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_第1页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_第2页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_第3页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_第4页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一、选择题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越来越小,越来越稀,最后竟完整消逝。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据有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由局部变为了丛林。据此完成1~3题。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A分析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据有了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原天气,所以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娇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采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天寒冷D.汲取地下水分答案B分析高纬地区,天气寒冷,夏天热量不足,但光照时间长,大型的花可以接收更多的光照,以获取热量。3.以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为丛林的原由是(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天气变暖D.冻土增厚答案C分析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由局部变为了丛林,其原由是全世界天气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没关。全世界天气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添;气温高升,冻土层会变薄。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连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曲折。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以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表示图。据此完成4~6题。4.推测海南热带云雾林水汽的主要本源是(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流行西风D.东北信风答案B分析读图可知,海南岛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岛屿西南部,依据山岳与云雾林的分布及联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属于热带季风天气,夏天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水汽的本源应当是西南季风。5.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种类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D.苔原答案B分析该地地处热带地区,山地海拔不高,不行能存在针叶林和苔原;该地地处热带季风天气区,山麓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山腰以上为常绿阔叶林。6.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曲折的原由是( )A.热量不足B.土壤贫乏C.地质灾祸多D.风力强烈答案D分析该地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充分,A项错误;土壤和地质灾祸对树干形态影响很小,消除B、C两项;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强风不利于树木的生长,造成植株矮小、树干曲折,故D项正确。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一样海拔、不一样坡向某丛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7~题。7.与阴坡对比,该丛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若是因为阳坡( )A.坡度陡,土层薄B.光照强,气温高C.蒸发弱,水分少D.腐殖质少,土壤贫乏答案B分析与阴坡对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B项正确。8.该丛林植被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答案D分析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主要分布高度为1800~1900m,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巅峰苔原带,故该丛林植被为针叶林。在南太平洋一处海拔约562m的波尔斯金字塔岛上,存活着被人们以为已灭绝多年的神奇昆虫“树龙虾”。树龙虾曾生活在距离波尔斯金字塔约21km的豪勋爵岛,是澳大利亚的特产。1918年,一艘运输船在豪勋爵岛搁浅。1920年,科学家遗憾地对外宣布树龙虾正式灭绝。右图为波尔斯金字塔岛景观图。据此回答9~10题。9.波尔斯金字塔岛是一座孤岛,峻峭的峰顶好似恐龙的背脊。推测该岛由(

)A.流水堆积而成B.海底火山喷发产生C.地壳塌陷或海平面上涨与大陆分别而成D.珊瑚虫遗体积聚而成10.分析“树龙虾曾灭绝”的原由,最可能是

(

)A.天气变化

B.天敌捕杀C.食品欠缺

D.物种入侵分析:第9题,波尔斯金字塔岛是一座孤岛,峻峭的峰顶好似恐龙的背脊。说明山岳岩层可能是坚硬的岩浆岩,推测该岛由海底火山喷发产生,B对。流水堆积形成的是堆积岩,易被海浪损害,不可以形成峻峭山岳,A错。地壳塌陷或海平面上涨与大陆分别而成的是大陆岛,与岛屿上峻峭山岳没关,C错。珊瑚虫遗体积聚而成的岩石是石灰岩,属于堆积岩,D错。第10题,树龙虾曾生活在距离波尔斯金字塔约21km的豪勋爵岛,是澳大利亚的特产。1918年,一艘运输船在豪勋爵岛搁浅,运输船上可能携带外来物种,进入豪勋爵岛。1920年,科学家遗憾地对外宣告树龙虾正式灭绝。由此分析,“树龙虾曾灭绝”的原由,最可能是外来物种入侵,D对。天气没有显然变化,资料不可以表现天敌捕杀、食品欠缺,A、B、C错。答案:9.B10.D以下图显示了全世界不一样纬度多年均匀雪线海拔、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1~12题。11.据图可判断( )A.①②③曲线挨次表示多年均匀雪线海拔、降水量、气温B.多年均匀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C.中纬度地区多年均匀雪线海拔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D.高纬度地区多年均匀雪线海拔与气温变化趋向呈负相关12.①曲线数值赤道地区小于南北纬20°周边地区的主要原由是赤道地区( )A.太阳辐射强B.年降水量丰富C.海拔低D.受海洋的影响大分析:第11题,①曲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高纬度地区最低,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②曲线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表示气温;③曲线在赤道地区最高,南纬60°周边出现次巅峰,表示降水量,故A项错误。从图中多年均匀雪线海拔的分布可知,多年均匀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故B项正确。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均匀雪线海拔与降水量变化趋向不一致,故C项错误;高纬度地区多年均匀雪线海拔平和温变化趋向大体呈正相关,故D项错误。第12题,由上题可知,①曲线表示多年均匀雪线海拔。影响雪线的要素主要有气温、降水量等。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所以雪线低,而北纬20°周边因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较少,因此雪线高。答案:以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关系表示图。据此回答13~14题。13.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种类是(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阔混交林14.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由是甲地向乙地( )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C.植被种类趋于丰富D.物质迁徙的速度加速分析:第13题,甲地海拔低,位于福建武夷山山麓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天气,典型自然植被种类是常绿阔叶林,B对。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天气区的植被,A错。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天气区的植被,C错。针阔混交林位于北方温带季风天气区,D错。第14题,在高温多雨的环境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含量低。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由是甲地向乙地海拔高升,气温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B对。成土母质粒度不影响有机质含量,A错。海拔高升,植被种类趋于简单,C错。热量条件减弱,物质迁徙的速度减慢,D错。答案:13.B14.B图甲表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乙表示该山地周边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暖和指数和湿润指数。据此完成15~17题。15.图示山脉可能是( )A.太行山B.贺兰山C.天山D.秦岭答案C分析山地垂直带谱基底的自然带反应了当地天气种类所对应的自然带。由图可知,该山脉当今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带,代表当地的天气特别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所以,山脉有可能是天山,故C项正确。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天气区,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消除A项;贺兰山海拔不足4000米,东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消除B项;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限,山脉的南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消除D项。16.0.2万年到现在时期内,天气的变化特色是( )A.暖湿转为冷干C.暖干转为冷湿

