊重学生,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支配作用较少,反映了西方教育中教师引导作用之特点。第二,学生自然才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反映了西方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之特点。第三,教学的全部过程不能缺少学生的自动参与,教师只为学习环境的制造者,教育中少有教师强制、严格纪律约束等现象,反映西方教育中自动性之特点。(死亡诗社)比较东方与西方对“教育”的不同认识,并以此为根基去解释中外教育现象及其对国民素质的影响。想一想《说文解字》释之曰:“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养子使作善谓之育。”

(三)教育的概念夸美纽斯:“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卢梭:“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卢梭⒈“教育”概念的界定视角(1)“思想家的看法”

——揭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康德:“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康德(2)“教育著述的定义”——描述教育的本质☆从广义而言,凡是以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动,俱可称为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教育定义为:“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

成功地学习(一般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形成正确态度的过程。(3)社会和个人的不同看法——从主体角度分析2.“教育”概念的界定(学校教育)概念◆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成为对一定社会有用的人的一种活动。理解学校教育的关键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学科个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身心全面发展构成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主导者主体中介条件影响反馈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的本质特征在“育人”,其“育人”的支撑点是教育者(代表社会实体)的主观要求与受教者(代表生物实体)的客观水平的矛盾。二

教育本质的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首先,教育的对象是“人”,具有人的主体性。其次,教育的过程是“育”,教育主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非敲打挤压的规训作用。再次,教育的结果是“化”。如何理解“育人”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化”“化性起伪”“教化”“感化”“消化”“个体社会化”“社会个体化”“春风化雨”“化”字在甲骨文中由一个正立的人和一个倒立的人构成,如何使人倒过来,正是“教育”要做的事。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2.教育的经济功能1.生产力制约教育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目的历史分期生产力水平教育目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生产力低下,科技含量极低培养“政治精英”生产力发达,科技含量日益增多劳动力再生产生产力高度发达,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生产力水平制约课程设置时期生产力水平课程设置古代社会生产力较低,自然知识贫乏哲学、政治、道德、语言等古典人文学科近代社会生产力较高,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增加代数、三角、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等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生产力发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再增核物理、生态学、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课程

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教育对形成现代经济生活观念的重要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可能的劳动力现实的劳动力教育未掌握生产知识、劳动技能的人掌握了一定生产知识、劳动技能的人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

人们需要有益的技能和知识,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们却不完全知道技能是一种资本,这种资本实质说来是一种计划投资的产物;这种投资在西方社会按着一种比传统的(非人力)投资大得多的速度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恰好是该经济体系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如果根据一种把人力资本、物力资本都包括进去的全面的资本概念去考虑问题,并认为所有资本都是由投资的方式产生的,那么这种想法既颇有裨益又妥帖正当。长期以来,人们就抱有一种顽固的偏见,认为资本只包括物资设备、建筑物和物资库存等等。这种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贬低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物力资本投资的固执态度的原因。

(舒尔茨《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成功的经济追赶与人力资本积累

时期(年份)追赶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水平(%)追赶国人均教育年限相当于先行国水平(%)初期末期初期末期①美国-英国1871-191375.3105.588.391.2②日本-美国1953-199219.690.180.882.4③韩国-西欧1965-199224.357.558.384.9主要西方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

义务教育年限(年)年龄阶段义务教育普及率(%)美国

8—126岁开始99.6英国

115—16岁99.9法国

106—16岁99.7联邦德国

96—15岁99.9日本

96—15岁99.9丹尼森:教育对经济贡献的估算教育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开展科学研究,创造科技成果是现代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等学校由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研究后备力量比较充足,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等特点,而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从18世纪德国创立柏林大学提出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作为办学原则起,世界各国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高校办学的基本方针,大学如美国的硅谷大学群,中国的中关村大学群,在创造、发明和开拓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在生产新的科学和新的技术方面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教育形成现代经济生活观念

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现代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能够得以实现。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现代人的四个主要特征▲乐于接受新的观念,不因循守旧▲见多识广,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效能感▲不受传统思想束缚,保持独立和自立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制约教育2.教育的政治功能1.政治制约教育政治制约着教育性质;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政治制约着教育管理体制。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目的时期代表人物教育目的奴隶社会柏拉图培养“哲学王”和勇敢的武士封建社会孔子学而优则仕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奴隶社会

我国西周的国家规定,只有国子和贵胄之才才能入学;古代印度的法律甚至规定,谁若让低贱的首陀罗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立即处以死刑。封建社会

我国唐朝“二馆六学”对入学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日本奈良时代京城里设立了一所大学,规定五品以上的贵族官员子弟才有资格入学读书。资本主义社会

明确规定了受教育权利平等的法律,但受教育权依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如美国由于公立学校的经费最大部分来自所在地区的税收,而美国社会各阶层在居住上有各自的社区,因而在上层居住多的社区的学校,其教育经费明显高于贫民区的学校,这种差距甚至高达数十倍。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能制造政治舆论;教育再生产出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三、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