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策略88课件_第1页
地理高考复习策略88课件_第2页
地理高考复习策略88课件_第3页
地理高考复习策略88课件_第4页
地理高考复习策略88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高考复习策略2007年地理高考试题特点1.凸显试题的地理性特征2.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3.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4.重视试题新情境的创设

5.关注试题呈现方式和结构的多样化

6.增强试题的开放性

2007年地理高考试题特点1.凸显试题的地理性特征

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空间性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运用地理图表材料,直接和间接地考查读图能力。人文地理的考查内容略多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主要以背景知识的方式呈现,考查的比重有所下降。

(2007高考宁夏文综卷第3~4题)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1)~(2)题。(1)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答案:(1)A(2)D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分析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2007高考广东地理卷第34题)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资料1:图8~10。

图9图8图10图11年份2000200120022003总产量(亿吨)4.624.534.574.31总需求(亿吨)4.794.834.884.93供需平衡(亿吨)-0.17-0.30-0.31-0.62注:供需平衡=供给量-需求量资料2:见表2和图11。表2: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

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地区。(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

。2000年以后,非农建设用地的势头还呈

趋势。(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

趋势。(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

方向移动;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案:(1)下降东北华北(2)独立工矿加速上升(或增长)(3)下降(4)西南,向东(或先东北再西南)(5)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②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③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2007年地理高考试题特点4.重视试题新情境的创设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一直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在今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得到了较好体现。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7高考山东文综卷第4~5题)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1)~(2)题。(1)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根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表1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表1动车组车次始发站终点站开车时间终到时间D21北京长春07:1513:31D201南昌长沙08:0011:15D584宝鸡西安11:1112:23D776深圳广州11:1812:28注:长春(43°53′N;125°20′E)长沙(28°11′N;113°00′E)西安(34°15′N;108°55′E)广州(23°00′N;113°11′E)

考查考生地理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2007年地理高考试题特点5.关注试题呈现方式和结构的多样化

试题的呈现方式和结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例如材料的文字、地图、表格(或统计图)三位一体的呈现方式;问题设置的层层递进的“阶梯式”结构,如上海卷中两市交通问题、产生原因与改进建议,呈现出阶梯式结构,这种变化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区分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2007年地理高考试题特点6.增强试题的开放性

试题的开放性增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07年地理试题的命题的开放性有增强趋势,许多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例如,全国卷中较多的采用了开放式设问,如第36题的第(1)问要求根据图中的方向标、河流、交通、城区分布等信息,分析东部工业区选址的合理性;第(2)问则要求考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进行探讨。(2007高考海南地理卷第21题)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6、表7)。完成下列要求。

(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答案:(1)CBACBA(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若选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小,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若选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对农户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注:如果学生给出的理由与答案不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表6表7[例题]某班计划开展“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的地理探究学习,他们决定分4个探究学习小组开展相关的分子课题研究。(1)请你与他们一起拟定4个子课题的研究方向(或名称)。(2)图19是某一探究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所示的“青藏高原对气流影响示意图”,图示显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请你简要地加以阐述。

