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_第1页
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_第2页
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_第3页
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_第4页
油气田勘探与资源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勘探第一节

区域勘探的任务和特点一、区域勘探区域勘探是在一个盆地或盆地的一部分进行的油气勘探。它是油气田勘探程序的第一阶段。区域勘探的任务是查明整个盆地或盆地的一部分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基本条件,进行早期油气远景资源量的估算,选出最有利的生油坳陷(或凹陷),并确定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为下一步的预探部署作好准备,简言之,即“选凹、定带”。区域勘探的主要目标是选择油气勘探的战略“靶区”,并不以直接发现油气为目的。

第一节

区域勘探的任务和特点盆地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基本条件是:(1)盆地地层和沉积条件(2)盆地构造条件(3)生油条件(4)区域性储层及生储盖组合条件(5)油气水资料在上述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区域含油气远景评价,并对盆地的构造升降史、沉积充填史、生油岩热演化史、油气运移聚集史(“四史”)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一节

区域勘探的任务和特点二、区域勘探工作的特点

区域性:勘探范围大。

整体性:把盆地作为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单元。综合性:多种勘探技术的应用和综合性的研究工作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一、建立项目

区域勘探项目的建立是从国家对能源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及从全国、全区油气勘探的长远战略安排出发,考虑在保持当前生产水平的同时,抽出力量进行工作以保证油气后备储量不断地增长。

一是对勘探对象——含油气盆地或盆地一部分的的区域地质任务有两条:情况进行了解,初步预测其含油气性或资源潜力;二是作好勘探对象的总体设计。

地质论证:油气形成条件、盆地远景资源量项目建立所含内容工程技术条件论证经济分析论证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二、物探普查

勘探方法和技术:以地震普查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并综合使用地质调查、非地震物探、化探、卫星照片解释等手段。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研究盆地的区域地质概况,划分构造单元,查明二级构造带,提出参数井的部署方案。

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分概查和普查两步走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重磁力概查:1:100~1:50万概查地震概查:线距10~32千米。遥感照片解释、化探和地面地质调查及各项地质专题研究等手段。概查的目的是概略了解盆地区域隆起(凸起)和坳陷(凹陷)的分布,划分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明确盆地结构、地质构造特征及沉积岩的厚度与分布。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普查:在概查的基础上,主要加密地震测线进行连片测量。线距一般8~16km,海域及小盆地可适当加密至4~8km。在有利凹陷及地区,地震测网密度可达3×6km~4×4km。其它勘测手段应根据实际需要作补充部署,如适当安排一些中比例尺(1∶5~1∶20万)的重磁力、遥感解释、化探工作等。

主要目的是详细划分二级构造单元,查明各二级构造带的特征,作出构造分析。

对大型盆地一般必须开展两步走,而对一些较小的盆地或者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盆地可不必分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要根据所获得的大量盆地内部的地震资料,结合盆地周边及地面露头等资料,进行地震地层学研究,了解大的沉积体系和砂体分布。也可追踪露头区生油层在盆地内的分布,划分出较有利的深坳陷区和生油区。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开展区内的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研究,提出参数井的钻探方案。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物探普查阶段除主要开展物探工作外,应辅以其它勘探方法:露头区的地面地质调查:帮助建立盆地中心的完整地层剖面,了解区域构造发展史,预测可能的生储盖组合。并为物探解释提供依据。在不同地区的露头剖面采集相应的生油和储油层系样品,其分析结果对评价盆地的含油气性有重要作用。航空照片和卫星遥感资料:其解释成果对掌握全区地形地貌、确定区域大断裂及其布局、隐伏断裂和隐伏构造有较大帮助。磁电和地面地球化学直接找油方法:对确定有利勘探区块有辅助作用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区域勘探中的地震测网密度是如何确定的?合理地部署和计划地震测网密度是地震勘探工作部署的关键。测网密度的选择,一要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盆地内的主要构造,二要在经济上合算。中国石油在勘探程序中所规定的地震普查测网密度是根据多年来的勘探经验而确定的,更科学、更实际的方法应是具体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含油气盆地进行统计,得出要查明盆内主要含油气圈闭的合理测网密度,以及查明所有构造(或圈闭)的合理测网密度,后者也是本区最密集的测网密度。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胡朝元等分析了全国172个油田(1980年底止)的含油面积与储量的关系,得出如下看法:

地质储量大于1×108t者有11个,单个含油面积为62.6~462.9km2,8×8km的地震测网不会漏掉其构造圈闭;

地质储量大于2000×104t~1×108t的油田40个,单个含油面积最少为5.9~6.3km2,最大为338~307.7km2。2×3km的地震测网不会漏掉其构造圈闭;

1000~2000×104t储量的油田有39个,含油面积最小2.9~3km2,最大为50.8km2。1×2km的地震测网不会漏掉此类油田。

500~1000×104t储量的油田有12个,面积2.6~37.4km2,用1×2km测网就可以发现油田。

100~500×104t的油田有39个,面积1.2~16km2,需用1.0×0.5或1×1km的地震测网才能发现。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地震普查中,采用8×16或4×8km的测网密度,在有利凹陷及地区采用3×6~4×4km的测网密度基本上可保证不漏掉较大型和特大型油田或圈闭。美国在确定测网密度时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三、钻参数井㈠参数井的任务(1)了解探区内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岩性等,建立覆盖区的标准地层剖面。(2)查明生储盖组合情况,纵向上的目的层数和可能的主要目的层,配合物探普查,可确定储集层和砂体基本展布。(3)了解区内生油层的纵向分布,配合物探资料,可确定生油坳(凹)陷。(4)为地球物理解释,特别是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参数,如地层的层位、年代、反射界面的性质等。(5)兼具找油的任务。

㈡参数井的部署原则(1)尽可能选用重型深钻机,更多地揭露地腹地层,尽可能钻达基底。为了解决钻机能力和深度的矛盾,参数井的井位一般应根据物探普查成果,设计在深坳(凹)陷或临近深坳(凹)陷的地区。(2)具体井位应避开地层遭受强烈剥蚀和断层复杂的地方。(3)由于参数井兼具找油的任务,因此,参数井应尽可能部署在有利的二级构造带上,这些有利的构造带一般都位于深凹陷内或其周围地区,因此与揭露更多地层以及了解生油条件并不矛盾。(4)参数井要考虑到控制全盆地的均匀性或不同构造单元的代表性。较大的盆地,须多布署几口参数井,以便从区域上控制和了解石油地质条件,一个盆地如有多个坳陷(凹陷),一般每个坳(凹)陷都应部署一口参数井。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㈢参数井钻探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

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最关键的井点,保证能够揭露盆地重大地质疑难问题,从而打开勘探局面。在钻井过程中要取全取准各项必须资料和数据,坚持按科学打探井要求进行钻进。完钻后,必须尽快进行单井评价,结合其它资料,对钻遇地层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认真评价,如发现油气层,应对测试目的层进行初步评价。在区域勘探过程中,参数井的出油往往会为新区的勘探开创一个新局面,并带动全盆地勘探的进一步深入。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四、盆地和区带评价

㈠盆地评价

盆地评价的主要任务有两点:1.盆地综合分析、建立盆地地质模型

(1)盆地基底结构及盆地性质⑵地层特征(3)沉积岩、沉积相及储集岩体特征(4)盖层特征(5)圈团类型、展布特征(6)烃源岩体特征-特别重要2.盆地资源潜力的预测预测沉积盆地的油气总资源量及其在纵向上各层系的分布和平面上的分布是盆地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节

区域勘探的步骤和工作部署㈡区带评价(1)对各个圈闭带的石油地质条件及其时空配置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区带资源量并进行分类排队。首先选择条件最佳的圈闭带进行预探。(2)广泛收集国内外类似盆地和相邻盆地成藏模式进行对比,提出成油预测模式,可以有效地指导对有利聚集带的评价和部署。即使是参数井和第一口预探井找油失利,也能及时调整补救。区域勘探举例松辽盆地的区域勘探吐哈盆地的区域勘探区域勘探举例——大庆油田的发现历史背景

