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_第1页
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_第2页
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_第3页
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_第4页
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申请博士学位授权立项

建设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名称: 南通大学 (公章)申请单位 代码: 103042009年2月6日附件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目录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

南通大学申请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规划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一)单位简介南通大学是由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的江苏省属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原南通医学院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学校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的前身分别为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与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由着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是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与纺织院校之一。原南通师范学院由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与南通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两校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学校设有21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1075人。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25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另有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省重点学科(其中1个为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3个省医学重点学科、10个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是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1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省级工程中心。现有教职工2657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48人(专任教师1638人),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99人(占专任教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534人(占专任教师%),有博士学位的238人(占专任教师%),硕士学位的1050人(占专任教师%)。博、硕士生导师4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双聘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院士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1人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7人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20人次,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5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学校占地面积近2700亩,现有启秀、钟秀、文峰和主校区4个校区,校园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960万元,教学用房面积万平方米,实验室面积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92万册,中外文期刊23797种,中外文数据库40个,配有中英文光盘检索系统,设有“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知识网络一级管理服务中心。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基重能,拓展素质;服务地方,校地互动;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7万余名,一大批成就卓着的校友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保铮、段树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梅自强等;有多人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多人成为医学领域的杰出人才;众多毕业生成为享誉全国的基础教育名师、着名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1049名。2004年起,经教育部批准与苏州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此外,还与南京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26名。学校围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将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大力改善研究生科研教学条件,推进产学研结合,广泛开展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不断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及监控体系;实施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优秀研究生教材建设、优秀研究生课程建设、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等“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近五年获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10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2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篇;在江苏省教育厅历年组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中,我校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为100%。我校培养的研究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和业务骨干,其中不乏在国内外有很高学术地位和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世界上首次发现胶质细胞突触可塑性,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神经生物学家段树民院土;世界上首次成功在临床上使用干细胞修复脑损伤,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朱剑虹;世界上首次发现心房颤动致病基因,同济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长江学者陈义汉等都是从南通大学这一摇篮里培养出来的杰出代表。学校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形成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互动机制。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工程,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04年以来,学校获16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5项省部级精品(优秀)课程和教材、36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次。2008年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确立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综合性效应充分显现。2004年以来,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出版学术专着80部,发表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743篇,被CSSCI收录34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获市厅级以上奖励290余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科是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由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顾晓松教授领衔。该学科围绕神经再生展开工作,研制开发的人工组织移植物成功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并在国内外率先进入临床试用,在神经缺损修复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手外科是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由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汤锦波教授领衔,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屈指肌腱亚分区和屈指肌腱修复重建理论,其手部屈指肌腱和腕关节外科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腕部功能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由教育部高等学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包志华教授领衔。该学科围绕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宽带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多速率传输技术和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等开展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多个发明专利、集成电路版图保护,产学研紧密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显着的经济效益。中国古代文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由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周建忠教授领衔。他率先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楚辞和屈原,坚持“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同步进行,研究成果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围绕“拓展与海外高校的合作关系、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发展留学生教育”三大目标,扎实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弗里德•穆拉德等国际着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讲座。