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校本教材《踢毽子》版_第1页
2020年小学校本教材《踢毽子》版_第2页
2020年小学校本教材《踢毽子》版_第3页
2020年小学校本教材《踢毽子》版_第4页
2020年小学校本教材《踢毽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校本教材(踢毽子)目录TOC\o"1-5"\h\z前言3第一章踢毽子的起源5第二章毽子的制作6第三章踢毽子的作用7第四章场地要求与特点9第五章踢毽子的方法\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空踢单脚踢10\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盘踢(足内侧踢)12第三节磕踢(膝盖踢)13\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脚背踢毽14\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花样踢15\o"CurrentDocument"第六章踢毽子的技巧16第七章踢法的新旧名称对照和对动作的解释19\o"CurrentDocument"第八章毽子竞赛知识简介21\o"CurrentDocument"第九章两种儿歌伴唱踢法.24\o"CurrentDocument"后记25本册编制人员主编:副主编:编写人员: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协助人员:民间体育踢毽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受到学生的喜爱,得到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支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服务。我校结合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倡导“每天健康活动一小时”,重视踢毽活动、探索创建特色办学之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挖掘和整理,现已初步形成教材;我校教师的踢毽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组织指导活动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校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负责,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踢毽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群体。总之,踢毽校本教材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了活动的载体功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活泼而主动的发展。第一章踢毽子的起源踢毽子,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20世纪30年代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植发展中国这一传统运动项目。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头踢毽艺人参加杂技团,专设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赛在广州举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并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在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毽球也被列为比赛项目。从踢毽子发展到毽球成为我国古老而传统的新兴现代化体育活动。如今,踢毽又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一项喜欢的健身运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第二章毽子的制作踢毽子这是一项培养和比试技巧的游戏,简单易行,毽子是用一撮鸡毛和双枚铜钱制成的可用脚尖、脚侧、脚背踢出来的十几种花样。毽子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下列六种:纸毽:用棉、塑料和玻璃等纸类,边缘剪成条状,中包一枚铜币。布毽:由布料制作,做法如纸毽。绒线毽:用绒线织成一块,中包铜币,交叉打结而成。瓶盖毽:瓶盖中放鸡毛管和小螺丝帽,并將瓶盖边向內锤扁,插上公鸡毛。塑料毽:利用铁模以软质塑料做成。绒布键盘鸡毛毽:是正统的毽子,作法如瓶盖毽。并用羽毛、垫片、鹅毛管、布料等实物制作一只花毽。根据毽子特点及学生自身条件,我校低年级学生主要用绒毽,高年级学生用塑料毽。第三章踢毽子的作用踢毽子不仅使下肢关节、肌肉、韧带得到了锻炼,而且能有利于人的反应,灵敏和动作的协调能力。长期低头伏案,肺脏换气功能受限,并使心脏排血量减少,身体新陈代谢下降,继而影响五脏六腑,这是造成亚健康的重要因素。踢毽时,可以增加心脏排血量,改善肺活量和血液循环,这就从生理基础上避免了发生亚健康的可能因素。