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一五年九月天津

目录1总论.....................................................................11.11.2规划名称.................................................................1评价范围.................................................................11.3环境敏感区................................................................12规划分析...................................................................42.1规划方案.................................................................42.2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8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3.1自然地理状况.............................................................83.2社会经济概况...........................................................103.3资源利用现状评价........................................................113.4环境与生态现状评价.......................................................123.5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13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4.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4.1.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4.1.2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144.1.3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遗产地的影响评价..................................164.1.4对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影响评价.........................................164.1.5对湿地公园的影响评价...................................................174.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4.3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4.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1

4.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34.6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234.7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34.8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44.9社会环境影响评价.........................................................244.9.1通达性影响评价........................................................244.9.2征地、拆迁影响评价....................................................244.9.3对就业、产业布局、民众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244.9.4对水利设施的影响评价..................................................254.10本规划对资源的影响评价.................................................254.10.1本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影响...............................................254.10.2本规划对水资源的影响.................................................264.10.3本规划对能源资源的影响...............................................264.10.4本规划对矿产资源的影响...............................................264.10.5本规划对旅游资源的影响...............................................274.10.6本规划对生物资源的影响...............................................274.11环境风险影响预测与评价..................................................274.11.1施工期环境风险.......................................................274.11.2运营期环境风险........................................................274.12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284.12.1累积资源影响..........................................................284.12.2累积的环境影响........................................................295.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31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346.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34

6.1.1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346.1.2规划环境目标、评价指标可达性分析.......................................356.1.3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356.1.4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356.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406.2.1线路方案优化调整建议..................................................406.2.2敷设方式优化调整建议..................................................45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477.17.2城乡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建议................................................47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477.3跟踪评价方案.............................................................508评价结论..................................................................528.1总体评价结论.............................................................528.2意见和建议..............................................................52

1总论1.1规划名称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1.2评价范围1.时间评价范围时间评价范围与《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研究》(2015年7月)的规划年度相对应,分别为: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远景2050年。鉴于远期、远景规划城际铁路的规划基础条件、规划方案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规划环评重点评价近期城际铁路网。2.空间评价范围空间评价范围与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范围一致,即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即两市一省,幅员面积约21.6万km2。1.3环境敏感区1.近期规划城际铁路网可能涉及的环境敏感区近期规划城际铁路临近26处环境敏感区和敏感点,其中森林公园2处(穿越1处、临近1处),湿地公园3处(穿越3处),文物保护单位9处(穿越3处、临近6处),水源保护区12处(穿越或跨越7处)详见下表。表1.3-1近期规划城际铁路网可能涉及的生态环境敏感区临近度(h㎡)穿临越近项目名称敏感区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类面积型区段敏感区级别行政区划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河北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国家天津宝坻区级湿地、鸟类湿地、鸟类湿地,鸟类5581.9√3689.36√354.6√京唐北京-湿地公城际宝坻园国家河北香河县级湿地公园国家河北崇礼县级崇礼崇礼-支线怀来森林公崇礼县和平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河北崇礼县市级北京大兴区森林绿地3933√园京霸北京-森林公大兴新城滨河城际霸州538.3√园森林公园1

表1.3-2近期规划城际铁路可能涉及的文物保护单位表临近度穿临越近√项目名称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区段文物保护单位行政区划时代京杭大运河(通州北京通州区北京通州区隋国家级市级段)潞河中学原教学楼京唐城际√北京-宝坻清√√通州兵营旧址北京通州区民国明市级长城遗址宣化县宣化县国家级国家级√烽火台遗址明宣化县小白阳√崇礼支线小白阳城址小白阳墓群太子城城址明春秋宋国家级省级崇礼-怀来村宣化县小白阳村崇礼县太子城村√√√县级京霸城际北京-霸州永清边关地道遗址永清县宋国家级表1.3-3近期规划城际铁路可能涉及的主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地临近度项目名称区段水源地保护区行政区划类型穿越临近√北京市通州区饮用水水源地北京通州区地下水北京-宝坻√√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引滦入津输水明渠唐山滦县渠道水唐山市市区饮用水水唐山丰润区地下水源西郊水源地宝坻-唐山√√宝坻-天津滨海尔王庄水库天津宝坻县地表水北京大兴区地下水北京-北京新机北京市大兴区二级水场源保护地永清大辛阁水厂水源地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廊涿干渠南孟水源地√廊坊市地下水廊坊市渠道水北京新机场-永清√京霸城际崇礼支线霸州市地下水霸州市地下水√√永清-霸州崇礼-怀来霸州城区水源地永霸特大桥霸州是渠道水√张家口万全地下水县√√定方水源保护区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棘针屯水源保护区地下水近期规划城际铁路可能涉及的主要噪声、振动敏感区25处,其中涉及北京市、天津市滨海区、石家庄市、唐山市等城市建成区,如下。表1.3-4近期规划城际铁路可能涉及的主要噪声、振动敏感区项目名称京石城际敏感区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建成区√规划区√√√2

项目名称敏感区保定高碑店保定定兴县保定徐水县保定市建成区√规划区√√√√√√/保定清苑县保定望都县保定定州县石家庄新乐县石家庄正定县石家庄市/√√√√北京市丰台区北京市大兴区廊坊永清县√√京霸城际√廊坊霸州市√√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通州区√√河北廊坊三河县燕郊河北廊坊大厂县√√/京唐城际(北京至唐山段)河北廊坊香河市天津宝坻县唐山市丰润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宝坻县天津市东丽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京滨城际崇礼支线√√张家口下花园区、宣化县、赤城县、崇礼县河北廊坊香河县天津武清√√廊涿城际河北廊坊市廊坊固安县保定涿州市√√环北京城际(香河至平谷段)河北廊坊香河县√√√河北廊坊大厂县河北廊坊三河县3

