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2023-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_第1页
必修三:2023-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_第2页
必修三:2023-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_第3页
必修三:2023-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_第4页
必修三:2023-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1.(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C.性别比例不会影响种群密度D..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2.(1分)(2023•广东)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3.(1分)(2023•宁波一模)图l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1分)(2023秋•济南校级期末)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仅表示种群内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而减少的个体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y表示种群数量,则a﹣d四种野生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D.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6.(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B.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7.(1分)(2023秋•长沙县期末)如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8.(1分)(2023•宜兴市校级学业考试)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9.(1分)(2023•宁城县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C.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10.(1分)(2023秋•黄山期末)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11.(1分)(2023秋•娄底期末)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 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2.(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D.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所示13.(1分)(2023秋•鄂尔多斯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14.(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在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D.B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15.(1分)(2023秋•威海期末)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16.(1分)(2023•郑州三模)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17.(1分)(2005•青浦区一模)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18.(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和O2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C.丁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10%~20%D.丙处在第三营养级19.(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B.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之和C.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0.(1分)(2023秋•济南校级期末)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21.(1分)(2023•汕头校级模拟)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22.(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 B.人工纯种林 C.天然常绿林 D.人工混交林23.(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某科学工作者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时,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水平看属于()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24.(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总保持平衡C.森林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越强25.(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F增多,B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E、F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往还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26.(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喷洒赤霉素,增加黄麻产量27.(1分)(2023秋•青岛期末)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分析与相关原理不符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28.(1分)(2023•江苏)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29.(1分)(2023•北京)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30.(1分)(2023•徐州三模)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31.(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末)哪一组生态学名词的排列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的()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生物体→群体→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C.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种群→类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32.(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丁为一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B为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13.3%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丁中t1~t2时期与图丙中a~b时期种群都呈衰退型33.(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浓度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所有酵母菌的数目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34.(2分)(2023•泰州一模)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35.(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模型不属于物理模型,也不是概念模型B.利用模型只能解释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C.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36.(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37.(2分)(2023•宜宾模拟)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38.(2分)(2023秋•衡阳期末)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39.(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C.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D.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40.(2分)(2023春•大连校级期末)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直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二、简答题41.(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1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增长曲线图,请回答:(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3)影响该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4)b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2中的,原因是.(5)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图2所示的类型.42.(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是某池塘上食物链,请回答:(1)池塘中的浮游植物、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2)若要调查该池塘附近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则一般采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两种即和.(3)③和④分别属于和(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4)生长在该池塘附近土壤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其体内贮存的能量(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5)正常情况下,浮游植物、鱼类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调节机制来实现的.(6)一般来说,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较高.(7)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类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类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43.(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图1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图2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2)与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和.(3)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①;②.(4)图二中草可以用图一中的(填字母)生物表示,图1中的(填字母)组成生物群落.(5)蛇的食物是蟾蜍和鼠,若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蛇的数量变为原来的.(传递效率按10%计算,精确到小数点2位)(6)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7)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8)草原上捕食者能够依据被捕食者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被捕食者同样也能够依据捕食者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44.(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一)1号瓶2号瓶3号瓶1各加入等量的水2不加河泥加少许河泥3不加金鱼藻加入等量的金鱼藻4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5置于相同光照下金鱼生存时间(天)31125(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至少写3个)(2)在制作生态缸的实验中,以下关于生态缸设计的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用无色透明玻璃,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缸B.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C.要放在散射光处,以避免缸内的温度过高D.水量应为容器的,以使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3)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不可缺少的实验是.(4)3号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说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小.(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方法步骤: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锥形瓶,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号锥形瓶作对照.第二步:.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瓶中.(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2023-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1.(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C.性别比例不会影响种群密度D..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C错误;D、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D正确.故选:C.2.(1分)(2023•广东)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解答】解: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是集群分布,故A错误;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是指种群密度,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故B正确;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是指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故C错误;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属于均匀分布,故D错误.故选:B.3.(1分)(2023•宁波一模)图l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种群密度决定种群数量,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主要由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解答】解:A、分析题图1可知,a是出生率,b是死亡率,A错误;B、E点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不是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应该是补充量最大的点,B错误;C、分析图2可知,F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小于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G点净补充量为0,该点是代表环境容纳量,即K值,D正确.故选:D.4.(1分)(2023秋•济南校级期末)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仅表示种群内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而减少的个体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①、J型曲线是在没有环境胁迫下的增长曲线,而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的,即存在竞争时的曲线,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环境阻力,①正确;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是指环境的K值,②错误;③、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包括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③错误;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正确.