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对教师身心健康的调适应用,音乐论文_第1页
古琴对教师身心健康的调适应用,音乐论文_第2页
古琴对教师身心健康的调适应用,音乐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琴对教师身心健康的调适应用,音乐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古琴对老师身心健康的调适应用【】【】关于古琴的论文:古琴对老师身心健康的调适应用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下中小学老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概述古琴及古琴音乐的特点,以期从音乐辅导和音乐共振的角度促进老师的身心健康。阐述怎样用古琴音乐调节老师压力、情绪等状态,同时通过抚琴等方式到达老师的修身养性。本文关键词语:古琴;老师;身心健康;一、老师身心健康现在状况老师的身心健康问题,是指老师在职业活动中和其它多种因素中造成的损害老师身心健康的问题。当前我们国家老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90964名公众进行的“中国老师健康状况调查〞。显示,群众以为老师的身体健康问题有三大主要诱因:为学生操心、教学任务繁重、精神压力过大〔分别为66.0%、60.6%、52.9%〕。老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诱因:学生升学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分别占81.2%、31.8%、29.5%〕。一半以上的老师天天工作8~10小时,约三分之一的老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只要不到20%的老师天天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调查发现,老师的压力来源主要是:学生成绩、繁重的教学任务、收入低、工作时间长、职称晋升、论文发表等。老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工作量和时间比以前增加很多。通常工作10年左右的老师会出现各种职业疾病,城市老师的压力更大,身心健康问题更多。老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如今心理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职业压力、人际紧张以及心身疾病等方面。尤其是30-40岁年龄段的骨干老师心理问题较多,主要是焦虑、躯体化、强迫异常感觉和状态。有没有解决的途径?笔者试图从古琴音乐与身心健康的角度阐述古琴音乐特点以及其对老师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期纾解老师心理压力,促进老师身心健康。二、古琴与古琴音乐特点琴,亦称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华最为古老、最为重要的乐器。古人以琴棋字画为四雅,而琴居其首。古琴在先秦时期就相当盛行,距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古琴随着时代的变迁演进,如今的古琴跟唐代后的古琴基本没什么差异,它造型优美、历史意蕴深沉、艺术风格古朴灵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作用远超出音乐本身。〔一〕古琴音色特点古琴的音色极为独特,琴音以静美为特色,“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它非常巧妙,音至高处而不扰人,不烦心;音至微处不致湮没不闻。因而,琴最适宜于个人情绪调节和心性修养。古琴音色有三种,分别是泛音、按音和散音。古琴所弹出的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约可弹出119个泛音。古琴音乐的泛音多,应用频繁。每个泛音点就像一个“自然之节〞,假如人为改变“自然之节〞的位置,违背客观规律,就弹奏不出泛音,唯有古琴能够用大段的泛音来弹奏旋律。其音色幽雅、飘逸、空灵,如天籁之音,清亮高远。散音是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古琴散音深沉浑厚。七根弦的音为〔正调弹奏时〕倍徵,倍羽,宫,商,角,徵,羽。这些散音是全弦振动发出的声音。古琴的音色中最独特的一种音色为走手音,其声古朴深沉,或清婉灵动,它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二〕古琴音乐特点古琴音乐的内容多反映现实的生活,它们或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历史上的重大题材,或以抒情的曲调展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渔歌〕(平沙落雁〕(山居吟〕等单纯描写寄情山水、超脱名利高尚情趣的题材;(广陵散〕(离骚〕气势恢宏,描写重大历史题材;通俗易懂的(流水〕(酒狂〕(梅花三弄〕等。古琴音乐里文人琴曲大不同于艺术琴曲,文人琴曲是修养个人、寄托情感思想的一种琴曲,重在意趣而不在技巧。文人琴曲经常以山水作为情感寄托和生命归宿,对宁静和谐的向往,(潇湘水云〕和(渔樵问答〕就是典型的代表。古琴曲在表示出思念等感情上也很突出,比方(忆故人〕固然表示出的是对故人的思念,但哀而不怨。文人琴曲里面还有一类重要的就是对“隐逸〞的向往,士大夫对现实失望,转而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实现精神上的自由,表现超脱与文人风骨。三、古琴对老师身心健康的调适应用〔一〕音乐对神经系统的调适原理音乐是复杂的人造听觉刺激,音乐是一种感染力强的刺激,大量的证据〔胎儿与婴儿反响研究、脑损伤病人研究等〕表示清楚人类具有音乐性,大脑中的音乐感统机制包括广泛的神经系统。关于音乐对大脑的影响研究通常倾向音乐的一些元素,比方:音调、旋律、音色和节拍等。