项目名称敏感区建成区规划区√北京市平谷区北京市顺义区√√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市大兴区河北廊坊市城际铁路联络线√√2.远期、远景规划城际铁路所经地市主要环境敏感区远期、远景规划城际铁路所经地市要生态环境敏感区96处,其中自然保护区31处,风景名胜区18处,森林公园31处,地质公园7处,湿地公园9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0处;省级以上文物127处。2规划分析2.1规划方案2.1.1规划概况1.规划的功能定位京津冀城际铁路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区域城际客运系统的骨干,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功能定位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服务于区域旅客内部的公务、通勤和生活出行,承担城市群内部的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核心区主要城市间的旅客运输。增强京津冀内城市间经济产业联系,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调整和要素流动提供基础支撑。2.规划目标(1)战略目标: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城镇化目标,有序推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化地区集聚和布局,助推京津冀城市群形成和壮大,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城市间便捷度,满足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交通量增长的需要,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规划目标1)时间目标:——中部核心区主要城市间“0.5~1小时”交通圈4

——中心城市之间“1~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2)通达目标——中部核心区覆盖5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东部滨海区、南部功能区基本覆盖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中部核心区:近期实现现状5万人口的城镇全覆盖。——东部滨海区:近期实现现状10万人口以上城镇全覆盖,远期基本覆盖现状5万人口以上城镇。——南部功能区:近期覆盖10万人口的城镇,远期实现基本覆盖。2.1.2规划方案规划以“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形成“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覆盖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镇和主要产业集聚区。规划近期、远期、远景新建城际线24条,总规模3453公里。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近期优先选择以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设项目,近期建设8个城际铁路项目,分别为京唐城际铁路、京霸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廊涿城际铁路(涿州至廊坊段)、环北京城际铁路(廊坊至平谷段)、崇礼线、京石城际铁路,近期实施线路总规模1012公里。匡算投资总额为6150亿元,其中近期1932亿元、远期3125亿元、远景1093亿元,技术经济指标为17698万元/正线公里。表2.1-1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线网规划方案骨架表城际铁路骨架四纵城际通道走廊京石邯城际京霸衡城际津承沧城际环渤海城际京津塘城际京唐城际线路走向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北京~首都第二机场~霸州~衡水沧州~天津~宝坻~蓟县~遵化~承德秦皇岛~曹妃甸~滨海新区~黄骅~滨州北京~天津~于家堡四横北京~通州~香河~宝坻~唐山~曹妃甸天津~霸州~保定津保城际5

石沧黄城际环北京城际石家庄~沧州~黄骅一环涿州~首都第二机场~廊坊~香河~平谷~密云~怀来~涿州表2.1-2城际铁路网分期实施方案汇总表规划境内里分区域线路长度建设线路年度既有程(km)11845北京天津65河北京津城际京津城际延伸线(天津至于家堡)津保铁路5345在建1582032979645113小计53655220155113京石城际23244京霸城际京唐城际(北京至唐山段)京滨城际157102675094872020年崇礼支线6711523廊涿城际(涿州至香河)环北京城际(香河至平谷段)城际铁路联络线1304515221181012831092689小计16757783白沟支线环渤海城际津承城际39125319935120137271116199霸衡城际环北京城际东段(平谷~密云)津沧城际35110240176191476545240176191472030年石邯城际定沧城际衡沧黄城际唐遵城际(唐山北~遵化)京唐城际(唐山至曹妃甸段)9292小计1817158140403590322146068环北京城际(怀来~涿州)环北京城际(怀来~密云)京秦第二城际(平谷至蓟县段)京秦第二城际(遵化至秦皇岛)邢衡城际100124028远景1681186243774168118小计20228394合计35666527532.1.3近期规划建设项目概况1.京石城际京石城际铁路利用既有西长线从北京引出,沿既有京广线向西,途径房山区、涿州、定兴、容城、保定、清苑、安国、无极、正定等人口密集县。6

2.京霸城际京霸城际自北京引出,经北京大兴区、廊坊永清县、固安县,至霸州终点;设新机场站。全线以桥梁为主,穿越新机场时以地下方式通过。3.京唐城际京唐城际自通州站,途径天津市宝坻区,终至唐山站。全线以桥梁为主。4.京滨城际京滨城际利用规划的京唐城际,从宝坻站接轨,出站后滨海方向线路向南引入天津北部新区,之后向东南引入天津滨海机场和滨海新区。5.廊涿城际(涿州-香河)线路起自京唐城际香河站,出站后线路经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市、北京新机场、固安线,至涿州终点。线路主要以桥梁为主。6.环北京城际(香河至平谷段)线路自新建廊涿城际终点香河站引出,并行北京外环线经香河、大厂、三河、平谷,与京唐城际、京沈客专衔接,全线以桥梁为主。7.城际联络线城际联络线北起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先后经过北京市顺义区、通州区、亦庄开发区,进入河北省后在廊坊市西部接入廊涿城际,最终进入首都新机场。线路联系了2座机场、2座城际火车站同时与8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8.崇礼支线京张铁路崇礼支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南起京张铁路下花园北站,途径下花园区、宣化县、赤城县、北迄崇礼县,大致呈南北走向。全线以桥梁、隧道敷设方式为主。2.2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本规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中有关综合交通的发展规划;符合《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关于城际铁路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依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本规划符合关于交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相关政策。同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能源政策。7