成功组织实施与美国温斯洛普大学、英国贝德福特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留学生,2008年进入英语授课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国家计划名单,目前在校留学生217人。学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文化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功能,努力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文化环境,“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关系研究”获得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研究成果《弘扬莫文隋精神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继承与创新张骞“父实业而母教育”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思想,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坚持校地互动,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交叉融合,构建起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相互促进的支撑体系,拓展对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功能。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二)总体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与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服务地方为使命,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学校高度重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规划立项建设工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形成了“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分层建设,相互提升;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建设规划思路。——有限目标,重点突破。通过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设,集聚资源,明确重点,合力推进,进一步发挥综合效应,实现学科建设的新突破。——分层建设,相互提升。通过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与支撑学科的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进一步强化联动效应,形成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体系。——点面结合,协调发展。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形成扩展效应,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立项建设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的建设力度,确保2012年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基础医学、外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途径与举措彰显优势,强化特色,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着力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学科内涵,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形成新的生长点。加强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省重点学科建设,确保基础医学、外科学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要求,基础医学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达到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水平,形成优势学科群。加大对本次申报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的建设力度,以一级学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凝炼学科研究方向,打造学科队伍,强化科研支撑,彰显特色,放大优势,实现授权学科与支撑学科的协调发展。创新机制,汇聚人才,加速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并把观念转化为行动,转化为学校的政策,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引人引智并举的柔性用人机制,形成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集聚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团队。通过引进和培养,力争拥有院士或长江学者。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养计划和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基金”等措施,重点资助优秀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至建设期末,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20%以上,其中授权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50%以上。建立国家、省高校教学名师培育机制,扎实推进学术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一体化建设,提升团队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刻认识与把握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拓展研究生教育规模,到建设期满,研究生规模超过2000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研究生课程改革,重点建设一批研究生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高水平双语课程;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与学术交流制度建设,创造条件,支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科研;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资格准入制度、考核奖惩等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及监控制度建设,科学把握和坚持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力加强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充分发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撑作用,经过建设,使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达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平。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部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各1〜2个,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文献查阅等方面不断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提供优质资源保障。加大投入,构建高水平创新研究平台;加速推进图文信息中心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共享实验平台建设,实现功能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品牌优势,支持附属医院在临床诊疗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大做强,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全面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促进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协调发展。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建设期内,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n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10项,在国家级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集聚资源,放大优势,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落实江苏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科技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以神经损伤与修复、手部损伤与修复、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与诊治、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等研究方向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形成有特色的学科研究体系,取得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加大组织力度,拓宽申报渠道,跨学科联合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新途径,充分吸纳社会研究资源,组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研究中心,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教新体系,凸显主动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继续加大校企共建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的建设力度,立足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集聚资源,深化产学研结合,实现共赢。进一步完善科技与产业评价体系、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和国际科技合作,加快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步伐,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建设期内,获国家级科研项目80项以上,争取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立项;发表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000篇次以上;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以上。