Osbome和Gale(1976〕发现右脑半球对音乐表现出更多的激活。Knovalov和Otmakhova(1984〕发现音乐对左右半脑造成的影响在没有受过音乐训练的被试中表现出更高层次的趋同性。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可调节大脑皮层,使体内的激素增加。使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和消化系统顺畅运作。音乐能够使生理机能得到调节,进而缓解疾患,提高生命质量。〔二〕古琴音乐与身心健康协调作用薛易简所着(琴谱〕讲:“琴之为乐,能够观风教,能够摄心魂,能够辨喜怒,能够悦情思,能够静神虑,能够壮胆勇,能够绝尘俗,能够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这些概括起来能够讲是古琴对人精神上的影响。换句话讲是对古琴修身养性作用的概括。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富有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但社会生活复杂了,各种思潮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变得更为复杂。在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结果的追求太过急迫。老师也遭到社会的影响,教育系统要请教师教学出成绩,逼着老师不得不承受着宏大的压力在工作。因而,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变得更为难得和重要。一般的乐器听了让人心动,古琴却能使人心静,修心调气。古琴强调弹琴时心平气和,调息净虑,心静气平。一般而言,人在听到幽雅舒缓的音乐之后,通常会沉浸在音乐美的世界,心神沉醉,内心安然,有益身心健康。当我们听古琴音乐的时候,音乐刺激使大脑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加肾上腺素等,改善大脑功能。古琴音乐通常比拟舒缓,刺激下丘脑和边缘系统,调节人的情绪,到达放松的目的。同时愉悦放松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原因是外界环境压力超出人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弹奏或聆听古琴音乐是舒缓精神和情绪压力的好方式方法,由于古琴音乐大多是简静、淡雅、舒缓的,具有减压和放松的特点。古琴音乐的内容多数描写人在大自然中的感悟,具体表现出恬淡自然的意境,让聆听者从紧张的现实环境中跳脱出来。古琴音乐与当代医学共振音乐有很多共通之处,实验证明,在平衡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分泌荷尔蒙等方面,共振音明显优于药物,且无药物副作用。通过聆听古琴音乐能够刺激听觉中枢达抑制疼痛,起到镇痛的效果。古琴音乐大多是文人音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维护健康心态。经常聆听古琴等轻音乐也能塑造良好的人格。〔三〕古琴弹奏与身心健康弹奏古琴能够帮助开发左右脑。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逻辑、理性思维功能一般在左脑比拟突出;想象、感性思维功能在右脑具体表现出得较好。弹奏古琴的右手八种基本指法——抹、挑、勾、剔、打、摘、托、劈,能够组合多达五十多种复合指法。有助于左脑的逻辑、理性思维。弹奏古琴的左手指法比方吟、猱、掐起、带起、蛇行鹤步等,这些指法动作有助于右脑想象、感性思维。同时,弹奏古琴还需要大量左右手互相配合的指法。比方绰、注、分开、掐撮三声、拨剌伏等。可见,弹奏古琴不单能积极开发左、右脑,还能全面发展理性与感性思维。除此之外弹奏古琴还有益于身体健康,研究发现手指与心脏、大脑神经密切相关,弹奏古琴时手指的灵敏运用,锻炼手指协调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手指末梢神经的血液循环,弹琴时人的呼吸随着音乐节拍而有规律地运作,可以以加强心肺功能。〔四〕古琴音乐及弹奏在老师身心调适中的应用老师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老师在工作之余能够适当学习和弹奏一些古琴的小曲子,不一定要学会很多个曲子,天天抽一点时间弹弹古琴;或者没条件学习弹奏古琴的老师可以听听古琴曲,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修身养性,促进身心健康。笔者结合本身习弹古琴的经历和多位来自不同学校和专业习弹或者经常听古琴音乐的老师经历体验,发现古琴音乐和习弹古琴确实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助益。一位语文老师由于喜欢传统文学而接触了古琴,并且习弹了三年,访谈中告诉笔者其在情绪的处理和睡眠方面存在困扰,但只要有古琴音乐陪伴,情绪就会轻松舒适,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老师能够在午休、晚间休息或者工作之余聆听古琴音乐,比方当焦虑和忧郁时,能够选择节拍明快、比拟欢乐的音乐,如(酒狂〕(良宵引〕等。当身心疲惫的时候,选择节拍缓慢,韵律安详的音乐,如(鸥鹭忘机〕(平沙落雁〕等。当有睡眠问题时,能够选择舒缓恬静的音乐,如(渔歌〕(渔樵问答〕等。总之,古琴音乐及弹奏古琴对身心健康是有助益的,但意识到并应用于老师的身心调适实践还比拟少,从理论和实际需求来讲,将古琴音乐用于老师身心调适都是可行的。以下为参考文献[1]李青梅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心理健康教育,2008(10).[2]李宁老师职业压力现在状况及解决对策[J].今日湖北,2021(17)-[3]李涛,李杨.9万公众调查85.3%齐声讲老师真辛苦[N].中国青年报,2008-09-09.[4]谢东笑习弹古琴-当代都市人的修身养性之道[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