本规划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优化发展区,适于城际铁路建设;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对于铁路交通发展的要求。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交通一体化”的战略和疏解北京非功能的交通先导作用。规划的实施符合《环首都经济圈规划(2014-2020年)》和《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优化城镇体系结构的战略目标。在《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符合土地利用、土地限制管控要求。本规划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的补充和完善;本规划城际项目处于《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天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河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规划的优化发展区、限制发展区中,基本不涉及生态涵养区。本规划各城际线路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与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用地功能基本一致,不产生大的矛盾冲突,与《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等同层位规划总体协调。建议本规划编制机关协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机关,在城市详细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近期规划的京霸城际、廊涿城际、环北京城际(廊坊-平谷)、城际联络线、北唐城际、京滨城际纳入并预留交通廊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应将远期、远景规划城际铁路纳入并预留交通廊道。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地理状况(1)地形地貌京津冀地区北起燕山山脉,西至太行山区,东至渤海之滨,南据华北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同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山地、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系统。京津冀地区地势高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8

单元。京津冀地区地处暖温带及温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生产条件良好。区域生态环境呈特殊多样性和相对整体性,可恢复和保护程度较好。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都有分布。(2)河流水系环渤海地区为多条主要河流的入海口,区域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平原地区农业十分发达,形成了完善的排灌系统。本区位于海河流域下游的子牙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三河水系(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及滦河水系,所经地区主要河流有釜阳河、滹沱河、子牙河、潴龙河、清水河、龙泉河、漕河、瀑河、拒马河、小清河、白沟河、大清河、凉水河、凤港减河、凤河、龙河、龙凤河故道、北运河、永定新河、新开河、海河、京杭运河、青龙湾减河、潮白新河、蓟运河、陡河、沙河、青龙河、滦河等。北部为燕山,西部为太行山,南部为华北平原,东部紧靠渤海,受地形和季风影响,山前为多雨区,暴雨洪水经常发生,加上地势由北、西、西南向渤海倾斜、流入主河道汇入渤海。历史上当上游遇暴雨洪水来量大时,中下游河道泄量不足,因此下游洪涝灾害较为严重。为了缓解洪水灾害,在各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开辟了为数众多的滞蓄洪区。主要有淀北分洪区、永定河泛区、三角淀滞洪区、团泊洼滞洪区等。在京津冀区域内多条主要河流上游兴建有大型水库。(3)水文地质北京市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平原区第四系砂砾卵石层和山区及平原隐伏碳酸盐岩层中。平原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错河和大石河等冲洪积层所控制,含水层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天津共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区,即山区水文区和平原水文区,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成,北部由近山河流的洪积、冲积物组成的全淡水区,范围从蓟县至武清县北部,面积约为2664km2,常年补给量约4.47亿m3,该水区水质良好。从淡水区以南为咸地下水区,面积约6991km2,宜作为备用、补充水源。9

本区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局部地段地下水具承压性,北京地区局部存在上层滞水。3.2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概况2012年京津冀地区的总人口约10770.5万人,京津冀地区主要常驻人口集中在河北省较多,而北京和天津两地人口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城镇人口远多于乡村人口,这是有其直辖市的特殊性决定的。三地的性别比例相近,男性稍多于女性。年龄结构上,15-64岁人口相对集中,北京市老龄人口偏少,河北省儿童比例较高。(2)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经济发展综述京津冀地区经济基础雄厚,自然资源条件较为优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各中心城市经济特色鲜明,城市布局紧凑,交通便利,产业关联度高。目前,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京津冀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172亿元,占全国的10.9%,人均生产总值5693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07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2:43.3:50.5,与前几年相比,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综合交通现状1)铁路京津冀区域既有铁路网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状路网格局,主要由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哈线、京通线、京承线、京包线、京原线等放射线辅以津山线、石德线、石太线等纵横线及支线构成。而高速客运网已基本形成了以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广客专、津秦客专、石太客专、京沈客专(在建)、石济客专(在建)、京张铁路、津保铁路(在建)为主的骨架客运网。2)公路公路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公路已覆盖全部城市,连接90%以上的县城,通达沿海港口,联通周边省市区。经济区内高速公路主要有:北京~沈阳、北京~天津~唐山、北京~上海、北京~广州、天津~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国道主要有:G101、G102、G103、G104、G106、G107、G108、G109、G205、G207、G307等。201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17.4×104km,其中高速公路5610km。经济区目前10

已基本形成了以首都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道乡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3)民航航空事业迅速崛起。北京是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国际机场是全国最重要的中心机场和门户机场,也是亚洲第一大国际机场,40多家外国和地区航空公司以及20多家国内航空公司运营200多条国内、国际航线,通往国内76个城市、国际和地区58个城市。4)水运京津冀区域濒临渤海,拥有多个天然良港,海运十分发达,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均位居国内前茅,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9023×104t。天津港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是全国最大的粮食进口专业码头以及最大的原盐出口专业码头,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0062.89×104t;秦皇岛港是我国北方重要海港,港域深阔,终年不冻,以煤炭运输为主,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7260×104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之一;黄骅港为我国继秦皇岛之后又一煤炭运输大港,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7100×104t;唐山港是环渤海港口的后起之秀,2013年港口吞吐量已达到44600×104t。京津冀地区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现均以公、铁为主,其中铁路客、货周转量比重远逾其客、货运量份额,凸显了其在中长途运输中的骨干地位。3.3资源利用现状评价规划范围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9亩,低于全国人均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临近国际公认的耕地警戒线水平(0.8亩)。近年来由于城镇发展和建设用地扩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规划范围水资源总量为179.4亿m³,人均水资源量为254亿m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标准,更是低于维持人类生存的最低标准。而地表水开发利用率超过6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开发利用合理限度,属于罕见的过度开发利用状况。由于水资源稀缺,需要进行跨流域调水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京津冀地区用水由南水北调工程、引黄工程、引滦工程补充提供,水资源外部依赖性较强。京津冀地区主要利用煤炭作为主要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主要是电力。太阳能、潮汐、地热、风力、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比例不高。火力发电比例过高,造成较11

