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文本阅读探究题_第1页
新闻类文本阅读探究题_第2页
新闻类文本阅读探究题_第3页
新闻类文本阅读探究题_第4页
新闻类文本阅读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执教:翠园中学李红该教学目标1、通过解读考纲和分析模拟题了解新闻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命题角度。2、通过模拟训练掌握新闻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答题思路。新闻类文本阅读的文本类型1.消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庆典在俄罗斯举行》----湛江测试题(一)《复活的“哥德堡”号到了广州》----惠州一模2.通讯《歌声传出难民营》----2007届广东高中(必修)阶段测试《银牌,重似金牌》----广东省调研题(B)3.访谈《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深圳市一模《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4.调查报告《两国“虽近犹远”,民间直接交流少》----广东高考金卷

《中国游客海外形象调查》----2007届广东高中语文新结构测试模拟题

考纲解读一、语文高考考察的六个能力层级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

F(探究)☆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命题角度(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例1:作者称“哥德堡”三号为“复活的‘哥德堡’号”,请联系原文谈谈你对这个称谓的感受。(惠州一模《复活的“哥德堡”号到了广州》)例2:“今天,我们不再是喻义上的铁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军、铁拳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不少于三点。(华附月考卷《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命题角度(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例3:记者用“唐·吉诃德”来比喻杜聪,其用意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批评;也有人认为,

这是赞扬。请你从上述两种看法中,任选一种,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佛山市一模《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

例4:王洛宾先生说:“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你是否赞同?你能否结合自己对音乐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了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广外月考卷)

例题精讲例1参考答案:①“哥德堡”三号为“复活的‘哥德堡’号”是文章中“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的生动表述,更加形象。(词句的含义)

②“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地勾连起来了。(新闻事件的概括)③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了对瑞典人的航海梦想和行动激情的理解和共鸣。(新闻的主题)(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命题角度(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例1:从文本看,中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种心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态?(深圳市一模《访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例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这篇通讯中的孟玲玲,属于“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广州六中月考卷《“阳光天使”的坚强人生》)

命题角度(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例3:请结合文本内容和校园道德现状谈谈“儒家诚信思想”在现实中的价值。

(华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广雅中学三校联考卷《宋祖英:“诚信”是社会公众人物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考生答案1:对诺贝尔奖看得很重,认为那是毕生的追求,是对自己的肯定。原因,诺贝尔奖只有一年一个,国人甚少获奖者。这个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我觉得肯定自己的途径很多,获奖只是对自己锦上添花的荣誉,真正爱好文学的人是对文学有崇高的热爱,而不应有此功利成分。(3分)例题精讲考生答案2:是一种极度追求的心态。原因是因为中国作家将其看得太重要,认为获奖能说明自己是最好的。但是我认为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因为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世界的中心”,没有必要因为一个奖而拼死拼活。作家的意义在于发现生活,在于体现人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品质,而不是为了获奖而生的。(3分)例题精讲例题精讲例1参考答案:

(1)渴望,同时心态复杂。(1分)(原文信息)(2)客观原因是我国从没得过这个奖项,主观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由于经济、社会等原因,对这个奖项的需要还不强烈;改革开放以后,民族需要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同时,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理也增强了。(联系历史与现实)(2分,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各1分)(3)对这种心态,我们应该辨证看待。希望中国作家获得诺奖,中国文学早日走向世界,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肯定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暂时没有获奖而不屑一顾,更不能妄自菲薄。(2分)(发现和创新)(言之成理即可)命题角度(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例1: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广东省调研题(B)《银牌,重似金牌》)----疑点命题角度(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例2:有人认为这篇新闻重点报道“老兵”,切合“纪念”的主题;也有人认为,纪念嘛,就应把焦点对准年轻一代;也有人认为,报道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活动,不应只把镜头对准莫斯科,而应有更广阔的报道。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可就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来谈)(湛江模拟卷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庆典在俄罗斯举行》)----疑点命题角度(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例3: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及重点探讨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深圳七校联考《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研究和谐社会》)----难点命题角度(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例4:你认为,这份调查报告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有价值的思考?你有什么建议?