故选:C.5.(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y表示种群数量,则a﹣d四种野生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D.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演替.【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的题目,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做出判断.关键理论是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解: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A错误;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顺序为a→b→c→d,B正确;C、若Y表示生物所含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a可能位于最高营养级,则可能有食物链d→c→b→a,但四个种群不一定构成食物链,C错误;D、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D错误.故选:B.6.(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B.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解答】解:A、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也没有包括所有生物,所以不是群落,A错误;B、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没有包括所有生物,所以不是群落,B错误;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C正确;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没有包括细菌等微生物,所以不属于群落,D错误.故选:C.7.(1分)(2023秋•长沙县期末)如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2、1表示互利共生,对应于甲图;2表示种内斗争;3表示捕食,对应于乙图;4表示竞争,对应丙图.【解答】解:1、图(一):①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②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④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竞争.2、图(二):甲中两者在曲线上是处处平行的,应为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者在曲线上呈相反关系,应为捕食关系;丙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且有灭亡情况,故应为竞争关系.故选:A.8.(1分)(2023•宜兴市校级学业考试)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解得X=14000只/140hm2,所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14000÷140=100只/hm2.【解答】解:A、鹰是鼠的天敌,鹰的数量肯定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100只/hm2,B正确;C、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但并未灭绝,C错误;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D正确.故选:C.9.(1分)(2023•宁城县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C.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的特征.【分析】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等方面.【解答】解:A、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种群间的关系,A错误;B、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是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的,B错误;C、种群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C错误;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正确.故选:D.10.(1分)(2023秋•黄山期末)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被标志的动物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或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先震荡试管,让酵母菌分布均匀取样.统计方格内的菌体时,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解答】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则实验所得到数值不一定偏大还是偏小,A错误;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所得数值偏小,B错误;C、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C正确;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这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D错误.故选:C.11.(1分)(2023秋•娄底期末)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A.①②③④ 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是生态系统的功能.【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选:C.12.(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D.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所示【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戊处于最低营养级,属于生产者,该食物网中其余的生物属于消费者,甲和己是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图2中曲线X是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Y是S型增长曲线,Y中,a表示初始种群数量,b是种群最大值的一般,该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图3中的t1时刻,c为种群数量最大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对应图3中的t2时刻.图3中:t0~t1时刻,增长率逐渐升高;t1时刻,增长率达到最大值;t1~t2时刻,增长率逐渐降低.【解答】解:A、图1中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甲和己均属于第二营养级,丁、庚在不同的食物也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B、戊为植物,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错误;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1时刻,c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C错误;D、丙位于最高营养级,没有天敌,当其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可呈J型曲线变化,D正确.故选:D.13.(1分)(2023秋•鄂尔多斯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解此题从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网)能量的流动和食物链中各生物的关系等方面切入.【解答】解:A、图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①绿色植物→兔→鹰;②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鹰;③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蛇→鹰;④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A错误;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分别为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B错误;C、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正确;D、若兔大量减少,植物的数量随之增加,故而鹰也会增加,D错误.故选:C.14.(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在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D.B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起点:从开始生产者太阳能.2、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4、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5、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解答】解:A、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取,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被分解者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应在A处加上细胞呼吸箭头,A错误;B、由于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所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B正确;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C错误;D、B为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故选:B.15.(1分)(2023秋•威海期末)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A呼吸作用消耗,B未被利用,C流向分解者,D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能量去向主要有: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D1流向下一营养级.【解答】解: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B错误;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D、W1=A1+B1+C1+D1,D错误.故选:A.16.(1分)(2023•郑州三模)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分析能量金字塔: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解答】解:A、I是生产者,A错误;B、Ⅳ位于第四营养级,属于消费者,B错误;C、E1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E2为生物群落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C正确;D、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C.17.(1分)(2005•青浦区一模)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其中各种生物(甲、乙、丙).分解者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或细菌、真菌.无机环境中CO2可以导致“温室效应”,它不能导致臭氧层破坏.【解答】解: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故A错误.B、乙1的同化量越大,乙2通过食物链得到的能量越多,故B错误.C、分解者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或细菌、真菌,故C正确.D、无机环境中CO2可以导致“温室效应”,它不能导致臭氧层破坏,故D错误.故选:C.18.(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和O2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C.丁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10%~20%D.丙处在第三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甲应为生产者,再根据甲→乙→丙确定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剩下丁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呼吸作用,⑤⑥⑦表示流向分解者,⑧表示分解作用,⑨化石燃料的燃烧.【解答】解:A、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CO2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代表CO2,A错误;B、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能量主要由太阳提供,B错误;C、捕食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而丁为分解者,不占营养级,C错误;D、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丙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D正确.故选:D.19.(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B.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之和C.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导可以是双向的.【解答】解:A、由于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A正确;B、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能量之和+呼吸作用消耗,B错误;C、碳元素只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者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正确;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D正确.故选:B.20.(1分)(2023秋•济南校级期末)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行为信息:也是借光、声及化学物质等信息传递,同类生物相迁时常表现各种有趣的行为信息传递.如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物理信息:以物理因素引起生物之间感应作用的一类信息.如光信息、声信息、接触信息等.化学信息: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性引诱剂和促老激素等,经外分泌或挥发作用散发出来,被其它生物所接受而传递.【解答】解:萤火虫通过闪光﹣﹣物理信息来识别同伴;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行为信息为雌鸟发出信号;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化学信息,经过分析可知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的作用.故选:B.21.(1分)(2023•汕头校级模拟)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解答】解: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故为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故选:B.22.(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 B.人工纯种林 C.天然常绿林 D.人工混交林【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解答】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关联度、相互作用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而4个选项中人工纯种林中生物种类最少,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故选:B.23.(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某科学工作者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时,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水平看属于()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解答】解: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一种生物的总和,生物学家研究的是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因此他的研究对象属于种群.故选:B.24.(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总保持平衡C.