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_第1页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_第2页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_第3页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_第4页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掌握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仪器】MYC-1型金属丝杨氏模量测定仪(一套)、钢卷尺、米尺、螺旋测微计、重垂、砝码等。【实验原理】一、杨氏弹性模量设金属丝的原长L,横截面积为S,沿长度方向施力F后,其长度改变△L,则金属丝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F/S称为正应力,金属丝的相对伸长量AL/L称为线应变。实验结果指出,在弹性范围内,由胡克定律可知物体的正应力与线应变成正比,即(1)尸宜 (1)SL(2)Y-FS(2)YALL比例系数Y即为杨氏弹性模量。在它表征材料本身的性质,Y越大的材料,要使它发生一定的相对形变所需要的单位横截面积上的作用力也越大。Y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帕斯卡,记为Pa(1Pa=1Nm2;1GPa=109Pa)。本实验测量的是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如果钢丝直径为d,则可得钢丝横截面积S兀d2S—— 4则(2)式可变为Y——地兀d2AL (3)可见,只要测出式(3)中右边各量,就可计算出杨氏弹性模量。式中L(金属丝原长)可由米尺测量,d(钢丝直径),可用螺旋测微仪测量,F(外力)可由实验中钢丝下面悬挂的砝码的重力F=mg求出,而AL是一个微小长度变化(在此实验中,当L^1m时,F每变化1kg相应的AL约为0.3mm)。因此,本实验利用光杠杆的光学放大作用实现对钢丝微小伸长量AL的间接测量。二、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尺读望远镜和光杠杆组成如图2所示的测量系统。光杠杆系统是由光杠杆镜架与尺读望远镜组成的。光杠杆结构见图2(b)所示,它实际上是附有三个尖足的平面镜。三个尖足的边线为一等腰三角形。前两足刀口与平面镜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俯仰方位可调),后足在前两足刀口的中垂线上。尺读望远镜由一把竖立的毫米刻度尺和在尺旁的一个望远镜组成。1-金属丝2-光杠杆3-平台4-挂钩5-砥码6-三角底座7-标尺8-望远镜

图1杨氏模量仪示意图5(a) (b)图2光杠杆将光杠杆和望远镜按图2所示放置好,按仪器调节顺序调好全部装置后,就会在望远镜中看到经由光杠杆平面镜反射的标尺像。设开始时,光杠杆的平面镜竖直,即镜面法线在水平位置,在望远镜中恰能看到望远镜处标尺刻度七的象。当挂上重物使细钢丝受力伸长后,光杠杆的后脚尖f随之绕后脚尖f2f3下降△L,光杠杆平面镜转过一较小角度0,法线也转过同一角度°。根据反射定律,从*处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到%(%为标尺某一刻度)。由光路可逆性,从%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将进入望远镜中被观察到。望远记%一S人i=An.由图2可知式中,b为光杠杆常数(光杠杆后脚尖至前脚尖连线的垂直距离);D为光杠杆镜面至尺读望远镜标尺的距离由于偏转角度那小,即AL<<b,An<<D,所以近似地有0志,20咤则-b入AL=——•An (4)2D由上式可知,微小变化量al可通过较易准确测量的b、D、An,间接求得。实验中取D>>b,光杠杆的作用是将微小长度变化AL放大为标尺上的相应位置变化2DAn,AL被放大了~b倍。有8LDFY= •——冗有8LDFY= •——冗d2bAn(5)通过上式便可算出杨氏模量Y。【实验内容及步骤】一、 杨氏模量测定仪的调整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三角底座上的调整螺钉,使支架、细钢丝铅直,使平台水平。将光杠杆放在平台上,两前脚放在平台前面的横槽中,后脚放在钢丝下端的夹头上适当位置,不能与钢丝接触,不要靠着圆孔边,也不要放在夹缝中。二、 光杠杆及望远镜镜尺组的调整将望远镜放在离光杠杆镜面约为1.5-2.0m处,并使二者在同一高度。调整光杠杆镜面与平台面垂直,望远镜成水平,并与标尺竖直,望远镜应水平对准平面镜中部。调整望远镜移动标尺架和微调平面镜的仰角,及改变望远镜的倾角。使得通过望远镜筒上的准心往平面镜中观察,能看到标尺的像;调整目镜至能看清镜筒中叉丝的像;慢慢调整望远镜右侧物镜调焦旋钮直到能在望远镜中看见清晰的标尺像,并使望远镜中的标尺刻度线的像与叉丝水平线的像重合;消除视差。眼睛在目镜处微微上下移动,如果叉丝的像与标尺刻度线的像出现相对位移,应重新微调目镜和物镜,直至消除为止。试加八个砝码,从望远镜中观察是否看到刻度(估计一下满负荷时标尺读数是否够用),若无,应将刻度尺上移至能看到刻度,调好后取下砝码。三、 测量采用等增量测量法加减砝码。先逐个加砝码,共八个。每加一个砝码1kg),记录一次标尺的位置nt;然后依次减砝码,每减一个砝码,记下相应的标尺位置n;(所记勺和n分别应为偶数个)。测钢丝原长L。用钢卷尺或米尺测出钢丝原长(两夹头之间部分)L。测钢丝直径d。在钢丝上选不同部位及方向,用螺旋测微计测出其直径d,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并计算D。从望远镜目镜中观察,记下分划板上的上下叉丝对应的刻度,根据望远镜放大原理,利用上下叉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100,即是望远镜的标尺到平面镜的往返距离,即2D。测量光杠杆常数b。取下光杠杆在展开的白纸上同时按下三个尖脚的位置,用直尺作出光杠杆后脚尖到两前脚尖连线的垂线,再用米尺测出b。【数据记录及处理】1.金属丝的原长L= 光杠杆常数b=6.5cm D=185mm下叉丝读数:8.8mm,上叉丝读数:12.5mm,贝n12.5-8.8D= x100=185mm22.表1 测钢丝直径数据表序号d上d中d下平均值d直径d/mm

