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张钰)_第1页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张钰)_第2页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张钰)_第3页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张钰)_第4页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张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鸦片战争使一些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在鸦片战争巨炮的震撼下,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4课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一、巨炮下的震撼——睁眼看世界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给朋友写过一封信,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在敌人巨炮的震撼下,林则徐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为此以他和魏源做了什么事?提出了什么思想?代表人物主要活动主要代表作主要思想评价林则徐魏源【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一、巨炮下的震撼——睁眼看世界材料1:“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林则徐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②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④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③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开眼看世界”)有何积极影响?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A.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B.停留在技术(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御侮强国,维护封建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深入思考:《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1)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2)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3)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海国图志》的遭遇金田起义以下图片反映了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着什么问题?地主阶级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又有何反应?

从这一历史细节的对比,反映了什么问题?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思想能能给危机中的中国带来希望吗?代表人物主要活动主要思想评价【自主学习】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二、巨炮下的震撼——睁眼看世界后的行动二、巨炮下的震撼——开眼看世界后的行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探究:1、李鸿章对西学的主要态度观点是什么?和林、魏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2、结合必修一政治史谈谈洋务运动的内容?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失败?它的实质是什么?甲午战争失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作为国家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挽救清王朝。

都代表地主阶级其学习只是局限于西方器物文化。根本原因: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开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三、“师夷长技”后的新思考——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人物背景主张

评价【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主张?评价?三、维新变法思想

三、“师夷长技”后的新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三、维新变法思想

三、“师夷长技”后的新思考——维新变法思想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特点评价【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思想主张?评价?拓展历史思维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1)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依据材料一、二说明“造反”和“跪着”的含义。造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跪着: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2)由此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拓展历史思维拓展历史思维材料1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译著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范围之广,为所罕见。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的社会风气,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中国通史》材料2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陈独秀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最大历史功绩拓展历史思维实现了思想由愚昧封闭到学习西方技术的转变实现了学习西方技术从思想到实践的转变

实现了学习西方由“器物”到“制度”的思想突破实现了学习西方制度由“思想”到“实践”的突破康有为李鸿章郑观应林则徐林则徐李鸿章郑观应康有为1、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这些转变与突破的分别对应的是谁?●内容: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活动: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拓展历史思维2、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思考,上表中两次转变和第二次突破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密切相关?第一次转变----林则徐(思想转变)

第二次转变----李鸿章(思想到实践转变)

第二次突破------康有为(学制度从思想到实践的突破)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背景: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的特点:●内容:●活动:●背景:共同主题: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器物学习——制度模仿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课堂小结主要历程代表主张背景意义特点开眼看世界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早期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课堂小结运用所学知识,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自强);(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异(1)阶级立场不同(根本);(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3)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学以致用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内容、实践影响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新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实践影响掀起洋务运动掀起维新变法思想启蒙学以致用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原因: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