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235张)课件_第1页
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235张)课件_第2页
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235张)课件_第3页
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235张)课件_第4页
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235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长山范公祠(下)划粥断齑的醴泉寺(上)

邹平是“范公故里”范仲淹4—23岁的青少年时期在邹平度过。长山范公祠(下)划粥断齑的醴泉寺(上)邹平是“范公故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宗师梁漱溟先生1931年创办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宗师梁漱溟先生193梁漱溟纪念馆座落在邹平一中,梁漱溟墓就在学校北侧的黄山之上。梁漱溟纪念馆座落在邹平一中,梁漱溟墓就在学校北侧的黄山之上。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二.知识是备考的基础三.材料是备考的保障四.解题是备考的关键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地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刘芃《考试文集》第477页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格局类型范围数量全国卷Ⅰ卷河南、河北、湖南、湖北陕西、山西、江西7Ⅱ卷黑吉辽蒙(东北)宁甘青新(西北)滇藏贵桂(西南)12地方卷单科海南、上海、江苏3文综广东、山东、四川、重庆、福建、安徽北京、天津、浙江92016年6个省份将加入全国Ⅰ卷,试卷总数由14减为8份。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格局类型范围数量Ⅰ卷河南、河北1.阅读量大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1.阅读量大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Ⅱ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Ⅱ卷】40.(25分)阅【2015年历史高考山东卷】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梦梁录》卷十八(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2015年历史高考山东卷】38.(16分)宋代理

【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Ⅱ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Ⅱ卷】45.(15分)历

【2015年历史高考山东卷】47.【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10分)

全国卷字数2700—3800个。2011年最多,3856字;2015年Ⅱ卷最少,2726个。而且,每年至少有500字左右的文言文。山东、广东等省份的文综卷字数在2400个左右,其中文言文都不超过200字。【2015年历史高考山东卷】47.【历史—历史上1.阅读量大2.脱离课本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1.阅读量大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托,但并非拘泥于教材,况且目前教材版本的多元化,对相同内容在教材中的讲述详略不同。为显示公平性,不可能依据某一本教材作为命题的依托,试题的材料不会来自于任何一种版本之中,只能是更多地注重材料,且材料来源于教材之外,而且命题组人员并不看教材。高考试题在命制时采用的是大量新颖、陌生甚至前沿的全新材料,这与教材呈现的材料有很大区别。材料用于搭建新问题、新结论,而非按现成结论(我注六经——六经注我)。2013年洛阳历史年会刘芃报告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托,但并非拘泥于教材,况且目前教材类型山东卷全国Ⅰ卷熟悉中考熟悉15、16、17、19、21、23题;38、40、47、48题40、41、46、47题陌生中考熟悉13、14、18、20、22题;39、49题24、27、28、29、31、34、35题熟悉中考陌生

26题陌生中考陌生

25、30、32、33题高考试题的四种类型类型山东卷全国Ⅰ卷熟悉中考熟悉15、16、17、19、21

【2015•全国Ⅱ卷•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脱离课本陌生中考陌生,试题的材料和结论都脱离课本B【2015•全国Ⅱ卷•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

【2014•全国Ⅱ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脱离课本陌生中考陌生,试题的材料和结论都脱离课本【2014•全国Ⅱ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

【2015•全国Ⅱ卷•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脱离课本【2015•全国Ⅱ卷•45】(15分)历史上重全国卷关于选修一模块的命题■2009辽宁、宁夏卷:宋朝土地租佃■2010年卷:唐朝榷盐法改革■2011年卷:清初草原部落、盟旗制度■2012年卷:王莽改制■2013年Ⅱ卷:唐朝两税法(Ⅰ卷清末新政)■2014年Ⅱ卷:南朝山泽管理制度(Ⅰ卷魏晋法律)■2015年Ⅱ卷:清朝养廉银制度题(Ⅰ卷唐朝币制改革)全国卷关于选修一模块的命题

