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宝鉴_第1页
专题04-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宝鉴_第2页
专题04-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宝鉴_第3页
专题04-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宝鉴_第4页
专题04-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宝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科测评测评内容:诗歌鉴赏整体阅读(4)测评总分:45分测评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分数:(一)诗歌阅读(9分)(2020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①韦庄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橙红坡市,舞衣晴戋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①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兵乱,诗人参加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三个“满〃字,再现夜宴场面的盛大华丽。“海上神仙窟”竟然只似“人间富贵家”,诗人以夸张之笔写出夜宴的豪奢。C.诗中写愁的方式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相同,都是在以乐衬哀,表现力强。D.这首诗写诗人陪同府相于中堂夜宴的所见所闻,寄寓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怀【答案】D【解析】D项曲解文意。诗中写诗人陪同府相于中堂夜宴的所见所闻,“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写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主要是为了对比出心中之愁。选项说“寄寓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怀”理解错误。故选D。.请围绕“愁”,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6分)【答案】(1)黄巢兵乱,国势倾颓之愁(为国家的安危而愁);(2)家人离散,身陷病痛无力自保之愁;(3)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之愁:(4)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愁。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解析】第一联这是描写宴会的盛大华丽;第二联是写夜宴的豪奢,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第三联写雕饰精美的门庭,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牵曳着碧空云霞。“夜攒"''晴曳”把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结尾亳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己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赏析】⑴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称镇江为丹徒或金陵。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中堂:大厅。⑵笙(sh6ng)歌:乐声和歌声,泛指音乐。⑶珠翠:妇女的饰物,这里代指美女。吴娃:吴地的美女。M)神仙窟:神仙居处。⑸绣户:指华丽的居室。攒(cudn):聚集⑹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⑺扬子江:这里指润州附近的长江水域。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深。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炫目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若非仙宫似的富贵人家,不可能如此。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正以此意承接首联歌舞喧阅、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说出之,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颈联“攒”、“戋”二字丝丝入扣。雕饰精美的门庭,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牵曳着碧空云霞。轻歌曼舞,轻盈摇曳之姿毕现。“夜攒”益显其满堂灯火,“晴曳”更衬出锦绣华灿。''夜”和“晴”又把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诗吟至此,已把争妍斗艳、溢彩流光的相府夜宴写到绝顶了,收笔几乎难以为继。而诗人别具心裁,亳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这时黄巢起义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地方藩镇如李克用等也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这样一个局面,正是残月将落,良宵几何。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二)诗歌阅读(9分)(2019-2020年登封市实验高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3〜4小题。鹃坞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流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隆:“玉灌”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B.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答案】D【解析】“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故选D。.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6分)【答案】(1)“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2)“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3)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解析】本题中,“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思是: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显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样,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都能表达出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贪啸傲,任衰残”的意思是: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赏析】①玉①(xie):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论养生之道。③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④元:通假字,同“原”,本来。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亳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乂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说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亳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溪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源”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潴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源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动静行止无不惬意。