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_第1页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_第2页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_第3页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_第4页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青春有格自主学习行己有耻:(1)青春并不意味着

,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

,一些基本界限不能

。我们要知

,懂

;有所为,有所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

”的能力。“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

,明确行为选择的

。在行动之前,审查

;在行动之中,监督

;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

,违反法律的事情

。自主学习3.止于至善:(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

,有我们的“

”追求。(2)“止于至善”是一种“

,,”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3)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

。(4)我们要养成

的习惯。1.什么叫“行己有耻”?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1)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做法: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2.怎样增强自控力?增强自控力: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③加强自我监控。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1)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2)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3)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4)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4.榜样的作用有哪些?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5.什么是慎独?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知识点1行己有耻【例1】下列属于“行己有耻”内容的是(

)①真诚面对自我②闻过而终礼③知耻而后勇④信守承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行己知耻”相关内容的理解。①②③都正确,符合“行己有耻”的内容要求;④不符合这一内容要求,故排除④。【答案】A对应训练1.某市在新闻媒体开辟“曝光台”“公德岗”“我投诉”“民声站”等栏目,通报卫生状况最差街道,公开曝光违章车辆,评选20种不文明行为,针砭违反公德的行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①做人不可以有耻辱感②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③知耻就会失去面子④“羞恶之心”引导人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B2.很多人觉得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控力不强,要增强自控力就要(

)①学会开发创造潜力②增强“我不要”的力量③增强“我想要”的力量④加强自我监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B知识点2止于至善【例2】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对每一位厦大学子来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不仅是美好的愿望,更是鞭策的动力。“止于至善”(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②束缚着人的思想发展③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④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能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②观点错误,应排除。【答案】C对应训练3.2016年10月26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特别节目《榜样》,引起山东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榜样》的十位主角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这表明(

)①榜样是一面镜子②榜样是一面旗帜③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④榜样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4.有一首诗歌是这样的:“当我们来到主的面前,默默省察自己。回想以往的年日里,蒙了多少恩典。主啊,主啊!我亏欠了你,我真亏欠了你,求你再一次洗净我们,怜悯我们。”这表明(

)①“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②我们要经常检视自身的不足③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④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知识点1行己有耻1.“世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才是最美的服装。”这句话说明(

)A.注重外表的人都能够知耻B.知廉耻、懂荣辱能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C.尊重他人才能使人优雅D.知耻与注重外表是对立的2.能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理由的是(

)A.换位思考B.羞恶之心C.行为规范D.国家法律BB3.很多党政机关为响应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会风,提高会议效率,设置“迟到席”。“迟到席”的设置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有(

)①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②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③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官员都能做到“行己有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A4.小康在期末考试中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并予以制止,责令其离开考场。一开始,小康还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后来,经老师批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流下了悔过的泪水。你认为(

)A.小康当众被老师批评教育很没“面子”B.小康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是在维护自己的自尊C.老师的行为破坏了小康的良好形象D.通过教育小康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D5.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A.可以先尝试—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B.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C.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D.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C知识点2止于至善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②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③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于知善恶,更在于为与不为的行动,要积少成多,积善成德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B7.“2016年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在北京电视台隆重举行。来自榜样身边的故事通过讲述人和视频专题片,用真挚的话语,感人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十大“北京榜样”和特别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整个现场掌声不断。这启示我们(

)①要向榜样学习②要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好的榜样是一面旗帜④榜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8.最近小小很苦恼。原来他的同学小辉经常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他感到很丢面子。对于小小的苦恼应该怎样认识(

)A.自己的错误应该由别人指出B.“自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C.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是伤自尊的事D.小小的反映是自尊心强的表现B9.由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对于别人的议论和批评,正确的认识或态度是(

)A.别人的批评和议论伤害了自尊B.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自尊C.以牙还牙,予以回击,捍卫自尊D.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D10.东汉时期,许衡与朋友出游,见路旁有梨,同伴纷纷摘梨止渴,皆曰:“乱世,梨无主。”许衡却不为所动,说道:“梨无主,我心有主。”摘一只梨,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而许衡却能压制心中的恶欲,这便是所谓“慎独”之人。下列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是(

)①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②慎独是一种表面现象,没有实用价值③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④慎独是先天就有的道德品质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B11.青春期是人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在珍惜青春的同时,我们要去经历,去体验。对青春最好的证明是(

)①以修身为本②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③在学习中成长④在成长中收获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12.2016年9月27日、28日,由湖南吉首大学主办的“榜样就在身边”——2016年校园之星事迹报告会,分别在砂子坳校区、大田湾校区隆重举行。报告人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吉首大学“校园明星”、吉首大学“孝心大学生”等优秀学生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个鲜活的“吉大好榜样”。榜样对我们青少年产生什么影响?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应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13.请你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贪不知耻》反映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反映了生活中有的人不知耻,或者缺乏知耻之心。(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14.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怎样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呢?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②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