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_第1页
必修三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_第2页
必修三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_第3页
必修三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_第4页
必修三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考点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引擎”:英文为engine,“引擎”为音译,通常指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因此习惯上也常用引擎指发动机。一、“文明引擎”之概念释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改进(一)背景:

1、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对动力的需要。2、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二)万能蒸汽机的创制

1、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但弊端严重;

2、1782年万能蒸汽机诞生,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万能的原动力”

3、1785年,万能蒸汽机首先投入一家纺纱厂使用,且很快在不同工厂得到推广。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工厂的大量出现之后,世界进入了——蒸汽时代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机的意义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动力(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机械制造的发展。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机械加工制造业局限: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技术的运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更加隐蔽;【例1】“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A.蒸汽机的发明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A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下列成果中属于纺织机器的是(

)A.珍妮纺纱机B.蒸汽机C.蒸汽机车D.汽船A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在人类动力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这个人及其成就是(

)A.瓦特改良了蒸汽机B.史蒂芬孙研制了蒸汽机车C.富尔顿发明了汽船D.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A

能源短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推动煤大量开采的关键性科学发明是(

)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织布机A

二、“科”和“技”结合典范——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一)电的发明和应用: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二)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为何称为“电气时代”?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电气工业迅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类文明的引擎▲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主要动力呢?电力比蒸汽动力好在哪里?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畜力水力风力蒸汽动力电力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点?蒸汽机发电机同异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主要是在英国一国且由瓦特一人完成在多国由多个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主要是在早期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而成(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例2】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C【例8】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演讲主题……例证瓦特——英国工业革命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D【例9】“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③促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D.①②③④D19世纪末,在世界上引起交通工具领域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车和轮船B.化学工业的兴起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发电机制造成功C“天涯若比邻”

——科技对“距离”的挑战材料一: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历经十九年的跋涉回到长安。材料二:1872年,斐利亚·福克先生在伦敦改良俱乐部和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但最后他提前一天完成了。(《八十天环游地球》简介)材料三:1992年10月,一架“协和”号超音速客机,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只用了32小时49分绕地球一周,创造了环球飞行的新纪录。第四课向“距离”挑战

以网络技术为例,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课程标准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械力(内燃机为主)水陆:平面交通水陆空:立体交通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推广使用推动了汽车、航空工业的产生发展。2、表现:⑴陆: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⑵水:1887年把内燃机装到汽船上(远洋轮船)。⑶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3、影响:①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②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二、穿越大洋的电波:⑴电报: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⑵电话:1876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⑶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被成为“无线电之父”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2、发明:3、影响:1、条件: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以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1、计算机技术⑴1946年,美国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⑵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三、改变世界的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互联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积极:

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消极:

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项目时间代表生产力社会结构世界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蒸汽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的联系,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