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监护课件_第1页
心血管监护课件_第2页
心血管监护课件_第3页
心血管监护课件_第4页
心血管监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管监护

CardiovascularMonitoring如何监护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监护终末器官的功能尿量血容量、心输出量皮肤颜色、温度外周灌注神志脑灌注直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各项指标心血管监护内容的选择监护内容的选择手术性质心血管系统的脆弱程度监护技术的危险性费用根据处理病人所需要的信息选择I.心率监护意义 病人的基础心血管状态 麻醉对病人的影响 病人对手术的反应监护方法 触摸脉搏 心电图监护 血压监护 脉搏氧饱和度监护II.动脉压监护意义 血液灌注的驱动力 部分心脏工作负荷监护方法 间接动脉压测定 直接动脉压监护血压是其测定方法的函数1.间接动脉压测定采用Riva-Rocci袖带

使袖带充盈至闭合周围动脉、阻断血流 在减轻袖带压的同时感受动脉的变化监护技术 人工测量法 自动测量法人工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

A.袖带宽度袖带宽度 占肢体周径的20%~30% 气囊部分至少占周径的一半并正对动脉袖带过窄高估血压值 袖带过宽低估血压值人工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

B.气囊放气的速度气囊放气的速度应足够慢 以感觉血管音的变化适当的放气速度(3mmHg/秒) 将放气速度与心率结合(2mmHg/搏)

增加测定的准确性人工血压测量的干扰因素周围血管收缩(心源性休克、血管收缩药)

声音产生延迟血压低估袖带下组织顺应性差(寒战)

需要较高的压力以阻断血流

假性高血压压力波动技术放气期囊内压随动脉脉搏的波动变化波动幅度的峰值平均压波动增加且为最大值的25%~50%收缩压波动幅度减少80%时的值舒张压袖带气囊压与Korotkoff音和气囊压力波动2.直接动脉压测定动脉内置管连续示波血压直接动脉压监护的适应症

B.心血管系统的直接操作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控制性降压控制性低温直接动脉压监护的适应症

C.间接方法不能准确测压的情况周围血流减少 心源性休克 血管收缩药肥胖直接动脉压监护的适应症

D.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样时动脉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电解质、血糖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动脉测压系统测压管道传感器(换能器)冲洗装置(含1~2U/ml肝素生理盐水) 300mmHg1~3ml/h连续缓慢冲洗 取血样后间断高压冲洗管道影响动脉测压准确性的因素测压系统使压力曲线失真传感器零点 开放于大气的三通顶点的位置 右心房水平压力数值在监视器的显示病生理因素的影响用快速冲洗法判断测压系统的准确性冲洗引起明显振动波形放大(A)冲洗后有少量振动 ~真实波形(B、C)冲洗后无振动波形衰减过度(D)尺动脉侧枝循环通畅程度的检查Allen试验: 握拳驱血,压闭桡动脉,松手掌色恢复速度改良Allen试验: 握拳驱血,压闭桡尺动脉,松手掌色恢复速度结果判断 <7秒为正常 8~14秒为边缘状态, >15秒为异常影响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置管时间长、使用较粗的导管(18G)

血栓的发生率尖端变细的Teflon导管血栓发生率绝大多数闭塞血管在数日或数周后再通正常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值心脏腔室 压力(mmHg)

平均值 范围 右房(M) 4 0-8 右室(S/D) 24/4 15-28/0-8 肺动脉[S/D(M)] 24/10(16) 15-28/5-16(10-22) PCWP(M) 9 6-15 左房(M) 7 4-12 左室(S/D) 130/7 90-140/4-12 臂动脉[S/D(M)] 130/70(85) 90-140/60-90(70-105)心脏充盈压的监护方法中心静脉压监护肺动脉压监护左房压监护1.中心静脉压监护CVP: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血压反映右房与右室的充盈压确定血容量和右心功能CVP值应记录呼气末的压力均值