为严重的大气污染,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天津和河北省的重工业发展对能源依赖性较强,同时能耗也相对较高,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解决区域能源供需矛盾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种比较齐全,已发现各类矿产130种,铁矿石、石灰岩、煤、石油等较为丰富,资源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北部山区。但是该地区受限于生态环境质量,不利于大规模矿产开发。京津冀三地旅游以历史文化为主,其中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天津市现有各级文化保护单位113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天津共有历史文化保护街区9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5片。河北省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70处,其中国家级88处,是中国著名的文物大省。河北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历史文化名城5座。可见本区域的旅游结构以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辅以自然景观。3.4环境与生态现状评价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干道沿线的噪声水平呈上升趋势,噪声扰民现象更为突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较低,雾霾现象频繁发生,工业排污和机动车尾气造成大气环境质量显著下降。规划区域内重工业比例较高,污染物排放量大,而河流水量小,水资源严重不足,造成严重的水质和水量的双重压力。天津市除引滦入津沿线的水环境和水质较好,其它河道的水环境和水质较差,水环境容量已经普遍没有余量。地下水开采严重,地面沉降显著。规划范围湿地面积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湿地的萎缩退化严重。该地区土壤侵蚀以风力和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水蚀相对严重。河北省是沙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全省沙化面积达到272公顷,占总面积的14.5%,部分地区沙化面积扩大严重。规划范围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天津沿海地区大规模的石化产业,以及海上溢油事故。天津和河北省以工业发展为主,工业化进程中累积形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持久性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中转、贮存环节引发的次生突发事故等都可能为环境带来污染风险。12

3.5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1)资源制约因素城际铁路具有运能大、占地少等特点,大力发展城际不仅可以替代占地指标较大的公路运输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优化规划范围内的城镇结构进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城际铁路用水量沿线路呈点状分布,用水量占规划范围内的水资源量的比例极小;城际铁路网以电力为动力,替代汽车运输还可削减规划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石油消耗量。森林资源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区等,城际铁路网在这些区域密度较低,规划线路不受其影响。因此,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对铁路网规划实施的制约强度极低,不构成主要制约因素。(2)生态制约因素规划城际铁路在实施时将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提出的各项措施,能有效控制和治理施工带来的水土流失。,对盐渍化和污水灌溉等问题无显著影响。规划铁路网选线尽量避开湿地公园及保护区,采取桥架的方式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城际铁路一般桥梁、隧道比重较大,对两侧陆生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较小,基本不影响陆生动物、水生生物多样性;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会对植物的个体造成影响,但基本不影响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区系组成,基本不影响植物多样性。(3)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规划范围内分布有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以及大量的城镇建成区。京津冀地区声环境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区域出现超标现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干道沿线的噪声水平呈上升趋势,噪声扰民现象更为突出。规划范围内的声环境对铁路网规划实施的制约强度较高,是主要制约因素。规划范围内的振动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对铁路网规划实施的制约强度较低,不构成主要制约因素。(4)环境敏感区制约因素分析规划范围内分布有少量的环境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13

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等。规划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对铁路网规划实施的制约强度较高,是主要制约因素。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规划铁路网涉及生态功能三级区共计5个,占全部生态功能三级区的1.85%。根据《北京市生态功能区划》、《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规划铁路网所经过的生态功能区共计48个,占全部生态功能区的52%。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规划范围内的部分区域土壤侵蚀高度敏感,主要分布在北京至张家口一带,规划实施中应加强水土保持以及土地复垦工作。城际铁路网所经区域生境敏感性一般,以轻度为主,高度、极度生境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范围内的山区、河流中,城际铁路一般以隧道、桥梁通过;其中近期规划城际铁路除崇礼线外,所经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以耕地、城镇建设用地为主,生境敏感性轻。故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连通性、稳定性影响较小。规划实施扰动的主要植被大多为当地的常见种类,规划实施会导致这些植物种类个体受到影响,但不会改变评价范围内植物的区系组成。近期规划城际铁路临近26处环境敏感区,其中森林公园2处(穿越1处、临近1处),湿地公园3处(穿越3处),省级以上文物9处(穿越3处、临近6处),水源保护区12(穿越7处),本规划实施可能会对部分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本规划实施对地表的扰动、侵占将会改变土壤结构,需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减缓规划城际铁路沿线的水土流失。本规划实施将对规划城际铁路沿线的景观格局造成影响,也会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等视觉景观造成影响。4.1.2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1.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1)近期规划线路本次规划的近期8条城际铁路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14

