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_第1页
专题0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_第2页
专题0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_第3页
专题0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_第4页
专题0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解读(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的语言一、炼字(一)常炼词语1、动词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如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字,表达了江南的早春充满生机与活力,孕育了各种美好的新生命。诗歌中的动词要讲究动态之美,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字和“圆”字,一个“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一种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苍茫雄浑的自然之景,令人震撼。3、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歌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1)夸张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大,缘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2)对比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杨贵妃的风姿、得到的宠爱都融人对比的数字中。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一夜”“千树万树”,“一夜”言时间极短,“千树万树”状其数量之多,形象表达雪之大。(3)比拟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面写活了。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解解舟,载不动许多愁J6、明快简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多用浅近的语言、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事抒情,自然、晓畅、明白。7、悲壮慷慨/悲慨凄怆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7、雄奇豪放/雄浑壮阔/豪迈奔放气势浑厚磅礴,意境高远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想象奇特,夸张出格。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情感激荡,格调昂扬,志向高远,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9、沉郁顿挫深沉蕴藉,用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有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J10>幽默讽刺此在诗词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二)诗歌语言特点的分析角度1、语言的风格: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典雅/俚俗、用典/平易2、语言的技巧:修辞手法;词语的运用(叠词、拟声词、词类活用、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句式的选用(倒装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3、语气:庄重/幽默、冷静/激昂、沉稳/活泼、娓娓而谈/郑重严肃4、语言的美感:准确传神;言简意丰;富有(想象空间);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插花吟邵雍(宋代)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①太平日,眼见四朝②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注】①两世:即六十年。②四朝:指宋朝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花插头上,手持酒杯,酒杯之中又倒映着美丽的花枝,诗人悠然自得、陶醉其中的形象跃然纸上。B.颔、颈两联诗人回顾了盛世经历,自己身体健康硬朗,加之喜逢百花盛开的时节,情不自禁地对未来心驰神往。c.尼联与首联呼应,更加细致地描绘了花影在酒杯中的动人姿态,进一步激发了诗人痛饮直至大醉方归的意兴。D.诗人描述插花饮酒的生活乐事,极尽滇染时康人寿的太平盛世,表现出心满意足、精神愉悦的情趣以及状O(2)请赏析本诗的语言特点。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填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4、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句中的“犹”“尚”就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原因。5、叠音词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再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6、表颜色的词色彩词,即表示顺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的这个过程充分表现出来,暗示时序的转换,青春不再。【特别关注】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7、拟声形象的词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二)诗眼1、定义: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2、作用: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三)解题步骤1、步骤一:析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2、步骤二: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步骤三:说效果(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才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例2、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内宴奉诏作曹翰口三十年前学六韬口,英名常得预时髦口。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例3、登岳阳楼二首陈与义(宋代)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靖康元年(1126)春天背诵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B.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2)诗人以“无限悲”收束全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主要写了诗人的哪些悲情?(6分)二:炼句(一)答题步骤1、步骤一:抓关键字词,析句意。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2、步骤二:明表达技巧,析效果。抓住特色点(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简析。3、步骤三:点意境情感,析作用。点出该句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或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二)分析就角度1>表达方式(1)描写手法①角度:A、时间角度(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夜半到黎明时间的转移)B、空间角度(俯仰、高低、上下、远近、内外、点面)②感官:视、听、嗅、味、触(2)抒情手法①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用典抒情D、借古讽今(抒怀)E、叙事抒情F、对写2、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渲染、烘托、虚实、动静、比兴、象征、联想、想象、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用典、双关、互文、通感、列锦4、篇章构思(1)整体上考虑诗歌的起承转合。(2)首句: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奠定基调、营造氛围、统领全诗、领起下文、铺垫【开门见山】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诗歌开篇即揭示主题,概括了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后面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3)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层层渲染(4)尾句: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另辟蹊径、以景结情(有含蓄隽永之妙)、前后照应【以景结情】示例:①〃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②〃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张可久《卖花声.怀古》)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的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寓情于景,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曲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卒章显志】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两句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前后照应】示例:〃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指诗歌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韦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5、词语的运用叠词、拟声词、词类活用、是否准确(典型、生动、形象)6、句式倒装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对仗工整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濠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望江南王琪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酒家深。行客莫登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云树半晴阴”描绘出江天云树,时晴时阴的画面,给人捉摸不定、变化莫测之感。"山下"“柳边”两句塑造了遥远而缥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