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邮政简史_第1页
第二讲 邮政简史_第2页
第二讲 邮政简史_第3页
第二讲 邮政简史_第4页
第二讲 邮政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邮票是邮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学习邮政简史极为重要第二讲邮政简史2.1世界邮政简史2.1.1世界古代邮驿2.1.2世界近代邮政2.1.3世界现代邮政2.2中国邮政史

2.2.1古代邮驿2.2.2清代邮政2.2.3中华民国邮政2.2.4人民邮政在古代社会,人们很早就采用各种方法传递信息。人类通信事业的发展,在许多国家经历了从古代邮驿到近代邮政的发展过程。

邮是步传,驿是马传,邮驿引申为传递信件。

邮驿是古代国家为传递官方文书、接待来往官员食宿、转运物资而建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一般不办理民间通信。

邮驿的重要特征是为官方传递文书,而不为民众传递信件。

古代的信息传送主要靠人力进行,用以传达军、政命令,设有邮驿。中世纪出现过私营邮递组织。17世纪后,英、法等国出现专门的邮政,同时为官为民通信服务。

1840年,英国实行邮政制度改革,这标志着近代邮政的开始。近代邮政在一般情况下都由国家办理,既为政府,也为公众提供各种邮递服务。它最早出现在欧洲一些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近代邮政的重要标志是邮票的诞生及集邮活动的出现。2.1.1世界古代邮驿在人类历史上,埃及、亚述、波斯、罗马、中国等文明古国,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而且对邮驿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目前认为,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邮驿的国家。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第三王朝已建立了邮驿。在考古发现的绘画上,有驿使向法老呈交信件的场面。

雄伟的狮身人面像横卧在埃及基沙台地上,守卫着卡拉夫王金字塔已达五千年之久。终年咆哮的风沙不断侵略这座庞大的石像,在长达五千年的岁月中,大半时间都被数吨流沙深埋地底。古埃及人常用狮子代表法老王,象征其无边的权力和无穷的力量,这种法老王既是神又是人的观念,促使了狮身人面混合体的产生。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已出现许多狮身人面像,其中最早出现的便是基沙巨像。巨像高66尺、长240尺,姿态十分雄浑而优雅。埃及金字塔(Pyramids)相传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亚述——(Assyria)古代西亚底格里斯河中游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世纪末建国,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属于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此建立亚述尔城后逐渐形成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城邦。公元前9至8世纪扩张为东起伊朗高原,西达地中海的军事帝国。曾多次远征乌拉尔图,也曾西征叙利亚,占领了其首都大马士革,它处于从美索不达米亚到腓尼基的各沿海城市和从小亚细亚到阿拉伯腹地的商路交叉点上,对亚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元前605年灭亡。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为加强对各地区的控制,以底格里斯河流域的亚述城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沿途并设有驿站。驿道与驿站专供官用,其遗迹至今还存在。波斯:在居鲁士统治期间(公元前558---公元前529年),波斯已建立了由骑兵担任信使的邮驿系统,并派官吏负责接收昼夜兼程的骑马使者送来的信件。史料记载,波斯帝国的邮路四通八达、遍布全国,信件传递的速度比空中飞行的鹤还快。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乙未年)],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此时代版图十分辽阔,西起现在的西班牙、不列颠,东达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至多瑙河与莱茵河一带。当时经济繁荣,邮驿十分发达,且已将邮驿列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据我国《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罗马帝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廓。列置邮亭,皆垩墍(eji)之(用白土粉饰屋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yi前往)王都。”,邮驿当时是“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驿站)。”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狄奥多西帝死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公元476年,奥古斯都帝被废,西罗马帝国灭亡,但东罗马帝国一直存至1433年,其邮驿制度基本上沿用古罗马旧制。

罗马帝国邮驿是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这种制度后来成为阿拉伯国家邮驿制度的基础。

