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复习资料_第1页
中考议论文复习资料_第2页
中考议论文复习资料_第3页
中考议论文复习资料_第4页
中考议论文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争论文阅读复习(一)备战中考——(一)争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争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精确概括严密色调显明

(三)争论文的语言中考争论文阅读考查要点3.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1.论点的辨析、推断、提取、归纳2.论据的相识分析,按要求补写论据论点——作者对争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见。它是全文的灵魂,起统帅全文的作用。1、论点不同于论题。

2、论点必需是一个明确的推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用疑问句,不用比方。

3、论点必需正确,显明。留意03年中考试题:第12题04年中考试题:第7题先做做②位置关系分析法。A、读懂文章的开头部分,如《谈骨气》、《怀疑与学问》

B、抓住文章的结尾部分。如《“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最终一个自然段。C、留意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的,如《想和做》一、怎样找准文章的论点?①标题关联分析法。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事物的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③分析归纳提炼法。如《论求知》、《哨子》练习1:《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困困苦熬煎不了,强暴武力威逼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日就叫做有骨气。这个文段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练习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当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这个文段的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3:走路时偶然跌一跤是常有的:刚起来,又摔了一跤,虽不多见,也不足为奇。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起来还可能摔跤就不起来了。我们应当不怕“跌”——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恒久向前。在工作中,失败和犯错误是常有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相识,总是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人们往往是经过千百次的“跌”才获得对事物的正确相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谚语就深刻指明白失败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应当不怕“跌”——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恒久向前。练习4:

试卷(三)第1题

《测评》P70第3题P71第3题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依据。二、辨别论据①道理论据:哲学理论、名言、谚语、警句②事实论据:典型、确凿的事实并不是全部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练习1:《怀疑与学问》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主动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清代的一位高校问家———戴震,幼叶读朱子的《高校章句》,便问《高校》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知他《高校》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闻,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看法,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辨论,常常评判书的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独创,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独创,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这个文段用了哪些论据?事实论据:戴震的例子

道理论据:“常常……常常……常常……常常……”……练习2:一个人在事业上要取得宏大的成就,必需有持之以恒的精神。(1)鲁迅先生说过:“宏大的成果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建出来。”(2)赫胥黎说得好:“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都不是24小时。”现代书画家齐白石90多岁后照旧每天挥笔作画,一天至少画五幅。(3)他说:“不叫一日闲过。”有一天过生日,客人多,没有作画,他其次天又追画几张,以补“昨日的闲过”。科学家阿基米德一次正在探讨数学,敌人冲了进城,他的探讨工作还没有做完。他没有逃走,而是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画圆圈,计算着深邃的数学题。当一个罗马士兵持刀向他奔来时,(4)他对士兵说:“我的挚友,在你杀死我之前,让我先画完这个圆圈吧!”文中引用了四个人的话作论据,其中(1)(2)属于论据,(3)(4)属于论据。道理事实练习3:细致,则受益匪浅;不细致,则只能平凡无能,甚至造成终生缺憾。大家都知道,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在1875年的一次偶然试验中,发觉试管底部照旧有一小部分气体——惰性气体。但由于他一时工作马虎,一个重大发觉被他轻易放过了。这段举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的事例证明的观点:不细致,则只能平凡无能,甚至造成终生缺憾练习4:03年中考试题:第11题试卷(三)第2题(四)第2题(六)第5题《测评》P72第2题P74第2题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B、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谚语、警句等道理证明论点。C、比方论证:用比方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使抽象说理具体化、形象化。D、对比论证:将两种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照的论证方法。三、断准文章的论证方法①驾驭常见论证方法:用哪种论据支撑论点就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这是争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②对比论证中往往包涵其他论证方法:可以有相反事例的对比,可以有相反道理的对比,还可以有相反效果的比方句的对比,而当这些具有对比性的材料在争论中起支撑、论证观点的时候,就都成了包涵于对比论证中的各种论证。③作者的理论分析也是道理论证练习1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觉,说是“运输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所以,新解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的意思。我觉得,给这么一“解”,这句诗就索然无味了,整首诗也索然无味了。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疾呼: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就没有文学!这说法对不对暂不说它。单就《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言,确是有个“我”在的。这“我”就在“愁眠”二字上。这个“我”,实为一篇主宰,全诗命脉。有了这“愁眠”的“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调,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若把“愁眠”说明成两公里以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变成死的了,全诗也就变成死的了。如此,“夜半钟声”也变成没来由的了。须知,“钟声”到客船,实际是到客船上的“愁眠”人耳中,船是无知之物,它管你钟声不钟声呢!文段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A、道理论证对比论证B、对比论证比方论证归谬法C、举例论证对比论证D、比方论证道理论证归谬法A练习2:人格的力气也是巨大。人格,指人的道德、品质、情操、气度等等。人格高尚的人,是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凭借真理的力气,加上人格的力气,真理的传播就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静静地深深地渗入人们的心思。周恩来同志的人格魅力,众所周知。陈毅同志也是很有魅力的,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说:“他的正直、坦荡、宽厚、豁达的品德,成为很多人学习的楷模。”他们和其他一些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卓越的灵魂工程师,做人的工作的高手。本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练习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阅历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服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起先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都要总结阅历,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生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阅历一天比一天丰富。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建性。(摘自邓小平《南巡讲话》)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