面向市场,校地互动,全面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强化高等教育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更加主动参与地方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优势,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学科建设引领和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开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形成一批产学研合作的示范项目、示范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加强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对接经济需求、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拓展领域,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结合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扩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域,丰富合作交流的内容,提高合作交流的层次。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借力借智,立足学科研究前沿,占领科研制高点,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在办好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进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在办好现有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基础上,拓展汉语等专业留学生教育。积极吸引和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二、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特殊性和适应性分析(一)必要性分析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江苏沿海龙头重镇南通,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与上海隔江相望,是江苏唯一濒江临海的地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均独树一帜。江苏沿海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江苏和长三角的发展,以及服务和带动中西部具有重要影响。2007年,南通就已跻身全国为数不多的GDP超2000亿元、财政收入超300亿元的地级市行列,GDP总值位居全省第4,利用外资跻身全国前10强、江苏前2强,全市6个县(市)均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8年,南通与新加坡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借鉴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将在苏通大桥北侧沿江4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建成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生态保护示范区,综合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南通的发展对于带动江苏沿海、支撑苏中苏北、促进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江苏沿海及南通的发展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然而,就南通地区而言,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人才队伍建设之间存在强烈反差,主要表现在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有影响力的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数量较少;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和掌握多门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提出“到2010年,省级以上专家和市级以上拔尖人才达到2200名左右;45周岁以下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获得高级职称的达到10000名左右”;“学科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达到1000名以上”;“在通工作的博士达到500人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数在人才总量中占比达到5%以上”。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理当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目前,该地区的高等院校尚无博士学位授予权,与南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态势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南通市委、市政府对南通大学的发展寄予厚望。《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支持南通大学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2010年前力争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点争取达到3〜5个”。市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委、市政府在南通大学的校园建设、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强力支持和政策倾斜。2007年7月,南通市专门召开“关于积极支持南通大学建设与发展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通过多方支持和努力,帮助南通大学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早日建成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以更好地构筑人才高地,为南通经济社会持续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要支持南通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南通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并享受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相关待遇,尽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要支持南通大学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南通市政府对南通大学获得的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将给予经费支持;南通市政府重点支持南通大学已经立项的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并给予政策倾斜;对纳入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中心、江苏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给予经费匹配,全力支持其建设”,“充分发挥南通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智力优势,为政府在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改革方案制订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南通大学建设好江海文化研究中心、张骞研究所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平台,使之更好地发挥信息、智囊作用”。交通运输部长期以来关注、支持南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对南通大学的办学水平予以高度肯定,认为“南通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开展航海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依托其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学科优势,积极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服务,开展了救助打捞、航海、运输安全等领域的医学研究,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培养了一批从事深水打捞生命支持保障系统研究的科研人员”。交通运输部认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强调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对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需要航海医学等多学科的支持来促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南通大学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已经初步具备培养更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能力”,交通运输部“支持将南通大学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这对我校是莫大的鼓舞,我们也倍感责任重大。南通大学早日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将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对于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江苏沿海及苏中苏北乃至整个长三角北翼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均具有战略意义。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二是完善区域学位授权体系的内在需要。南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可以填补区域博士学位授权点布局的空白。目前,江苏省共有21所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南京(15所),其余分布在苏州、无锡、镇江、扬州和徐州,而南通、连云港、盐城等苏北沿海地区的高校尚无博士学位授予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布局出现了非均衡现象,对江苏区域共同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我校申报的基础医学、外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学术队伍强,科研基础好,学科特色鲜明,衔接与适应了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南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对于提升、改善和优化区域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布局,加快实现江苏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的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二)特殊性分析悠久的办学历史,彰显特殊文化精神。我校从创办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清末状元,着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怀着“父实业而母教育”的救国思想,以实业为依托,以南通为基地,先后创办了医学、纺织、农业专门学校,并曾于1928年将这些学校合并为南通大学。着名汉学家、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教授曾评价说:当时的南通大学,是中国近代私立技术大学的代表。