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7-05-31 颁布
  • 2017-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33854-2017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_第1页
GB/T 33854-2017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_第2页
GB/T 33854-2017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_第3页
GB/T 33854-2017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_第4页
GB/T 33854-2017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CS3304050

M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854—2017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

网络联网技术要求电力线联网

Networkingspecificationforbroadbandcustomernetworkbasedon

publictelecommunicationnetwork—PLCnetworking

2017-05-31发布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3854—2017

目次

前言

…………………………Ⅸ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1

缩略语

4……………………2

系统结构

5…………………6

网络参考模型

5.1………………………6

系统参考模型

5.1.1…………………6

协议参考模型

5.1.2…………………7

网络概述

5.2……………8

物理网络

5.2.1………………………8

逻辑网络

5.2.2………………………10

内的通信

5.2.3AVLN………………10

工作站

5.2.4…………………………10

参数值

5.3………………10

物理层

6……………………12

概述

6.1…………………12

的结构和生成

6.2PPDU………………13

格式

6.2.1PPDU……………………13

结构

6.2.2PPDU……………………14

符号的时间控制

6.2.3………………14

帧控制

6.3AVFEC…………………15

净荷

6.4FEC…………………………17

净荷编码

6.4.1FEC………………17

扩频器

6.4.2…………………………17

卷积编码器

6.4.3Turbo……………17

卷积编码流程

6.4.3.1Turbo……………………17

分量编码器

6.4.3.2………………18

终止

6.4.3.3………………………18

删余

6.4.3.4………………………19

交织

6.4.3.5Turbo………………19

信道交织

6.4.4………………………20

模式

6.4.5ROBO……………………22

映射

6.5…………………25

概述

6.5.1……………25

空白子载波填充

6.5.2………………25

最后一个比特符号的填充

6.5.3……………………26

GB/T33854—2017

映射参考

6.5.4………………………26

帧控制的映射

6.5.5AV(QPSK)…………………36

的映射

6.5.6BPSK/QPSK/8-QAM/16-QAM/64-QAM/256-QAM/1024-QAM……………36

的映射

6.5.7ROBO-AV……………38

符号生成

6.6……………38

前导码

6.6.1…………………………38

帧控制

6.6.2AV……………………42

净荷符号

6.6.3………………………42

优先级决定符号

6.6.4………………43

功率等级

6.6.5………………………44

子载波模板

6.6.6……………………44

幅度映射

6.6.7………………………45

发射机电气规范

6.7……………………46

发送频谱模板

6.7.1…………………46

发射机精度

6.7.2……………………47

时钟精度容限

6.7.2.1PHY………………………47

发射星座误差

6.7.2.2……………47

接收机电气规范

6.8……………………47

接收机动态范围

6.8.1………………47

接收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6.8.1.1………………47

接收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

6.8.1.2………………47

接收机输入阻抗

6.8.2………………47

抗窄带干扰

6.8.3……………………48

物理载波监测

6.8.4…………………48

优先决定符号的检测

6.8.4.1……………………48

前导码符号的检测

6.8.4.2………………………48

帧结构

7……………………48

帧结构

7.1MAC………………………48

概述

7.1.1……………48

帧头

7.1.2MAC……………………49

概述

7.1.2.1………………………49

帧类型

7.1.2.2MAC(MFT)……………………49

帧长度

7.1.2.3MAC(MFL)……………………50

完整性检查值

7.1.3…………………51

协议数据单元结构

7.2MAC…………51

概述

7.2.1……………51

帧控制域

7.2.2MPDU………………52

概述

7.2.2.1………………………52

定界符类型

7.2.2.2(DT_AV)……………………52

接入域

7.2.2.3……………………53

短网络

7.2.2.4ID(SNID)………………………53

GB/T33854—2017

变量域

7.2.2.5(VF_AV)…………53

帧控制校验序列

7.2.2.6(FCCS_AV)……………53

长净荷格式

7.2.3MPDU…………54

净荷的格式

7.2.4BeaconMPDU…………………54

净荷的格式

7.2.5SoundMPDU……………………55

层功能

8MAC……………56

周期结构和信道接入机制

8.1Beacon………………56

周期和环路同步

8.1.1BeaconAC…………………56

周期结构

8.1.2Beacon………………56

概述

8.1.2.1………………………56

模式中的周期结构

8.1.2.2CSMA-OnlyBeacon………………59

非协调模式中周期的结构

8.1.2.3Beacon………60

协调模式中周期的结构

8.1.2.4Beacon…………61

信道接入

8.1.3………………………62

信道接入

8.1.3.1CSMA/CA……………………62

信道接入

8.1.3.2TDMA…………65

控制平面

8.2……………65

连接和链接

8.2.1……………………65