(3)某一探究学习小组提出了“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隆起,与目前相比,新疆地区的降水状况会丰富得多”的假设,你认为这一假设是否成立?并根据你所掌握知识简述理由。答案:(1)青藏高原对冬、夏季风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对西北内陆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本区域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西南地区气候的影响等(2)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影响,使西风气流分南、北两支绕高原东进;青藏高原对冬季风的影响,一方面使冬季风不能到达青藏高原面,另一方面使冬季风与北支西风气流汇合,影响我国东部地区(3)假设成立(从青藏高原对夏季风的阻挡作用方面加以说明)或假设不成立(可从海陆位置的角度加以说明,如中亚地区)(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图19一、构建主干知识框架,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性训练。二、巩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形成重点区域的素材库。三、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表达能力。四、加强读图训练,提高信息获得和分析能力。四个问题:一、构建主干知识框架,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性训练。*主干知识的相对集中和系统化地球运动意义、气候分析、地形(地质、地貌)分析、洋流分布、水文分析、自然灾害、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旅游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区域开发、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构建主题化的块状知识系统主题明确、联系性强、制约性强、*细化、分解问题与要素------最简化原则以气候为例:地形垂直变化对水平气流的阻挡对水平气流的不阻挡迎风坡与地形雨背风坡雨影区冬季风的阻挡降水气温其它因素气候分析基本模型洋流暖流寒流大陆轮廓下垫面性质气候因子分析模型干扰模型气候因子分析模型气温平均气温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冬夏季风、下垫面性质、洋流年太阳辐射量纬度、地形(海拔)、降水(云量)气温交差纬度、海陆位置、季风、降水、地形降水降水量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和季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陆轮廓降水变率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的判读气温垂直分布逆温层及其影响中国气候问题分析中国气候分布中国气温分布等温线判读方法主要等温线分布(分布的数值化)成因因子:纬度、地形、冬夏季风(夏季风与雨带移动)、海陆位置----案例性分析中国降水分布干湿状况分布及分析等降水量线判读方法主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成因因子:海陆位置、夏季风、地形----案例性分析干湿状况分布及分析中国气象灾害人类活动与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的保温作用、气候变暖的成因因子、影响与治理城市热岛效应:热力环流、热岛效应成因、影响酸雨:气候与大气污染和工业布局、酸雨分布、成因因子、危害、治理二、巩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形成重点

区域素材库。1、明确区域定位与地理要素的背景化。(2003全国文综卷)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1)~(4)题。(1)PQ线位于(D)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2)下列四项,居于X他所在国的是(A)A.大堡礁B.泰姬陵C.好望角D.格林尼治天文台(3)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D)A.每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B.盛行东北季风C.时逢干季D.气旋活动频繁(4)Y地所在国(C)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2001年全国文综卷1)1、明确区域定位。2、确定重点区域的命题素材。

*对重点区域要加强基本素材的积累,特别要注重提炼命题素材。

*以课题的方式积累素材,形成区域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的紧密结合。一、巩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形成素材库。以日本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1、气候的过渡性。2、日本太平洋工业区和外向型经济。3、产业转移。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1、热带季风气候。2、板块边界与板块运动。3、东盟与区域经济合作,泛亚铁路与湄公河流域开发。4、热带农业区位分析。(2005)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1)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

米。图中A城市名称是

,它是

(国家)的首都。(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7分)

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2005年春季卷39题)读图9,回答: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一吉隆坡一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1和图9所示。表1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经过主要城市铁路总长度需新建铁路东线曼谷一金边一胡志明市一河内一昆明5520433中线曼谷一万象一昆明41801245西线曼谷一仰光一昆明43211017(5)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次大陆1、西南季风与气象灾害。2、板块边界与地质灾害。3、资源与区域经济布局以波斯湾为中心的西亚地区1、轮廓、位置、国家。2、石油分布与石油运输。3、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中亚地区1、石油分布与石油运输2、降水分布3、干旱地区农业与河流、湖泊水文特征例(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6分)(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3分)(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俄罗斯1、主要工业区(中心)区位分析2、石油运输以埃及为中心的北非地区1、国家和石油分布2、尼罗河及河谷农业,地中海农业3、埃及的旅游区位分析4、东非大裂谷图中阴影部分为绿色森林地带,试分析其分布的原因。以尼日利亚为中心的西部非洲1、国家和石油的分布2、热带农业的区位分析3、农业生态与“绿色革命”读图分析问题:1、分析拉卡铁路的区位。2、尼日利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3、分析尼日利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区位条件。以南非为中心的非洲南部地区1、国家和矿产资源的分布2、东西气候的差异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国家B是_________。2、分析沿南回归线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分析图中铁路的区位。欧洲西部地区1、海洋性气候及东西差异2、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美国1、地形与气候分布2、东北五大湖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的区位分析3、农业带与农业区位分析4、生态问题和气象灾害南美洲南部地区1、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气候分布差异。2、板块边界与资源。3、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位分析(潘帕斯草原和巴西高原南部)下图为两个临海国家的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4.两国家分别以经济作物P1、P2为原料的工业是A.橡胶工业、制糖工业B.饮品工业、麻纺工业C.造纸工业、医药工业D.印染工业、棉纺工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04全国高考广东地理卷)(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