3.表2记录加外力后标尺的读数次数拉力F(kg)标尺读数 (mm)逐差(mm)c=n-nni加砝码减砝码ni11.00n110.3010.3010.30-5.49-5.5722.00n28.768.708.73-5.21-5.2233.00n37.407.307.35-5.07-4.9544.00n46.065.885.97-5.01-4.8355.00n54.814.734.77cc+c66.00n63.553.483.52c=y4 —Lci-4=1——42=5.1777.00n72.332.352.3488.00n81.051.051.05其中气是每次加1kg砝码后标尺的读数,再=!匕+气)(两者的平均)。匕+乌=匕+乌=-5.222n-n=c,n8—n=4c4n-n=c,n7—n=3c3n-n=c,n6—n=2c2n-n=c,n5—n=1c1将以上四个式子叠加并求平均值_c+C-5.531本实验的直接测量量是等间距变化的多次测量,故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广8LDF计算出每增加一个1kg的的变化量,计算公式为:E= 。兀d^bc4.1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如下:2c=匕+C=-5.012c=一+乌=-4.922则可得到

c=匕+c2+匕+弓=-5.174计算中可取绝对值为c=5.17注:c为增重4kg时钢丝的伸长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4.2不确定度的计算读数的不确定度:工c-c】is=],4 =n 4-1A=js2+A仪2=金属丝直径:d_d上+d中+d卞_—3捐d-d)I iS=L4 =d 3-1Ad=JS^2+A仪2=AE \AL)2 AD)2 Ab)2 2电)2 An)2——=I——I+——+1——+ +1——=N%E IDIb"dIc代入数据可得到钢丝杨氏模量日8LDF

E=一nd2bc【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略【分析与讨论】略

【附另一参考数据】金属丝的原长L= 光杠杆常数b=7.7cm D=168mm下叉丝读数:8.62mm,上叉丝读数:11.98mmn11.98-8.62D= x100=168mm2次数拉力F(kg)标尺读数 (mm)逐差(mm)c=n-nni加砝码减砝码ni11.00n110.3510.3210.3410.3510.3222.00n29.029.0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