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_第1页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_第2页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_第3页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_第4页
第22课新式教育的发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课作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蔡元培的教育理念等知识;2.把握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143-145页第二段科举制的废除、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的内容。对比新旧教育的内容,在课本圈划出重点知识,试着找出新旧式教育的主要区别。(5-8分钟)2.阅读课本145-147页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的内容,在小组长领学下,依据知识导学图表,在课本圈划出重点知识,并识记。(5-8分钟)时间:1906年科举制度的废除

原因:

影响:中国第一个

时间:

1904年初学制出现

内容:

中国新式教育时间:1922年

体系基本形成

标志: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自主学习】京师大学堂牌匾早期北京大学的先生大学堂原址

京师大学堂从京师大学堂

到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地位:时间:1898年7月时间:1912年校长:(1917年)蔡元培茅盾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马寅初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措施:(结合课本146页,圈划出重点,同桌之间相互交流)1.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2.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活跃学术氛围。3.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4.民主办学,教授治校。【课堂小结】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原因、时间、影响、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三、从京师大学堂

到北京大学新式教育的发端时间、内容、标志时间、人物、措施【合作探究】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宋朝时期重视文治,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明朝时期科举制进入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出现了呆板的八股取士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被废除;在越南更迟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废除,持续了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务员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1.结合材料,简述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五个阶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着列举科举制存在的一些优点。想一想它有这些优点,为什么还会被废除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钟)隋朝----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

唐朝----中国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中国科举制度的改革

明朝----中国科举制度的鼎盛

清朝----中国科举制度的废除科举制优点:1)官员选拔由考试产生,比较公平;2)使广大平民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

促进了士大夫阶层的产生;废除原因:1)在近代以来,科举制度已完全不能

适应时代的需要,

2)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读书人才智;

3)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才俊。【当堂训练】1、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培养了实用人才D、顺应了时代潮流2、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开办的

②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光绪皇帝无关③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

④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

⑤京师大学堂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⑥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⑦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3、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

A、1000年B、1300多年

C、1500多年D、2000多年4、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

①教学内容的不同②人才的培养方向不同

③受教育者不同④教学方法不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5、中国学生最早接受西式教育是在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