2007年11月26日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馆长约翰娜(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地利特使马特向公众展示了绘制于12世纪的罗马帝国地图-----羊皮卷轴地图。这幅地图的最初版本:----有可能是被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以及信使使用,----提供了4000多条道路的详细信息,且告诉到达每一条道路需要的具体时间等;----绘制人通过地图上标注的一系列图标,告知使用者在哪些地方可以安全的休息。在中国,商代(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约前1600年至前1556年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已有军事通信的记载;商朝晚期,中国历史从半信半疑的时代过渡到信史时代。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已出现传递军事信息的烽火台,邮驿通信已相当发达;后来,各封建王朝都把邮驿建设视为加强政治、军事、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公元646年,日本大化革新时期,仿照我国唐朝的邮驿制度建立了一种专为官府传送书信的邮驿--“飞脚"。“飞脚”通常派出两名信使前去送信,前面信使用竹竿挑着灯笼:一是夜间走路照明用,二是“飞脚”的一种标志,警告路人赶紧让路。日本的这种邮驿制度一直延续到1871年建立近代邮政时才被废除。由于中日往来频繁,唐驿的组织被引进到日本;日本后来所建立的邮驿,其任务、设备、工具、方式都大体上仿照此;到北宋初年,日本已有414个驿。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的邮驿也很发达,在中央政府设有专司邮驿的部门,在各省设置驿馆900多处。其驿道:以巴格达为中心,东达锡尔河,西通叙利亚,南到波斯湾,北抵摩苏尔,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邮驿系统。在美洲大陆,(最早发现并移民的美洲原住民是东亚后裔,迁徙时间至晚约在一万年前。对于欧洲人来说,美洲最初并不为所知,后被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古代也有过发达的文化,曾建造过美洲金字塔的阿兹特克人就建立过很有特色的传令组织。1518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在其军队中设有专门的传令组织,其使命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每一次战斗的结果和前线发生的重大事件向蒙泰玛兹皇帝报告:传递胜利的喜讯时,使者头系红带,胸缠百布,左手持盾,右手握剑;传递战场失利消息时,使者披头散发,一路沉默不语,径直跑到皇帝面前禀报。

2.1.2世界近代邮政世界各国的古代邮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供政府专用。那时,庶民通信只能依靠商旅捎带,而达官贵人则可派专人递送。邮政发展一般可分为两大阶段:古代邮驿和近代邮政。邮政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国际交往有重要作用;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邮政的兴起和发展史成为人们考证和研究的对象。到了中世纪(Middle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欧洲有些教会、大学、商行开始建立各自独立的邮递系统为私人送信。13世纪初,欧洲的许多大学,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波洛尼大学等都开办了收寄信件、包裹和货币的业务。巴黎大学的邮政系统最为有名,目的是:与其他大学保持校际联系、便利有地位人家的子女与家庭保持经常的通信联系。大学邮政曾存在500多年,直到18世纪初国家邮政机构发达后,才停办。

14到16世纪,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逐渐形成,社会各阶层对通信的需要日益增大:建立邮政组织已成了有利可图的事业;刺激了私营邮递事业的发展。在欧洲,塔克西斯家族经营的邮递系统最负盛名,其邮递网通达欧洲的许多国家,是一家跨国的私人邮政组织。

塔克西斯家族经营的邮政组织是:从1505年1月18日创办的。----最初的邮路只从维也纳通到布鲁塞尔,后来陆续延伸至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和德意志----雇佣的专职信差达两万多人。---这家私人邮政存在了362年,在欧洲邮政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政府有偿地收买了塔克西斯家族的邮递业务。塔克西斯邮政的遗物已成了世界邮政史上珍贵的文物,经常应邀在世界邮展上作为荣誉级的展品展出。