森林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越强【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解答】解:A、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且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地稳定性就越高,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A正确;B、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随季节变化而略有差别,一般春季输入大于输出,秋季输出大于输入,B错误;C、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外界环境的干扰,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C错误;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能力越弱,D错误.故选:A.25.(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F增多,B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E、F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往还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各成分分别为:D是生产者,G是分解者,A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其余生物是消费者.【解答】解: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物质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同时进行,不可分割,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食物链为D→F→E→B,若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期内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F增加,B减少,B正确;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根据试题分析,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D生产者,B、E、F消费者,G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往还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D正确.故选:C.26.(1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喷洒赤霉素,增加黄麻产量【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A正确;B、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B正确;C、“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属于物理信息,用来引诱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进一步将其杀死,C正确;D、喷洒赤霉素,增加黄麻产量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D.27.(1分)(2023秋•青岛期末)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分析与相关原理不符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B.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不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各级消费者利用上一营养级现成的有机物.【解答】解: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不一定相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各级消费者利用上一营养级现成的有机物,A错误;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枯枝败叶中储存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如食物链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及分解者之间也有信息传递,D正确.故选:A.28.(1分)(2023•江苏)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考点】生物的多样性.【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①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如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培育了高产抗病杂交水稻)、美学价值等.②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如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下水库”)、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③潜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解答】解:A、长在路边的小草是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故A正确;B、生物间存在复制的种间关系,如小草与观赏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与草食性动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对其他生物的存在既有利也可能有害,故B错误;C、小草可能存在潜在价值,如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故C正确;D、小草可能存在间接价值,如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故D正确.故选:B.29.(1分)(2023•北京)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结合选项具体分析.【解答】解:A、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B、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B错误;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增大,抵抗力稳定性较高,C正确;D、环境的变化是不定向的,遗传多样性低表明种群没有过多的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汰掉,所以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D错误.故选:C.30.(1分)(2023•徐州三模)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清晨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二氧化碳含量多,pH可能低于7;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藻类属于浮游植物,若投放食浮植物的鱼类会导致浮游植物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竞争,也会导致藻类植物减少,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解答】解:A、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A正确;B、清晨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pH可能低于7,B正确;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D、藻类属于浮游植物,若投放食浮植物的鱼类会导致浮游植物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竞争,也会导致藻类植物减少,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C.31.(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末)哪一组生态学名词的排列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的()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生物体→群体→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C.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种群→类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命系统首先强调具有生命性,原子和分子没有生命,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各生命系统之间具有相关性,是密切联系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而细胞又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命活动的起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各个层次相互依赖,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解答】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生态学范畴的有: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故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故选:A.32.(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丁为一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B为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13.3%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丁中t1~t2时期与图丙中a~b时期种群都呈衰退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图乙是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中,λ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多,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丁中种群在t2时种群增长率为0,数量最大,图丙中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解答】解:A、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A错误;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35000÷200000×100%=17.5%,B错误;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λ大于1,种群数量稳定增多,呈“J”型增长,C正确;D、图丁中t1~t2时期种群增长率大于0,属于增长型;图丙中a~b时期λ<1,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D错误.故选:C.33.(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浓度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所有酵母菌的数目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解答】解: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错误;B、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采用抽样检测法,B错误;C、应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C错误;C、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故选:D.34.(2分)(2023•泰州一模)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分析图解:甲图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进行往复循环;图乙中,无机环境中的光能可以被生产者固定,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流动;丙图中,信息传递可以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解答】解:甲图中物质循环是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进行的,因此表示物质循环;乙图中,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故乙图表示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可以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故丙图表示信息传递.故选:C.35.(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模型不属于物理模型,也不是概念模型B.利用模型只能解释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C.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据图分析,该模型是用曲线表示构建的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在高时会调节其值降低,在低时会调节升高,反映了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K值为P2.【解答】解:A、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等.该图属于数学模型,A正确;B、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时,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这样猎物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最终又使猎物种群数量增加.这样不断循环,就可以保持两种种群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但也能说明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B错误;C、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会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而不增加;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D正确.故选:B.36.(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若C的食物中d占,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至少需要120kg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得出,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④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e表示无机环境,据此解答.【解答】解: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b,A错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在图中所示食物链(网)中C的食物中D占,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1Kg来自D,2Kg来自A,故至少需要A为1÷10%÷10%+2÷10%=120Kg,B正确;C、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a和b,D错误.故选:B.37.(2分)(2023•宜宾模拟)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解答】解: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直接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即图中③,A正确;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即图中④,C正确;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故选:D.38.(2分)(2023秋•衡阳期末)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由食物链可知: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丙→丁→甲→乙中,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解答】解:A、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A错误;B、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B错误;C、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C错误;D、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D正确.故选:D.39.(2分)(2023春•福州校级期中)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C.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D.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解答】解:A、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③的能量属于②,无法比较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B、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来讲,物质循环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故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B正确;C、看图可知:碳以CO2形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