踢毽子还有调节神经、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毽子虽小,作用却很大,它要求心到、眼到、脚到,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多人参与时,毽子是所有参与者关注的焦点,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毽子起落的中断。当毽子传他人时,情绪愈加高昂,一旦落地,一片惋惜声。情感的交流寓于毽子的起落跳动之中,这是避免和克服亚健康的精神因素。精神饱满、反应灵活、动作准确是身心健康的标志,一个经常踢毽儿的人就具备这些特点。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根本无法踢毽儿,因为反应稍有迟疑或动作稍有偏差,毽子就会失控。要准确、敏捷、完善地完成动作,就要求中枢神经支配下的整个神经系统功能的健全,还有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完好等。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课间活动时不再追逐打闹,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了学生课余时间健康文明的活动意识。第四章场地要求与特点1、场地要平坦、避风、空气要流通,如在室外有风的地方踢毽子,毽子要重一点。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2、踢毽子为会何会历久不衰并广受欢迎,主要此运动有以下特点:(1)不受人、时、地、气候之限制。(2)运动量适中,且安全无危险性。(3)材料易取便宜,花式变化无穷。(4)有辅助如足球、舞蹈等运动的功能。(5)在医学上,对下肢有矫治恢复功能。第五章踢毽子的方法第一节空踢单脚踢空踢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基本动作:身体站直,大腿抬起,与身体形成90度角,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小腿横向抬起,与大腿成90度角。单脚踢这是第一种踢法,也是最基本的动作之一。踢时,左脚着地,支持身体大部分的重量,右脚由内弯向上踢,手臂应该自然摆动,眼睛注视毽子,着点要在右脚的拐(单足外踢)这是与踢相反的动作,且也是基本踢法之一。踢时,一脚着地支持体重,一脚向外拐向上踢,着点在脚外侧面上。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第二节盘踢(足内侧踢)用两足内侧互换踢毽。髋关节和膝关节放松,踝关节发力,带动小腿上摆,膝关节向外张(外摆),大腿自内向外翻转,用足内侧将毽子垂直踢起,一般不超过腰际。练习时,先要进行“空踢练习(即不使用毽子,而是模仿踢毽子动作的练习,此种方法适用各种踢法的练习)。练习时,一腿站立,一腿膝关节外张,大腿翻转成内侧向上抬起,足尖向前,足跟距直立腿膝关节约为一个脚长,高度与直立腿膝关节平齐。抬好后,不要立即放下,停留约五六秒钟,放下换另一腿练习。两腿的动作基本准确后,再使用毽子进行练习就比较容易了。磕踢即用两腿膝盖部分互换踢毽子。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下垂,足尖稍指地,膝关节发力,带动大腿上摆,将毽子磕起(撞起)。练习时,膝关节发力,用膝盖部位撞击双手发出声响,很像用手击打膝盖的声音(但绝不是击打),如果声音不像,则是动作错误,原因是膝关节、髋关节没有放松,小腿没有自然下垂,造成膝关节发力受到限制,此时需要及时调整动作。声音相像后,再使用毽子进行练习,就容易多了。第四节脚背踢毽脚背踢毽用脚背踢毽,一般用正脚背,要注意绷脚尖和抖动脚腕发力击毽。此踢毽的技术是相对其他基本技术中难度较大的一种,主要动作要求不但要快,还要求有一定的准度,一旦抖动脚腕发力击毽的节奏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完成踢毽的质量。跳跳儿与勾儿的踢法差不多,不同的是勾儿一脚不须离地,而跳儿必须双脚同时离地跳跃。踢时,两臂向上挥动,使身体保持平衡,两眼注视毽子,身体下落时以脚掌着地,保持轻快优美的姿势。

第五节花样踢花样踢在单脚踢的基础上对各种踢法进行组合。此动作重复进行,熟练后每次递加一下。第一步右盘踢第二步左盘踢选文档第一步右盘踢第二步左盘踢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第三步右拐踢第四步左拐踢对踢(两人对踢)由两人一组,每人手里各拿一个毽子,同时发毽,进行对踢,此项踢法要求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团结协作。(三人对踢)三人成三角形站好,一人发毽,进行对踢,此项踢法要求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团结协作。(四人对踢)由四人一组进行对踢,此项踢法要求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第六章踢毽子的技巧“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就是说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一、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二、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三、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四、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五、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继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六、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七、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第七章不算双脚同时离地的跳跃动作和其他复杂动作,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共有8种,即盘、蹦、拐、磕、抹、背(音“杯”)、勾、踹。