连接和链接的概念

8.2.1.1………………………65

连接和链接标识符

8.2.1.2………………………66

传送业务

8.2.2………………………67

连接业务

8.2.3………………………67

连接的建立

8.2.3.1………………67

全局链接的建立

8.2.3.2…………69

连接的拆除

8.2.3.3………………69

连接和网络模型

8.2.3.4…………70

连接的重配置

8.2.3.5……………71

触发的全局链接的重配置

8.2.3.6CCo…………71

广播多播的连接业务

8.2.4/………………………72

检测和报告流程

8.2.5………………73

信道估计

8.2.6………………………74

重定位流程

8.2.7Beacon……………75

桥接

8.3…………………75

路由和再生

8.4…………………………76

作为单播再生器的

8.4.1MSDUAVSTA………76

作为广播和组播再生器的

8.4.2MPDUAVSTA………………78

数据平面

8.5……………78

物理层时钟和网络时间基准同步

8.6…………………78

网络时间基准

8.6.1(NTB)…………78

代理中的

8.6.2BeaconBTS………………………79

发现中的

8.6.3BeaconBTS………………………79

抖动和时延控制的到达时间戳

8.6.4MSDU………79

GB/T33854—2017

时钟修正

8.6.5PHY………………79

分配分界

8.6.6………………………80

帧间隔

8.6.7…………………………80

汇聚层功能

9………………82

概述

9.1…………………82

分类器

9.2………………82

功能

9.2.1……………82

分类器配置

9.2.2……………………83

分类器启动的自动的连接建立

9.2.3()……………83

分类信息参数

9.2.4…………………83

解复用

9.3………………84

监测

9.4QoS……………84

自动连接业务

9.5………………………84

概述

9.5.1……………84

数据流的评估

9.5.2…………………85

处理

9.5.3ACS………………………85

数据平滑时延补偿抖动控制

9.6(,)…………………86

点到点平滑

9.6.1……………………86

端到端平滑

9.6.2……………………86

平滑控制

9.6.3………………………86

中心控制器

10……………86

上电网络发现流程

10.1………………86

网络实例化

10.2………………………88

静默启动

10.2.1……………………88

启动

10.2.2HomePlug1.0.1-Only…………………88

混合启动

10.2.3……………………88

启动

10.2.4AV-Only………………88

设备关联认证授权

10.3//……………88

加入

10.3.1AVLN…………………88

人机友好名字

10.3.2………………92

用户接口工作站

10.3.3(UIS)………………………92

获取的完整信息

10.3.4AVLN……………………92

关联方法

10.3.5……………………93

关联

10.3.5.1………………………93

去关联

10.3.5.2……………………94

授权方法预配置

10.3.6(NMK)……………………94

概述

10.3.6.1………………………94

使用默认

10.3.6.2NMK…………95

直接获得

10.3.6.3NMK…………95

用或加密从获得

10.3.6.4DAKMDAKAVLNNMK………95

用从获得的另一个方法

10.3.6.5MDAKAVLNNMK………96

用公用私有密钥从获得

10.3.6.6/AVLNNMK………………96

认证方法

10.3.7……………………96

GB/T33854—2017

加入

10.3.7.1AVLN……………96

离开

10.3.7.2AVLN……………96

从中删除

10.3.7.3AVLNSTA…………………97

的分配和更新

10.3.8TEI…………98

10.3.8.1TEI………………………98

消除了歧义的

10.3.8.2TEI……………………98

的租期和更新

10.3.8.3TEI………………………98

何时停止使用

10.3.8.4TEI……………………99

的选择

10.4CCo………………………99

概述

10.4.1…………………………99

用户指定

10.4.2CCo………………99

自动选择

10.4.3CCo………………100

能力

10.4.3.1CCo………………100

选择的顺序

10.4.3.2CCo………………………101

的转移切换功能

10.5CCo/…………101

发现过程

10.6…………………………102

概览

10.6.1…………………………102

发现

10.6.2Beacon………………103

已发现列表和已发现网络列表

10.6.3STA……………………103

拓扑表

10.6.4………………………103

发现周期

10.6.5……………………105

流程

10.6.6…………………………105

网络连接代理

10.7……………………105

概述

10.7.1…………………………105

隐藏工作站的识别

10.7.2…………106

隐藏工作站的关联

10.7.3…………106

代理网络的实例化

10.7.4…………107

建立

10.7.4.1PxN………………107

选择

10.7.4.2PCo………………108

要求的任务

10.7.4.3PCo………………………108

代理

10.7.5Beacon………………108

向隐藏工作站提供

10.7.6NMK…………………108

向隐藏工作站提供对认证

10.7.7NEK(HSTA)………………109

通过交换

10.7.8PCoMME………………………109

到的转变

10.7.9STAHSTA……………………109

到的转变

10.7.10HSTASTA……………………110

掉线恢复

10.7.11PCo……………110

关闭代理网络

10.7.12……………110

代理网络限制

10.7.13……………110

带宽管理

10.8…………………………110

主要功能

10.8.1……………………110

连接规范

10.8.2(CSPEC)…………111

概述

10.8.2.1……………………111

GB/T33854—2017

连接描述符

10.8.2.2(CDESC)…………………115

供应商定制的和参数

10.8.2.3QoSMAC……………………116

中字段的排序

10.8.2.4CSPEC…………………116

剩余带宽

10.8.2.5………………117

和参数的最小集

10.8.2.6QoSMAC…………117

重配置能力

10.8.2.7CSPEC……………………117

调度及带宽分配

10.8.3……………117

连接准入控制

10.8.4………………118

周期配置

10.8.5Beacon……………119

备份和失败恢复

10.9CCoCCo……………………119

备份

10.9.1CCo……………………119

失败恢复

10.9.2C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