(广东高考金卷《两国“虽近犹远”,民间直接交流少》)----难点例题精讲例5:有价值的思考:为什么中日两国会“虽尽却远”呢?怎样解决呢?建议:①双方在政治问题上要达成共识。②历史遗留问题阻碍了今日中日两国正常交流,必先解决。(某考生答案)例题精讲例5参考答案:①两国民众直接交流过少,自然影响双方的了解,这不利于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原文信息)建议开拓更多的交流渠道,提供更多的直接交流机会。(发现和创新)②目前,两国民众主要是通过传媒来了解对方,(原文信息)因此,新闻媒体应该大大宣传力度,要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发现和创新)③对中日关系得不乐观看法,反映了中日双方存在较大分歧,(原文信息)这责任在日本政府,责任在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错误态度和参拜靖国神社的错误做法。(联系现实)对此,我们绝不能让步。答题思路1、研究题干,把握答题重点。⑴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注意:词在句中,句在段中,段在篇中⑵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注意:理解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把握其典型意义⑶探究疑点、难点、空白点注意:内引外联,言之成理答题思路2、注意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内向型----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常见提示语:①请联系原文②请结合文本内容③就其在文中的……作些分析新闻阅读探究题的答题思路2、注意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外联型----结合实际或自己的想法来答题。常见提示语:

①请结合现实……②对此,你如何评论新闻阅读探究题的答题思路2、注意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内外结合型----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常见提示语:

①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现状(现实)②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对……的了解③这则新闻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你有什么建议(看法)?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⑤从文中看……你怎样看?⑥请你分条陈述这则新闻获奖的理由新闻阅读探究题的答题思路3、回读原文,思考现实。⑴充分利用原文信息⑵合理联系现实状况4、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新闻阅读探究题的实战演练文本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问题探究: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中共有几次提到“没有什么新闻”?请你结合原文,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深层意蕴。

2、读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如果你去欧洲旅游,你想到这个“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去参观吗?为什么?

新闻阅读探究题的实战演练3、《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中提到“保护区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太阳湖与18位偷猎者搏斗壮烈牺牲”。对这件事,有人认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而索南达杰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牺牲,很不值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于2002年荣获第13届中国新闻一等奖,请你分条陈述这则新闻获奖的理由,不少于三条。温馨提示(1)第一题答题要点:1、这则新闻共有三次提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从原文看来,“没有什么新闻”至少包含下面两层意思:⑴从第6段来看,奥斯维辛曾是惨绝人寰的杀人工厂,任何人、任何时候去,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都会产生同样的感受,同样的震惊,同样的窒息,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作者这样写虽然不是正面的控诉,却蕴含了强烈的愤懑之情。温馨提示(1)⑵从最后一段来看,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奥斯维辛现在已经是一派和平安宁,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也是万幸,歌颂了和平的宝贵。总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表现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反对邪恶,热爱正义的主题。温馨提示(2)第二题答题要点:1、我愿意去奥斯维辛参观。2、理由:⑴奥斯维辛是二战重要的纪念地,参观奥斯维辛,我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把书本知识和历史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且丰富自己的阅历。温馨提示(2)⑵奥斯维辛曾是惨绝人寰的杀人工厂,参观奥斯维辛,可以使我真切地感受战争与邪恶带给人类的苦难,进而净化自己的灵魂,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总之,去奥斯维辛参观,我将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必定不虚此行。(以上只是示例。考生也可以说不愿意去奥斯维辛参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温馨提示(3)第三题答题要点:1、我反对这种说法,认为索南达杰的牺牲是壮烈的,也是值得的。2、理由:⑴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动物的生命也是宝贵的,人与动物本来应该和谐相处,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牺牲,体现了索南达杰极其宝贵的悲悯情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