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市赛获奖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市赛获奖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市赛获奖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市赛获奖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市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5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A.上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对外贸易发达2.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工人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解体3.明清实行海禁政策,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交流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清政府害怕外国人支持汉人进行反清斗争D.造船技术落后,不适应远洋航海4.“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晋商文化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5.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2488492(两白银)康熙十一年18096850康熙十二年21358006康熙二十六年28964499康熙三十年31849719康熙三十三年41007790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6.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已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主要表现有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②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自由劳动力增多④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⑤新的科技发明日新月异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7.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8.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9.近几年,广东海洋考古队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0.《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人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A.保护自然环境B.封闭山林猎场C.严惩猎杀家犬D.禁止进山伐木11.在古代中国,人口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宋朝人口已突破1亿,鸦片战争前夕更是突破4亿。面对人口膨胀的沉重压力,明清时期解决的措施不包括A.统治者实行重农政策B.农民在土地上进行精耕细作C.开发“边际土地”,扩大耕地总量D.积极对外移民和拓展海外贸易12.《国语·晋语四》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对材料中“工商食官”的正确理解是A.通过从事工商业发家为官的人B.工商业的税收成为官府的主要财政来源C.依靠政权力量管理和经营工商业D.工商业满足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辱之……市井之子孙(寄人子弟)。——《史记·平准书》材料二井口之交,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手室名邑之役。——《后汉书·郭陈列传》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功,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未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则安能不为非?——王符《潜夫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西汉初年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3分)(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13.观察下面四幅图片,完成问题:(1)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9分)(2)图1、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主要联系?(3分)(3)图1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图4所示的机构设置的历史原因是什么?(8分)(4)概述四幅图所反映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状况给我们有何启示?(6分)附加题: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空前的中国热,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1分)(1)简述欧洲“中国文化热”出现的背景。(2分)(2)“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3)从何时起中国开始失去世界领先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国内国际原因有哪些(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5CDBCA6--10BCDDA11--12DC二.非选择题【第13题9分,第14题26分,附加题11分】13.(1)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4分)(2)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3分)(3)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14.(1)图1:农业生产商品化;(3分)图2: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地区兴起了众多的工商业城市;(3分)图3:清朝初期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3分)(2)联系: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商业的繁荣。(2分)(3)图1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赋税征银;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的广泛种植。(6分)图4原因:闭关锁国(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3分)(4)经济作物的推广与农产品商品化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国内市场是影响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闭关政策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附加题:(1)中华文明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2分)(2)国家统一,政权稳固(康乾盛世);经济上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位;是当时疆域范围最为辽阔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