北美移民:从16世纪起,由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向北美。起初,没有任何邮政服务系统为移民们传递书信。写给祖国亲友的信件都是靠横渡大西洋的商船携带,而政府公文则通过军舰传送。1639年,波士顿的理查德.费尔班克酒店被指定为向欧洲投寄邮件的寄发点,这是北美有组织通信的开始。随着殖民地的增加,邮件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有几个殖民地政府与英国政府合作开办了邮政服务系统。欧洲:英王亨利八世于1533年建立了以伦敦为中心的定期邮路网。私人可通过这一邮政系统寄信,但必须是把政府邮件先装完,有空间时才能交寄。政府邮件是免费的,私人邮件要支付昂贵的费用。法国1627年也开始在较大的城市开设邮局,并制定了资费表。国家经营邮政既便于政令、军令的下达,又能通过收寄私人邮件增加财政收入;英国和法国分别于1635年和1672年规定,邮政由国家专营。近代邮电:始于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都发明了无线电报。这些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邮电是我国长时间邮政和电信的统称,“邮电局”这种说法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只有“邮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于1918年设立(副部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管理的国家局)。邮政局的主要业务是邮寄信件、快递包裹、报刊杂志、邮政汇款等业务,属于公共服务部门。我国最初的通信运营是“邮电局”经营,经过几次调整:邮电局拆分为邮政和电信,只具备经营职能,管理职能上交。

19世纪60年代,从纽约寄信到加利福尼亚要走水路,经巴拿马、尼加拉瓜、墨西哥再到旧金山,邮件往往要走两三个月。为加快邮件传递,美国拉塞尔公司于1860年4月开辟了一条从密苏里州的圣约瑟到加利福尼亚圣克利门蒂的“小马快递”(英文是PonyExpress.)邮路。全程2897公里,有157个驿站,每天中途要换马6到8次,通常要用10天跑完路程。1861年10月22日,开通了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电报线路,“小马快递”邮路才停止了使命。1869年5月10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横贯东西大陆铁路接轨,之后建成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网;

“小马快递”邮路存在了18个月,共运送邮件35000多件-----涌现了在美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骑手,像威廉.考迪(绰号“野牛比尔”)和鲍波.哈斯拉姆(为了传送林肯总统的就职演说,他只用了7天17个小时就跑完了全程)。-----在美国邮政史上,“小马快递”是光荣的一页,美国邮政部门曾于1940年和1960年两次发行以“小马快递”为图案的邮票,以示纪念。盖有快递戳记、经小马快递的实寄封

圣约瑟夫和旧金山的小马快递戳记圣约瑟夫:美国密苏里州西北部的城市。一位叫乔.纳登的小马快递历史学家,曾骑马走过小马快递全程,他并不满足于此,又单人步行走完全程,出发日期选在首次小马快递纪念日,到达终点旧金山,历时5个月图为纪念此事而刻制的纪念邮戳。罗兰.希尔的邮政改革措施使英国的邮政具有三个特点:(1)由国家专营,同时为政府和公众服务;(2)由国家发行邮票供寄件人购买,作为预付邮费的凭证;(3)基本资费采用均一邮资制。这一改革办法解决了许多国家邮政当时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这一新的邮政制度不久就为其他国家所仿效。

1874年10月9日,英、法、美、德、俄等22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伯尔尼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邮政代表大会,签定了一项邮政公约----《伯尔尼条约》,并于次年成立了邮政总联盟--以便利世界各国人民相互通信,国际邮政领域加强合作和进行技术交流;1878年5月2日于巴黎举行的第二次国际邮政代表大会上,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我国于1914年3月1日加入万国邮政联盟。2.1.3世界现代邮政20世纪初,科技飞速发展,许多国家相继使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运送邮件,大大加快了邮件的传递速度。许多国家陆续研制出高效率的邮政专用设备:1927年,荷兰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按键式信函分拣机。1939年,英国研制的邮票盖销机、邮资机、捆信机等设备开始在各邮局使用。美国和法国分别在纽约和巴黎设置地下气压管道,在中心邮局和支局之间传递邮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自动控制、光电转换、射流、液压气动等新技术应用到邮政专用设备上。

1959年7月28日,英国首先开始实行邮政编码,为信函自动分拣创造了有利条件。1979年美国各邮局收寄信函1690多亿封,占全世界信函总量的一半;自动分拣机每昼夜可处理300万至500万信函,即毫不积压地分送到美国各地和海外。2.2中国邮政简史2.2.1古代邮驿2.2.2清代邮政2.2.3中华民国邮政2.2.4人民邮政我国有文字记载的通信活动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邮政通信大致可分为以上四个时期。