B.冷干转为暖湿D.冷湿转为暖干答案

D分析由乙图可以看出,0.2万年到现在时期内,天气的暖和指数表现颠簸性上涨趋向,所以可以看出天气整体由冷转暖,湿润指数是表现颠簸性降落趋向,说明降水减少,天气变干,所以天气的整体变化特色为原来的冷湿转为暖干,故D项正确。17.天气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 )A.带谱更加复杂

B.荒漠面积扩大C.林带界限下移

D.草原面积减小答案C分析天气趋于冷湿时,从乙图找到对应甲图的时间段,从甲图可以看出,有两个时间段大体是距今1.15万年到0.75万年和0.65万年到0.48万年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垂直带谱缺少荒漠带,复杂性显然降低,所以,荒漠的面积显然减小甚至没有,A、B两项错误;而针叶林生长的下限,经过与以前时间段和以后时间段的比较,海拔显然降低,C项正确;巅峰和亚巅峰草甸带的面积显然扩大,所以草原面积是扩大的,D项错误。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括多种土壤种类,并拥有以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18题。以下土壤种类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分析湿热天气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天气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故A、C错。依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应选B。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错。答案B以下图为扇形地貌表示图。完成19~20题。19.该扇形地地貌的堆积物主要为( )A.残积物B.风积物C.坡积物D.冲积物20.惹起扇形地地貌不一样部位土壤物理性状差其他主要自然要素是( )A.成土母质B.天气C.生物D.地形分析第8题,观察图中的信息可知是山麓冲积扇地貌,主若是河流或山洪携带堆积的物质,D正确。第9题,一般而言,因为成土母质不一样,以致颗粒物大小或重量有必定的差异,冲积扇地貌的顶部堆积的颗粒较大,边沿处的颗粒物相对较小。答案19.D20.A二、综合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北目标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乏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搅乱对北目标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以下图表示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向变化。分析北目标叶林区土壤不适合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由。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由。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早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由。答案(1)纬度高,天气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陋,酸性强,植物养分缺少,肥力低,不适合大面积农用。在火后早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添;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巅峰;以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固。林火耗费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丛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取充分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升土壤养分;以致土壤温度上涨,改变温湿环境;丛林凋零物降解加速,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迅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添。优势物种为灌木。原由: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对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遇到火的烧伤,火后迅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分析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早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添;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巅峰;以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固。第(3)题,林火耗费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丛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取充分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升土壤养分;以致土壤温度上涨,改变了温湿环境;丛林凋零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故林下植被迅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添。第(4)题,北目标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损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遇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迅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阅读资料,完成以下问题。资料一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此中玉米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图1为黑龙江省简图。图1资料二图2为图1中甲地(坡度在0~5°之间)不一样坡向黑土流失形成的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统计图。图2说明黑龙江省发展玉米-大豆轮作对黑土起到的保护作用。比较甲地阴、阳坡黑土流失的主要差异,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由。分析第(1)题,大豆拥有固氮作用,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增添土壤的氮元素,提升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土壤污染和土壤板结。第(2)题,观察图中的两条曲线,“北坡”的毁地面积大于“南坡”,沟壑密度也是北坡大于南坡。这是因为:黑龙江的冬天受来自亚洲高压的西北风影响,北坡是迎风坡,降雪量更大,积雪更厚。当春天气温高升时,北坡的积雪消融量更大,对地表的损害作用更强。夏天,北坡是阴坡,土壤湿度大,含水量更多,降雨时的地表径流下渗少,冲洗作用也更强。答案(1)可以固氮(均衡养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土壤污染小);提升肥力。阴坡流失严重(或阳坡流失严重或涉及到比较就可以);阴坡冬天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春天融雪多,水土流失严重;夏天蒸发弱,土壤湿润,下渗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