辩证认识:试题的主流仍然是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发展脉络的考查。

整体特征■杜绝了机械地考查死的知识点和低水平点对点的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取向。■几乎所有试题都能利用材料设置新的情景。符合历史学从史料出发得出认识和结论的基本特点,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解决一标多本下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辩证认识:试题的主流仍然是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历一卷二卷24战国农业变革儒家思想2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古代地方吏治26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27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28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29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维新思想30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日本侵华(金融掠夺)31一五计划一五计划32正义女神像体现的罗马法原则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33英国君主立宪制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34罗斯福新政苏联工业化建设35战后政治格局的变化两极格局40儒学的演进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41生产力公式建国以来我国节假日变化2015年全国卷考点统计表一卷二卷24战国农业变革儒家思想2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

高考试卷中政治、经济、文化模块分值的变化,只是考试随机抽样的具体表现。因为命题者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轨迹是怎样的。对所谓的高频考点的统计,不适应现在考试的趋势。2011年武汉历史年会刘芃报告高考试卷中政治、经济、文化模块分值的变化,只是考试随1.阅读量大2.脱离课本3.难度偏高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1.阅读量大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2010年27.3230.4657.782011年22.2629.6651.922012年21.7328.5350.262013年19.5826.1145.682014年18.6626.5845.242015年25.1623.4248.58

2010—2015年陕西省历史成绩统计难度0.52难度0.45难度0.49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2010年27.3230.4657.782

2010—2015年陕西省文综成绩统计

文综政治历史地理2010年158.2857.5057.7845.102011年171.5558.5651.9257.272012年166.5162.6950.2653.562013年157.8959.5345.6862.582014年161.7062.5745.2453.892015年153.0754.3648.5850.132010—2015年陕西省文综成绩统计文综河北省近三年高考历史平均成绩变化年度均分2012年49.282013年40.702014年39.962015年50.06年度及格率2012年历史20.672013年历史5.252013年地理48.242013年政治34.56河北省高考文综及格率表(单位:%)——以上数据来源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河北省近三年高考历史平均成绩变化年度均分2012年49.28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235页)2012-2014年全国卷选做题难度题号20122013201445(重大改革)0.5480.6190.56646(民主实践)0.3450.5410.48247(战争和平)0.4430.5450.51248(人物评说)0.5290.5030.625数据来自全国高考试卷考试分析2012-2014年全国卷选做题难度题号20122013202013年武汉历史年会刘芃观点

观点1:别对降低难度抱任何幻想!考试只是一种工具,宁可难度大一些,区分度的本质是难度。观点2: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高考试题肯定有难度,它要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对于试题难度师生要客观对待,难度仅仅是影响考生的位次。

——2015.11.20教育部谈高考试题难度2013年武汉历史年会刘芃观点观点1:别对降低难度抱任1.阅读量大2.脱离课本3.难度偏高4.最佳选择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1.阅读量大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最佳选择题

全国卷的选择题侧重对题干主旨信息、相关史实进行深刻揭示和拓展认识,四个选项几乎都与题干高度关联,确定正确选项时,需要对整个材料情境进行通盘考虑,淡化辅助性内容和枝节信息,在程度、范围、质与量上做出甄别,最后确定那个最深刻、最贴切的选项。地方卷的选项,则大多停留在对题干材料表层信息、单一角度的解读上,还有很多与材料无关和违背事实的伪项,正误选项之间存在较高的区分度,可以通过排除法轻松确定。最佳选择题全国卷的选择题侧重对题干主旨信息、相

【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C不选对的,要选最对的!不是对错的选择,是程度的区别唯物史观:经济决定政治【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2015•全国Ⅱ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C不选对的,要选最对的!不是对错的选择,是程度的区别【2015•全国Ⅱ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1.阅读量大2.脱离课本3.难度偏高4.最佳选择5.设问开放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1.阅读量大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

【2015年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2015年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