学校秉持“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祈通中西”是南通大学的教育理念,“力求精进”是南通大学的价值追求,既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这种浸润了历史沧桑的文化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南通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形成了南通大学特殊的文化精神。这种特殊的精神已经内化为南通大学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当前,抓住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极好机遇,实现办学层次的新跨越,必将进一步激发南通大学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通过学科优化整合,凸显学校综合优势。学校坚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思路,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突出重点,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学科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凸显综合优势。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以神经再生为研究重点,在神经缺损修复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手外科是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该学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腱鞘综合症的概念,设计出肌腱缝合方法,屈指肌腱二区亚分区为国内外首创,被命名为“汤氏分区”,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被称为“汤氏肌腱缝合法”,亚分区理论被国际医学界命名为“汤氏理论”,该理论在手外科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学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构建了信息处理、通信系统、系统集成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系,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多个发明专利、集成电路版图保护,与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多芯片集成电路系统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其销售额超亿元,发挥了引领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校利用多学科优势,加强学科的交叉、互补与融合,加强集成,扩展优势效应,形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格局。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为基础医学各二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提供了共享平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与生命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强化了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方向的发展。学校以现有的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省重点学科为龙头,大力发展机械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等与地方经济紧密相关的特色学科,凝炼方向,合力攻关,促进学科群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充分依托地方人文优势,以张骞研究为重点,分层次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人文学科体系。学科综合的优势、学科交叉的发展、学科特色的彰显,都为南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必将使特色更加鲜明,亮点更加灿烂,综合优势更加明显,学科优势形成倍增效应,大大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与实业互动,促进校地间和谐共生。学校的合并组建实现了780万南通人民百年夙愿。学校继承与创新张骞“父实业而母教育”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思想,以服务地方为宗旨,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建设,在贡献中发展,在校地互动中育人。在发展战略上,校地互现;在文化理念上,校地互融;在办学实践上,校地互惠。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寄予厚望,学校的发展凝结着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心血,自2002年省教育厅与南通市人民政府共建南通大学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对南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市党政领导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多次莅临学校,共商校地合作共同发展事宜;《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支持南通大学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作为地方战略任务,并狠抓落实。南通大学学科建设主动策应江苏“沿江开发”、“沿海开发”战略规划,南通大学与南通市政府、南通六县(市)及三个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对接南通“十一五”期间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跨越长江对接苏南板块,深入苏北服务沿海开发,分别与盐城市、泰州市、常熟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纺织服装技术研发与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应用技术服务中心、管理软件应用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南通化学物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省级和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多芯片红外控制集成电路系统等技术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南通市崇川区跻身全国县市八强,南通大学为其支柱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还组织博士团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研发,组织专家教授到企业挂职,极大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能力。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作为苏中苏北地区最早的三级甲等医院,以精湛的诊疗技术和一流的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连续六年获江苏省直属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一等奖、省市文明单位、“无红包医院”称号。学校为南通培养大批蜚声全国的基础教育名师,为南通基础教育打出了品牌,也促进了学校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南通大学“莫文隋精神”、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无红包医院”成为新时期南通精神的精髓。南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可在更高的层次上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平台,拓展服务渠道,既为南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又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释放能量,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在服务与贡献中提升办学实力。凭借独特区位优势,赢得学校发展机遇。南通大学作为南通唯一综合性大学,位于中国沿海、沿江、陇海兰三大经济带之交汇处。南通的发展对于支撑长三角、拓展大上海、带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高度重视南通的发展,明确提出南通应成为“江苏全面达小康的新动力、建设新江苏的新优势、‘两个率先’的新空间”。南通又紧邻广袤的苏中苏北平原,背靠江苏沿海万平方公里、260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可充分发挥长三角辐射整个江苏沿海地区、引领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南通市“科教兴市、“江海联动”、“跨江联动”战略的实施,使南通不仅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最有增长活力的一端,更将成为苏中、苏北地区广大腹地面向海洋的最前沿,成为带动整个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南通在电子信息、船舶工程、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化学化工等领域需要更多的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更需要南通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构建地方经济高水准的科技服务平台和产品研发中心。南通的发展与学校的建设息息相关,南通的发展给学校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南通大学办学实力、办学层次的提升,将给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三)适应性分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南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适应了江苏沿海乃至整个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将为该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在2007年12月召开的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梁保华强调指出“苏中及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苏通大桥开通的机遇,主动与上海、苏南对接,着力形成江海联动、跨江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动苏中快速崛起。抓住沿江与沿海开发的重大机遇,积极接受国际国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江海联动发展新局面,构筑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努力发挥承南启北的纽带作用,带动苏北地区发展”。指出必须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重点围绕“洋口港、吕四港等深水港口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工、造船、造纸、物流等临港产业,培育临港产业群”。