由于参与踢毽子的民众广及全国各地,而且踢毽子运动的流传又年代久远,所以对同样的动作形成了各地的多达几百种不同的称谓。下面以中国北方地区的叫法作为参考,列出踢毽子的8种基本动作的传统叫法与现代叫法的不同称谓:踢法的新旧名称对照和对动作的解释以下名单在新旧名称之后是对动作的解释。排列如下:新名称/旧名称:对动作的解释和定义。内踢/盘踢:用脚内侧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直踢/蹦踢:用脚面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外踢/拐踢: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膝击/磕踢;膝部向前提起弯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击毽。

.叉踢/抹子: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或脚心踢。6.背踢/倒打、背(音“杯”)毽: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向身后弯曲用脚心踢。.倒勾:背对毽子即将运行的方向,在身体前上方用脚面向身后踢。.踹毽/踏毽:在身体前方、侧面或身后用脚心或脚外侧踢。以下是踢毽子的部分跳跃动作。跳跃动作比一般动作的难度加大。对跳跃动作是指换腿做出对称的跳跃动作,难度就更大。9.跳直踢:一条腿向前提起离地,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后离地腿在身体前方用脚面直踢并先落地。.对跳直踢:在用一条腿完成跳直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直踢。.跳叉踢/单飞燕:一条腿向前弯曲提起,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然后用后离地的腿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踢。.对跳叉踢/双飞燕:在一条腿完成跳叉踢之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叉踢。.跳跪踢/鸳鸯拐:双腿同时蹬地起跳并向身后弯曲,用一只脚的脚外侧踢。14.对跳跪踢/双鸳鸯拐:在完成一次跳跪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紧接着立即用另一只脚外侧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跪踢。15.跳背踢/跳倒打、跳背毽:一条腿先向前抬起离地,另一条腿向后蹬地起跳并向后弯曲,然后用后离地腿在空中完成背踢动作。16.对跳背踢/双跳倒打、双跳背毽:在用一只脚完成跳背踢之后,立即用另一只脚做出第2次跳背踢。

.转体踢:在一个动作完成之后,身体原地旋转360度,然后在毽子不落地的前提下接续下一踢毽动作。.头击:用头部的任何位置迎击毽子并将毽子送出。.胸腹停/卸毽:用胸部或腹部的任何位置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停毽/卸毽: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但对肩胛骨以下的手臂直至手指尖的停毽动作有特殊规定,即不允许将手臂抬起后接触毽子,否则将被视为“手毽”而等同于毽子落地。第八章毽子竞赛知识简介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盘、拐、绷、蹬”四种,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依照踢法的不同,传统踢毽比赛可分为记数赛、记时赛、花样赛几种。踢毽子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非正式的踢毽子比赛有单人赛与集体赛。单人赛以每人踢毽的次数多少判定胜负;集体赛按个人技术咼低分组,以总踢次数多少判定输赢。技艺咼超者可连踢数千次而毽不落地。另有一种圈毽的踢法,即一群人共踢一毽,当毽踢到哪位毽友面前,该毽友即可任意选择踢法将毽子传踢给任何人,直至毽子落地,毽掉在谁面前谁为负。几种违规动作:1、手毽任何将肩胛骨以下直至手指尖抬起脱离自然下垂状态并接触毽子的动作都被视为“手毽”违规,无论参赛者是“有意”或“无意”。在双臂和双手自然下垂状态下,以静止方式停止毽子的飞行,然后任凭毽子自然下落并接续下一个动作,这样的动作不视为手毽,而视为允许的“停毽”。2、留毽导致毽子在身体、鞋或服装任何部位滞留不动的各种动作都称为“留毽”。“滞留不动”是指毽子和与其接触的身体、鞋或服装的相对关系,不是指毽子在空间中的绝对静止状态。为保持比赛的节奏,在中国竞技毽和老式的毽球比赛中都禁止留毽。运动员有义务穿适宜的服装和鞋,以避免任何造成留毽的情况发生。但在花毽比赛中则对于“留毽”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则,其中有些动作甚至要求运动员将毽子有意识地停留在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