【2015年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15年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2014年教科书新旧目录对比题;2013年东汉与唐朝地图比较题;2012年中国近代发展冲击反应;2011年西方崛起观点论证试题;2010年资本主义萌芽论证试题。全国卷近年的开放性论证题2014年教科书新旧目录对比题;全国卷近年的开放性论证题1.阅读量大6.依托学术2.脱离课本3.难度偏高4.最佳选择5.设问开放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1.阅读量大6.依托学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黄牧航《历史科高考命题中运用学术研究新成果初探》2014.1《历史教学》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黄牧航《历史科高考命题中运用学术研究新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省区年份全国一全国二北京天津广东福建江苏浙江重庆宁夏山东四川海南安徽上海广西合计201543042710102

22721

5620145608061524

24840266201311204201526

338300592012210346933

33340

442011120613923

24040

372010240326846303440

4920092003631233423550

51200831009

7

34342

0

36200712105

2

04243

0

24合计21311313131872630151930402612422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省区全全国二北京天津广东福建江苏浙江重庆排名姓名著作次数1白寿彝《中国通史》112钱乘旦《英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论明治维新的失误》《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沉疴猛药——土尔其的凯末尔改革》各1共63马克壵《世界文明史》2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25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26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27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28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转型》各1共29吴国盛《科学的历程》210徐中约(台湾)《中国的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600-2000中国的奋斗》2排名姓名著作次数1白寿彝《中国通史》11《英国通史》《世界现排名姓名著作次数1斯塔夫里阿诺期《全球通史》82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观察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各1共43R﹒R﹒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34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各1共25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联合国过去与未来》各1共26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27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28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2排名姓名著作次数1斯塔夫里阿诺期《全球通史》82费正清《剑桥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从内容上看:“学术研究新成果”是指超出现行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要求的、中学师生感到陌生的学术研究成果。这里的“新”主要不是指时间的新,而是指中学师生在思想上的新。■从宗旨上看:过去的命题是一种“六经注我”的命题思路——即运用各种史料来印证教科书的观点。而现在是一种“我注六经”的命题思路——即运用所学知识来印证、反驳或批判各种新的学术观点。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从内容上看:“学术研究新成果”是指超出现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第一种类型:论点与课本基本一致,但引用了学术著作的材料,是对课本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挖掘。

【例】(2014年全国Ⅱ卷第27题)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B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第一种类型:论点与课本基本一致,但引用了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第二种类型:内容与课本有关,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新颖,重在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再适当结合所学知识。

【例】(2014年全国Ⅱ卷第24题)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C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第二种类型:内容与课本有关,但研究的思路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第三种类型:内容与课本无关,甚至观点与课本迥然不同,主要通过材料得出符合题意的结论与答案。

【例】(2014年全国Ⅱ卷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第三种类型:内容与课本无关,甚至观点与课

【2010年全国Ⅰ卷40题】(13分)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

【颠覆性结论】明清时期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不具备“历史前提”,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010年全国Ⅰ卷40题】(13分)【颠■课程改革的应然目标是公民教育;但高考的实然目标却是学科教育。■本次高中课改,高校老师大多处于失语状态,他们对课改全新的课程体系、花样迭出的新鲜事物感到费解。但是,高考命题的主体人员由高校教师组成却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历史教学的尴尬■课程改革的应然目标是公民教育;但高考的实然目标却是学科教育■尽管高考过分专业化的倾向一直备受争议,但是命题者还是热衷于把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转换成高考试题,其本质就是把历史专业的思维和研究内容渗透到高考命题中。■于是,以反对过分专业化为起点的课程改革,在高考的层面上却演变为专业内容的进一步强化。■我们唯一的答案,是只能适应,不能选择!历史教学的尴尬■尽管高考过分专业化的倾向一直备受争议,但是命题者还是热衷于1.阅读量大6.依托学术2.脱离课本7.思维创新3.难度偏高4.最佳选择5.设问开放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1.阅读量大6.依托学

【2015•全国Ⅰ卷•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B突破定式思维:国民党也搞持久抗战!【2015•全国Ⅰ卷•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

【2015•全国Ⅰ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D突破定式思维:英王不是在1689年之后马上就统而不治了!【2015•全国Ⅰ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