(2)远期规划线路远期11条线路,其中除石邯城际外,沿线均分有自然保护区,共有8条线涉及13处自然保护区,其中5处国家自然保护区。详情见下表。表4.1-1远期规划线路沿线自然保护区分布概况表主要保护对象/类型面积(h㎡)序号项目名称区段敏感区级别行政区划唐海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河北省唐海县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省级省级省级110641680013380河北海兴湿地和鸟类河北省海兴县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南大港区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河北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渤海城抚宁-海国家级9昌黎县湿地、鸟类3000035913际兴天津市宁河县、天津市汉沽区、塘沽区、大港区、东丽区、津南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贝壳堤、牡蛎滩古海岸遗迹和滨海湿地国家级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天津市大港区市级省级湿地生态系统河北白洋淀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安新-固安101112白沟支线津承城际霸衡城际安新县湿地生态及候鸟29696900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蓟县-承德国家级中上古元界标准剖面天津市蓟县河北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霸州-衡水国家级河北省衡水市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16365大面积的天然侧柏林和栓皮栎北京市四座楼市级自然保护区环北京城密云-平北京市平谷区林;北京市珍稀植物种辽椴、北京市分布新记录种麦李和刺楸13市级市级199976040际谷天津-沧州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天津市静海县野生鸟类、湿地生态系统1415津沧城际石邯城际/15

16定沧城际/河北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衡沧黄城衡水-沧国家级河北省衡水市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1718191636511064际州京唐城际/唐遵城际、唐曹城际唐山-唐海唐海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河北省唐海县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省级(3)远景规划线路根据线路方案初步判定,远景规划的5条线路沿线分布有18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主要环北京城际(怀来~密云)段周边分布有11处。2.影响分析近期规划实施的8条线路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对规划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小;远期及远景规划线路由于线路方案的不确定性,本次评价初步判定了规划线路沿线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规划实施可能对保护区造成一定的影响。远期规划的线路沿线分布的13处自然保护区,有9处属于候鸟、湿地类型保护区,规划线路实施时,尽量远离上述区域,以减少对湿地的破坏和对鸟类的干扰。对于地质遗迹和植物类保护区,由于其不可恢复性,建议完全避让。4.1.3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遗产地的影响评价1.涉及文物保护单位概况本次规划城际铁路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可能会涉及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将产生一定影响。根据近期规划线路方案,近期共有两条线路涉及三处文物保护单位,详见下表。表4.1-2近期规划线路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网络项目名文物保护单位置关区段文物保护单位行政区划时代层次称位级别系骨架京唐城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上跨北京-宝坻崇礼-怀来北京通州区隋国家级网辅助城际线际下穿下穿长城遗址宣化县宣化县明明国家级国家级崇礼支线烽火台遗址16

远期及远景规划线路沿线分布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7处,目前尚无法准确界定规划线路与各文物的位置关系。2.影响分析由于规划线路受地质条件、曲线半径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无法确定规划线路与其他市县级文物的具体位置关系。在规划线路实施阶段,应重点调查工程可能涉及到的文物保护单位,局部优化线路,尽量绕避文物本体,若无法绕避建控地带,应向文物主管部门发函征求意见,办理相关手续。规划线路通过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时,应充分考虑振动对文物结构的不利影响。在项目实施前,应按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减缓措施,确保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运营期可根据实测数据调整运营车速,以保护文物保护单位。4.1.4对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影响评价1.规划线路涉及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概况近期规划的8条线路涉及2处省市级森林公园,即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京霸城际)、崇礼县和平省级森林公园(崇礼支线);远期规划的11条线路沿线分布有18处森林公园、4处地质公园;远景规划的5条线路沿线分布有12处森林公园、1处地质公园。2.影响分析占地影响;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垃圾等,将给公园环境带来一定的负担,乱砍乱伐、随意扩大施工范围等不规范的施工行为,会对公园植被、地表形态带来较大影响;城际铁路穿越公园时,将给公园内景观带来一定的影响,线路对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人员乱砍乱伐、随意扩大施工范围等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带来的景观不连贯性及游人的视觉影响。近期规划城际铁路涉及2处森林公园,可能造成的影响如下。(1)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近期规划线路北京至霸州城际铁路穿越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穿越距离约为1715m,北京至霸州城际铁路与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位置关系见下图。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保护对象为市级森林公园绿地、乔木、灌木。铁路线路穿越将对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2)崇礼县和平省级森林公园崇礼县和平省级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占地面积3933hm2。内辖翠云山、17

长城岭和红花梁三个景区,随着海拨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差异,形成植物类型垂直分布,从山底到山顶依次分布着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和亚高山草甸。近期规划线路崇礼支线贯通方案穿越崇礼县和平省级森林公园边缘,对于森林公园造成的影响较小。北京至霸州城际铁路与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位置关系示意图4.1.5对湿地公园的影响评价1.涉及湿地公园概况近期规划城际铁路临近3处湿地公园,分别为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公园(试点)、河北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远期规划11条线路沿线分布有7处湿地公园;远景规划5条线路沿线分布有3处湿地公园。2.影响分析18

(1)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天津市宝坻区,总面积5581.9公顷,于201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近期规划线路京唐城际铁路规划以桥梁形式跨越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长度约为1065m。京唐城际铁路与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空间位置关系见下图。铁路线路的穿越将对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京唐城际铁路与天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位置关系图(2)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公园(试点)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公园(试点)位于河北省香河县,总面积3689.36公顷,于201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近期规划线路京唐城际铁路规划以桥梁形式三次跨越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公园合理利用区,总长度约为3075m。京唐城际铁路与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试19

点)的空间位置关系见下图。铁路线路的穿越将对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公园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京唐城际铁路与河北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位置关系图(3)河北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河北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北端始于清水河发源地桦皮岭,最东端始于亚龙湾,南北、东西两个方向沿清水河顺流而下,在黑山湾汇合,总面积354.6公顷。崇礼清水河源湿地公园现有湿地面积为203.4hm2,公园湿地率为57.4%。公园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湿地与沼泽湿地2个大类,永久性河流湿地和沼泽化草甸2个湿地型。近期规划线路崇礼支线穿越了该湿地公园,2015年4月7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同意京张高铁崇礼支线跨越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函》原则同意京张高铁崇礼支线跨越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20