在产业发展方面则提出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基础材料与新材料、现代轻纺等产业,形成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石化、冶金、造船、造纸等产业基地,提高优势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南通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强,且具有独特的学科综合优势,可以在江苏沿海及苏中苏北崛起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南通大学现有的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建筑工程、生物学等学科,可以为该地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海洋经济、船舶修造、化工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经济、管理、文学、教育、体育、艺术等学科则可以为该地区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繁荣,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适应区域学科协调发展的需要。南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适应了调整优化江苏全省区域学科布局、促进区域学科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南通、盐城、连云港等苏北沿海地区还没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因此,调整优化区域博士学位授权体系,改善区域学科布局非均衡化格局,对全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是极为有利的,实属英明的战略决策。南通大学是江苏沿海地区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科覆盖九大门类,而且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明显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大。经过建设,完全有能力在江苏沿海乃至苏中苏北地区的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为其长期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劲动力。适应南通大学快速发展的需要。南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适应了学校在新形势下开拓创新、提升内涵、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南通大学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方位推进深度融合,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南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必然要求学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南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必将大大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有利于办学优势的充分发挥和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有利于以博士学位授权点带动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有利于吸引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形成高水平学科团队;有利于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形成扩展效应,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三、授权学科建设规划(一)授权学科一:基础医学学科建设规划.现有基础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的建立可追溯到1912年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建立之初,当时西医本科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就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胎生学、微生物学、病理学总论和病理解剖学等,是我国较早创建的基础医学学科之一。在老一辈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以顾晓松教授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放眼未来,扎实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自1990年开始,先后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4个二级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基础医学于200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于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点,次年开始依托苏州大学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于2006年被批准为省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于2008年被认定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该学科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奉献精神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3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5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7人;硕士以上学位90人,占比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2人,占比为%;在师资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6人。现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人,“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团队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集体)”,并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团队被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术团队获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该学科带头人顾晓松教授是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解剖学会理事长。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基本涵盖基础医学的主要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主要围绕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机制、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及中药促神经再生等方面开展工作;②特殊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及干预:主要探究低氧、高压、低温等特殊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干预措施。围绕救助打捞、航海、交通运输安全等展开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③干细胞分化调控:通过研究海马中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相关物质和基因,激活海马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以达到海马神经再生的目的;④免疫调控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免疫功能及其信息传递机制、细胞因子与神经损伤及保护、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方面进行研究;⑤老年病病理机制及其防治:主要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中药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该学科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69项,其中国家“863”重大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科研总经费万元,投入科研基地建设费2500万元。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61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42篇,出版学术着作11部、译着2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南通市科技进步奖16项;获中国发明专利4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该学科创建以来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先后与日本德岛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基础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中科院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前往进修,提高学术水平。近年来多次主办神经再生国际会议、全国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学术会议、神经科学论坛等学术会议。该学科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注重人才培养质量。1983年以来共招收硕士研究生468名,授予硕士学位327名;依托苏州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16名,另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4名。近五年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67%,有12篇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7项。该学科教授活跃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第一线,先后出版了《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案例版)》、《实用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基础医学概论》等教材和教学用书26部。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出版了《病理学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双语版)》教材。“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课程获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双语版)与双语课件》、《生物科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基础医学考试题库与系统软件平台的研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该学科十分重视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2004年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被列为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2007年被遴选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学校投入500万元成立了基础医学研究中心。2004年以来,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医学机能学实验室”和“神经疾病基础教学实验室”的建设。