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概论(发展史第一讲)ppt_第1页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概论(发展史第一讲)ppt_第2页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概论(发展史第一讲)ppt_第3页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概论(发展史第一讲)ppt_第4页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概论(发展史第一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概论》主讲教师:靳涛院系:电气信息学院课程性质:全校选修课2/4/20231第1节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

1.概述从第一辆汽车诞生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代汽车技术是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集中表现,它实际上是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交叉的产物。现代汽车是架在四个车轮上的计算机控制系统。2/4/20232第二章汽车发展史§2.1汽车的产生和演化

§2.2世界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2.3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2.4我国汽车工业及其发展前景

§2.5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2/4/20233

§2.1汽车的产生和演化

现代汽车的方面经历了幻想、探索、诞生、完善四个阶段。

一、幻想期1.运输方式的飞跃(撬轮子发明牛马车出现)秦始皇--铜马车,三国时的“木牛流马”等。如下图。2.车的设想二、探索期风帆车

1600年,荷兰人西蒙.

斯蒂芬,发明双桅杆风帆车。2/4/202342.蒸汽汽车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发明蒸汽机。1769年法国人古诺发明第一辆蒸汽汽车。1774年英国发明家瓦特研制出具有真正意义的动力机械

——蒸汽机。2/4/20235三、诞生和完善期

1.汽车的诞生1801年法国化学家勒本提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工作循环原理;1838年英国人巴尼特研制勒原始的两冲程煤气机;1860年,法国技师列诺尔制成第一辆实用的常压煤气发动机,并申请专利,开始批量生产,使内燃机商品化。1862年法国人罗彻斯发表四冲程发动机循环理论,并取得专利;2/4/202361885年:卡尔.奔驰(德国)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三轮汽车奔驰(Benz,CarlFriedrich),德国工程师,出生于一个火车司机家庭,年青时受过技术方面的教育。1878年开始研究新型内燃机,1879年首次研制成功火花塞点火内燃机。1882年开始尝试把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上,1885年他的三轮车试制成功,并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专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1887年开始把汽车作为商品出售;1894年生产出著名的“维洛”小客车,后置发动机、双人座、并且首先采用了橡胶充气轮胎。2/4/202371892年:鲁道夫.狄赛尔(德国)柴油机发明专利,四冲程柴油机鲁道夫.狄塞尔(RudolfDiesel,1858-1913),德国著名热机工程师,柴油机的发明者。1892年,狄塞尔取得了用压缩空气点燃煤粉提供动力的机械装置的专利.一年后,奥古斯堡的MAN公司依据他的原理制造了第一台发动机.狄塞尔卒于1913年,其他人继承了他的工作.1924年,在柏林汽车展上展出了MAN公司制造的第一台狄塞尔卡车发动机(柴油机).与此同时在曼海姆,一台带预燃烧室的狄塞尔发动机被装载了奔驰车上。2/4/20238

2.汽车的发展完善

20世纪初,销量最大的还是蒸汽汽车,电动汽车也比内燃汽车发展充分。在欧洲的城市公共交通中,电车占着优势。德国人发明汽车,但在汽车发展初期,贡献最多的是法国人。

1889年法国人标致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1891年法国人首次采用前置发动机后驱动,开发出摩擦式离合器;1895年开发出充气式橡胶轮胎;1898年雷诺车采用变速箱、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2/4/202393.汽车的大量生产美国人奥兹(olds)于1897年创立奥兹汽车公司,1901年生产和销售425辆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牌轿车,1905年达6500辆,开始了汽车大量生产的新纪元。1908年被并入通用汽车公司。

1913年福特发明勒科学设计的汽车流水生产线。福特T型轿车从1908年到1927年共生产1500万辆,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德国大众公司的甲壳虫所打破。2/4/202310§2.2世界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汽车工业的形成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美国相继出现一批汽车制造公司

1891年法国标志汽车公司(标志创立);1898年法国雷诺汽车公司(雷诺三兄弟);1899年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1897年德国欧宝汽车公司;1906年英国劳斯-莱斯汽车公司;1919年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2/4/202311二、汽车工业的发展

1.美国汽车工业高度发达。

2.欧洲汽车工业兴起和大发展。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volkswagen风靡全球。

3.日本汽车工业腾飞。

4.汽车工业发展重心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如中国。2/4/2023122.德国著名汽车公司(1)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1883.10本茨创建;

1890年戴姆勒创建发动机公司;1926.6两公司合并,本部在斯图加特。(2)大众汽车公司

1937.5波尔舍创建;品牌:大众、奥迪、西亚特、斯柯达等。2/4/202313§2.3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福特T型车汽车产品多样化:大众甲克虫精益的生产方式: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2/4/202314§2.4我国汽车工业及其发展前景

在旧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生产的汽车,更谈不上汽车工业。仅有些从国外进口的汽车。

一.旧中国的汽车制造业2/4/202315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回顾50年的历史,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高速发展四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4/202316创建阶段(1949~1965年)基本特征:

建立了一汽、实现汽车工业零突破;继而建立南汽、上汽、济汽、北汽。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从此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一大(一汽)四小(南汽、上汽、北汽和济汽)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2/4/202317成长阶段(1966~1980年)

基本特征:

兴建二汽、川汽、陕汽和陕齿三个主要生产军用越野车的三线汽车厂;开发矿用自卸车和重型汽车。

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1975年东风140型卡车

2/4/2023183.改革开放阶段(1982~1993年)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技术和资金,生产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摩托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增长。

2/4/202319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莫奇利任总设计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2/4/202320一、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类型二、传感器的类型及功用

三、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基本功能四、执行元件的类型

第3节汽车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2/4/202321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

任何一种电子控制系统,其主要组成都可分为信号输入装置、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元件三部分。一、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类型信号输入装置(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执行元件2/4/202322信号输入装置——各种传感器,采集控制系统的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

电子控制单元——ECU,给各传感器提供参考电压,接受传感器信号,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处理后执行器发出指令;

执行元件——由ECU控制,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

2/4/202323类型: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比较简单,ECU只根据传感器信号对执行元件进行控制,而控制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其控制过程没有影响。

开环控制——ECU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对执行器进行控制,但不去检测控制结果;

闭环控制——也叫反馈控制,在开环的基础上,它对控制结果进行检测,并反馈给ECU。2/4/202324给传感器提供电压,接受传感器和其他装置的输入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该车型的特征参数和运算所需的有关数据信号;确定计算输出指令所需的程序,并根据输入信号和相关程序计算输出指令数值;将输入信号和输出指令信号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并存储故障信息。向执行元件输出指令,或根据指令输出自身已储存的信息;自我修正功能(学习功能)。三、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基本功能2/4/202325喷油器、点火器、怠速控制阀、巡航控制电磁阀、节气门控制电动机、EGR阀、进气控制阀、二次空气喷射阀、活性炭罐排泄电磁阀、油泵继电器、风扇继电器、空调压缩继电器、自诊断显示与报警装置、仪表显示器等。四、执行元件的类型

2/4/202326车辆:先进的车辆系统,包括导航系统、报警系统、安全气囊、视觉增强、自动巡航和自动避撞系统等。

交通参与者:驾驶员及行人辅助系统。

道路:先进的交通系统及道路管理系统,包括导航系统、电子收费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支援系统。

2/4/202327ETC系统2/4/202328

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装于车辆上的传感器及计算机控制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