,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1)热带季风气候(2)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洋流的影响等(4)温凉湿润秘鲁寒流以大分水岭为中心的澳大利亚大陆东部地区1、气候分布及成因分析2、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位分析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区域1、城市区位分析2、工业区位分析3、生态问题(咸潮、赤潮)云贵高原1、交通区位分析2、喀斯特地貌与石漠化3、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例题: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例岩溶(峰林、孤峰)平原岩溶(缓丘、石林)高原岩溶(残丘、峰丛、峰林)山地和丘陵23º26'100º105º110º25º30º成都重庆长沙贵阳昆明南宁国界省界河流某区域咯斯特(岩溶)地貌分布图(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二个省区是____、____。(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4)列举该区域内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二个著名的旅游景观,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1)贵州、广西(2)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3)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4)云南石林、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桂林山水等①交通建设,增强旅游活动的通达性;②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③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④保护生态环境答案横断山和青藏高原东南部1、板块边界与地形分布2、自然环境垂直分异3、大河源头的生态保护4、资源(水能)开发5、河谷农业

(2004)36.(36分)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6分)(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12分)(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8分))(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8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1、交通区位分析2、生态保护与自然保护区3、区域开发(西部开发)以秦岭为中心的地区1、地形分布2、秦岭南北气候、水文差异3、农业分布与区位分析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祁连山部分地区1、地形分布2、气候分布及原因分析3、灌溉农业和农业区位分析4、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土地沙化、沙尘暴、土壤盐碱化、凌汛)黄土高原1、水土流失问题2、能源(煤)开发长江三角洲1、城市分布和城市区位分析2、工业区位分析3、生态问题(酸雨)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1、地形分布2、缺水问题3、生态问题(风沙、盐碱化、洪涝)辽宁中南部地区1、工业区位分析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矿产基地的区域开发以三江平原为中心的东北北部地区1、三江平原的湿地保护2、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分析3、中俄经济合作与交流(安大线)新疆1、气候差异及成因分析2、绿洲农业及农业区位分析3、能源开发(天然气、风能)和西气东输一、构建主干知识框架,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性训练。二、巩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形成重点区域的素材库。三、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表达能力。四个问题:模型要利于分析思路的明确积累一点地理词汇自然地理分析模型1、晨昏线判读模型2、气候分析模型3、气温分析模型4、降水分析模型5、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模型晨昏线判读模型180°90°0°180°90°0°太阳直射赤道、180°90°W90°E0°180°太阳直射赤道、30°E0°90°180°不同形态的晨昏线同样的直射点晨昏线形态不同不同形态的晨昏线180°90°0°0°90°180°180°

90°

90°

180°0°23.5°23.5°66.5°66.5°太阳直射23°26′N、30°E太阳直射23°26′N、180°同样的直射点晨昏线形态不同晨昏线有两种基本类型

(1)春、秋分日晨昏线和某一经线圈重合。标志是晨昏线经过极点。180°90°0°180°90°0°太阳直射赤道、30°E0°90°180°太阳直射赤道、180°90°W90°E0°180°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过极点太阳直射180°经线上的某纬度180°MA90°0°B●C●●●

(2)春秋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和经线相交,形成晨昏线上的四个特征点。晨昏线在A、B两点与纬线相切(纬度最高点),晨线与赤道相交于C点(90°E、0°);昏线与赤道相交于D点(90°W、0°,图中无标注)。A、B、C、D四点中的任意一点和相邻两点之间经度差为90°。

晨昏线上的四个特征点建立“晨昏线—时间”判读的基本模型四点判读法。A点有极昼现象,地方时为0时。太阳直射180°经线上的某纬度180°MA90°0°B●C●●●B点有极夜现象,地方时为12时。C点(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6时;D点(昏线与赤道交点,图中无标注),地方时为18时。