【2014•全国Ⅰ卷•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C突破定式思维:雅典民主制下的个人自由也有限制【2014•全国Ⅰ卷•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

【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A突破定式思维:国民党也维护国家政权【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

【2010年全国Ⅰ卷40题】(13分)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

【颠覆性结论】明清时期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不具备“历史前提”,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010年全国Ⅰ卷40题】(13分)【颠1.阅读量大6.依托学术2.脱离课本7.思维创新3.难度偏高8.侧重概括4.最佳选择5.设问开放一.考情是备考的方向1.阅读量大6.依托学

历史学科是很强的理性思维学科……历史思维的工具有概括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考证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些思维的工具,教材内容是死的,不会活。这种方法贯穿在整个试卷中。2013年武汉历史年会刘芃观点历史学科是很强的理性思维学科……历史思维的工具有概括

【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一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2)共通: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一卷】40.(25分)阅【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一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一卷】45.(15分)历2015年全国Ⅰ卷的材料概括能力题号试题内容分值40题⑴指出(概括)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5分⑴概括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5分⑵指出(概括)韩愈、康有为认识的共同之处8分45题⑴指出(概括)唐代币值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46题⑴概括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的变化6分47题⑴概括戴高乐号召人民抵抗的理由7分⑵总结(概括)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8分48题⑴简析(概括)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⑵指出(概括)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合计实际33分60分得概括能力者得二卷!2015年全国Ⅰ卷的材料概括能力题号试题内容分值⑴指出(概括1.阅读量大6.学术成果2.脱离课本7.思维创新3.难度偏大8.侧重概括4.最佳选择9.关注史法5.设问开放一.考情是方向1.阅读量大6.学术成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235页)历史全国卷备考的四大支柱(235页)

如果说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有一股“史观热”的话,那么今后很可能会出现“史学方法热”,而首先被卷入“方法热”之中的,自然是高三历史教师。如果说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有一股“史观热”的话

【2016•考试说明题型示例6】(2010年全国卷)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史学方法类试题举例(题型示例有12个,其中选择题5个)【2016•考试说明题型示例6】(2010年全国

【2016•考试说明题型示例9】(2010年全国卷•人物)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故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会平的。——摘自《郭沫若全集》(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史学方法类试题举例(题型示例有12个,其中选择题5个)【2016•考试说明题型示例9】(2010年全国【2015年全国Ⅰ卷】40.(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①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②(辩证地看待)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史学方法类试题举例【2015年全国Ⅰ卷】40.(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2014年全国Ⅰ卷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014年全国Ⅰ卷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必修选修Ⅰ

选修Ⅱ

中外历史概览内容1

中国古代史

内容2

中国近现代史

内容3世界史模块1

国家制度与治理的演进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历程模块1

史学入门模块2

史料研读新课标的课程结构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中外历史概览模块1

第一,时序性问题得到了解决,主线得以彰显,通史感增强;第二,重要史事割裂问题得到了解决,整体感增强;第三,将三维目标改为学科核心素养,并作为课程核心目标。新课标的课程结构第一,时序性问题得到了解决,主线得以彰显,通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历史理解

历史解释

历史价值观史料时空历史历史历史史学入门1.历史与历史学2.历史观与历史研究3.史学的优秀传统4.读史常识举要5.历史探究的主要方法6.历史的解释与评判7.综合探究: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论文习作史学入门1.历史与历史学史料研读1.史料及搜集、运用史料的原则与方法2.文献史料研读3.实物史料研读4.口述史料研读5.图像史料研读6.现代音像史料研读7.数字资源的利用史料研读1.史料及搜集、运用史料的原则与方法

历史材料的运用知道史料的类型,并能读懂所提供的文献史料了解史料的性质及价值,并掌握获取史料的方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判断史料的价值在自己的历史论述中能正确运用史料进行论证历史材料的运用知道史料的类型,并能了解史料的性质及价值,史法教学的六个专题

