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突发中毒概述_第1页
化学品突发中毒概述_第2页
化学品突发中毒概述_第3页
化学品突发中毒概述_第4页
化学品突发中毒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品突发中毒应急处置

一、概述1、背景资料进入到21世纪以来,化学品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登记的化学物质达到2600多万种,

每天有20余种新的化学物质进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其中有60多万种化学品实现了成规模的商业生产领域;作为化学品,在特定条件下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可以是自然因素引起,例如洪水、飓风、火灾、地震;也可以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例如爆炸、恐怖破坏、投毒、战争行为等。事实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原因造成的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在逐渐增多。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突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来。这不是一般的爆炸,而是农药厂发生的严重毒气泄漏事故。博帕尔农药厂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起来的,用于生产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制造这些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气体。这种气体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惊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成液态后,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12月2日晚,博帕尔农药厂工人发现异氰酸甲酯的储槽压力上升,午夜零时56分,液态异氰酸甲酯以气态从出现漏缝的保安阀中溢出,并迅速向四周扩散。毒气的泄漏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虽然农药厂在毒气泄漏后几分钟就关闭了设备,但已有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几天之内有2500多人毙命。当毒气泄漏的消息传开后,农药厂附近的人们纷纷逃离家园。他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向四处奔逃,只希望能走到没有受污染的空气中去。很多人被毒气弄瞎了眼睛,只能一路上摸索着前行。一些人在逃命的途中死去,尸体堆积在路旁。至1984年底,该地区有2万多人死亡,20万人受到波及,附近的3000头牲畜也未能幸免于难。在侥幸逃生的受害者中,孕妇大多流产或产下死婴,有5万人可能永久失明或终生残疾,余生将苦日无尽。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典型恶果。事故发生后,美印双方就谁是主要责任者问题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最后,这桩案子以美国的巨额赔款了结。其实,无论双方怎样争辩,人们只要把博帕尔农药厂的安全装置和美国本土上类似工厂的安全装置做一个对比,就会对此问题一目了然。美国本土的这类工厂都设有先进的电脑报警装置,并大都远离人口稠密区,而博帕尔农药厂只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周围还有成千上万的居民。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有毒物质容器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幸存者在等候治疗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同日,毒气中失明的受害者而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遭受军事毒剂“沙林”意外袭击;

东京地铁沙林恐怖袭击事件---March20,1995

12人死亡

将近1,000人住院5,500人就診

东京地铁沙林恐怖袭击事件事件发生后3小时才认识到是神经性毒剂恐怖袭击692名受到毒剂污染135名救援人员受到污染20%医疗人员受到二次污染

东京地铁沙林恐怖袭击事件只有688名接触者为救护车后送到医院,其余为过路车辆或自行前往4,500名接触者行走自如,附近的医院在第一个小时接诊了500名伤员东京市内无足够的阿托品的抗毒药物许多人至今仍有慢性伤后紧张综合症存在的问题

确定毒物缓慢医院无防护器材组织实施群体性伤员救治方案迟缓急诊室等候区通风不足医疗人员二次污染抗毒药物储备不足2003年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丘的地铁火灾,是一次人为破坏事故,当有人在地铁列车上纵火以后,列车司机在逃离火灾现场时竟然拔走机车主控钥匙,致使整列车箱完全断电,车门被封闭,致使大批乘客死于窒息性气体中毒。近年来国内突发中毒事件2001年9月吉化公司中小学豆奶中毒事件;2002年2月江苏省南京市汤山镇特大毒鼠强中毒事件;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导致群体硫化氢中毒事件;2005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老河头镇意外砷化氢中毒事件;2005年3月29日晚,一辆在京沪高速公路行驶的罐式半挂车在江苏淮安段发生交通事故,引发车上罐装的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失去最佳救援时机,直接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而死亡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事发以后围观的民众,表明公众自身防范意识的匮乏。2、近年来国内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的特点(1)无法预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化学品种类;(2)给人群造成突如其来的伤害;(3)不同化学品造成的伤害特点可以有很大不同;(4)事件发展趋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后个别环节的处理疏漏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5)信息整合异常困难,媒体报道的速度常常快于官方机构的报告,容易造成事件发展的失控;(6)医疗机构确认没有发生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比确认发生中毒事件难度更大,容易演变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政治事件,激发相关矛盾,影响社会稳定。3、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令人瞩目,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杜绝其发生?经过多年实践,许多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不管制订如何严密的防范措施,只能降低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几率,不可能彻底杜绝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利益,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的唯一方法,是科学有效应对、处理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着重建设大都市医疗反应系统。1995年美国首都华盛顿建立大都市医疗应急队,进行相应训练后,应对化学、生物和放射意外灾害事件。1996年,为防备奥运会期间出现突发事件,在亚特兰大市建立了相似的应急队伍。1996年,美国大都市医疗反应系统正式立项,归属于美国联邦卫生和公众服务部。美国政府确定,突发事件管理的目的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挽救生命,减少和防止伤害,保护财产和环境免受损害。大都市医疗反应系统采取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建设。参与该系统的城市,必须在原来应急反应的基础上,提高其医疗应对能力,具备院前、院内和公共卫生的反应能力。至2002年,美国共有122个城市参加了大都市医疗反应系统。参加大都市医疗反应系统的城市有一定的药品、器械、血清和防护设备储备,定位于满足初始24小时的救治需要。24小时后,通常可以得到国家医药器械应急物品储备系统的支援。4、建立应急处理体系政策依据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应对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应当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彼此间有密切关联。预防