崇礼支线与河北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置关系4.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城际铁路施工期,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将对施工场地附近的声环境敏感点产生一定影响。经预测,无遮挡情况下,除京霸城际、京唐城际、京滨城际铁路边界近期路基段昼间不满足70dB(A)、夜间不能满足60dB(A)要求外,其余全部规划线路沿线昼间等效声级均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昼间70dB(A)、夜间60dB(A)的标准限值要求。列车若以150km/h的速度进入城区,铁路边界昼、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70dB(A)标准要求。距线路外侧轨道中心线120m以外,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4.3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城际铁路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表现为强振动施工机械对距施工场地较近的振动环境敏感点的影响以及浅埋隧道施工对顶部振动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地面敷设方式路段近期规划城际铁路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及以外近期21

铁路振动预测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铁路干线两侧”昼间80dB、夜间80dB标准。经预测,列车运行速度350km/h时,无砟轨道路堤段在线路外轨中心27m外地面振动级<80dB,桥梁段在线路外轨中心11m外地面振动级<80dB;列车运行速度250km/h时,有砟轨道路堤段在线路外轨中心32m外地面振动级<80dB,桥梁段在线路外轨中心9m外地面振动级<80dB;列车运行速度200km/h时,有砟轨道路堤段在线路外轨中心19m外地面振动级<80dB,桥梁段在线路外轨中心4m外地面振动级<80dB。4.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沿线车站、动车组检修基地、动车运用所等。集便污水为旅客在乘坐动车组时产生、在动车组检修基地或动车运用所或部分车站排出,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生产废水主要由动车组检修产生、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等,以及动车组洗刷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阴离子洗涤剂等。动车运用所主要产生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洗刷废水以及动车组排放的集便污水。(2)污水排放去向及达标性分析规划未确定站段的具体数量及位置。城际铁路网的特点为有利于方便居民乘车、有利于吸引客流、有利于带动沿线城镇的发展,故城际铁车站选址一般要进入城镇规划区。故部分站段位于在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这部分生活污水、集便污水可在站段内预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位于在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外的部分站段,根据受纳水体功能对站段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检修及洗车废水可优先选择在站段内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可处理达标后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或排放;对于无回用要求的站段,检修及洗车废水也可直接处理达标后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或排放。根据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排查,近期规划的8条城际线路涉及水源保护区有7处,分别为通州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引滦入津明渠、唐山市西郊饮用水源保护区、尔王庄水库、南水北调干渠、大兴新城一、二水厂地下水源22

保护区。由于远期、远景规划仅给出了各城际铁路的大致走向,不能准确判断城际铁路与各主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具体位置关系,远期、远景规划城际铁路所经区域有主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0处。城际铁路施工、运营对可能会涉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定影响。施工期间的影响为:占地影响,水土流失,施工废水、固体废物等影响以及环境风险。运营期大部分城际铁路运行动车组列车,基本不会产生污染影响。4.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范围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和西部为燕山和太行山山脉,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本次规划近期、远期项目均布局在中部和东南部的平原,个别远期项目和远景项目延伸到燕山山区,根据规划城际线路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城际铁路工程形式主要为桥梁和路基,局部为山岭隧道。在机场区域,规划的项目以地下隧道的形式敷设。近期规划京霸城际、廊涿城际所经区域地貌主要为平原,但通过机场地段为地下敷设方式,施工可能影响附近大兴区的地下水饮用水源。从地形地貌初步判断,远期规划津城城际(遵化-承德)、环北京城际(平谷-密云)、远景规划环北京城际(涿州-怀来、怀来-密云)、京秦第二城际所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分布有少量低山及平原,铁路将采用隧道形式穿越丘陵、低山。除上述城际铁路隧道地段地下水环境较为敏感外,其他桥梁和路基地段对地下水影响很小。城际铁路运营后,随着隧道衬砌、堵水等措施逐步发挥作用,隧址区山体地下水位会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状态。4.6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城际铁路运营采用动车组列车,无流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各城际铁路规划的车站、动车组检修基地、动车运用所等需要采暖供热的场所,设置的锅炉将采用清洁能源,对环境空气影响轻微。4.7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城际铁路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废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产生的铁路职工生活垃圾、旅客候车垃圾、旅客列车垃圾等对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运营期动车组检修时产生的金属切削一般回收利用、动车组定期更换的蓄电池一般由生产厂家定期回收处置,对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23

4.8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范围内目前很少有居民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的用户将进一步减少,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对电视收看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符合GB8702-2014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GSM-R基站以天线为中心,沿铁路方向两侧各20m外、垂直铁路两侧各10m外、竖直方向天线至向下6m外的区域辐射功率密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072-2014)相应限值。4.9社会环境影响评价4.9.1通达性影响评价本规划实施后,将实现中部核心区主要城市间“0.5~1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之间“1~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交通圈。规划城际铁路线路覆盖京津冀地区50万城市人口的全部城市和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上的绝大部分城市,覆盖中部核心区5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和东部滨海区、南部功能区1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京津冀地区的通达性极大地得到提高,将极大地方便居民出行,有力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9.2征地、拆迁影响评价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征用土地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及农业生产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土地所属的村和个人有一定影响,受征地影响的主要为农村居民。在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中本着最大限度的节省和减少占用耕地的原则,尽量少占用良田、尽量选择劣地或荒地,但仍不可避免占用一定数量的农田,这给沿线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将拆迁线路沿线的房屋,给拆迁户的生活带来暂时影响。受拆迁影响的居民既包括农村居民也包括城镇居民,对他们来说,主要是居住条件受到影响,居民住房拆迁以后,对居民的拆迁补偿及安置是首要问题。征地、拆迁加剧了所在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紧张状况,征地、拆迁补偿和安置处理不慎,有可能导致受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4.9.3对就业、产业布局、民众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1)对就业的影响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为社会带来更多就业机24

