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_第1页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_第2页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_第3页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_第4页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一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熟练背诵全诗。【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三.赏析讨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四.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五.拓展延伸:赏析理论.悲剧定义:A恩格斯说: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构成了悲剧的冲突。B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死亡。C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中说:悲剧是把人生最崇高和最富于诗意的因素集中起来反映在不幸的人生形式之中。D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裂给人看(鲁迅语)李商隐爱情诗是他的抒情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结论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乐,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qq一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六.课堂小结: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爱情是美好的,虽然也会有不太圆满的结局,但歌颂爱情的诗都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了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希望大家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如果喜欢他的诗风也可以去阅读我们在最开始提到的那几首诗。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二一、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理解把握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手法。二、知识链接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三、课前预习.注音云鬓()探看().词语解释晓镜()云鬓().诵读全诗,理解大意。四、课堂讨论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如何理解?“多情自古伤离别”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懒洋洋的,百花也凋残了,此情此景,人何以堪?2.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思想感情?“丝”和“相思”的“思”是同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拿蜡炬流泪来比喻自己内心的煎熬。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来对镜梳妆,夜来吟月怀远,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为何会觉“月光寒”?“晓镜但愁云鬓改”,是想象那位姑娘也和自己一样无休止的思念着对方,晓来对镜梳妆恍惚觉得自己秀发不同于往常了,也许很快就会衰老了吧!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妈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的凄清和寒冷实际上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悲凉。五、课后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秋闺思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