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2023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一)(无答案)_第1页
安徽省舒城县2023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一)(无答案)_第2页
安徽省舒城县2023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一)(无答案)_第3页
安徽省舒城县2023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一)(无答案)_第4页
安徽省舒城县2023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一)(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舒城县2023届高三语文新课程自主学习系列训练〔一〕〔无答案〕第一卷阅读题〔70分〕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拟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拟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那么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表达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那么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那么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风格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局部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异,这个问题比拟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那么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开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以下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2.以下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拟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那么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比照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古代诗文阅读〔4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李台州传[宋]杨万里舒中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舒中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从之西。舟所经过州,假设县假设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______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假设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宗质负其母______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_______,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假设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假设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4.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B.愿霁怒霁:停止C.除知台州除:罢免D.终身饮恨饮:含着5.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②必宽譬之,______饮泣强食③宗质负其母______归④予一见不敢再_______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6.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表扬孝道,奉劝世风之意。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清楚。8.以下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3\*GB3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GB3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5\*GB3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②①=3\*GB3③=5\*GB3⑤=4\*GB3④B.=3\*GB3③②①=5\*GB3⑤=4\*GB3④C.②=4\*GB3④=3\*GB3③①=5\*GB3⑤D.=3\*GB3③①②=4\*GB3④=5\*GB3⑤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0、11两题。〔11分〕庆全庵桃花 大林寺桃花南宋谢枋得【1】 唐白居易【2】寻得桃源好避秦, 人间四月芳菲尽,桃红又见一年春。 山寺桃花始盛开。花飞莫遣随流水, 长恨春归无觅处,怕有渔郎来问津。不知转入此中来。注【1】: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舒中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舒中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舒中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舒中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注【2】:这是一首记游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于江州〔今九江〕。10.两首诗“寻〞“觅〞的对象分别是什么?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试分析两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补写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古诗中有些诗句在抒情、手法、意境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由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会联想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岁月的回忆。〔3〕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黄侃先生二三事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僻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得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方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假设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假设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解、抱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惟有黄侃进出学校,常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天晴,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抱歉,后又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创造,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创造,未必是创造。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清楚,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剧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1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按照第⑦段中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奉献?〔用自己的话答复〕〔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卷表达题〔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6.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①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非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②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③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④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舒中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舒中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⑤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其摁倒,结果人赃俱获。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17.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而且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B.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开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18.把以下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局部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⑤整体可以大于局部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A.④①③⑥②⑤ B.⑤④③①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④③①⑤⑥②19.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对新诗加以简评。〔6分〕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故土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尖飘忽。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中西窗的烛光,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附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一段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空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