正常心动周期对CVP波形的影响心房收缩A波心室收缩开始使三尖瓣凸入心房C波心房舒张和三尖瓣被向下牵拉x波三尖瓣闭合期间随着血液在腔静脉和右心房的聚积V波三尖瓣的开放和右心室充盈y波某些病理情况对CVP波形的影响房颤时无心房收缩无A波三尖瓣关闭时心房收缩巨大A波三尖瓣返流变形、增大的V波返回中心静脉置管指征监护心脏充盈压(CVP、PAP)经中心静脉给药血管活性药物或对周围血管有刺激性药物长期药物给予(高营养、化疗、抗生素)快速输液(经粗导管) 抽吸空气栓塞 周围静脉通路不足时反复抽取血样中心静脉置管时机诱导后置管 避免疼痛刺激和病人焦虑心血管反应诱导前置管 心脏充盈压的监护对于麻醉诱导有益 预防心血管反应 充分的局部麻醉 正确的术前镇静 受体阻滞剂中心静脉置管部位颈内静脉 解剖位置固定,距上腔静脉短、直 与上腔静脉和右房之间无静脉瓣 位置易于接近锁骨下静脉 病人感觉舒适、更换敷料方便锁骨上静脉肘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置管技术病人体位 头转向左侧 肩下垫薄枕,颈部轻伸

Trendelenburg位颈内静脉与颈动脉的关系 胸廓入口处,位于颈动脉的外侧略偏前 向颈部方向,渐向颈动脉后方移动 甲状软骨水平,转至颈动脉后侧颈内静脉穿刺路径前路 胸锁乳突肌前缘,环状软骨外侧 颈动脉搏动处旁开0.5cm 向同侧乳头方向进针中路 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三角顶端 向同侧乳头后路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进针 胸锁乳突肌之后 向胸骨上窝方向

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病人体位:同前锁骨中点下方外侧向胸骨上窝方向进针 进针角度应偏低(与肋骨成切线方向)锁骨下动脉走行于锁骨下静脉后方

中心静脉置管的合并症

A.穿刺引起的合并症动脉穿刺: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血肿、血胸、乳糜胸纵隔、胸膜渗出气胸神经损伤:臂丛、星状神经结栓塞:气栓、割断的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的合并症

B.置管引起的合并症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穿孔中心静脉置管的合并症

C.与导管本身有关的合并症血栓、血栓栓塞感染 脓毒症 心内膜炎心律失常2.肺动脉压监护监测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采用热稀释技术可测定心输出量用肺毛细血管嵌压或肺动脉嵌压 估计左心舒张期充盈压(前负荷)心脏充盈压与左室舒张末容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该关系的机械因素导致PCWP与LVEDP不一致的因素

PCWP>LVEDP正压通气PEEP胸内压增加肺动脉导管未放置于肺脏WestIII区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血管阻力增加左房粘液瘤二尖瓣病变(狭窄、返流)导致PCWP与LVEDP不一致的因素

PCWP<LVEDP左室顺应性差(缺血、左室肥厚)主动脉返流(二尖瓣过早关闭)LVEDP>25mmHg 某些病理情况对PCWP波形的影响二尖瓣返流左室舒张期顺应性差心肌缺血发作期 巨大V波,出现于肺动脉压力波形上升支稍后肺动脉导管的应用指征已有或可能出现左心功能障碍的情况 扩张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 心瓣膜病 缺血性心脏病拟行大手术的病人(如主动脉手术)有影响肺血管床的肺部疾病的情况 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肺动脉导管置管部位所有可行CVP置管的位置 都可用于肺动脉导管的置入右颈内静脉是最常用位置左锁骨上/下静脉是最好的替代位置 因其至上腔静脉的角度较右锁骨下静脉更小

肺动脉导管及鞘成人 肺动脉导管鞘8.0或8.5F 肺动脉导管7.0或7.5F儿童 肺动脉导管鞘6.0F 肺动脉导管5.0F肺动脉导管远端开口肺动脉压监护近端开口(30cm)CVP监护/输液导管顶端套囊(1.5ml)热敏电阻其它 静脉输液开口(30cm) 光导纤维混合静脉血SvO2

