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26237.5-2023
  • 2014-12-05 颁布
  • 2015-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6237.5-2014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_第1页
GB/T 26237.5-2014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_第2页
GB/T 26237.5-2014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_第3页
GB/T 26237.5-2014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_第4页
GB/T 26237.5-2014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CS35040

L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2375—2014

.

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

Informationtechnology—Biometricdatainterchangeformats—

Part5Faceimaedata

:g

(ISO/IEC19794-5:2005,NEQ)

2014-12-05发布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62375—2014

.

目次

前言

…………………………Ⅰ

引言

…………………………Ⅱ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缩略语

4……………………4

符合性

5……………………4

人脸图像的数据交换记录格式

6…………4

人脸图像基本类型

7………………………33

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8………………………33

完全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9…………………37

标记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10………………39

后处理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11……………41

人脸图像基本类型

123D…………………41

完全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133D…………42

标记正面人脸图像类型

143D…………44

附录资料性附录人脸图像的最佳实践

A()……………45

附录资料性附录拍摄相片的条件

B()…………………63

附录资料性附录实验研究

C()…………88

附录资料性附录人脸图像类型

D()……………………96

参考文献

……………………98

GB/T262375—2014

.

前言

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分为下列个部分

GB/T26237《》14:

第部分框架

———1:;

第部分指纹细节点数据

———2:;

第部分指纹型谱数据

———3:;

第部分指纹图像数据

———4:;

第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5:;

第部分虹膜图像数据

———6:;

第部分签名签字时间序列数据

———7:/;

第部分指纹型骨架数据

———8:;

第部分血管的生物特征识别图像数据

———9:;

第部分手形轮廓数据

———10:;

第部分处理过的签名签字动态数据

———11:/;

第部分脸形特性数据

———12:;

第部分声音数据

———13:;

第部分数据

———14:DNA。

本部分为的第部分

GB/T262375。

本部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

ISO/IEC19794-5:2006《

部分人脸图像数据编制与的一致性关系为非等效

5:》,ISO/IEC19794-5:200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SAC/TC28)。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袁理霍红文李子青冯敬金倩易东

:、、、、、。

GB/T262375—2014

.

引言

人脸图像已经在身份识别方面使用了数十年最近几年数字人脸图像被用于包括身份检查和计

。,

算机自动人脸识别在内的多种应用中尽管图片格式已经标准化为几种情况比如护照和驾驶证但仍

。,,

然要规定一种数字人脸图像的标准数据格式以便满足各供应商之间的互用性

的本部分的目的在于为要求交换人脸图像数据的人脸识别应用提供一种人脸图像格

GB/T26237

式典型的应用有

。:

用人脸图像进行身份检查人脸图像经过充分处理以便执行身份检查人员能够确认例如痣和

———,,

伤疤这样能用于识别身份的小特征

;

通过将人和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完成身份识别

———;

计算机自动人脸生物特征识别一对多搜索

———();

计算机自动人脸生物特征验证一对一比较

———()。

为了能让这些应用在各种设备上使用包括那些需要在有限资源内进行数据存储的设备也为了提

,,

高人脸识别的精确性本部分不仅规定了数据格式还规定了场景约束光源姿态表情等图片属性

,,(、、)、

定位拍摄设备焦距等数字图像属性图像分辨率图像尺寸等

(、)、(、)。

本部分引入了一些图像类型以定义满足某些应用要求的分类每一种要求都针对某一种图片类型

,

做了具体规定

GB/T262375—2014

.

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

1范围

的本部分

GB/T26237:

规定了一张多张相片和人脸图像短视频流的存储记录和传输的数据格式规定了人脸图像

———/、。

拍摄时的场景约束

;

规定了人脸图像的拍摄方法

———;

规定了数字人脸图像的存储格式

———;

提供了人脸图像拍摄的最佳范例

———。

本部分适用于人脸图像数据的记录存储和传输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及编码第部分要求和指南

GB/T17235.1—19981:

(ISO/IEC10918-1:1994,IDT)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部分框架

GB/T26237.1—20101:(ISO/IEC19794-1:2006,

MOD)

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第部分规范

GB/T30267.1—20131:BioAPI

(ISO/IEC19784-1:2006,IDT)

信息技术音频及视觉对象编码第部分视觉

ISO/IEC14496-2:20042:(Informationtechnol-

ogy—Codingofaudiovisualobjects—Part2:Visual)

所有部分信息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