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辐射PPT_第1页
预防医学-辐射PPT_第2页
预防医学-辐射PPT_第3页
预防医学-辐射PPT_第4页
预防医学-辐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与防护11、什么是电磁辐射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3、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4、学会与辐射和平相处1、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自从一百多年前麦克斯韦用理论形式证明其存在以来,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在不断扩展着。它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从古至今她就存在于我们周围。比如:阳光,闪电,被加热物体散发出来的热能等等。2

人体本身就是个生物带电体,生物电流无时无刻不在人体的组织细胞间传递着信息。它产生的电磁场与天然电磁辐射因人类自身的进化繁衍有着良好的适应关系。就如同眼睛蛇可以感知红外线,蝙蝠依靠超声波来指导飞行和捕食一样。3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架设的电源线越来越多,电视,电脑,移动电话,微波炉走入我们的生活;这一完美的生态和谐被打破了。波长更长,频率在30000MHz内的电磁辐射充斥着我们的空间,破坏了良好的电磁生态环境,构成了现代社会新的隐型杀手。电磁辐射是伴随着科技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产生的新型污染。发电厂、广播、电视、通信发射系统以及手机、家用电器都是电磁辐射发射源,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空气、水源、噪音等污染之后新的污染。4

有关专家认为金融、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疗等8个行业,是容易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高危行业。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5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1.皮肤衰老加快。2.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3.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B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导致白血病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增加。4.精子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导致不孕症。

5.胚胎细胞产生大量变异细胞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孕妇流产率升高、畸胎发生率升高。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缺陷儿。有关专家提醒育龄妇女,电磁波污染的威胁最大。6最新研究调查报告指出:怀孕早期的妇女,每周使用计算机20小时以上,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也增加畸形胎儿的出生率。一般来讲1-3月为胚胎期,受过强电磁辐射可能造成肢体缺损或畸形;4-5个月为胎儿形成期,受过强电磁辐射可能引起智能损坏,甚至痴呆;6-10个月为胎儿成长期,其主要后果是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体弱,抵抗力差。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二.激素分泌紊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导致发育迟缓。甲状腺及旁腺分泌出现异常导致发育障碍、骨代谢异常。松果体细胞产生松果体素少导致免疫力降低、生物钟紊乱。三.神经衰弱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多梦。食欲差、心悸、心律失常。四.热效应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乏力、嗜睡眼中晶状体变混浊导致白内障甚至双目失明。7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一、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也就是电磁辐射,它属于微波的中波频段。但由于手机使用频繁且就在耳边,如此近的距离躲也躲不开,电磁辐射无疑会作用于人脑。据悉,手机比一般电话辐射场要强大十几倍,如果长期使用会直接影响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功能活动,会出现头昏,乏力,脸色发暗,皮肤干燥等现象。

在中国,环境卫生监测部门所做的对使用手机和不使用手机的人群调查发现,常打手机的人比不打电机的人更容易神经衰弱、头疼、失眠、睡眠多梦。83、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手机电磁辐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

但目前可以论证的主要作用是热效应,即电磁能转化为作用于人体的热量。研究已经能够证明,使用手机将使局部组织乃至人体全身温度上升。

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组织、细胞、DNA、染色体等产生的生理效应,即非热效应,目前仍然难以定量分析。9如何减少手机电磁辐射10

每一位手机拥有者都面临着电磁波的侵害,加强自我保护是必要的。具体的防护措施:1.移动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致癌,所以移动电话响时,一秒后再听手机。2.如果身边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3.在使用手机的同时,采用可靠的电磁波防护产品。配备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的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4.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5.平时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二、显示器辐射

显示器的辐射大小与尺寸的增加成正比,尽寸越大辐射越大;而且显示器的侧面和背面的辐射比正面大几倍。显示器的电磁辐射会损伤人眼角膜上皮细胞,使人患角膜病和白内障,同时它还会引起面部色素沉着与面部皮脂分泌异常。另外,电视产生的电磁波与显示器产生的电磁波类似,同样会影响健康。11

电脑或电视荧光屏产生的X光线、紫外线、红外线、超低频、静电场和声辐射等虽都在允许范围之内,但长期接触是否会致癌或对人体有害还尚有定论。另外,由于安放电脑的室内环境正负离子失衡也会引起使用者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指出,合理的膳食有助于防止电脑操作人员患上“电脑病”。主要是保证有充足的营养和热量来维持旺盛的精力;还要有意识地多选用保护眼睛的食物,防止近视或其他眼部疾病。12

