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用_第1页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用_第2页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用_第3页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用_第4页
小学五年级修辞手法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喻定义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注意事项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象”·····等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作为例子。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拟人定义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童话弄混。(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就不是一个拟人句)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作用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更生动、形象。(1)把动物拟人化。

1.蜜蜂引路!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3.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4.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5.溪水中金鱼悠闲地摇着尾巴游过来。(2)把植物拟人化。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2.花儿随风舞蹈。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4.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5.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1.太阳出来月亮就回家了。

2.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3.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4.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5.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夸张定义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作用

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例子(1):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毛泽东(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分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又如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注意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子的肥胖作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更强烈的震撼。夸张还能增强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童话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博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那样只能陷于浅薄和庸俗。排比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具体的运用:(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谚语)(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设问定义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作用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形式一问一答式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

几问一答式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连续问答式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注意一.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二.设问句应用在描写、议论、抒情的前面,以提醒读者,引起下文。三.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需要强调时,就不要问。反问定义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例子(1)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丰子恺《山中避雨》)

肯定句式经过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2)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否定句式经过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3)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理难受极了。(黄蓓佳《心声》)

用集中反问或连续反问,表达激动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