会,促进社会稳定。一方面,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必将会导致行业结构的调整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城际铁路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等一系列活动还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将促进沿线第三产业的兴起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根据类比,每修一公里铁路就需要劳动力600人左右。近期规划城际铁路1012km、远期规划城际铁路1817km、远景规划城际铁路624km。意味着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将为规划范围新增就业岗位38-110万人,将为当地人口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的作用。(2)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城际铁路建设投资会刺激地方经济的增长。交通投资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施工期可直接增加劳动力、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消费;在运营期能促进地区人员物资交流的需求。从而扩大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增加,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首先,在城际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等原料。据测算,铁路建设投资每完成1万元,需要水泥2吨,钢材0.32吨。按此比例估算,近期规划城际铁路建设共需消耗水泥3864万吨、钢材618.24万吨。这必然会直接带动规划范围的建材业、矿业、冶金、木材加工、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间接促进餐饮、娱乐、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在城际铁路的运营过程中会对土地资源、农业、林业、旅游、矿业带来更大的影响。交通运输改善了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的条件。铁路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效益是通过提高土地的经济区位作用体现出来的,铁路网改变了区域交通状态,提高了区域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交通环境,从而改善了区域的投资条件,提高了土地的优位作用。(3)对民众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1)改善区域的交通条件城际路网覆盖了规划范围内的所有中心城市以及周边的城镇,快速、安全、灵活、便捷的快速铁路运输体系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促进地区间的科技、文化和体育交流,农民外出务工及就医等也会更加方便。城际铁路网建成后,核心区主要城市间可实现“0.5~1小时”到达,中心城市之间可在“1~225

小时”到达,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间可“0.5~1小时”到达,极大地提高区域内城市间的通达性,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大大减少交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促进沿线区域住宅开发和商业企业的增加,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人口增加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城际铁路的建设使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当地。首先,施工期,大量施工人员进驻当地,使当地物价上涨,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施工队伍的进驻将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影响。此外,施工结束后将有少量农民进入城镇生活,且外来人员也将增加,给城镇在住房、供水等各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噪声亦将使居民正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3)对沿线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影响沿线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较城镇居民偏低,城镇建设,医疗卫生条件与中心城市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城际铁路规划的实施为当地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将提高沿线人民收入水平。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将使沿线地区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城镇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上来,使城际铁路沿线地区未来的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4)对沿线公用设施交通阻隔的影响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将拆迁线路沿线部分管道、高压电线路、照明线路、通信线路、闭路电视线路等,这将给使用这些设施的用户带来影响。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将破坏原来道路交通系统,城际铁路将对线路进行封闭,对线路两侧的居民来往带来一定的阻隔影响。4.9.4对水利设施的影响评价规划范围所属华北平原,河网密集,山区目前,规划范围内已修建了大量的蓄、引、提、调水利工程,初步具有既能开发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又能跨水系、跨流域调水的供水工程体系。规划城际铁路网可能会穿越输水明渠以及南水北调管涵等部分水利工程,对水利工程造成一定影响。4.10本规划对资源的影响评价4.10.1本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影响(1)规划实施土地资源需求估算根据估算,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共需永久占用土地12718h㎡,其中近26

期规划项目需永久占用土地3410h㎡、远期规划项目需永久占用土地6123h㎡、远景规划项目需永久占用土地2103h㎡。(2)土地资源影响根据规划城际铁路网与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叠加,近期规划城际铁路所经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以耕地、城镇用地为主,根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占耕地面积的84-87%,规划城际铁路将会占用部分基本农田。4.10.2本规划对水资源的影响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近期规划项目用水量约487.9万m³/年、远期规划项目用水量约810.7万m³/年、远景规划项目用水量约294.5万m³/年。城际铁路网运营期消耗水资源的节点一般在站段,沿线路呈点状分布。城际铁路网为方便居民乘车、吸引客流、带动城镇发展,部分站段要进入城镇规划区,部分站段位于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这部分站段可采用城镇自来水。对于部分位于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外的站段,类比其他铁路,一般采用自建水源供水。由于城际铁路站段用水量较小(一般小于100m³/日),故不论采用城镇自来水还是自建水源供水,对当地的水资源影响均较小。4.10.3本规划对能源资源的影响城际铁路网以电力为动力,基本不消耗水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根据对规划范围内已建成、已开工铁路项目的调查,各项目平均耗电指标为259.54万KW•小时/年.km,据此估算本规划实施后的耗电量。根据估算,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共需耗电144.18亿KW•小时/年,其中近期规划项目耗电44.16亿KW•小时/年、远期规划项目耗电73.37亿KW•小时/年、远景规划项目耗电26.65亿KW•小时/年。城际铁路网消耗的电力由地方电网接入。4.10.4本规划对矿产资源的影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基本布局在滨海平原区,规划区内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线路所经区域矿产主要为廊坊市境内的砖瓦用粘土,天津市武清区的陶瓷土、砖瓦用粘土,蓟县的多金属矿、煤层和建筑用非金属矿,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可能会压覆途经地区的矿产资源,造成这部分矿产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城际铁路开工前须委托专业单位27