根据政府有关政策法规,明确医疗机构在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救治工作中应当承担的具体职责,以及履行职责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物质需求方案,称之为医疗机构应对大型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预案。准备

落实医疗机构应对大型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预案中的部分内容。包括防护用品、抢救药品、器材的采购和维护;针对“预案”管理体系、不同专业技术预案技术体系的演练。响应

在发生大型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后,按照整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医疗机构应对大型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应对预案,参与院前现场救治工作和院内救治工作。恢复

涉及医疗机构参与人员和设备的清洗消毒、物资盘点、损失评估、人员休整和健康状况观察、设备保养等内容。也包括社会灾后重建方面的医疗需求救助。二、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具有明确的专业技术特点医疗机构制订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不是为了有预案而制订预案,必须根据社会整体预案中医疗机构承担的具体职责,制订落实方案,形成自身的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医疗机构应对大型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预案,是对社会整体应急救援预案的拓展与补充,其主要职责是受害者紧急现场救治与分类检伤、受害者住院的系统医疗诊断与治疗、受害者的康复与心理治疗;因此需要突出医疗救治技术规范和诊疗特点,作为不同医疗机构参与同一起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救治工作的技术指南,应当具有明确的专业技术特点。综合性医院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化学品所导致的大型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制订不同的专业技术应对预案。2、医疗机构应对大型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预案的构建要点1)明确组织管理体系及其相应职责由于化学品种类繁多,不同化学品造成人体伤害特点不同,因此应对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可能涉及医疗机构各个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除了明确承担首要救治工作的专业科室(中毒医学科、急诊科),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很具体地限定将参与救治任务的专业科室;但是应当明确组织管理体系及其相应职责。2)预案要有自身特点承担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机构,其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以及业务管理职能机构,都应当根据自身职能范围制订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应对预案。3)共同完成中毒医学科或急诊科负责化学中毒性疾病救治主体工作,根据所处理病种的不同,医疗机构其它相关科室以联合会诊、联合组队、应急抢救或病例讨论会的形式共同完成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工作。医疗机构任何部门在接到重大化学品中毒突发事件信息后,应当立即负责通报给医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相关科室主任。由中毒医学科、急诊科以及相关科室专家组成应急会诊组,就突发中毒事件的性质、患者中毒程度以及涉及人数、潜在影响、救治方案和院际协调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对策,同时将有关中毒突发事件的初步情况上报给卫生行政部门,在此基础上启动医疗机构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开展临床救治工作。大型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中造成的患者人数,有可能超出一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承受限度;大型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地点可能远离一家医疗机构的有效服务范围;因此承担大型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主体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是行政区域内医疗救治网络的主体,能够迅速提供医疗救治指南,与其他医疗机构协调工作,共同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大都市中承担大型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具有一定的人员、物质储备以及机动能力,能够响应政府的要求,支援其他地区的大型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医疗救治工作。三、分级与报告(一)分级1.属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的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1)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的;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2.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的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1)伤亡5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3.属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的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1)伤亡3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4.属一般突发公共事件(Ⅳ级)的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1)伤亡10人以上且有1例以上死亡和危重病例的;(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二)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从发生化学品中毒的事故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收治事故受害人员的医疗卫生单位和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在发现化学品中毒造成人员伤亡或可能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时,报告人应当立即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进行报告。(三)报告内容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化学品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毒物品种、泄漏量、波及范围、受害人数、处理情况、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还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四、现场应急处置(一)卫生部门在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职责