■史学要素■史料分类■获取史料的途径■甄别史料价值■影响史料解释的因素■运用史料的原则命题重点:从历史问题的结论向认识过程转变史法教学的六个专题命题重点:从历史问题的结论向认识过程转变感受命题专家的精神脉搏刘芃:四项考查1.加大学习和研究方法考查2.加大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考查3.重视对基本历史理论理解和运用的考查4.重视对学生“史识”的考查感受命题专家的精神脉搏刘芃:四项考查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016年历史考纲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关注点一: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具备通史、常识等基本前提关注点二:不拘泥于教科书——教材不是标准,教材知识不是全部关注点三: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为大学选拔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关注点四: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不是传统政治观,更非斯大林阶级史观关注点一: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考查方向不会改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素养为立意;□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命题队伍也不会改变;□结论:研究高考、适应高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考情是备考的方向□考查方向不会改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素养阅读量大—脱离课本—难度偏高最佳选择—设问开放—依托学术思维创新—侧重概括—关注史法表层中层深层知识落实主干知识——关注史法材料阅读阅读量大——侧重概括——思维创新解题训练最佳选择——设问开放——关注史法难度难度难度阅读量大—脱离课本—难度偏高最佳选择—设问二.知识是备考的基础

现在的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教师。在目前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当中,薄弱环节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考试与教学的距离越来越大。中学存在问题:缺乏系统的历史概念的建立;不会解释性描述——对历史事物的多角度理解、完整叙述。二.知识是备考的基础现在的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教二.知识是备考的基础1.概念结构2.课时结构3.单元结构4.模块结构5.主题结构6.通史结构7.版本结构8.材料结构9.逻辑结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优化知识二.知识是备考的基础1.概念结构黄仁宇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是把一个微观的研究对象放在宏观的历史条件下观察与把握,联系纵横面去考察其前后时间的联系,进而凸显意义。对历史学科而言,视野的广阔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智慧,也是教学能力和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黄仁宇大历史观:黄仁宇大历史观:

用宏观的、放宽的视野来研究历史: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黄仁宇大历史观:1.概念结构1.概念结构

1.历史概念是高考的切入点和基本单位,是学科能力的基础和依托,是适应高考的基本策略。2.历史概念是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是历史学科的细胞和基本要素。3.历史概念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和抓手。概念教学的意义1.历史概念是高考的切入点和基本单位,是学科能力的基础1.梳理要素,厘清内涵2.比较异同,掌握特征3.疏通流变,建构线索4.展望前沿,结合现实5.渗透价值,加深认识6.形象教学,化繁为简7.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宽度——厚度——长度——高度——效度——活度——角度概念教学的意义1.梳理要素,厘清内涵——宽度——厚度——长度——高度——历史必修一:

宗法制与分封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罗马法、资本主义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必修二: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租佃关系;重农抑商、资本原始积累、工厂制、大企业制度、人民资本主义、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历史必修三:

孔子、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想、人文主义、因信称义、先定论、启蒙思想、中体西用、民主和科学、三民主义……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主干知识)历史必修一:历史必修二:历史必修三: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主干1.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救世的“药方”是什么?①礼:恢复周礼②仁:仁爱之心——外在社会规范、他律——内在道德自觉、自律2.孔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①子不语怪力乱神②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③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④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⑤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重视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调整人际关系——重视道德修养——重视现世事功(实践理性)——重视血亲人伦——重视民本思想【例】孔子的思想1.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救世的“药方”是什么?①礼:恢复3.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为什么不被重视?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春秋争霸,孔子主张“仁”和“为政以德”,不能满足军事经济的需要;②不适应时代的趋势:春秋社会大变革,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不能满足变法革新的需要;③缺乏政治保障:周王室衰微,国家分裂。【例】孔子的思想4.孔子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①春秋时期创立;②战国时期发展为显学;③秦朝汉初受抑制;④汉武帝独尊,董仲舒改造;⑤魏晋时期受佛道冲击;⑥宋明经改造发展为理学;⑦明清时期被异化和僵化,进步思想家批判并注入活力。3.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为什么不被重视?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5.孔子思想被尊崇、长盛不衰的原因?①自身优势:有利协调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②适应时代:经改造后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③体系开放: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精华而与时俱进进行调整;④政治支持:历代统治者的推崇;⑤个人贡献:儒学家的改造和发展【例】孔子的思想6.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哪些?①公民:提高个人道德修养;②社会: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③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弘扬传统文化;④民族:打造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凝聚力和向心力;⑤国家:维护国家统一。5.孔子思想被尊崇、长盛不衰的原因?①自身优势:有利协调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10年,是中国的近代史。之所以把这一阶段独立成一个体系,是因为社会的性质与前后有别。这110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之前是中国的封建社会;1949年之后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分为两部分。“半殖民地”是就社会地位而言,指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向殖民地方向演变过渡,是向下的历史沉沦。这是一个动态的、此消彼长的量变过程,国家主权在一步步丧失,殖民地色彩在一步步加深。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和列强之间的相互争夺,这个过渡没有完成,即“半殖民地”的另一半是“半独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是就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进程而言,指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社会的转型,是向上的历史进步。百年之中,虽然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基础在不断瓦解,资本主义各方面的因素在不断增长壮大,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这个过渡也没有完成,即“半封建社会”的另一半是“半资本主义社会”。换言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另一层含义是“半独立、半资本主义”的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半殖民地社会”,导致中外民族矛盾;“半封建社会”,导致阶级矛盾。即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矛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并不排除在一些具体阶段中阶级矛盾会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后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的三次国内战争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不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双重矛盾,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双重性质。民族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民族革命,阶级矛盾又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民主革命。换言之,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民族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其主导史观应该是革命史观;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其主导史观应该是现代化史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课时结构2.课时结构

中心主题往往隐藏于教科书之中,需要我们挖掘。一课的中心主题不一定是唯一的、固定的,可以从其它角度重新阐释。从一定意义上讲,主题的新颖度,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度,影响着教学创新度。

争取民主■13世纪的斗争■17世纪的革命争取民主■13世纪的斗争■17世纪的革命建立民主■《权利法案》建立民主■《权利法案》完善民主■责任内阁制■议会选举权■政党制度完善民主■责任内阁制■议会选举权■政党制度感悟民主感悟民主2010年10月1日党中央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隆重举行国庆仪式第17课毛泽东思想2013年10月山东省公开观摩课刘庆亮2010年10月1日党中央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隆重举行国庆仪式■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救民的必由之路。五四运动前主要有哪些探索?■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这些探索结果如何?结果均告失败■历史结论是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一、走西方人的路

——资本主义的困境■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救民的必由二、走俄国人的路

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哪遭受两次重大失败?■两大反革命政变:53万党员只剩不足1万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力量从30万减到3多万人

——沙建孙《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两次重大失败的主观原因:■第一次因“右倾”妥协失败■第二次因“左倾”冒险失败二、走俄国人的路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哪遭受两次重大失二、走俄国人的路

两次重大失败的主观原因:■第一次因“右倾”妥协失败■第二次因“左倾”冒险失败

两次重大失败的启示是什么?反对教条主义、独立自主!——教条主义的教训二、走俄国人的路两次重大失败的主观原因:■第一次因“右倾”三、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进行了哪些探索?■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1926年《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主线:转变■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从分散到统一——■从流亡到总统——■从希望到失望——■从就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从孤军奋战到革命联盟——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本课中心:社会潮流(现代化、民心三愿)1、沙皇统治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违背两个潮流:落后(政治专制,经济残余)、残暴(阶级压迫剥削)、反动(坚持帝国主义战争)、力量对比;2、布尔什维克党顺应两个历史潮流:力量对比;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现代化的新模式;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本课中心:社会潮流(现代化、民心三愿)1、沙皇统治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违背两个潮流:落后(政治专制,经济残余)、残暴(阶级压迫剥削)、反动(坚持帝国主义战争)、力量对比;2、布尔什维克党顺应两个历史潮流:力量对比;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现代化的新模式;本课中心:社会潮流(现代化、民心三愿)2、布尔什维克党顺应两3.单元结构3.单元结构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