50年代上半期,我国石油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石油产量没有完成国家计划,1957年全国产石油仅l45×10‘t,天然油和人造油年产量是“平分秋色,天然油年产86×l0‘t,人造油年产60×10‘t,但是勘探开发天然油的经济效益却很低。天然油产地偏居西北一隅(主要是玉门、独山子、延长、克拉玛依油田)而我国工业还偏于东部沿海各省,由于运输不便“远水解不了近渴”。党中央决策要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开展勘探,把石油勘探布局向东部转移,以改变我国石油工业偏居西北一隅的不合理局面。区域勘探举例——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央政府的重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先后接见地质部、石油部领导。1955年专门成立石油部。从1955年地质部开始组织全国大规模石油普查。1955年成立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作为石油勘探的咨询机构。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重新分工和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要求地质部搞普查和部分详查,准备构造。石油部做部分详查、细测以及钻探工作。中国科学院承担综合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区域勘探举例——大庆油田的发现专家的看法李四光、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A.A脱拉菲姆克、翁文波、谢家荣等地质家都先后撰文对松辽盆地的勘探远景给以充分的肯定。松辽盆地早期的石油普查1955年东北地质局组成了松辽盆地踏勘组,布置并完成了三条横穿盆地的踏勘路线,发现了一些油味很浓的泥页岩,并推测盆地内可能发育这套白垩~第三系的“松花江统”地层。建议进一步开展普查,并开展物探和钻探工作。通过4个月的踏勘调查认为:(1)松辽平原系一沉降带,沉积有很厚的白至系与第三系的沉积物,估计总厚度在4000m左右,其中可能有含油油层之存在;(2)松花江岸及公主岭之西黑山咀子一带均找到合有介形虫类化石之页岩,并且具有油味,提出了有海相地层存在的可能;(3)对泉头组及含介形虫化石之岩石进行萤光分析结果均见有合量不同之沥青显示;(4)白垩系泉头组地层有倾斜以及缸窑镇第三系之缓倾斜。均说明平原中有存在储油构造之可能,基底可能是有起伏的,有可能形成隐伏储油构造……建议尽速开展物探。区域勘探举例——大庆油田的发现如何在平原地区开展油气普查?1956年2月地质部成立了松辽平原石油普查大队(后改为第二石油普查大队)和第二物探大队(后改为长春物探大队),对平原还进行了大面积的重磁力普查,配合若干电测深和地震剖面:1956年起先后部署了横贯全盆地的综合大剖面10余条;部署1:100万重、磁力测量和电法剖面测量;为了解地层层序,充分发挥地质浅钻作用,在多条剖面上同时进行了物探和钻探。以相互印证。区域勘探举例——大庆油田的发现区域勘探举例——大庆油田的发现深入盆地周边山区和盆内进行地质概查“探边摸底”,开展地质综合研究。划分出中央坳陷、东南隆起、西南隆起、东北隆起和西部斜坡等5个构造单元。1958年下半年进入面积普查。三年普查,发现构造和隆起45个,物探法发现30个,地面地质调查发现15个。为加速盆地评价,58年下半年起,先后在三个一级构造单元上钻探松基1井、松基2井和松基3井(下图)。区域勘探举例——大庆油田的发现区域勘探举例——大庆油田的发现松基1井-钻穿白垩系,进入基底变质岩系,未见油气显示。松基2井-在下白垩统中见显示,测试未获工业油气流。松基3井-大同镇西北的高台子电法隆起上,于1959年9月26日在白垩系地层中喷出了工业油流。区域勘探举例——吐哈盆地的区域勘探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勘探的战略西移,吐哈盆地开始第二次大规模勘探。前期勘探:20世纪50~60年代曾在盆地内开展过大规模勘探,主要集中在中部的火焰山构造带及地面油砂露头。北部坳陷也钻过一些井,见到显示,但未获工业油气流。火焰山火焰山区域勘探举例——吐哈盆地的区域勘探区域勘探举例——吐哈盆地的区域勘探区域勘探物探普查阶段完成的勘探工作:全盆地1:20万地质调查;1:20万重磁力普查和1:10万重磁力详查,航磁完成1:50万概查,电法完成吐鲁番地区1:20万和1:10万的普查、详查。地震:在北部坳陷的有利地区达到3×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