对化学品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涉及政府的多个行政和业务部门,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公安、民政、质检、环境保护、铁路、民航、公路、海运、工商和邮政等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卫生部门应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对事件伤亡人员进行医疗救援;化学品毒性鉴定;对泄漏化学毒物的健康危害进行监测、评价和预防。(二)现场应急处置的主要任务(1)负责中毒现场受害人的应急救治工作;(2)对中毒现场周围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区域进行毒物和健康损害监测;(3)调查中毒事件已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状况;(4)预测毒物对人群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5)为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医学指导;(6)为现场相关部门提供业务支持和建议;(7)协助调查事件的发生原因;(8)提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三)赶赴现场前的物品准备1.现场检测用品和仪器

一般应准备常见毒物快速检测管、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粉尘采样器及滤膜、大气采样器及相应采样用材(50ml或100ml气密式玻璃注射器、50一10000ml铝塑采气袋和采液瓶、吸收管、活性炭管、硅胶管、扩散膜、滤料等)、温湿度计、通风干湿表等,有条件的单位可配置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等。2.应急人员自身防护用品各种级别的呼吸防护器、防护服、防护手套及防护鞋等。3.调查用表和记录用具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调查结果汇总表、采样单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4.参考资料

作业场所和环境毒物方面的监测技术规范、标准检测方法、职业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一2002)、毒物信息库和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参考资料等。(四)现场防护要点1.防护进人存在或可能存在危险物质的场所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防护原则如下:(l)泄漏毒物毒性大、浓度高于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或现场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低于18%时,应采用便携式氧气呼吸器、便携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空气呼吸器等供气式呼吸防护器;(2)对于泄漏环境中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高于18%,毒物浓度低于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时,可以采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3)存在刺激性、腐蚀性毒物的泄漏场所,应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现场浓度和侵人途径等情况选择相应级别和种类的防护服、防护眼罩、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靴等防护装备。2.防爆进人存在或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不得使用非防爆电器,不得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五)事故情况初始评价通过较短时间的现场观察,综合已得到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初步判断事故的泄漏物质,波及范围,危害扩展的可能性,人员伤亡,进入现场应进行的防护等级,是否需要外界援助等。(六)泄漏物质的检测1.检测内容泄漏物及其泄漏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所生成的有害物质,包括:(1)有害物质的种类;(2)有害物质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范围。2.检测区域

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包括:(1)事故周围居民区;(2)事故可能波及的其他邻近区域;(3)事故现场划定的冷区(安全区);(4)应急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其他区域。3、检测方法在事故可能影响到的居民区设置采样点,使用合适的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检测或采样,无法在现场得到结果的,应采集足够多的样品(包括采集泄漏物进行留样备检)及时送实验室检测。可选用下列快速检测方法:(1)试纸法(2)气体速测管法—填充管型(3)水质速测管法—显色反应型(4)便携式分析仪器测定法

(1)试纸法气体、蒸气或气溶胶有害物质半定量测定,可用于氨气、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光气、氢氰酸、硫化氢、甲醛、乙醛、二氧化氮、次氯酸、过氧化氢等的检测。(2)气体速测管法—填充管型。有毒气体的定量或半定量测定,可用于一氧化碳、氨气、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硫酸二甲酯、氟化氢、硫化氢、氯化氢、砷化氢、汞蒸气、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乙烯、乙炔、乙醚、汽油、光气、氰化氢、丙烯腈、磷化氢等物质的检测。(3)水质速测管法—显色反应型