■一个核心:立法权■两类政体:

君主立宪制:

①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②二元制君主立宪制(1871—1918年德国;1889—1945年日本)

民主共和制:①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②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

(西安中学郭富斌老师案例)必修1第三单元■两类政体:■三大历史意义:①对过去: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成果。②对现在:早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尚不成熟,但渐趋完善;有利于保障公民自由,限制政府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对未来: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举和巨大进步,促进了从人治向法治的民主化进程。■三大历史意义:■四大进程呼唤民主——观念革命争取民主——政治革命确立民主——制度革命完善民主——制度改进■四大进程■五大特点:①议会制度:议会行使立法权;②民主原则: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③分权原则:三权分立,权力制衡;④法治原则:法律至上,在法制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用法制规范全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政党政治:多党竞争,议会多数党组阁。■五大特点:文化模块第一单元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山东邹平一中刘庆亮(2014.12.19内蒙古乌兰浩特公开观摩课)文化模块第一单元总结山东邹平一中刘庆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产生——春秋战国:孔孟荀、争鸣与显学正统——西汉时期:董仲舒、官方化与制度化复兴——宋明时期:程朱陆王、思辨化世俗化萌新——明末清初:李黄顾王、异端与时代化中心主题:变与不变中心主题:变与不变1.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的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继承:①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养气、先义后利等;②荀子:民水君舟、治国以礼教为主等。■发展:①孟子:性善②荀子:性恶(礼法并施、唯物)——仁的人性依据——礼的人性依据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荀子

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代表了其中理想主义的一派,稍后的荀子则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一派。——冯友兰

1.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的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继承:■发展:2.董仲舒对孔孟思想为哪些继承与发展?■继承: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②实行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③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发展: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③无为而治:天为百神之大君、覆育万物、以无为而治思想阐释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黄老道家)背离: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2.董仲舒对孔孟思想为哪些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背离:3.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发展: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道教——佛教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3.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

马丁•路德提出来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信仰,不要靠外在的制度,不要靠牧师,甚至不要靠教皇来帮忙,你自己可以通过信心得救。所以,我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就像马丁•路德对宗教的贡献一样。

——杜维明《王阳明何以成为知己》

同意该观点。其相同点有三:

①标准:都把外在权威转变为内在自由;

②方法:都从繁琐转变为简约;从被动转变为主动;③范围:都从上层精英转变为下层大众。

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佛教:人人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教:人人可成仙同意该观点。其相同点有三:王阳明:“满街3.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继承: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发展: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汉朝——官方化;宋明——世俗化3.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③广【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一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2015年历史高考全国一卷】40.(25分)阅4.四大思想家对孔孟儒学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君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工商皆本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想4.四大思想家对孔孟儒学有哪些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政人觉醒---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发现---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解放---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智慧---第14课理性之光力量---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人觉醒---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发现---第12课面对四大问题——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心灵生活: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幸福生活:科学革命面对四大问题——完成四个解放——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科学革命: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四个解放——实现四个退却——■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从文化教育领域退出来,人与世界直接对话,自然科学诞生■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从政治领域退出来,人与神直接对话,民族国家兴起■牛顿经典力学:将神从无生命的领域赶走,揭示物理运动规律,人类科学时代开始■达尔文进化论:将神从有生命的领域赶走,颠覆神创说,揭示生物起源进化规律实现四个退却——4.模块结构4.模块结构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是必修二模块的主题,也是中国近代百年的民族梦想。(1)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过渡有哪两条道路?两条道路各自有何特点?

道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特点:①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渐进的,经历了原始积累、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基础较扎实,体系较健全,但时间长,速度慢,并伴随血腥残暴的对外殖民扩张。②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集中国内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时间短,速度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调,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经济模块主线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是必修二(2)这两条工业化道路最初各采用什么体制?其体制后来产生什么消极影响?又是如何完成突破的?其成功之处有何共同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