晨昏线四特征点与时间特征在不同投影的经纬网和不同形态的晨昏线上,A、B、C、D四个特征点的位置判读180°●180°90°0°B●BD●MA66.5°180°90°0°90°180°0°23.5°23.5°66.5°CM●●●●●BBD●●M0°90°A●●D●M●180°不同投影中的四个特征点180°90°0°B●●BC●MB180°90°0°B●●D●MB●M●A180°90°0°C●●●BD●●180°90°0°BM●C不同投影中的四个特征点建立“晨昏线—太阳直射点”判读的模型。180°太阳直射点M的纬度为α,则A、B点的纬度为90°-α;或者A、B点的纬度为θ,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θ。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是B点的经度。太阳直射180°经线上的某纬度A90°0°BC●M●●●αα90°-αθθ=90°-αθ=90°-α或α=90°-θ

(2007全国文综)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点,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A.55°N B.65°N C.75°N D.85°N8.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例题:某同学在北半球中高纬某地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当直立的竹杆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点20分,日影与竹杆适也好等长,则:(1)该地的地理座标是(查得该日太阳直射南纬10度的度地方);A850EB竹杆杆影杆顶800N800S115°E,35°N(2)在上图中画出此时的晨昏线。根据四点特征绘晨昏线(2)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昼长为_______小时。此时和C地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是。(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北京(约40°N)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例题:下图中A---B为昏线,判断下列问题C●●AB70°N70°W●80°E、20°N70°20时16100°W往东到180°经线(2)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昼长为_______小时。此时和C地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是。A点为0时,直射20°N例题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__

________。(2)ABCD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_____。(3)该日B地的昼长约_____小时。(4)BC两地中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180°140°100°60°20°20°60°0°23.5°23.5°66.5°●●●●ABCDB16B80°W、23.5°SA点12时,直射23.5°S17001700甲甲例题:读右侧经纬网图回答1.此时北京时间是A.2点B.10点C.16点D.20点2.如图所示的季节A.地中海沿岸多阴雨天气B.北印度洋正值西南季风盛行C.华北农民可能收割春小麦D.我国大部分地区河流正值汛期

√√晨线东北西南向,直射南半球西南“石漠化”自然地理背景人类不合理活动成因工程措施(技术、生物)非工程措施(资金、政策)整治措施效益经济、社会、生态直接(土壤肥力)间接(河流泥沙)危害区域生态问题人文地理分析模型1、工业区位分析2、农业区位分析3、城市区位分析4、交通区位分析5、旅游区位分析6、商业区位分析7、流域治理与开发的分析8、环境问题成因、危害、治理的分析

**人文地理分析模型要与区域地理的案例性素材紧密结合。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光、热、水

灾害性天气

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分析某流域(黄河)水系、水文特征人类活动特征区域环境特征气候地形人口产业活动优势资源存在问题治理与开发对策评价一、构建主干知识框架,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性训练。二、巩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形成重点区域的素材库。三、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表达能力。四、加强读图训练,提高信息获得和分析能力。四个问题:注意对三类地图的读图技能训练1、等值线图2、地理图表3、区域图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1、获得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的能力3、表达能力(1)图4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8分)(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16分)(1)115°E,41°N内蒙古(张北、坝上亦可)(2)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例(24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2003全国文综卷)等值线图(1)图8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________高原,B属于