目前该学科拥有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38台(件),仪器设备总值3760万元,拥有中、外文藏书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基础医学学科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合理的师资结构和优秀的人才梯队、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生物医学资源、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为学科总体实力的提高和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问题和不足(1)个别二级学科尚缺少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2)现有研究平台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建设目标该学科四年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创新研究。构建以神经科学、特殊环境医学为研究特色,涵盖基础医学主要二级学科的学科体系,神经再生和修复方向尽快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殊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及干预、干细胞分化调控和免疫调控机制等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带动整个基础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加快和完善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建设,为适应基础医学各二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共同发展提供创新平台。通过四年建设,确保2012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1)学科队伍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具有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学术品行端正、创新能力较强的学术队伍,努力培养造就学术思想活跃、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位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至建设期满,学术队伍高职比达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占比达50%以上,新增4〜6名博士生导师,6〜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被增列为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对象,争创省级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2个。(2)科学研究围绕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动态,结合学科现状及在国内、省内的优势与特色,适应江苏省地方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使主要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实验室的合作,使学科相关研究水平位居国内先进行列,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方向,瞄准国际前沿,继续围绕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基础与临床应用开展工作,完成中药新药神经生长颗粒的临床研究,探索中药有效成份促神经生长、防止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为临床神经损伤的修复和治疗提供新的技术和新的中药制剂。特殊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及干预研究方向,继续研究低氧与细胞铁代谢的关系,探讨低氧损伤中铁调节蛋白的作用;深入研究晕动病发病机理和干预措施;从研究潜水员心理测试标准入手,开展特殊环境对作业人员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干细胞分化调控研究方向,应用切割穹窿海马伞动物模型,研究海马受损后放射状胶质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海马自体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向神经元分化的关系,探讨海马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机制。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探讨小脑一下丘脑投射途径及交感神经调控免疫功能重要途径中的神经递质、信号分子及其受体机制;应用基因干扰技术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与神经损伤及保护的关系和机制;通过研究蛋白激酶C重要底物SSeCKS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探讨雪旺氏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老年病病理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方向,研究磷酸化剪接因子对tau外显子10可变剪接的调控,从转录后和翻译后加工多个层面深入研究tau代谢调控异常在磷酸化中的作用;继续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和中药单体对相关老年性疾病一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AD、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至建设期满,在研国家级项目15〜20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80篇以上,获发明专利4〜6项,出版专着及教材10部以上,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4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10项以上。(3)教学与人才培养加强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工作,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至建设期满,争取1〜2人进入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行列。积极做好教材建设工作,出版教材8〜10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省级精品课程2〜3门、精品教材3〜4部,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6篇、研究生创新计划6〜8项。(4)学科条件建设继续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建设,以满足优势特色学科和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需求,满足产生重大标志性成果的需要。为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学科水平、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努力,力争使免疫学、航海医学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5)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合作科研活动。.建设内容学科建设的年度实施计划如下:2009年度:完善各二级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根据各方向的研究基础和人员配备情况设定各方向相关考核指标。引进病原生物学学术带头人及团队1个,干细胞方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名,拓展干细胞研究内容;争取1〜2人入选省级或市级的人才培养计划;新增博士生导师1〜2名;选派2〜3名中青年教师出国(境)短期进修或合作研究,资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助3〜4名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国家级课题3〜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左右,获省级教学或科研成果奖1项,获发明专利1〜2项;确保省部共建“教育部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继续建设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完善细胞学研究平台,建立病毒学研究专业实验室;主办“第三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干细胞会议”和“长三角神经科学会议”。2010年度:力争1〜2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新增博士生导师1〜2名;引进法医学学术带头人1名、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向高层次研究人才各1名;选派1〜2名优秀教师出国学习或到国内兄弟院校合作研究进修;获国家级课题4〜5项、省部级项目1〜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0篇左右,获省级教学或科研成果奖1〜2项,获发明专利1〜2项;资助3〜4名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搭建蛋白质组学分析平台;主办“国际神经再生会议”。2011年度:1〜2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新增博士生导师1〜2名;引进免疫学、应用心理学、人体解剖学高层次研究人才各1〜2人;将原有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的核心竞争力,争取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获国家级课题6〜7项,力争获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篇左右;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各1项,获发明专利1〜2项;资助3〜4名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建设并完善特殊环境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平台;主办“中国解剖学会神经解剖专业委员会青年论坛”。2012年度:1〜2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新增博士生导师1〜2名;加强科学研究的深度和特色,获国家级课题7〜9项,力争获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项;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集中的优势,加强与企业、医院及其它科研单位的联系,积极参与企业的药物研发、临床应用课题的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60〜70篇;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各1〜2项,获发明专利1项;资助2〜3名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建立整体动物研究平台;主办“全国航海医学学术交流会”和“江苏省免疫学年会”。.建设措施(1)整合资源,增强实力①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创造稳定和吸引人才的环境;以重点学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科建设为核心,分层次进行建设。将现有教研室进行必要的重组,以适应学科教学和科研需要,使学科建设整体上水平,局部创优势。②在原有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搭建专业实验研究平台。