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词人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三)诗歌阅读(9分)(湖南省娄底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5〜6小题CJ春晚范成大荒园萧叁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窗下日长多得睡,博前花老不供诗。吾衰久矣双蓬昼,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道,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答案】A【解析】“充满生机”错误,“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错误,“懒追随”说明无兴致。故选A。.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答案】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解析】尾联“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诗词尾联写景,以景结情,意蕴无穷;由“想见”“篱东”可知作者运用了想象(虚写)、用典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及诗人的归隐之情加以分析即可。【赏析】①追随:追寻赶趁。②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③樽(ziin):这里指酒樽。④不供诗:不能提供诗的题材,不能激发诗情。⑤吾衰久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里说〃吾衰久矣〃,委婉地表示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⑥蓬鬓(pdngbin):鬓发蓬乱,是失志、失宠之态。鲍照《拟行路难》:〃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⑦归去来兮:陶潜有《归去来兮辞》表达弃官归田的心态。⑧篱东:隐指隐居之地。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诗以“春晚”为题,借暮春之景,抒忧愤之情。诗起笔描写暮春园景:园中已不再是百花争艳,而是又〃荒"又"萧瑟",可见其春老花残,落英狼藉。〃懒追随〃,透露出诗人已无游赏之兴。然而这〃荒园〃毕竟不乏〃追随〃者。那些燕与莺,又“舞〃又〃啼〃,多么得意;但他们贪恋荒园,不过是因为腐枝败叶问小虫多,便于捕食罢了,故日〃各自私这里,〃各自私〃的燕与莺,〃萧瑟〃的〃荒园〃,显然别有喻意,隐射时事,他联想到即将崩溃的南宋小朝廷,联想到朝廷中那班争权夺利的小人。颔联紧承首句。〃日长〃、〃花老〃,既点出暮春时令,也暗示诗人心绪。常言道:“欢愉恨夜短,愁闷觉口长。〃昏昏醉眠,口长难遣,尊前花老,诗情难觅,于是止不住把满怀愁绪,直接抒写出来。〃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这是全诗的转折,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花老〃而联想到人老。这里"吾衰久矣〃,既是字面义,也是暗用典。诗人巧借其意,以“吾衰久矣〃慨叹当时南宋小朝廷不能振作,他所向往的大宋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恢复无望。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只好"归去来兮一钓丝〃一退归故里,隐居垂钓。〃归去来兮〃也是用典。陶渊明身处东晋行将灭亡之际,因不甘心向小人折腰,毅然抛弃官职,赋《归去来兮辞》,归隐故乡。诗人以陶渊明自况,表明了他的高洁情操。诗到此,意旨已明,似无可说,但诗人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好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春水漫漫,疏篱如屏,柳丝垂挂,小舟荡漾,该诗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意境。”小舟无伴〃,那小舟似乎急切地等待诗人归来作伴哩。这里还需弄清"篱东”一词源于陶句“采菊东篱下",后借指故园。这一联,不仅进一步渲染思归之情,而且这幅美好的暮春图,与开头那〃萧条〃的“荒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见诗人的爱憎和归意。〃春涨动〃、〃柳丝垂〃,还点明《春晚》诗题。这首诗颈联所谓”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反映的就是既然难遇明主,退隐才是正路的思想。其余各联首颔两联说荒园萧瑟、花鸟不通人情,自己也亳无情绪,典型地表现了刚刚从政治核心隐退时难免出现的苦闷消极情绪。转念•想,退隐方是上策(颈联),于是尾联提出:料想春水已涨,小船正停在岸边等待我驾舟泛游呢!全诗写心理活动,写思想情绪的变化,真实而深入;且全用形象的语言,显得含蓄而能尽意,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艺术功力。(四)诗歌阅读(9分)(2020湖北名校联盟高三5月仿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雨后观音门渡江①王士祯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吴山带雨参差没,走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②,踏歌终怨石头城。南朝无限伤心史,悯怅秦淮玉笛声【注】①观音门:南京北城门之一,临长江。王士祯(1634年—1711年),清初诗坛领袖。②麾扇渡:在南京秦淮河上。据《晋书•顾荣传》载,晋广陵相陈敏反,名士顾荣率兵讨伐,与陈军夹河而阵,荣挥以羽扇,陈军溃散。后因名其地为麾扇渡。.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用“暮晴”照应“雨后”,写暮色中饱挂轻帆渡江,表达了诗人轻快的心情。.第二句从江寒写到潮落水平,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由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C.三、四句描绘山水美景,远近结合,吴山逶迤,烟雨朦胧,江上渔火次第点亮。D.尾联咏史抒怀,借南朝“伤心史”、惆怅“玉笛声”,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受。【答案】B【解析】“写出了诗人由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赏析有错。“寒江依约落潮平”是写眼前所见之美景,并没有由喜到悲的变化。故选B。.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工(6分)【答案】相同之处是:都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怀古伤今之情。不同之处是:王诗用“麾扇渡”遗迹尚存来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情志;辛词用英雄的遗迹不存,欲扬先抑,突出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本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是借西晋末,陈敏据建业(今南京),顾荣断浮桥,聚舟于南岸。陈敏率万余人至,无法渡河,顾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的故事,以名士传颂“麾扇渡”历史遗迹表达怀古伤今之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词人借历史英雄遗迹,已被风吹雨打去,己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今己无从找寻,也表达怀古伤今之情。这是共同之处。不同之处是:本诗中“名士尚传麾扇渡”是借名士传颂“麾扇渡”来表达诗人想要像陈敏那样建功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心情。辛词借英雄的遗迹不存,突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孙权的仰慕之情。(五)诗歌阅读(9分)(哈尔滨三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