2.2.1我国古代邮驿1.殷商时期的击鼓传声。有文字记载的通信活动始见于此(公元前1300---1046年)的甲骨文中。那时边境每遇敌情,戍边的士卒即击鼓传声到殷都向天子报警。2.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771年)烽燧传送军事情报。除击鼓传声外,发明了:烽为火,燧为烟,夜用火,昼用烟,光声并用;“烽可遥见,鼓可遥闻”。高高的土堆筑成的众多烽火台连成了一个完整的通信体系。

安阳殷墟甲骨文发现地

甲骨文---也叫契文,是商周时代的人在龟甲、兽骨上刻的文字,内容都是一些占卜吉凶之事。1982年1月30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形成覆盖全国的集邮组织网络,1983年7月27日—2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第52届国际集邮联合会代表大会上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于1983年8月12日在泰国曼谷的第5届亚洲集邮联合会代表大会上加入了亚洲集邮联合会,成为两会会员国。烽火台

《史记》中一个著名的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得宠妃褒姒si一笑,竞下令点燃烽火,各路诸侯一见,以为敌军攻来,纷纷扬鞭策马,赶来救急,结果发现是一个玩笑,烽火戏诸侯使褒姒高兴得大笑。后来敌军真的来犯,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们若无其事,个个按兵不动,幽王身亡,乃死于骊山,为天下耻笑。3.春秋战国时期邮传。除声、光通信方法外,又有了供通信专用的马和马车,当时把传递文书叫邮传。孔子说:(公元前551年---479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置邮传命”:是全面地规划和设置邮驿,传宣政令,飞报军情。

龙节---用于泽国(河流和湖泊多的地方)的龙形信节。

战国铜龙节

战国时期的交通凭证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使用的凭证。用金、玉、铜、竹、木等材料制成,上书文字、剖为左右两半、双方各执一半,用时相合,以验真伪。战国铜马符4.公元前221年邮馹(ri,传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修长城。实行:接力传送、路线固定、以律保证,逐步建立起以京城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邮传站网,且形成了一整套邮传管理的法令和制度。秦朝的法律对邮馹有详细的规定,即《行书律》规定:传送诏书及紧急文书,必须随到随送;当天送完,不准积压;积压的依法论处。5.汉代将通信部门改名叫驿。邮驿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有亭长,县设承驿吏,都设都督,太驿属民法曹掌管。且五里一邮,十里一亭,大道三十里为一驿,驿站提供食宿。公文信件开始分:一般与紧急限时传递。

普通件依次传递,紧急件专发快递。马传最快速度为日行400里,车传最快速度为日行300里,边境报急文书,飞马急递。

公元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中亚,经河西走廊、新疆到达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伊朗、印度等地,输出丝绸等物,输入马匹、水果,开拓了中外交往的丝绸之路,所修驿道、邮亭一直延伸到中亚、西亚。公元225---581年,大约魏晋时期,通信材料从笨重的竹简、昂贵的丝绸普遍改为用纸。减轻了邮件的重量,加速了传递的速度,降低了通信成本,从而大大推动了邮驿事业的发展。1972年在甘肃嘉峪关东北郊的魏晋墓室出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驿使形象图案,距今1600年左右。驿使画像:砖长34厘米,宽17厘米,头带黑帽、身穿短袍、足蹬长靴、右手揽缰绳,左手高举简牍du文书,驱马飞驰。6.隋唐邮驿的发展。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分裂割据的结束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隋炀帝(公元581---618年)开运河、置水驿,使邮驿水陆相通。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唐代邮驿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30里设一个驿站,配有驿官、驿夫,专门负责传递官府文书和接待来往的官员。共有陆驿1300多处,水驿200多处,水陆兼办的驿站80多处,邮路49000里,驿站官员50000人以上。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市)起兵反唐,唐明皇在陕西临潼华清宫,两地相距3000里,6天之内就接到了紧急军报,邮递速度高达日行500里。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玉环生於蜀地,喜食涪陵的荔枝,唐玄宗命置专驿,直通长安,1400里路限驿运3天送到。故驿路上快马奔驰,风尘滚滚。