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主办或协办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学术骨干参加国际会议、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境)短期进修或合作研究等形式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④与相关医院合作,充分利用其资源,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2)科学管理,加强考核①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学科建设工作。成立由校外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建设给予具体指导。②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首席学科带头人全面把握学科的总体发展方向,负责建设规划的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实施。③加强学科建设管理,明确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推进目标管理,建立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根据目标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④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积极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对引进人才实行目标管理。⑤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进修,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3)加大投入,提升水平①加大对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建设期内学校共投入5220万元,年度经费预算见《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②积极营造有利于授权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氛围,并制定相关政策。在人才培养和引进,课题和成果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全力推进学科建设。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③加强信息条件建设,为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检索条件。

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预算数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合计一、队伍建设7007004004002200二、科学研究150150150150600三、学科条件建设60070040030020001.仪器设备购置及实验室改造58068038028019202.图书资料购置2020202080四、教学与人才培养303030301201.教学研究10101010402.课程建设2020202080五、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5010075753001.学术交流356550502002.国际合计1530168010559555220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二)授权学科二:外科学学科建设规划.现有基础外科学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科依托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11年,是卫生部首批确定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也是国际紧急救护中心网络医院,是苏中地区医疗保健中心。该学科下设8个三级学科,从1979年开始陆续培养研究生,其中普外科和骨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分别于1981年、1993年、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外科学于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迄今为止已招收硕士研究生523名,授予学位343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学科的整体水平得到显着提高,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学科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3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5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8人;硕士以上学历94人(占%),其中博士27人(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9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才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2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人才3人。拥有研究生导师3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还聘请了顾玉东院士等一批国内着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定期进行学术指导。该学科人才辈出,德高望重的资深外科学专家侍德教授和陈玉泉教授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又涌现出汤锦波教授、刘燔教授、陈钟教授等一大批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汤锦波教授是国际手外科学界享有盛誉的手部屈指肌腱和腕关节外科专家,近年来活跃在国际手外科学界前沿,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提出的手的亚分区理论被称为“汤氏分区”,提出的肌腱修复方法被手外科学界称为“汤氏修复法”,被国际经典骨科教科书《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引用,这是迄今为止该经典骨科教科书首次载入用中国人姓氏命名的外科学方法。刘燔教授在2005年成功地为股骨头坏死患者施行了世界上最新型的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标志着该学科在股骨头坏死的系列治疗与人工关节置换、骨与关节功能重建方面已跻身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学科十分重视内涵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抓手,以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水平为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骨科、普外科成为江苏省医学临床重点专科;手外科成为国内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中为数不多的独立学科,是我省集手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基地,是江苏省本专业内唯一的“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和“科技兴卫工程”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该学科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卫生厅科研项目4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16项、市级科研成果奖32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80篇,其中SCI收录56篇,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发表79篇,出版专着和教材12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医学重点人才项目4项、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2项。先后主办或承办多期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是江苏省卫生厅高级医师进修基地。该学科学术骨干先后担任国际《YearbookofHandSurgery》编委、《JournalofHandSurgery》英国和欧洲卷编委、《JournalofHandSurgery》美国卷审稿人、《JournalofOrthopedicResearch》审稿人、美国《JournalofHandSurgeryAssociate》编辑,《骨科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该学科具备功能布局较合理的实验用房,总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全自动DNA测序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双向电泳系统、全自动质粒制备仪、核磁共振扫描仪、64排螺旋CT机、SPECT、直线加速器等大型科研医疗仪器设备,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25台,总价值约4685万元。该学科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现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涅狄格大学、瑞士Basel大学及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部等着名大学、国际内固定协会、Mayo医学中心,以及中科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多家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主办或协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多次。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①手部损伤的修复:在屈指肌腱损伤的修复、手部神经损伤的再生研究及手部损伤的显微修复研究方面颇有建树;②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临床应用、载药纳米、微囊技术用于肝细胞移植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及移植转基因干细胞诊治糖尿病的研究方面成绩显着;③骨与关节功能重建:在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腕关节不稳定、肘关节不稳定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④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围绕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开展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努力取得了显着成绩,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色;⑤细胞运动性和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研究:在消化道肿瘤转移的机制及新型标志物、原发性肝癌、胃肠功能性疾病和胃肠道癌早期诊断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问题及不足(1)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偏少,学科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2)国家级科研奖励偏少;(3)省部级教学成果及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偏少。.