平原,C属于

山地。(6分)(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12分)根据下图和资料回答问题。(05文综Ⅱ)读下图,分析沿P----Q的地形剖面是。例题: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2,回答3~5题。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A)地理图表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B)5.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A)图9图8图10图11例题: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AA′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一个宽广的谷;BB′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河谷;CC′剖面图显示的是丘陵中的河谷。该小区域是山地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区域图提示信息:平原水稻环境问题结论: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河下游水资源短缺(断流)例: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种植水稻可能引发哪些环境问题?常见错误答案: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40.5ºN110ºE黄河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分析图中两地区受洪水威胁的原因敦煌酒泉河西走廊武威祁连山2000300090°100°104°40°等高线(m)河流沙漠2000(4)根据上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12分)(5)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8分)(05文综Ⅲ)根据图1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1、获得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的能力3、表达能力谢谢M9QdThXk!o&s-v@z>C0G3K7NbReViYm$p*t+w~A.E1H5L8PcSgWjZn%q)u=y<B:F2J6MaQdThXk!o&s-v`z>D0G4K7NbReViYm$p(t+x~A;E1I5L8PcSgWj#n%r)u@y<C:F2J6MaQdUhXl!o*s-w`z>D0G4K7ObRfViZm$q(t+x~A;E1I5L9PcTgWk#n&r)u@y<C:F3J6NaQeUhYl!o*s-w`z.D0H4K8ObSfViZm$q(t=x~B;E2I5M9PcTgWk#n&r)v@y>C:G3J7NaQeUhYl!p*s+w`A.D1H4K8ObSfVjZm%q(u=x<B;E2I5M9PdTgXk#o&r-v@y>C:G3J7NaReUiYl$p*t+w`A.D1H4L8OcSfWjZn%q(u=x<B;F2I6M9QdThXk#o&r-v@z>C0G3K7NbReUiYl$p*t+w~A.E1H5L8PcSfWjZn%q)u=y<B:F2J6M9QdThXk!o&s-v`z>D0G3K7NbReViYm$p(t+x~A.E1H5L8PcSgWj#n%r)u@y<B:F2J6MaQdUhXl!o*s-v`z>D0G4K7ObRfViZm$p(t+x~A;E1I5L9PcTgWj#n%r)u@y<C:F3J6NaQeUhXl!o*s-w`z.D0H4K8ObRfViZm$q(t=x~B;E2I5L9PcTgWk#n&r)v@y>C:F3J6NaQeUhYl!p*s+w`A.D0H4K8ObSfVjZm%q(u=x~B;E2I5M9PdTgXk#o&r)v@y>C:G3J7NaReUiYl!p*s+w`A.D1H4L8OcSfWjZm%q(u=x<B;F2I6M9QdTgXk#o&r-v@z>C0G3K7NaReUiYl$p*t+w~A.E1H4L8OcSfWjZn%q)u=y<B:F2I6M9QdThXk!o&s-v`z>C0G3K7NbReViYm$p(t+w~A.E1H5L8PcSgWj#n%q)u=y<B:F2J6MaQdUhXl!o&s-v`z>D0G4K7ObRfViYm$p(t+x~A;E1I5L9PcSgWj#n%r)u@y<C:F3J6MaQdUhXl!o*s-w`z.D0H4K7ObRfViZm$q(t=x~B;E1I5L9PcTgWk#n&r