水中有毒物质半定量测定,根据速测管用途确定检测物质。(4)便携式分析仪器测定法

各类有毒物质的定量或半定量测定,根据仪器用途和性能确定检测相应物质。4、评价标准定量测定时,以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或最高容许浓度(MAC)为评价依据。(七)现场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措施1.疏散与隔离2.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3.保护应急人员4.泄漏控制5.调查报告1.疏散与隔离发生化学品泄漏后,应立即疏散现场的无关人员,隔离毒物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物的大量泄漏,应立即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并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决定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和疏散方向。影响环境污染区的确定一般由环保部门根据现场毒物测定情况结合气象条件确定。由公安部门实施隔离和警戒。2.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如果泄漏物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要对整个毒物泄漏区域内控制电源和禁止各种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电器,禁止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3.保护应急人员按下列原则对应急人员进行保护:(1)进人化学品泄漏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人员均必须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和训练,应对泄漏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2)在进人现场之前,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穿(佩)戴防护装备前,应认真对防护装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特别是要有专人对呼吸器的压力参数及阀门等进行检查;(3)应当详细记录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紧急撤离时应进行点名;(4)要有监护人,严禁单独行动;(5)要始终在高处和上风向进行操作;(6)对执行关闭阀门、堵塞泄漏点任务或其他危险作业的人员应使用喷雾或开花水流进行掩护;(7)现场应准备特效解毒剂和其他急救医药用品,并有医护人员待命;(8)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4.泄漏控制(1)对小容器泄漏,可将泄漏部位转向上,移至安全区域,然后采取转移物料、钉木楔、注射密封胶等方法处理。(2)对大容器泄漏,一般是边将物料转移至安全容器,边采取适当的方法堵漏。(3)对钢瓶泄漏,必须由专业人员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如果泄漏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同时,冷却钢瓶减压。操作时要注意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4)对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应立即采用关闭相关阀门,切断与之相连的设备、管线或改变工艺流程等方法控制泄漏。条件允许时,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用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方法和措施来控制泄漏。(5)对有害气体可用喷水雾的方法吸收和降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在现场,可用消防车、洒水车从上风方向喷射开花或喷雾水流对泄漏气体进行稀释、驱散;如能同时进行有组织地通风则效果更好。(6)对陆地上的液体泄漏物,可用修筑围堤、挖掘沟槽的方法进行收容。为防止泄漏物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可使用土壤密封剂。(7)对水体泄漏物,可用修筑水坝的方法,控制小河流上的泄漏物;如泄漏物为不溶性沉块,可挖掘沟槽控制;如泄漏物为不溶性漂浮物,可用表面水栅阻拦,再用撇取设备撇取;如泄漏物具有可溶性或沉降性,可用密封水栅来收容。(8)对挥发性强的泄漏物,可使用泡沫或其他漂浮物覆盖,或用二氧化碳、液氮和湿冰等冷冻剂低温冷却。(9)对陆地上限制住的液体泄漏物、水中的固体和液体泄漏物,可用抽取的方法清除。(10)对陆地上的泄漏物(包括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可用活性炭、天然有机吸附剂、天然无机吸附剂或合成吸附剂等进行吸附;还可视情况用水泥、凝胶、石灰等固化剂使其转化成稳定形式。(11)对酸性和碱性泄漏物,可用中和法处理。(12)泄漏控制时的注意事项,当泄漏无法控制,或已在泄漏处发生了燃烧且无法灭火,或泄漏场所已经发生了爆炸且存在继续爆炸的可能时,不要贸然进行泄漏控制。5.调查报告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最终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概况(包括事故时间、发生单位及地址、毒物性质、伤亡、损失概括和事故级别);(2)事故经过(事故发生过程描述);(3)事故原因(直接和间接原因分析);(4)事故处理(疏散、隔离、堵漏、泄漏物处理、检测及其他现场控制措施等,应对本部门的人员出动及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简要表述);(5)事故后果(包括波及范围、人员损伤、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程度等);(6)现况和后续措施(处置后基本情况、对残留毒物的处理、污染区洗消、事故后监测等);(7)受害人处置及转归;(8)事故评价及经验教训;(9)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五、常见化学品突发中毒的毒物种类

和主要临床表现(一)种类1.窒息性气体2.刺激性气体3.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4.有机化合物5.农药1.窒息性气体