7.宋朝建国后把邮驿交给兵部的驾部郎中管理。开始与北方辽国及西方西夏连年战争,官府紧急文件增多。为适应军事需要,一切邮驿经费均从军费开支,“以军卒代民役”,使邮驿组织军事化,行动军事化,效率大大提高。在步递、马递的基础上,新创了一种昼夜兼程的“急递铺”。

急递铺递送文书的速度:最初规定每天400里,以后提高到每天500里。驿骑在路上奔驰时,手举特制的木牌,腰系铃铛,路上的车马行人都要避让。驿骑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

木牌分为:金字、红字、青字等多种,金字牌最急。

具体做法是:在全国各地的军事要道上,每10里一铺,每铺设铺长一人,铺兵5到10人,专门递送军事文书。如科学家沈括在名著《梦溪笔谈》中曾记载:“急速最遽ju(速),唯军兴用之”。又如金牌遗恨:宋代绍兴十一年(1141年)夏,高宗赵构和秦桧君臣狼狈为奸,一天内由京城临安(今杭州)连续发出12道金牌急递的诏书,勒令岳飞自河南抗金前线退兵回朝,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害死在大理寺狱中。宋朝邮驿的再一项改革就是邮驿可以公开递送官吏的家书,这在过去朝代是没有的。经皇帝批准“中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8.元朝将邮驿改称驿站。已经称雄东方,闻名全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1275年到中国的游记中叙述:中国有驿站万余处,驿马30万匹,25里必有一驿,驿舍宏大华丽,内备床铺,铺盖以绸缎制成,所有必需品无不具备,专为钦使来往休息之用。交通网四通八达,有些无人居住的地区也设立了驿站,以解决来往官吏的食宿和交通。驿站除陆站、水站外,在东北地区还设有狗站,在冬季用狗拉雪橇运送公文和官吏。

元代在文书传递中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排单---“长引隔眼”。“长引”即长途传递的凭证,“隔眼”就是表格。1318年有文规定:凡是交给递铺传递的公文,从始发衙门起,按地理位置的远近,粘贴“长引隔眼”,在上面注明公文件数、始发地点与时刻,沿途急递时每经过一个递铺都要留下文字记录,由铺兵注明时刻、画押签字。既督促了邮件的时限,又便于检查、考核,“中间稽违,举目便见”。这是中国通信制度的一大变革,一直沿用到现代邮政中。

排单---又称滚单、信牌:古代驿递公文使用的凭单1368年,明代邮驿,朱元璋称帝,明承元后:正驿名,开驿路,定驿制。发现元朝留下的驿站名称多为蒙古语,认为亵渎中原文化,就下令整顿驿站,把230个“不雅驿名”改为汉名,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称“驿”,大刀阔斧树立明代邮驿新形象。除重视中原驿站建设外,明朝还开辟了边疆邮驿。当时贵州彝族有个女首领名叫奢香,她愿意接受明朝统治,但明朝派去的封疆大吏——都指挥使马晔(一说马烨)破坏民族政策,视奢香为“鬼方蛮女”,时常侮辱奢香,派信使赴京师向朱元璋举报马晔。。。