据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怀孕妇女若每周在电脑前工作超过20个小时,她在前三个月流产的朵率是其他人的2倍。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接近电脑。此外,彩色电脑的电磁场是黑白电脑的3-4倍。那么,电脑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国内外的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电脑荧光屏导致工作人员发生流产、畸胎、面部皮疹、白内障及光敏癫痫等症,但经过流行统计分析不能证实这种结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也持这种意见。同时,有关监测结果也表明,电脑或电视荧光屏产生的X光线、紫外线、红外线、超低频、静电场和声辐射都在允许范围之内。不过,电脑显示屏引起视觉疲劳倒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电脑荧光屏不断变幻和上下翻滚的各种字符会刺激眼睛,对眼睛有一定的损害。131.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使用电脑引起眼的不舒服,其原因不在电脑屏幕,而是视觉系统高度疲劳造成的。因此,操作电脑时与文稿(或文件)及屏幕两者的距离最好相等,这样可免因不断调节焦距而造成眼肌疲劳,这个距离一定要在50厘米以上,而且每隔20分钟眼睛就应休息片刻,向远处眺望一会儿。2.减少电磁辐射:电脑发出的电磁辐射尽管很微弱,但如果长期近距离操作,还是应注意自我保护。一般认为,身体处于屏幕71厘米以外的地方,接受的电磁辐射就会大大减少。还有,一定不要在电脑后面或两侧安置工作台,因为电脑的后背或两侧发出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前面的屏幕。长期置身的这种电磁辐射场中,会对身体造成危害。14

减少显示器辐射伤害的一些防护措施3.电脑屏幕上如果反射出窗户的明亮影象,也会造成眼部的疲劳。人对明暗光线的视察容度是有限的,当文字图象衬在一个很明亮的背景上时,人眼要分辨清楚,势必造成神经的高度紧张,而容易产生疲劳。所以,使用电脑者身后如果有窗户,一定要挂上窗帘;在顶上或旁边如有台灯,应设法调整与电脑间的位置,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到屏幕上。4.注意肌位劳损:长时间操作电脑会导致手指关节、手腕和手臂肌肉、双肩、颈脖和背部等部位的疼痛,这是由于与骨连接的肌位组织的劳损造成的。因此,操作电脑人员的手一般应每2小时休息15分钟,工作量很大时,每1小时就应该休息15分钟。15

减少显示器辐射伤害的一些防护措施

辐射无处不在,但是生活中的辐射是否会导致疾病,并不是那么好下结论的。164、学会与辐射和平相处17

专家称,电磁辐射达到一定强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可能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下降等症状。不过,人们需要知道的是,电视机、电冰箱、手机、吸尘器等家电辐射的值虽然不好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的辐射值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引起的,很难断定某一种疾病就是由电磁辐射引起的。

许多人一听辐射可能致癌就很惊恐,其实大可不必。在致癌危害等级的词条解释中,致癌性组别的第2组划分为2A组或2B组,对于手机上网这类2B组致癌物,意思是或许、有可能,也就是说致癌可能性很低,萘卫生球、汽油、塑化剂都属于此级别。1.很难断定某种病由电磁辐射所致2.距离是最好的防护

有些辐射实际上就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而距离是最好的防护方式。生活中的辐射没有那么可怕,适当的距离是防护的秘诀,距离越大辐射的危害就越小。在生活中,要经常擦拭电脑、电视机显示器上的灰尘,这会把滞留在里面的电磁辐射一并清除掉。看电视的距离要在4米以上。使用电吹风时,辐射离头部距离比其他电器要近,所以使用时间要尽量减短。打开微波炉、电暖器后,应尽量保持1米的距离。孕妇和小孩要远离微波炉。电热毯最好少用,或用热水袋代替。183.别因怕辐射而远离检查按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来说,由大到小依次为CT、胸片、B超,其中B超为零辐射。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个数据,做胸透的X射线照射量是0.6~5毫西弗,拍胸片的照射量为0.15~0.5毫西弗,而1000毫西弗才会有0.01%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