包括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和化学性窒息气体。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包括氮、氢、乙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氦、氖、氩和二氧化碳。最常见的化学性窒息气体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等。2.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种类甚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酸,如硫酸、盐酸、硝酸、铬酸;成酸氧化物,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成酸氢化物,如氟化氢、氯化氢、嗅化氢;卤族元素,如氟、氯、澳、碘;无机氯化物,如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氧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硅;卤烃,如嗅甲烷、氯化苦;酯类,如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甲酸甲酯;醚类,如氯甲基甲醚;醛类,如甲醛、乙醛、丙烯醛;有机氧化物,如环氧氯丙烷;成碱氢化物,如氨;强氧化剂,如臭氧;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羧基镍、硒化氢。除上述后三项外,其余化合物的刺激作用都与其成酸性有关。刺激性气体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常见者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3.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铅、锌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砷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等。4.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脂肪烃类化合物,如丙烷、丁烷、正乙烷、乙烯、丙烯、丁烯、天然气、石油醚、汽油、煤油、润滑油、环乙烷、环戊二烯、松节油;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酚、甲酚、五氯酚、二硝基酚、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2-氯乙醇、氯丙醇、丙酮、环己酮、异己酮、甲醚、乙醚、异丙醚、甲醛、乙醛、丙烯醛、糠醛等;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如丙胺、丁胺、乙二胺、硝基甲烷、2-硝基丙烷、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等;腈类化合物,乙腈、丙腈、丙烯腈、丙二腈、异氰酸甲酯、硫氰酸酯类、异硫氰酸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如吡啶、甲基吡啶、氯吡啶、烟碱、呋喃等。5.农药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酰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类、有机氯类杀虫剂等;杀鼠剂,如氟乙酰胺、毒鼠强等;除草剂,如百草枯等。(二)主要临床表现1.刺激性气体中毒

此类气体对人体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局部症状,如果接触浓度高、时间长,则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如昏迷、抽搐。按刺激性气体的化学特性可分为:高水溶性刺激性气体,有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这类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在眼和上呼吸道的潮湿组织表面很快溶解,形成酸或碱类物质,产生速发的、强烈的刺激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为刺激症状,如大量吸人出现肺水肿时常无潜伏期;低水溶性刺激性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羧基镍等,因溶解度小,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弱,气体吸入量就相对增多且易进人呼吸道深部,因而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的可能性大,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随吸入毒物的量、毒物浓度及接触时间增加而缩短,但与溶解度成反比。液态挥发性刺激性毒物如氢氟酸、盐酸、硝酸等直接接触皮肤,可发生灼伤。2.窒息性气体中毒

主要致病环节是引起机体缺氧,脑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毒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乏力、烦躁不安、嗜睡,严重者昏迷、抽搐,常伴有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在浓度高的化学性窒息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环境中,中毒患者可发生“电击式”死亡。3.金属和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毒铅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其他如锌、铜、锰等氧化物铅及其化合物急性中毒少见,表现为阵发性腹绞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口腔中常有金属味,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嗜睡、谵妄,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抽搐。四乙基铅是毒性很强的亲神经毒物,主要经呼吸道进人体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天,有的甚至达3个月,初期表现为失眠、健忘、多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多汗、手抖等,重症患者常迅速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胡言乱语、躁动不安、哭闹打人,甚至谵妄、昏迷、抽搐。部分病人可出现体温、脉搏、血压偏低的“三低”征。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吸人高浓度蒸气引起。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与细支气管炎,吸人浓度高与时间长者病情重。患者发热、胸闷、气急、咳嗽、多痰、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及湿锣音等。血白细胞增高。X线胸片可见肺部出现密度较高云雾状模糊阴影。此外,有肾损害与口腔炎,出现少尿、蛋白尿、管型尿、流涎、齿龈肿痛、渗血等。铬及其化合物粉尘或烟雾吸入中毒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有些患者出现鼻出血、声音嘶哑或过敏性哮喘。

砷及其化合物急性中毒多为经口中毒引起,吸入中毒少见。吸入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轻且出现晚。砷化氢以急性中毒为主,吸入后有数小时至2天的潜伏期,尔后出现以溶血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关节及腰部酸痛,可有畏寒、发热、巩膜黄染,尿呈深褐色至酱油色,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磷及其化合物(包括磷化氢)吸入中毒后,立即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呼吸道刺激症状,还可有头晕、头痛、乏力、呕吐等,重者于2—3天后出现黄疽、肝肿大,甚至肺水肿、昏迷、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有些金属如锌、铜、锑、锰、镁等氧化物的烟雾被吸人后,经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一般1—4小时)可出现“金属烟尘热”,表现为寒战、发热,达38—39℃或更高,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24小时。4.有机溶剂及其他有机化合物

此类有机化合物急性吸人中毒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严重者可意识不清、昏迷、抽搐、澹妄。有些有机化合物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和溶血,某些卤代烃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损害5.农药中毒

有机磷类杀虫剂吸入中毒潜伏期短,皮肤吸收潜伏期可达数小时,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肌束震颤、心动过缓,严重者出现肺水肿、昏迷、抽搐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临床表现与有机磷杀虫剂类似,但潜伏期较短,病情恢复较快。毒鼠强、氟乙酰胺中毒常表现为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类似癫痫大发作的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心肌及肝损害。六、医疗救治(一)院前医疗救治原则(二)院内医疗救治(三)心理咨询与治疗(四)医疗救治中的物质准备与后勤保障(一)院前医疗救治原则1.迅速脱离危险现场2.及时消除污染3.保持呼吸道通畅4.尽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5.对症和支持治疗6.检伤和分类处置1.迅速脱离危险现场