奢香为感谢朱:从贵州往四川,仅有一条小路,现已阻塞不通,愿出钱出人,将其开辟成驿路,以此报答陛下。修通560里山路,建起9个驿站,从此朝廷公文可直达云贵边疆。这成为邮驿史上的佳话。明代中央管理邮驿的机关为兵部车驾清吏司。除了兵部外,还有一个与邮驿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即通政司。站、递、铺三者紧密结合、互相补充,成为明代邮驿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符验”是公差人员驰驿的证明(凭证或护照),没有符验的人严禁驰驿。明代的符验包括符验、勘合、火票三种类型。明代邮驿在建设中注重创新,成立了递运所,专门负责运送军需品和贡品。递运所的设置是古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运有了专门机构,定点、定线、接力运输,并把陆路、水运很好地结合起来。明代邮驿有三大特点:第一,重视河南府邮驿,把洛阳周南驿建成中心驿站;第二,重视边疆驿站,西藏及云贵高原都开辟了驿路;第三,纠正邮驿运行中的不正之风,打击特权阶层私用驿马等现象。明代的急递铺网路以县(州)前总铺为中心,向四方辐射,逐铺相接,形成遍布全国的递铺网路,并与水马驿站相衔接。在地方上邮驿受布政使与按察使双重领导,而以按察使为主。明初的会同馆,设于首都所在地,为全国驿站的部枢纽。明代邮驿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一是征收驿银,横征暴敛,累害于民;二是支应驿差敲诈勒索,营私舞弊。目前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鸡鸣山驿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20年)。在河北省怀来县境内,北临鸡鸣山而得名。驿城呈方形,总面积20万平方米,东西各开一座城门,门额均书有“鸡鸣山驿”。门额有“鸡鸣山驿”,驿城内有:驿馆、驿丞署,驿仓、驿学、马号、街面两侧店铺林立。

江南盂城驿,初名高邮驿,占地1.6万平方米,建于明洪武(1375)年,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区南门外馆驿巷内。2.2.2清代邮政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8世纪中叶进入全盛时期,邮驿建设也在康乾年间达到了高峰。

交通和通信合二为一,驿站设置更加合理普遍,军机处的设立,把邮驿传递速度提高到昼夜600里到800里。有文字记载,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勋爵率使团访华,谒见乾隆皇帝。发现中国的邮驿“无与伦比”,远远超过欧洲。中国人从广东到北京,骑马送信通常只花10天,他们从北京返回广州陆路走了80天。在此期间,乾隆不断接到使团途径各地的密报,信息传递速度比使团行进速度快8倍,英国使团对中国邮驿的先进程度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清代正式建立近代邮政之前:有1.驿站继续为官府传递公文、邸报,2.帝国主义列强设立的“客邮”和书信馆,3.我国私营的民信局和侨批局,以及官办的海关邮政。所以,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邮政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帝国主义国家侵犯我国主权,在我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在广州开办了一个所谓的“英国邮局”----直接受在伦敦英国邮政总局领导。这是在我国出现的最早的“客邮”先后在我国设立了“客邮”:

1840年鸦片战争后,其他列强也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纷纷效仿英国在我国设立邮局。法国于1861年、美国于1867年、沙俄于1870年、日本于1876年、德国于1886年,到1917年,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设立的“客邮”达344处之多。他们不但收寄本国在华侨民的信件,而且还收寄中国人的信件。但贴用的是他们本国邮票,用的是刻有他们本国文字的中国地名戳。这些都是严重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1917年后,客邮陆续撤销。书信馆:

----列强在其租借地或我国内地商埠擅自设立的邮局,实际是“客邮”的变种。

1863年建立的“上海工部局书信馆”是在我国出现的第一个书信馆。

此后,在南京、福州、厦门、汉口、重庆、九江、宜昌、芜湖、镇江、威海卫、烟台等城市都出现了书信馆。有些书信馆大量印制各种各样的邮票,故意制造“变体票”,大搞邮票投机生意,骗取集邮者的金钱。

1897年大清邮政局成立后,这些书信馆才停止营业。民信局:----我国明清时期的民间邮政组织,创始于明代永乐年间。到了清代,其机构已遍布全国,总数达数千家。

营业项目有:平信、挂号信、包裹、汇兑、代客运货、代客雇车、船、轿等。1896年清代国家邮政成立后,民信局的业务发展受到限制,1935年全部停业,其通信业务为国家邮政所接办。侨批局:-----主要为海外华侨办理通信、汇款的一种私营邮政机构。因福建方言把“信”称为“批”,故称“侨批局”。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的被迫到海外谋生者众多,为便利这些侨胞与国内家属通信、汇款赡养家属,在广东、福建等地便成立了侨批局。