开展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根据评估结论优化选线、选址方案,控制城际铁路对矿产资源的压覆影响。城际铁路网运营期不消耗矿产资源,由于交通条件改善,将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4.10.5本规划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城际铁路网将大幅度改善规划范围的交通条件,通过城际铁路网等使规划范围内外的城市与规划范围内的景点串联,从而加快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了旅游景点的通达性,节约旅游成本,降低在途时间,增加人们出行旅游的机会。这是城际铁路网对旅游资源的促进作用。4.10.6本规划对生物资源的影响规划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分布于北部和西部的燕山和太行山区,城际铁路网在这些区域基本没有布局,仅崇礼支线以隧道穿越有林木资源分布的山体;草地在区域内零星分布;规划范围内的海河及其水系,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渔业资源不丰富,城际铁路网以桥梁跨越河流。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对生物资源影响极小。4.11环境风险影响预测与评价4.11.1施工期环境风险城际铁路施工中,桥梁水中基础施工作业时施工机械油箱泄漏、含油污水泄漏等进入到水体以及临水设置的泥浆池坍塌导致渣浆直接进入水体,对水域水质、水生生态产生影响。部分城际铁路的隧道顶部分布有居民及水井、泉眼、水塘以及环境敏感区等,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表水漏失和地下水径流改变。隧道施工涌水、突泥对施工安全以及隧道洞口周边环境带来风险。城际铁路经过不良地质路段,施工可能会对施工安全以及施工场地周边安全带来风险。城际铁路弃渣量大、弃渣场数量较多,弃渣场挡渣墙垮塌会对周边安全及环境带来风险。城际铁路施工中可能会发现文物,若保护、处理措施不当,文物存在被损坏的风险。4.11.2运营期环境风险28

铁路运营期内部风险主要表现为:(1)由于工作人员的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而产生的行车事故风险;(2)设备维护不良而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并在运行过程中未被及时发现而导致行车事故所产生的风险;(3)由于运营管理人员的过失而引起的行车事故所带来的风险。内部风险的成因多为人为因素所致,且占铁路风险事故的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完善运营管理规章制度和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而使风险事故发生的机率得以降低或避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以运送旅客为主,城际铁路环境风险较小。运营期动车组检修基地、动车运用所等因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造成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有可能导致的污染事件,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污水与锅炉废气超标排放。4.12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及《铁路“十二五”规划》,规划范围内共规划了10条铁路,其中5条客运专线,5条铁路,目前已实施了具有城际客运功能的国铁干线8条,其中已建成4个铁路项目、已开工和将要开工4个铁路项目,延长线施工2条。未施工2条包含在本次城际铁路网规划中。.本规划环评依据规划范围内已实施的8条具有城际客运功能的国铁干线和2条延长线项目以及本规划的城际铁路网,开展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4.12.1累积资源影响城际铁路规划实施将占用土地资源、消耗水及电力资源,不消耗矿产资源,故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三面预测分析累积资源影响。(1)累积土地资源影响根据规划范围内已运行的具有城际功能的铁路干线的平均占地指标3.37h㎡/km,经估算,规划范围内城际铁路及具有城际功能的国铁干线近期共计占地14695hm2、占规划范围幅员面积的0.068%;远期共计占地20818h㎡、占规划范围幅员面积的0.096%;远景共计占地22921h㎡、占规划范围幅员面积的0.11%。(2)累积水资源影响根据规划范围内已实施的具有城际功能的国铁干线的平均用水量指标约35.64万m³/百km,经估算,规划范围内城际铁路及已建在建城际铁路近期用水量1448万m³/年、远期用水量2259万m³/年、远景用水量4002万m³/年。29

(3)累积能源资源影响根据规划范围内已实施的具有城际功能的国铁干线的平均耗电指标为86.91亿KW•小时/年.百km。根据估算,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实施共需耗电144.18亿KW•小时/年,其中近期规划项目耗电44.16亿KW•小时/年、远期规划项目耗电73.37亿万KW•小时/年、远景规划项目耗电26.65亿KW•小时/年。城际铁路网消耗的电力由地方电网接入。4.12.2累积的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地下水环境、电磁环境、社会环境的累积环境影响难以量化,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固体废物累积环境影响容易量化,故重点预测分析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固体废物的累积影响。(1)生态环境累积影响规划范围已实施的10个具有城际功能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线网密度为0.84km/百k㎡。根据调查,这10个项目实施基本不影响规划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基本不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的组成。类比分析,城际铁路实施后产生的累积影响也基本不会不影响规划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基本不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的组成。(2)环境敏感区累积影响由于规划城际铁路需引入既有铁路枢纽和地区,而在部分铁路枢纽或地区周边分布有较多的环境敏感区,既有、在建铁路已穿越这些环境敏感区,本规划的城际铁路将再次穿越这些环境敏感区,将产生叠加和累积影响,详见下表。表4.12-6近期规划城际铁路涉及的环境敏感区累积影响分析表环境敏感区本规划城际铁路穿越情况京唐城际北京至宝坻段跨越既有、在建铁路穿越情况既有津蓟铁路跨越湿地公园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公园京唐城际北京至宝坻段跨越崇礼支线跨越无无河北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崇礼县和平省级森林公园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京杭大运河(通州段)长城遗址及烽火台崇礼支线跨越京霸城际穿越京唐城际无既有京九铁路(西黄线)、京沪高铁既有京哈铁路跨越大运河通州段无崇礼支线注:本表只统计了近期规划城际铁路已确认穿越的环境敏感区。30

由上表可知,宝坻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3处环境敏感区已有既有或在建铁路穿越,近期规划的城际铁路穿越以上环境敏感区会产生累积影响。(3)噪声累积影响声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