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含解析)_第1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含解析)_第2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含解析)_第3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含解析)_第4页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含解析〕PAGEPAGE18第3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单项选择题1.(2022江苏南京程桥高中月考)不同的能量形式之间可相互转换,但生物体内一般不发生()A.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 B.热能到化学能的转换C.化学能到光能的转换 D.化学能到热能的转换答案B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A错误;转化成热能的能量释放出来并维持体温,一般不能再转化成化学能,B正确;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光能,如萤火虫发光,C错误;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大局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2.(2022江苏扬州模拟)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过程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答案D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A正确;①②③表示甲、丙、乙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回归到大气中,B正确;④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C正确;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D错误。3.(2022江苏扬州模拟)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A=D,B=E,C=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答案B据图可知,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比对应营养级的同化量要少,A错误;狼排出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B正确;捕食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错误。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A一定是绿色植物,不可能是别的生物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D、E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100kg的A答案B题图中A是生产者,既可以是绿色植物也可以是硝化细菌等自养型生物,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的A为1÷20%÷20%=25(kg)。5.(2022江苏南通、泰州一模)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成分组成一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在生态系统中,b的值不可能超过d的10倍答案C图中各营养级有许多种生物,不只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B错误;a代表生产者的同化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也有可能在这个范围以外,因此b的值有可能超过d的10倍,D错误。7.(2022江苏泰州中学模拟)在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时间内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表。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种群输入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5.05.00.52.5C20.61.4微量(不计)无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C.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年D.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答案B种群A、B、C构成了食物链A→B→C,那么A表示生产者,B、C表示消费者,群落是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A、B、C不包含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3.0+15.0+41.5=59.5(百万千焦/年),B正确;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5.0-5.0=10(百万千焦/年),C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5×100%≈13.3%,D错误。8.(2022江苏扬、通、泰、淮、宿、徐联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⑦代表过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甲代表生产者,丁代表分解者 B.甲同化的总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C.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 D.过程⑥⑦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答案C分析题图,甲能利用光能,为生产者,丁能分解粪便、遗体残骸等,为分解者,A正确;甲同化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的太阳能,远远大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B正确;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过程⑥⑦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D正确。9.(2022江苏南通考前模拟)以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对该食物网的研究并没有表达出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B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这条食物链中,鲈鱼属于第五营养级,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营养级,A错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1920J·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780+4200)J·m-2·a-1,再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公式可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980÷31920×100%=25%,B正确;太阳鱼同化的能量为1483J·m-2·a-1,其能量有四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因此其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357J·m-2·a-1,C错误;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其中只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表达了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的特点,D错误。10.(2022江苏南通考前模拟)以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以下有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C.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答案A蜣螂是分解者,利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为食,该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A错误;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既N5/N2×100%,B正确;N5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将有两个去向,即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和呼吸作用,C正确;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11.(2022江苏海安高中月考)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以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食物链中A同化的能量B.图中“C摄入〞的能量就是C同化的能量C.图中的“乙〞表示物种B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不再变化答案AC图中“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食物链中B摄入的食物中未同化局部,属于A同化的能量,A正确;“C同化〞的能量就是从B流入C的总能量,B错误;图中的“乙〞表示物种B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正确;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保持动态平衡,D错误。12.(2022江苏海门中学调研)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B.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答案ACD题图显示,在牧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在牧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四营养级,属于三级消费者,即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A正确;Q所示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去路是:①用于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即(Q1+Q2+Q3),③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B错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因此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C正确;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13.(2022江苏苏州质量调研)以下图表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局部能量流动关系,有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J·km-2·a-1)。据图分析,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某些浮游动物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B.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都来自浮游动物C.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循环利用答案AC分析图示可知:以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为消费者,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浮游动物是分解者,A正确;图示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局部〞能量流动关系,而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由浮游动物输入到小型鱼虾类的能量为2948J·km-2·a-1,由小型鱼虾类输入到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为3571J·km-2·a-1,后者大于前者,说明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有一局部来自浮游动物,B错误;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利用,D错误。三、非选择题14.(2022江苏南师附中等四校联考)碳循环是指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时从大气中取得碳合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和残留腐烂分解,碳又返回大气的过程。图甲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答复。(1)在图甲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的有;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作用。

(2)图乙中a表示的能量,b表示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局部是。

(3)假设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那么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千焦。

(4)从图乙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答案(1)d、e、f光合(2)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未利用(3)m/125(或0.008m)(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局部解析(1)根据箭头所示,图甲中a是生产者,d、e、f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2)图乙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局部未利用。(3)图甲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是f,食物链是a→d→e→f,假设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那么图甲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m×20%×20%×20%=m/125千焦。(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局部。15.(2022江苏扬州期末)以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单位:×102kJ·m-2·a-1),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局部示意图。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假设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那么不会存在的过程有(填图中的序号)。

(2)假设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那么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①过程主要表示的是。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