侨批局在国内侨乡设立机构,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设有机构。它雇佣专差“批脚”,定期来往于国内外。侨批局服务周到,诚信可靠:把所有侨胞的姓名、籍贯、住址及在国内的亲属姓名、住址等都做了详细登记,不论信件上的地址如何简略,“批脚”都能送到收件人手里,故深受广大侨胞的信赖和欢迎。直到1979年才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

海关兼办邮政: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英、法、俄、美等国根据1861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先后在北京设立了使馆。各国驻华使馆的往来文件,均交由清政府办理外交和通商事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转交中国驿站代寄。但由于通过驿站有诸多不便,1865年海关总税务司暑由上海迁至北京后,总理衙门就把各国驻华使馆的往来信件交由中国海关办理。

从1866年起,在北京海关总税务司暑和上海、镇江、天津海关内先后设立了邮务办事处,但其业务范围:仅限于收寄驻华使馆的往来文件、各海关的公文和海关职员的私人信件。

全国24处海关都开办了海关邮局。海关邮政从兼办起历时30年。1878年,赫德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支持下,委任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现营口)、上海等五处依照欧洲邮政规章试办近代邮政。同年3月23日起,开始收寄华洋公众邮件。大清邮政:

----是由清政府正式开办的国家邮政。

清政府自光绪十六年(1890年)起,就着手推广邮政。1896年南洋大臣张之洞上书朝廷奏请开办国家邮政。同年3月20日,光绪皇帝对他的奏折和赫德所拟的邮政章程上批了“依议”二字。总理衙门据此便委任赫德为总邮政司,从此大清邮政正式开办。

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标志着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邮政平等交往,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历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大清邮政诞生之刻,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到1911年底,全国共有邮政局、所6201处。大清邮局一般有以下两个含义:1.大清邮政官局,一般简称“大清邮政”。2.上海青浦区一景点:大清朱家角邮局。3.北京大清邮政信柜。在烟袋斜街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西湖街35号。前身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办的大清邮局,光绪二十九年正式立为朱家角邮寄代办分局。是华东地区地区最早的邮政机构,是当时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保留下来的唯一大清邮局旧址。分为上下两层,一楼是中国邮局的历史演变的介绍,内设有国际、国内邮寄大清邮局纪念明信片服务,寄出的明信片加盖大清邮政印章;二楼是多个朝代邮政介绍以及清代至民国的珍贵明信片和信件原稿展示。邮局门外一个仍然在使用中的清代铜制铸龙邮筒。3.3中华民国邮政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便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篡夺。

在北洋政府统治下,军阀连年混战,给全国的邮政通信造成很大的困难。中华邮政为保持邮路不因战争而中断,不得不迂回海路运送邮件。在军阀交战地区,由邮政视察员与交战双方接洽,由邮递员持白旗或带臂章通过封锁线交换邮件。---从1912到1949年发行的邮票,即民国邮政邮票。自1878年海关试办近代邮政以来,我国的邮政大权一直操纵在洋人手里。1927年设在南京的国民政府有一个邮政总局,设在北京的北洋政府也有一个邮政总局,这两个总局的总办都是法国人铁士兰。

1928年6月北洋政府跨台后,北京的邮政总局才被撤销。1929年1月铁士兰退休,中华邮政委任挪威人多福森为邮政会办,还保留一些外籍人员担任邮务长职务;直到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这些邮政洋员才被辞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一手炮制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很快便沦为殖民地。起初,中华邮政还坚持营业;但伪满邮政却要求自1932年8月1日起,东北全境都必须使用伪满邮票。如果使用伪满邮票,实质上等于承认了伪政权。因此,中华邮政于1932年7月在东北各地邮局贴出布告,宣布停业,近3000名邮政员工纷纷撤回关内。1937年,“七七”事变以前,国统区的邮资还比较稳定,每封国内平信邮资多年一直为5分。但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巨大,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滥印发钞票,结果使物价猛涨,邮费也跟着不断提高。到1948年7月,一封国内平信的邮资已涨至15000元。例:在邮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