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的博弈(时评)_第1页
中西方节日的博弈(时评)_第2页
中西方节日的博弈(时评)_第3页
中西方节日的博弈(时评)_第4页
中西方节日的博弈(时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节与西方节的博弈——作文时评例文与点津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增进,西方节日在我国从最初的微风细雨发展到如今的暴风骤雨,尤为年轻人欢迎和追捧;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每况愈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愈加淡化。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萃、民族灵魂的外现。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节日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反映了民众的文化情趣和文化情感。

2008年,我国宣布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力图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这样,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无声的博弈开始了。(提出问题)

一、“土节”和“洋节”此消彼长的原因:(分析问题)我国传统节日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却随着西方舶来的种种“洋节”日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被国人淡化,这并非偶然事件,存在一些内在原因。

1、我国传统节日受冷落原因:南师大教授常国武先生提出,传统的民族节日被冷落和西方的洋节被追捧并非偶然事件,这说明我们对自己传统的节日保护得不够,宣传得不够,尤其是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得不够。除此原因之外,笔者认为我国传统节日遭到人们冷落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是传统节日遭受冷落的间接原因。我们知道,有许多节日是人们为“吃”而设计、创造出来的,春节恐怕也是如此。

古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所能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十分有限,我们的祖先生活异常艰苦,平日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也吃不饱),便希望找个节日来庆祝一番以便借机打打牙祭吃饱一些、吃好一些。由此,春节之类的大小节日便应运而生。但是如今人们生活富足,吃穿用都可以随时购买,因此人们不再对节日有更多的渴望和期待了,而是让人感觉过不过节都“无所谓”;而交通和通讯发达,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便省去了登门拜访,少了很多繁琐的礼节,因此看来传统节日比之从前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冷落。

(2)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成长环境跟冷落传统节日有着密切联系。80后、9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进入,得到这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的认同并效仿,加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不够,而商界利用“洋节”进行牟利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些青年一代更倾向于接受西方节日的狂欢,而对传统节日却没有多大的认同和兴趣。很多孩子只知道公历,对我国传统的农历时间很是模糊,更不要说建立在农历基础之上的各种节日了。

(3)传统节日本身的欠缺是其受到冷落的内在原因。我国一些传统节日创新不够,缺乏新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如春节无非就是吃饺子放鞭炮;中秋节无非就是吃月饼赏月亮,这对追求新鲜刺激的现代人而言实在缺乏吸引力,而“洋节”则不同,人们不分等级、辈分可以尽情狂欢,追求无拘无束的快乐,更能吸引所谓的现代达人。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价值是节日里最主要的核心。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是它的精神内涵被人们忘记了,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

2、西方节日在我国日益流行的原因西方节日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节日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并日益流行,我们不得不认真分析其原因。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强势文化对外输出的优越性是西方节日在我国日益流行的主要原因。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在相互渗透。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渗透的现实生活中,西方文明无疑显示出了强劲的输出优势。有人认为,这种文化强势姿态的影响与渗透,是以西方的经济霸权作为支撑力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经济霸权支撑了文化霸权,从而导致了文化的侵入与渗透。如今,西方个别别有用心的大国利用西方文化削弱甚至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削弱这个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2)西方节日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同。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愚人节,“洋节”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而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3)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盲目跟风,也是西方节日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原因之一。一些年轻人盲目地认为外来的文化就是好的,就是前卫的,不假思索地加入到西方节日的狂欢队伍中去,而丝毫不注重西方文化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消极方面。这种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正中了某些西方国家给我们设置的“文化陷阱”,即在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侵略和渗透,达到文化同质化的目的,削弱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因此,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但应以政府为主导,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管理与服务功能,提供节日文化资源,创造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节日观和行为参与方式。(建议和措施)

例文启示

本文是一篇学术类论文,虽然不适合直接作为考场作文,但是,它对引导我们写好时事评论类考场作文,很有启发性。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总结,到行文的整体布局、逻辑构思,再到论证的纲举目张,条分缕析,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平时学习,多多留意时事政治、社会新闻、文化现象、民生热点等等,还可以多看微博评论。各位同学: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侧重点在于对社会生活、时事政治、文化现象、民生热点、公序良俗等的认识和反思,要求学生站在公民的角度,融入社会生活,辩证思考,深入讨论,摆事实,讲道理,既有主流认识,又有独特看法。那种编写故事、宿构及默写平时考试作文的做法,显然在高考场上是行不通的。而那些标题简洁新颖、文化味浓,正文观点鲜明突出、层次清晰、论证严密,文字书写工整无污、美观大方的作文,颇受青睐。宿构:是泛指一种对于作文的积累不够(语文的常识积累、英语的词句方式积累)而对文章进行‘模板’式,类似‘套作’的行文方式。说的普通一点就是给出一个写作文的模子,无论你出什么文章,我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把这文章的题目、重点、论点一一插入这模子的空中,完成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