)v@y<C:F3J6NaQeUhYl!p*s-w`z.D0H4K8ObSfVjZm%q(t=x~B;E2I5M9PdTgXk#n&r)v@y>C:G3J7NaReUhYl!p*s+w`A.D1H4L8ObSfVjZm%q(u=x<B;F2I6M9PdTgXk#o&r-v@z>C0G3J7NaReUiYl$p*t+w~A.D1H4L8OcSfWjZn%q)u=x<B;F2I6M9QdThXk!o&s-v@z>C0G3K7NbReViYm$p*t+w~A.E1H5L8PcSgWjZn%q)u=y<B:F2J6MaQdThXk!o&s-v`z>D0G4K7ObReViYm$p(<B;F2I6M9QdThXk!o&r-v@z>C0G3K7NbReViYm$p*t+w~A.E1H5L8PcSgWjZn%q)u=y<B:F2J6MaQdThXk!o&s-v`z>D0G4K7NbReViYm$p(t+x~A;E1I5L8PcSgWj#n%r)u@y<C:F2J6MaQdUhXl!o*s-w`z>D0G4K7ObRfViZm$q(t+x~A;E1I5L9PcTgWk#n&r)u@y<C:F3J6NaQeUhYl!o*s-w`z.D0H4K8ObSfViZm$q(t=x~B;E2I5M9PcTgWk#n&r)v@y>C:G3J7NaQeUhYl!p*s+w`A.D1H4K8ObSfVjZm%q(u=x<B;E2I5M9PdTgXk#o&r-v@y>C:G3J7NaReUiYl$p*t+w`A.D1H4L8OcSfWjZn%q(u=x<B;F2I6M9QdThXk#o&r-v@z>C0G3K7NbReUiYl$p*t+w~A.E1H5L8PcSfWjZn%q)u=y<B:F2J6M9QdThXk!o&s-v`z>D0G3K7NbReViYm$p(t+x~A.E1H5L8PcSgWj#n%r)u@y<B:F2J6MaQdUhXl!o*s-v`z>D0G4K7ObRfViZm$p(t+x~A;E1I5L9PcTgWj#n%r)u@y<C:F3J6NaQdUhXl!o*s-w`z.D0H4K8ObRfViZm$q(t=x~B;E2I5L9PcTgWk#n&r)v@y>C:F3J6NaQeUhYl!p*s+w`z.D0H4K8ObSfVjZm%q(u=x~B;E2I5M9PdTgXk#o&r)v@y>C:G3J7NaReUiYl!p*s+w`A.D1H4L8OcSfVjZm%q(u=x<B;F2I6M9QdTgXk#o&r-v@z>C0G3K7NaReUiYl$p*t+w~A.E1H4L8OcSfWjZn%q)u=y<B;F2I6M9QdThXk!o&s-v`z>C0G3K7NbReViYm$p(t+w~A.E1H5L8PcSgWj#n%q)u=y<B:F2J6MaQdUhXk!o&s-v`z>D0G4K7SfWjZn%q)u=y<B;F2I6M9QdThXk!o&s-v@z>C0G3K7NbReViYm$p(t+w~A.E1H5L8PcSgWj#n%q)u=y<B:F2J6MaQdUhXk!o&s-v`z>D0G4K7ObReViYm$p(t+x~A;E1I5L9PcSgWj#n%r)u@y<C:F3J6MaQdUhXl!o*s-w`z.D0G4K7ObRfViZm$q(t=x~A;E1I5L9PcTgWk#n&r)v@y<C:F3J6NaQeUhYl!p*s-w`z.D0H4K8ObSfVjZm$q(t=x~B;E2I5M9PdTgWk#n&r)v@y>C:G3J7NaReUhYl!p*s+w`A.D1H4L8ObSfVjZm%q(u=x<B;F2I5M9PdTgXk#o&r-v@z>C:G3J7NaReUiYl$p*t+w~A.D1H4L8OcSfWjZn%q)u=x<B;F2I6M9QdThXk!o&r-v@z>C0G3K7NbReViYl$p*t+w~A.E1H5L8PcSgWjZn%q)u=y<B:F2J6MaQdThXk!o&s-v`z>D0G4K7NbReViYm$p(t+x~A;E1H5L8PcSgWj#n%r)u@y<C:F2J6MaQdUhXl!o*s-w`z>D0G4K7ObRfViZm$q(t+x~A;E1I5L9PcTgWk#n%r)u@y<C:F3J6NaQeUhYl!o*s-w`z.D0H4K8ObSfViZm$q(t=x~B;E2I5M9PcTgWk#n&r)v@y>C:G3J6NaQeUhYl!p*s+w`A.D1H4K8ObSfVjZm%q(u=x<B;E2I5M9PdTgXk#o&r-v@y>C:G3J7NaReUiYl$p*s+w`A.D1H4L8OcSfWjZn%q(u=x<B;F2I6M9QdThXk#o&r-v@z>C0G3K7NbReUiYl$p*t+w~A.E1H5L8OcSfWjZn%q)u=y<B:F2NaReUiYl$p*s+w`A.D1H4L8OcSfWjZm%q(u=x<B;F2I6M9QdTgXk#o&r-v@z>C0G3K7NbReUiYl$p*t+w~A.E1H5L8OcSfWjZn%q)u=y<B:F2I6M9QdThX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