心室起搏导线腔肺动脉导管置入前准备肝素盐水冲洗所有腔远端开口接测压系统连续显示压力波形导管外套无菌袖套气囊注入1.5ml空气应充盈均匀肺动脉导管置入技术经右颈内静脉置入时,导管尖端弧度指向左侧置入20cm时充盈气囊,根据导管尖端压力波形变化判断其位置置入35~45cm到达三尖瓣右室压力波形置入45~55cm到达肺动脉肺动脉压力波形置入50~60cm出现肺动脉嵌入压波形肺动脉导管置入过程的典型压力波形变化影响肺动脉压测定的因素肺动脉导管随心动周期“振动” 压力波形假性放大呼吸方式(自主呼吸/控制呼吸)的影响

应记录呼气末的测定结果气囊过度充盈导致“过度嵌入”肺动脉嵌压波形的V波及气囊的过度充盈肺动脉导管应用的合并症

1.快速心律失常导管的置入/拔除期间

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45%~69%仅3%需要治疗肺动脉导管应用的合并症

2.完全心脏阻滞已有左束支阻滞(LBBB)的病人 肺动脉导管的置入可能导致完全心脏阻滞建议使用有临时起搏功能的肺动脉导管肺动脉导管应用的合并症

3.感染合并症导管培养阳性发生率导管置入时间,>72小时发生率为10%已有的脓毒症,25%~50%肺动脉导管引起全身感染少见肺动脉导管应用的合并症

4.导管打结原因导管置入过深在右室内盘绕置管过程气囊充气不足导管绕过乳头肌、腱索诊断肺动脉压力曲线变钝或远端腔冲洗困难X线胸片预防肺动脉导管应用的合并症

5.肺梗塞原因 导管置入过深 导管尖端的持续嵌入

阻塞的肺动脉远端肺段的缺血预防 持续监测肺动脉压 防止导管尖端意外嵌入肺动脉导管应用的合并症

6.气囊充盈对血流动力和呼吸的影响导管气囊充盈暂时阻断肺动脉分支血流 低血压

PaO2肺动脉导管应用的合并症

7.肺动脉破裂发生率0.2%~0.5%,死亡率45%原因气囊本身充盈异常直接导致肺动脉破裂导管尖端对肺动脉壁的慢性侵蚀作用偏心充盈的气囊使导管尖端顶向肺动脉壁肺动脉破裂症状急性发生的咳血(少量血痰大量出血)低氧血症、高血压、支气管痉挛、肺动脉气栓X线胸片导管尖端浸润阴影注入造影剂鉴别肺梗塞和肺动脉破裂处理停止抗凝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呼吸支持(给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手术治疗肺动脉导管气囊充盈的原则不使用液体充盈气囊 不超过建议的气囊充盈容积 缓慢充盈气囊 “过早”出现嵌入压波形导管尖端向远端移动体外循环前肺动脉导管拔出数厘米老年病人肺动脉破裂危险性IV.

心功能监护有创心输出量监护Fick法心输出量测定(氧作为指示剂)指示剂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无创心输出量测定多谱勒心输出量测定阻抗法体积描记术心输出量测定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的条件热指示剂 冰的/室温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安装于肺动脉导管顶端的热敏电阻热稀释法心输出量的计算Q=心输出量(L/min)V=注射容积(ml)TB-TI=初始血液温度与注射液温度之差K=计算常数0TB(t)dt=血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积分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的准确性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变异程度3%~13%注射技术的差异、注射液的特性、计算常数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的准确性选择(特定导管与注射液的)正确的K值测定心输出量期间使用同样的注射技术进行多次测定(3次)使用较大的注射容积(10ml)在呼吸周期的同一时期(呼气末)注射冰的/室温的注射液对准确性无明显影响2.心功能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输氧指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公式 正常值 CI=CO/BSA 2.8-4.2L/min/m2SV=CO×1000/HR 50-110ml/beatSI=SV/BSA 30-65ml/beat/m2LVSWI=1.36×(MAP-PCWP)×SI/100 45-60g.m/m2RVSWI=1.36×(mPAP-CVP)×SI/100 5-10g.m/m2

SVR=(MAP-CVP)×80/CO 900-1400dyne·s/cm5SVRI=(MAP-CVP)×80/CI 1500-2400dyne·s/cm5PVR=(PAP-PCWP)×80/CO 150-250dyne·s/cm5PVRI=(PAP-PCWP)×80/CI 250-400dyne·s/cm5输氧指数公式 正常值 CaO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