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甄选_第1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甄选_第2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甄选_第3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甄选_第4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甄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9doc格式可编辑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选.)rd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喘病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诊断依据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3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4x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证候分类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2脉浮数。3腻,脉弦滑。4脉弦细致。5弱。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6不寐,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辩证施治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肺肾两虚:滋补肺肾、百合固金汤,二冬二母汤。疗效评定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二、肺胀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依据1征。2病重可并发神昏、动风或出血等症。3、有长期慢性咳喘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约经10~20年形成;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4、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其次过劳、暴怒、炎热也可诱发本病。5、体检可见桶状胸,闻及肺部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罗音,且心音遥远,胸部叩诊为过清音。6、X线检查、心电图及血气分析有助于本病诊断。症候分类1恶寒,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2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3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4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5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动沉细无力,或有结代。6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辨证施治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方用小青龙汤。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方用越婢加半夏汤。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方用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5、肺肾气虚:补虚汤合参蛤散。6疗效评定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三、头痛特征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诊断依据1痛、隐痛等。有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3CTMRI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证候分类一、外感头痛1、风寒证: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2浮数。3二、内伤头痛1、肝阳证: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2细无力。3白,脉沉细而弱。4、痰浊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5脉动沉细或细涩。辨证论治一、外感头痛1、风寒证:疏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2、风热证:疏风清热。方用芎芷石膏汤。3、风湿证:祛风胜湿。方用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证: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4、痰浊证:健脾化痰,降逆止痛。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证:通窍活络化瘀。通窍活血汤。疗效评定1、治愈:头痛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2、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头痛症状及血压等无变化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中风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诊断依据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4、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5、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证候分类中经络1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2脉弦滑。3或灰黑,脉弦滑大。4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捉。5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中脏腑1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2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3苔白腻,脉沉滑或缓。4缩,苔白腻,脉散或微。辩证施治中经络:①肝阳暴亢:平肝潜阳,羚羊钩藤饮加减。②风痰阻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③痰热腑实:化瘀涤痰开窍。方用温胆汤加减。④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中脏腑:阳闭:辛凉开窍,清肝熄风,羚羊角汤加减。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二、咳嗽管炎。诊断依据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千湿性罗音。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证候分类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2苫薄白或黄.脉浮数。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牯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8淡嫩,苔白,脉弱。辩证施治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宜肺止咳,方用杏苏散或止嗽散加减。4、痰热壅肺,清泄痰热:方用桑白皮汤加味。5、肝火犯肺,清肝泻肺:方用泻白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6、肺阴亏虚,润肺止咳: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7、痰湿薀肺:化痰行湿,肃肺止咳,方用清肺饮加减。8疗效评定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三、眩晕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诊断依据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4、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千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5、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证候分类1、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2.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3、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