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学术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以手部损伤的修复、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骨与关节功能重建研究为重点,以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细胞运动和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研究为特色的学科研究体系,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四年建设,确保2012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学科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学术造诣较深的学术带头人;争取更多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保持与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同步水平。积极鼓励出国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优化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在建设期满,学术队伍高职比达5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占比达50%以上。(2)科学研究加大投入,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建设期内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科研项目15项,科研总经费达2000万元以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文200篇以上,其中被SCI收录论文80篇以上;获省精品课程1〜2门、精品教材2〜3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发挥科研成果效益。利用该学科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逐步形成特色,增强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3)教学与人才培养加强研究生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加强培养环节的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省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保持100%。.建设内容学科建设的年度实施计划如下:2009年度:组建外科学研究中心,加快省临床医学中心一一手外科的建设。从海内外引进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2〜3名;争取1〜2人入选省人才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2〜15篇,开发临床新技术新项目1〜2项,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2项。2010年度:完善外科学研究中心和手外科的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平台建设;从海内外引进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2〜3名;新增博士生导师1〜2名,1〜2人入选省人才项目。选派2〜3名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赴国外进修,开展合作研究。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20篇,获科研成果奖1〜2项,开发临床新技术新项目1〜2项,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2项。2011年度:完成外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组建细胞移植基础研究平台;从海内外引进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2〜3名;新增博士生导师1〜2名,1〜2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选派2〜3名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赴国外进修,开展合作研究。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25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开发临床新技术新项目1〜2项。2012年度:完成研究平台建设工作;继续从海内外引进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1〜2名;新增博士生导师1〜2名,1〜2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选派2〜3名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赴国外进修,开展合作研究。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9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30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项目1〜2项,推广比较成熟的新技术。.建设措施(1)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学科建设工作。成立由国内着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对学科建设给予具体指导。(2)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由学科带头人具体负责学科建设工作;明确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目标责任,定期进行阶段性考核,确保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3)加大对该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建设期内学校共投入5930万元,年度经费预算见《外科学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4)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从海内外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并利用学科现有人才以及科研力量,通过自身培养,使学科队伍精、尖、强。(5)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建立科技激励机制,鼓励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增强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6)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搭建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形成良好、开放的运行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有效地整合各类研究资源,吸引、聚集和培养造就有影响的医学科技学术带头人,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保证教育教学整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外科学学科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项目预算数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合计一、队伍建设6006004004002000

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二、科学研究200200200200800三、学科条件建设820102062042028801.仪器设备购置及实验室改造800100060040028002.图书资料购置2020202080四、教学与人才培养303030301201.教学研课程建设1515151560五、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253035401301.学术交国际合作1015152060小计16751880128510905930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三)授权学科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规划.现有基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2003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2006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现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点,设有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南通市电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团结进取、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奉献精神的优秀学科队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7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4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4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占%),在读博士5人。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学科带头人包志华教授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团队中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3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该学科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了信息处理、通信系统、系统集成相结合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1)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主要研究短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关键技术,包括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无线网格网络(WMN)。主持完成了数字通信四次群分路器、微波通信变频器控制系统、会议电视系统等项目,成果应用于军事部门。参加完成了863计划课题“基于多带体制的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演示”等课题,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认知无线电超宽带多址与抗干扰技术研究”、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基于WSN的自动抄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专家认为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南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南通大学基础(2)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研究方向依托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注重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封装和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和通信系统集成相结合。先后完成十多种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包括编解码芯片、先进加密标准(AES)芯片、基于混沌的硬件随机数发生器芯片、RSA密钥产生器、雷达天线控制器芯片等,其中部分芯片已批量销售,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集成系统设计技术已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