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共享)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概论(共享)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概论(共享)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概论(共享)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概论(共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

龚少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小测验1.奖励能促进学习。2.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3.积极情绪促进学习,而消极情绪阻碍学习。4.有些学生一开始有许多错误观念,但是一旦教师教给科学观念后,他们就会很快改正他们的错误观念。5.智力越高,创造力就越高。6.在听课时记笔记会干扰而不是促进学习过程。7.看暴力电视玩暴力游戏可能增加个体的攻击行为。动机与情绪智慧技能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品德形成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态度改变、员工培训、个人成长;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学校辅导;动物行为训练(如警犬训练、动物表演);社会教育机构的完善(如博物馆、科技场馆中的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与改进智能学习系统的设计…………课程学习目标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研究进展与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教学和学习形式网络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学习文献阅读在线互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小组探究在线互动文献阅读课后作业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80%)课堂学习10%:参加次数、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小组学习10%: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课后小组互动的数量和质量。平时作业30%:常规作业、小组PBL作业等。期中考试:15%网络自主学习15%:在线学习时间、发言次数及质量等作业要求:必须独立完成,抄袭粘贴都计0分,文献阅读作业如果利用机器翻译完成也计0分。作业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提交,如有特殊情况须提前告知教师和助教,经同意方可,否则视为缺交。2.期末考试成绩(20%)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主要参考书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陈允成等著。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著,龚少英等译。教育心理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安妮·伍尔福克著,伍新春等译。教育心理学(第11版)。人民大学出版社7.RobertJ.Sternberg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8.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龚少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与人的学习和教学有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费兹科,麦克卢尔,2008)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学规律(邵瑞珍,1992)。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观点演变: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用”(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潘菽《教育心理学》);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D.P.奥苏伯尔);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冯忠良);6.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邵瑞珍);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美国教育百科全书》)。演变:将普通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主要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学论: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措施和方法以及这些措施、方法与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教育心理学关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心理机制。发展心理学: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的规律,侧重发展,教育心理学侧重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和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规律。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部分,适用于学校内外的学习。教学心理学:研究学校课堂场景中知识和技能获得以及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促进学习的一门科学。与教育心理学内容有很大的重叠。学校心理学:以应用临床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与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学科。二、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各类教科书中比较一致的内容有: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学;3.动作技能领域学习心理学;4.品德态度价值观领域学习心理学;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6.个别差异。心理发展、班级管理、教学设计、教师心理(二)教材的编排1.一般规律—特殊规律2.学习过程—学习条件(1)学习过程:一般学习过程;各个领域的学习过程;(2)学习条件:内部条件(认知条件与非认知条件);外部条件(教学媒体、课堂里的社会心理因素、教师的特征等)。三、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1、教育工作本身需要研究人,因此教育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2、心理学的发展又有力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心理学使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二)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1、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王充: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3、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不应被动地学习。孔子: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4、应重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教育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6、提倡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西方古代教育心理学的思想1苏格拉底:我不是给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精神助产士)2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营养的灵魂——体育——肉体不断完善感觉的灵魂——智育——达到真理的大门理性的灵魂——德育——达到完善的境界(四)教育心理学化运动1、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2、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实现(1)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2)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

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学生心理活动: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3.1867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0)发表了《人是教育的对象》,指出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心理学“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4.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5.1890年威廉.詹姆斯在哈佛大学开设心理学,给暑期培训教师开展“与教师们谈心理学”的讲座。(五)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实验教育学派实验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特点:利用实验、统计以及测量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问题。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Meumann)、法国的比纳、西蒙2、桑待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与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眼动技术、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对可以用来研究学习。真实性:问题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来自真实的课堂情境。综合性:强调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教育心理学与学习、教学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