将患者迅速搬移到空气新鲜场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

2.及时消除污染

脱去患者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污染的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能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并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人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3.保护呼吸道通畅4.尽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

通过输液、利尿和使用解毒剂等方法加速清除已吸收人体内的毒物。5.对症和支持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治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等。6.检伤和分类处置如果现场的受害者众多,一定要对病人进行检伤和分类,然后按先救命后治伤(病)、先重后轻、先排险后施救、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的原则进行病人的处置。进入现场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必须达到化学事故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等级要求,针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化学品提供有效保护。配备合格防护设备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参与抢救的人员,从上风向小心进入事发现场救治中毒患者。为确保事发现场人员的安全,应当根据事故状况建立隔离区,保证无防护人员在危险范围之外,保证足够的场地空间用于物资调动和人员救治。对于受到化学品伤害的人员,应当尽快使其离开事发现场,终止毒物继续吸收。对于受到污染的人员,应当尽快进行彻底清洗。现场检伤需要根据不同化学品中毒诊断标准、患者相应临床表现判定。在发生突发化学品急性中毒事件时,应当由医务人员对中毒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优先抢救病情危重患者。重度中毒患者,在躯体明显部位固定红色标记,表示需要立即处理。中度中毒患者,在躯体明显部位固定黄色标记,表示需要尽快处理。轻度中毒患者,在躯体明显部位固定绿色标记,表示患者目前可能受到轻微伤害。死亡患者,躯体明显部位固定黑色标记。(二)院内医疗救治院内医疗救治包括诊断与治疗的实施。正确的临床诊断是指导治疗的重要基础;由于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的突如其来,涉及人员多,病情严重程度不一且容易伴随心理因素影响,正确评价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非易事。必须由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结合患者化学品接触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判定。医疗机构在处理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时必须进入应急状态,动用可利用医疗资源,成立医疗专家组,提出诊疗方案,动员所有专业科室,在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指挥下负责全院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还要整合社会医疗资源救助患者。(三)心理咨询与治疗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甚至是疑似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有超出医疗服务领域,演变成为社会公众事件的趋势,其参与因素涉及公众综合素质、各方面的心理诱导、媒体导向、利益驱动等,成因非常复杂。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到社会安定、医疗机构和政府的日常工作状况。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在医学上没有悬念,但是沟通、相互理解极其困难,呈现出不应有的复杂局面。作为处理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医务工作者,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必须有所认识,其重要的责任是早期将心理咨询与治疗融入医疗救治过程。医务工作者应当认识到,普通公众不具备医学常识,作为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受害者对于预后以及医疗保障会有疑虑。应当充分认识到,在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中,受害者的心理状况通常极端脆弱,因此医务工作者告知受害者相关信息时应当注意以下要点:紧急情况下你的信息应当(1)简单:受害人不是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难以接受复杂的信息;(2)及时:受害人希望信息是“第一时间的”;(3)准确:受害人不希望得到的信息有一点差别,所以直接给出信息;(4)可信性:情感沟通和开诚布公是可信性的关键;(5)一致性:信息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不安。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尽可能让患者对相应化学品的作用特点、应对措施和预后有先入为主的了解,医务人员有意无意的误导对于患者的心理影响或许是不可逆的。避免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演变成为社会公众上访事件,政府的正确作为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取得诊断治疗方面的共识很重要,必要时心理咨询医师应当早期介入中毒救治工作。(四)医疗救治中的物质准备与后勤保障

在发生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时,信息的及时传递、有条不紊的现场组织处理和充分的救治能力,对于控制、减少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致关重要。但是,如果物资与设备的保障不能及时到位,有效的处理与救治就是一句空话。(1)设备器材的需求应对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首先需要考虑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人数剧增的需求,可能与医院日常医疗工作有所不同。人工器械在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抢救人数剧增的情况下,医院原先的设备可能无法满足救治需要,简易球囊呼吸器、麻醉咽喉镜、麻醉插管、手动负压吸引器等的供应、使用情况,关系到整体事件的救治效果。突发事件的救治,我们可能面对几十名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